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林华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抗战名将陈克非故居应建抗战博物馆

[复制链接]
37#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4:15:42 | 只看该作者
徐世彻: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人民(2010-05-26 15:40:40) 转载

标签: 历史反革命壮丁抗战军官蒲江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徐世彻一见面就说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人民
徐世彻家门口就是会客厅
徐世彻的寝室和厨房在一起
我们去采访徐世彻老人。他一见我们的面就说:“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人民。”
我听着这话,对是对。但是,我们不代表党、代表政府,也不代表人民。去看望他,我们只代表我们自己。
徐世彻老人94岁,身体还算是健康。
徐世彻自己解释他为什么:“感谢党,感谢政府。”的缘由是:“他是黄埔军校毕业的军官,所以是历史反革命。”如果,和共产党打过的话,“那就是现行反革命!”
是“现行反革命”的话,当然,早就拉出去枪毙了。
好多年轻人不知道中国的近代历史,所以,徐世彻所说的事情,可能很难理解。
但是,您看看94岁抗战老兵徐世彻诚惶诚恐的面孔,也许您会将信将疑发生过的历史。
   
林华强早就采访过徐世彻,他的记录如下:
徐世彻:男
出生年月日:1917年3月11日
身份证号码:332625191703115115
    家庭地址:浙江省天台县南屏乡杜岙村
    老人自述:
    日本人入侵中国后,全国抗战,到处在征收壮丁。我父亲不愿意我去当兵,叫我避壮丁,时有亲戚在蒲江当官,在父亲的安排下,我被送到蒲江去避壮丁。我认为这是违法的。抗战阶段,国家有难,作为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怎么能逃避兵役呢?我极不愿意也很痛苦。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5b67a0100j3tc.html) - 徐世彻: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人民_方军_新浪博客 一天在报纸上看到黄埔军校在金华招17期学生的消息,我就偷偷的跑到浙江金华报考,结果我被录取了。那时我23岁(1940年左右),新婚才一个月左右。
我们步行了大半年后,到达陕西第七分校,一路艰辛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当时有许多同学得病而死在路上,我也得了大病。庆幸的是我熬到了陕西;但由于我体弱多病,一直被分在入伍生团里。后转到陕西汉中第一分校18期步科学习。
1944年军校毕业后分配到四川綦江202师605团任少、中尉排长。
1945年调到重庆干部训练团受训,团长为罗卓英。
抗战胜利后,青年兵复员,我们团干部奉命到江苏常州招收第二期青年兵。
解放战争时,我们青年团曾到安徽安庆、舒城、铜城、南京、常熟、泰昌、上海等地驻防,到泰昌时我的职务是上尉连长。
上海解放后,我们这些投诚的军官被送到安徽嘉山解放军解训七团学习,5个月后我要求回家,被遣送回原籍。
    回家后,因我是黄埔军官,被套上历史反革命的帽子(我没和共产党正面打过,要不然就是现行反革命了),饱受折磨。

文革期间,家里不知被抄了几次家,我老婆就是被活活惊吓死的。
我有四个儿子,老大在家务农,现在连他自己都没力气干活了。
一个儿子已先我而去,一个落户宁波,一个外嫁到余杭,他们极少回来。
我患有很严重的气管炎,走几步路都气喘吁吁,前些年因脑梗塞差点连命也没了;我基本上一年到头都要吃药的,三天两头得挂吊针。目前在黄埔同学会领取541元补助。

我们去采访徐世彻,一路下雨。我们采访完了,苍天还是一路落雨。
徐世彻老人给我非常诚恳的印象。他是自觉自愿走上抗日战争道路的。
徐世彻一生坎坷,妻离子散。对他个人的心路历程而言,像苍天落泪。
在淅淅沥沥的雨中,我想,我们采访亲历抗日战争的老兵意义何在呢?
我们是告诉未来的中国人:“蒋介石的腐败政权应该被打倒!但是,让一个普通的士兵、下级军官,承担一个腐败政府的罪责?难道历史会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徐世彻是原抗战国军军官,他没有被枪毙确实应该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人民。
2010-5-26
36#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4:14:13 | 只看该作者
95岁的陈广土说:我活不了也死不成(2010-05-26 20:46:44) 转载

标签: 历史《论持久战》壮丁陈广土中国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去陈广土家的路上,他当年不抗日日本鬼子也到不了这个地方
一见面95岁的抗战老兵陈广土就说:我活不了、死不成
村支部书记村长闻讯都来了,刚刚知道陈广土还抗过日
村支部书记托我转告大家:谁能帮帮95岁的陈广土
2010年4月19日,我们一行人乘坐天台“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12少”的车,跋山涉水、一路颠簸前往95岁的抗战老兵陈广土的家。
12少,是退役军人,在军队时立功受奖,所以,现在,在天台当国家公务员。他用自己的车送咱们哥们前去深山老林采访,咱自然感激不尽。12少在军队学习的驾驶技术,他开车娴熟,沉稳流畅。但是,天台山区的道路也是曲曲折折、上上下下。
一路上,我问大家一个问题:“当年侵华日军鬼子兵会占领这深山老林吗?”
今年是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发表72年。我在崎岖不平的深山里,想起伟人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一书。因为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说了这样一句话:
“中国是一个大国,地大人多,能够支持长期的战争。”
试想:我们采访陈广土要开车走几个小时。当年侵华日军鬼子兵如果占领这里的话,需要多少兵力呀。
其二,最为重要。他陈广土如果不去参加抗日战争,到今天他也根本看不见日本人。可是,这深山老林里的陈广土愣是因为“被抓壮丁”走向前线,去参加抗日战争了。日本人通过侵略战争,占领中国、奴役中国、掠夺中国的资源,谈何容易?
1938年,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日本是一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但它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中国的国力虽然比较弱,但它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又有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这种进步因素的代表。日本战争力量虽强,但它是一个小国,军力、财力都感缺乏,经不起长期的战争;而中国是一个大国,地大人多,能够支持长期的战争。日本的侵略行为损害并威胁其他国家的利益,因此得不到国际的同情与援助;而中国的反侵略战争能获得世界上广泛的支持与同情。这些特点“规定了和规定着战争的持久性和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而不属于日本。
最后他得出结论:“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
中国能够速胜吗?答复: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有利地批判了当时国内存在的速胜论与亡国论,为人民指明了抗日战争的正确道路。
伟大领袖毛主席已经不在了,但是,他95岁的陈广土还在!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第二年,1939年,23岁的陈广土因为“被抓壮丁”,参加国军长沙第四军走向抗战前线。怎能说毛泽东和陈广土没有关系?他们是一个时代的人物,只不过一个是“运筹帷幄,”一个是被抓壮丁后“国难当头,挺身而出。”便罢了。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5b67a0100j41m.html) - 95岁的陈广土说:我活不了也死不成_方军_新浪博客
毛泽东和陈广土,应该都是为中华民族的利益有所贡献的人物。
林华强多次采访陈广土先生。他这样记录:
陈广土生日:农历十一月初四
身份证号:332625191611284915   
住址:浙江天台县街头镇下金村
邮政编码:317200
陈广土老人自述:
    我是1939年,23岁的时候被抓壮丁,到湖南长沙第四军补充团第一营第二连第二排当兵的。当时部队条件极其艰苦,每人每天只能吃三小碗饭,手脚慢一点的就只能饿肚皮了。
在长沙三年左右,多次与侵华日军交战。后来,我所在的部队被日本人打散,我跑到衡阳另一部队(番号记不清了,只知道叫卫生处)当勤务兵。每天接接电话,帮卫生处主任传送文件什么的,两年后,卫生处主任调到汽车组当主任,我也跟到汽车组。
没多久,由于我思乡心切(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我是父亲含辛茹苦带大的,突然被抓壮丁后,一直想家想念父亲),要求回家,批准后返乡。
那年我30岁。抗日战争刚刚胜利。
当时我所在部队的军长和营长都姓牛,团长姓杨,连长是江西人,叫邵志康。
我有四个儿子一个女儿,我不想提他们(提到儿女,老人直摇头)。现在我和老伴住在老房子里,靠务农为生.目前耳聋眼花,生活极其凄苦。
我们去采访陈广土老人,惊动了村党支部书记和村长,他们也都来了。
陈广土对我说:“我浑身疼,没有钱看病。活不了,死不成。”
村里的支部书记、村长对我说:“你宣传宣传?看看谁能帮帮他?”
我了解到,由于陈广土当过国民党的兵,在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属于“国民党残渣余孽”。所以,子女备受牵连。子女现在不管他,大概是彻底失望所致吧?
回来的路上大家都心情沉重,没有人说话。
我也一直生气:“他陈广土是你台北的兵不是?你们不不发工资就完了?你们不发抚恤金、伤残补助就完了?难道,我们中华民族就是有这种传统不成?现在,连大陆的农民工还可以去法院起诉呢?可是,95岁,打到抗日战争胜利才回家的陈广土老兵找谁呀?”
以上这篇记录,各位尊敬的读者一定非议不少。但是,大家有一条是认可的:这是一段抗日战争历史。是一段中国历史。是不是?
2010年5月26日
35#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4:13:30 | 只看该作者
给自己树碑立传的抗战老兵朱云岭(2010-05-27 11:00:44) 转载

标签: 抗战老兵墓碑侵华日军俞济民云岭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朱云岭给自己树碑立传“抗战八年、心满意足”

我们等了半天,原来老人上山砍柴去了

周则江、林华强采访抗战老兵朱云岭
88岁的抗战老兵朱云岭老人独自生活

听说浙江天台县有抗战老兵为自己树碑立传,我感到是新闻。我和林华强、周则江一起到了88岁的抗战老兵朱云岭老人的家。老人不在,听街坊说,是上山砍柴去了。
下雨,路滑,我有些担心。88岁的朱云岭是一个人上山砍柴,行么?
朱云岭家门是关着的,门外窗子上有他弟弟的照片,和一封从台湾来的信。
我想,一个人,如果没有文化,再生活贫困,他的精神生活是多么的匮乏。
朱云岭的弟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了。台湾的战友在信中说:“在台湾生活很好。每月领取‘终生俸’数十万台币。参加抗日战争的老兵在台湾都有‘终生俸’,或者是退役生活补助。只是担心你朱云岭的处境。有困难的话,请说话。云云。”
朱云岭家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没有报纸。只有他弟弟的一张照片,和从台湾来的一封信件。别在他家门口的窗子上。谁来了都可以看;也没有任何人到深山幽处他家去。门都不用锁。这是88岁朱云岭的全部“文化生活,和精神寄托。”
于是,我们先去看朱云岭给自己立的墓碑。在远处的山上。
朱云岭给自己和弟弟都立了墓碑。朱云岭在自己的墓碑上刻上到:
“抗战八年,心满意足。”

上山打柴的朱云岭从山上慢慢地走下来了,我急忙迎上去。
朱云岭说话的口气,给我的第一印象是“遇上了个大干部。”
听说:“你们是谁呀——?采访我?那好嘛——!”
朱云岭老人自述:
1942年被抽壮丁。“抽”壮丁的意思是:家里兄弟四人,必须上前线抗战一人。
在原国军,浙江兵都受到重视。所以,他被分配到蒋介石委员长的外甥俞济民处当兵。给俞济民当通讯员。余济民1941年4月宁波沦陷后退至宁海,任国民党鄞奉游击部队指挥官,1944年任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兼少将保安司令那时,俞济民的办公室在浙江宁海县黄坛水井头村的基督教堂内。那时,属于六区专员公署的保安大队。所以,朱云岭要常常骑马给官员们送信。后来,他到国民政府财务部长杨春奎处当勤务兵。
虽然跟随国民政府要员不用上一线和侵华日军作战。但是,也常常耳闻侵华日军隆隆炮声、目睹侵华日军飞机轰炸。
朱云岭说,他抗战胜利后,一直在上海。1951年才回浙江天台。
朱云岭说,原来跟“长官”,现在,没有人理会,很是“吃亏。”

没有文化的人脑子里的事情也简单。问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忘了。
但是,88岁的抗战老兵朱云岭最大的文化,就是给自己树碑立传。
不知道数十年、数百年以后,还有没有我们中国人研究这些墓碑?
34#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4:12:39 | 只看该作者
还有一颗顽强跳动的心(2010-05-27 15:44:08) 转载

标签: 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林华强和周兆省夫妇
2010年4月,林华强带我看望了久病卧床的周兆省老人。
周兆省今年86岁。他1939年参加抗日战争。久经战火的洗礼。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参加内战,在国军与解放军作战。1948年在锦州战役被俘后,参加解放军。1955年退役。
抗战老兵周兆省没有任何荣誉,每月有400左右的补助金。
林华强多次看望这位抗战老兵,有记录如下: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5b67a0100j4ot.html) - 还有一颗顽强跳动的心_方军_新浪博客
周兆省生日:农历四月初十
身份证号码:33262519250502601X   住址:坦头镇欢岙乡下周村
周兆省老人自述:
    1939年,我被抓壮丁到象山警察大队服兵役,在那里与日本人打过几仗后,我当了逃兵,跑回了老家。没想到次年正月初五,在欢岙大余村,我又被抓去充壮丁。我所在的部队与侵华日军进行过多次恶战,有一次与日本人遭遇,我所在的连队几乎全部阵亡,我也是钻在死人堆下才逃过这一劫的。
日本人投降后,我一直在国军。1948年正月初八,我就被送往东北77师某炮连(具体什么军什么团记不起来了)。我们在锦州与解放军曾对抗过,我记得部队曾到过锦州、锦西飞机场、葫芦岛,后来我成了俘虏。经过学习后,我们都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公安军。也曾到过南京的浦口、上海等地。1955年解放军评定军衔前,我复员返乡。
    我有2个儿子,都没有工作,靠常年在外打工来维持生计。三年前,我得了帕金森病,常年卧床不起,全身一直抖个不停,嘴巴也合不拢,一直要不停地张合,说话很艰难,想坐也坐不起来,极其痛苦。爱人也年老多病,患有气管炎和糖尿病,转氨酶也很高,一个女儿患了肝炎,估计活不过今年了。我也没有多长日子好活了。
86岁的周兆省得的病叫帕金森综合症。整个人不停地震颤,看着非常痛苦。他甚至连说话都非常困难。周兆省没有一分钱治病,就那样躺在床上挨着。
周兆省老人没有文化,所以,不能全面地说出自己的生平。但是,他艰难地告诉我:“我和日本作战多年,伤痕累累,多次死里逃生!为了国家,我尽了一份力!”
临分别,我很是难过,又无能为力。我对他说:希望他保重!参加过抗日战争,与侵华日军血战过的周兆省老人使劲握我的手。可能是表明他的坚强意志,表明他是一个老战士,表明他还有一颗顽强跳动的心。
2010-5-27
33#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4:11:06 | 只看该作者
叶良火说:救救我吧、救救我吧(2010-05-27 16:45:27) 转载

标签: 救救我侵华日军老兵中华民族利益叶良火日本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叶良火家失火之后林华强总去看望
叶良火的手指在抗日战争中打掉一截

2010年4月的一天,我和林华强去了90岁的叶良火家看望这位老人。
我一直感到很伤心,他见面就说:“救救我吧?救救我吧?”
我1984年开始在日本《读卖新闻》北京分社工作,后来在日本驻华大使馆领事部工作。我1991年开始在日本国留学。留学期间,我采访22名原侵华日军老兵。我最大的体会是:
“我们中国人不爱我们中国人,谁会爱我们?”
90岁的抗战老兵叶良火没有参加内战。可是,他没有任何荣誉、没有任何抚恤金。
我想,未来我们中华民族还要抵抗外来的侵略。要不,我们建立强大的军队做什么?
另外,我认为:我们在装备上强大了不叫强大,在心理上让现役军人、退役军人;让过去为保卫中华民族利益参加过反侵略战争的老兵们过上有光荣感、体面的生活才是强大。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5b67a0100j4q8.html) - 叶良火说:救救我吧、救救我吧_方军_新浪博客
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天皇规定军人为国作战可以享受终生的“恩给”制度。
我采访侵华日军老兵,他们说:参加前是农民,参军可以“出头。”翻译成中文就是:“出人头地。”我研究:日本兵的战斗力和日本国的国策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换成:
“抓来当兵,死了白死,伤了白伤;没吃没喝,逃跑枪毙;没有国家荣誉感,没有抚恤制度,没有国家的慰问行为,你试一试日本兵不逃跑?”
林华强多次采访90岁的叶良火老人。他的记录如下:
叶良火生日:二月廿二
身份证号:332625192103314115
住址:浙江天台街头镇叶宅村  邮政编码:327100
90岁的抗战老兵叶良火老人自述:
    1939年我为了避抓壮丁,我和同村的叶顺树等人去江西修水县第三师野战医院充当看护兵(卫生队)。后随部队调动到修水县,之后转战湖北各地,大部分时间在日本军队后方打游击。在第2、第3次长沙会战中,我随部队死守长沙,后又随第19医院去往广东乐昌,由乐昌回南昌。日本投降后,我因母亲病重返回家乡,开始务农为生。我是第8军的,军长是李玉堂,后是方天觉。师长周庆祥,团长彭文正。
    去年家中着火被焚毁,目前生活艰难。另外我患有中风症,可无钱医治。
采访叶良火老人,我不知道说些什么好。我的心情一直沉重。我一直在想:
“侵华日军为什么以1/400的人数比例,用步枪,占领我们大好河山15年?”
2010-5-27
32#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4:09:57 | 只看该作者
守口如瓶的抗战老兵张道洋(2010-05-27 17:41:05) 转载

标签: 历史抗战老兵侵华日军张道玉环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2010年4月18日张道洋说出自己的抗战经历

89岁的抗战老兵张道洋刚刚出了交通事故,暂时不能站起来了。但是,他一生办了两件大事。这两件大事都和汉语成语“守口如瓶”有关系。
我们采访他的当天,他儿子从外地来电话:“我爸爸参加过抗日战争?我怎么不知道!”
看看,厉害吧?甚至连自己的儿子都没有讲过。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讲60多年前的事情,应该安全可靠了吧?

既然“守口如瓶”,所以,我们大家都是第一次采访张道洋老人。
张道洋老人自述:我参加抗日战争很晚,民国33年才参加抗日战争。当时,是1944年春天,被抓了壮丁。我们的部队是国军,在浙江台州沿海等地和侵华日军作战。刚刚被抓,我们训练了三个月,然后,开到宁海和日军作战。后来,到北山岳打仗,又到梁锽镇与侵华日军作战。我们是一个营,有还几个连。1944年,国军的装备有所改善,别人用美国的卡宾枪。我用汤姆森,这种冲锋枪的弹匣很长。
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我们部队在玉虎镇集结,和侵华日军作战。战斗激烈,我们的副营长被日军打死。有一个军官受伤,让我去找架子车,送他从阵地上拉下来。
我瞅着机会,逃出军队。

关于“守口如瓶”的事情,是这样的:1944年5月,几个同乡悄悄商量:逃跑!
张道洋说:我不跑。我也不说。结果,几个逃跑的兵被抓回,当场枪毙了。
第二次“守口如瓶”比较长,整整6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回到家,但是,我对谁也没用说过我被抓壮丁后,在国军同侵华日军作战一年的事情。
解放初期,镇压反革命,参加过国军的没有一个有好下场。
紧接着,运动一个跟着一个。“国民党残渣余孽”、“地富反坏右”被革命群众殴打致死的案例层出不穷。我始终“守口如瓶”所以,始终安全。
我问89岁的张道洋:“您连儿子也不说吗?”
张道洋笑着说:“既然守口如瓶,就坚持到底。”

我们是怎么知道张道洋的呢?原来抗战老兵刘兆秋和张道洋认识,刘兆秋把情况告诉了村长。是村长向我们介绍的。好在抗日战争胜利了65年,现在,说什么都没有太大的关系了。

2010-5-27
31#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4:09:09 | 只看该作者
一个营打得剩七个人﹒还要枪毙营长(2010-05-28 10:38:52) 转载
标签: 历史营长老兵抗战许绪本浙江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浙江天台的关爱抗战老兵成员去看望许绪本

许绪本看见关爱他的青年们很是高兴
谈起战友们牺牲许绪本伤心地哭了

2010年4月的一天,我们采访了88岁的抗战老兵许绪本老人。
许绪本老人生活境遇不错,主要是他的儿子在外地搞建筑。他的儿女很是孝顺,还给他请了一位保姆。我看保姆人很好。许绪本家住在天台县的县城里,是一栋5层楼的建筑。有花园,有停车的车库。这种“小城之春”的美景让北京人赞叹不已、羡慕之极。
我想,如果大学生们毕业回到“小城之春”生活的话,他们实际享受的“幸福感”指数会提高多少倍哇。北京的贪官污吏肯定比抗战老兵许绪本有钱,可是,五层小洋楼加200平方米的花园!这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市,难了吧?
还是说采访88岁的抗战老兵许绪本先生,没有林华强的帮助,我连浙江话都听不懂哇。另外,还有周则江先生的记录、胡巧巧的翻译帮助,让我在采访范围里能“深沁其中”,真是感激之极。比方,老人说着、说着伤心了,我不明白什么意思,那不完啦。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5b67a0100j53m.html) - 一个营打得剩七个人﹒还要枪毙营长_方军_新浪博客
林华强先生采访过许绪本多次,他的记录如下:
许绪本,88岁。
    身份证号码:332625192301240014
    家庭地址:浙江天台县利民路25号
    抗战老兵许绪本老人自述:
    1940年12月的一天,我正坐在老家水井头上玩的时候,乡公所来人把我抓走,关在县城石墙头的新兵招待所内,后被临黄师管区接收。1941年2月解送到义乌县,补充到陆军49军105师314团第一营迫击炮排,我担任炮手,师长是王铁汉。
当时一起被抓去的还有不少天台人,其中一个来自泳溪乡杨家岙村,叫许仁杨,和我同在一个排,后来在龙游战斗中被日本人活活刺死。
我跟随部队先后转战过衢州、江山、龙游、金华等地,曾多次与日本人打仗,其中最惨烈的一仗是在龙游的莲花山战役。
1943年夏令时,日军分两路分别向江西广丰、福建莆城进攻;我军一团人马在江山县莲花山担任阻击日军前进的任务。当时日本人凭借武器装备的优势,利用飞机、小钢炮对阵地实施狂轰烂炸,我们战友死伤无数;我们营实在抵挡不住,就退到莲花山的关帝庙附近;这时日军分三路包围我们,我们又退到莲花山岭头。师长命令我们不能再退,我们在那与日本人展开恶战,最后全营只剩下营长跟我等7个人,可团长还是把营长骂了个狗血喷头,那时已经杀红了眼的营长心中有气,就回应了几句,口气也有点重了,气得团长要枪毙营长,我们几个都痛哭跪求团长手下留情,才使团长收回成命。
由于我作战勇敢,被提升为一等兵上士班长;有一次部队举行射击比赛,我获得过200米步枪射击第一名。
日本人投降后,我因病请假回家。
    老人自前几年摔倒后,记忆力大不如前,耳聋眼花,交流很困难。有一儿子,在外经商,家境尚可;儿子很孝顺,专门请了个保姆照顾老人。
88岁的抗战老兵许绪本没有伤残补助金、没有抗日战争胜利证章。只有浙江天台县的青年们常常看望他的一张张笑脸,这一点,老人很是满足。
2010-5-28
30#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4:08:35 | 只看该作者
胡家中的同学在台湾有少将也有中将(2010-05-28 15:21:24) 转载

标签: 黄埔军校少将中将宪兵胡家中台湾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黄埔军校证件上胡家中的名字叫胡家骥
胡家中的战友在台湾有少将有中将

林华强、周则江、胡巧巧采访胡家中

1918年8月29日出生的胡家中原来叫胡家骥,这是我在他的黄埔军校证件上看见的。我们一行人于2010年4月24日下午,登门拜访了这个人物。
胡家中老人93岁,他肯定不知道我们一行人要去看望他。所以,他在数百公尺以外的朋友家打扑克牌。等看到老人匆匆往回走的样子,才让我感到:他93啦!身体好!
采访胡家中老人,有一点让我印象深刻:他的黄埔同学在台湾有一位是少将,还有一位是中将。这让我感到:一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所遗留下来的噪杂尾声。不是吗?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团结起来投入战争所取得的胜利;而国内战争,是推翻蒋家王朝的腐败统治的一场席卷全国的动荡。“这场革命,涤荡一切污泥浊水!”如果还是国民政府执政的话,1938年“参加革命”的胡家中能是个一文不名的老农?他至少和他台湾的同学一样,也是少将、中将的军衔吧?
胡家中老人是在1938年考入黄埔军校18期步兵科的。他考试的黄埔军校招生校部在江西上饶,考试完毕,他们集结起来,徒步走到湖北宜昌分校校舍去上课。在行军途中,这些刚刚入伍的新兵、新学员一路劳顿,苦不堪言。快走到湖北宜昌了,日寇的飞机来轰炸,他所在的营,大部分新学员被炸死,他本人幸免于难。
黄埔军校18期步兵科毕业是1940年,他被分配到四川重庆宪兵司令部工作。之后,他再次被分配到宪兵学校学习了六个月的法律专业。法律专业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江西赣州的宪兵15团,任中尉参谋。当时,蒋经国是行署专员,负责指挥宪兵15团的日常事务。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5b67a0100j5bw.html) - 胡家中的同学在台湾有少将也有中将_方军_新浪博客 抗日战争胜利,离开宪兵队。那时,中国军队军官超编,被裁员回家。
1946年,为了应付内战,蒋介石又在扩充部队。那时,杭州成立军官总队,专门招募黄埔军校毕业的;亲历过抗日战争的军官们返回部队。胡家中又回到军队,在萧山浙东四区工作。负责在宁波一线招兵买马、接送新兵、输入到各部队准备内战。
1949年,宁波快要解放前夕,胡家中所在的部队司令曹天戈到上海投诚。胡家中自己也就回到浙江天台老家。曹天戈解放以后,任浙江黄埔同学会的会长。
文化大革命因为是“国民党残渣余孽”、“反动军官”、“地富反坏右,”被关了几个月。
现在,生活很好。每月有天台黄埔军校同学会给的541元生活费。
有一个儿子,连个女儿。有孙子、孙女。胡家中一个人生活。
我们要走了,93岁的抗战老兵胡家中老人坚持送我们到村口。
村口有一条小河,阳光明媚下,那潺潺流动的河水碧波荡漾、清澈见底,川流不息。像浙江天台的历史,世世代代,源远流长。

2010-5-28
29#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4:07:55 | 只看该作者
亲历杭州受降日军仪式的抗战老兵王绍裳(2010-05-28 23:32:02) 转载

标签: 历史日军黄埔军校老兵王绍裳杭州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亲历杭州受降日军仪式的王绍裳老兵坚持把我们送到村口

斑驳的桌子上是王绍裳的身份证

王绍裳的客厅和厨房在一起
在南京受降日军仪式上冈村宁次垂头丧气步入会场
抗战时期的王邵裳
王绍裳家非常不好走,崎岖的山路,路边的荆棘,要过两条河。
我们采访王绍裳,我看王绍裳夫妇都高兴。
王绍裳的狗没有见过生人,它警惕地咆哮。
王绍裳的房间里很黑,没有一件是现代的物品。
他家没有电视、收音机、报纸。我不知道黄埔军校毕业的人怎么能适应?
林华强来过好多次,他有记录:
王绍裳(在部队用名:王明石)
生日:农历三月廿四  身份证号码:332625192605051618
住址:浙江天台白鹤镇苍浦坑村  邮政编码:312700
85岁的王绍裳老人自述:
     我18岁到宁海县梁皇由俞济人办的无线电台学习班学习报务员。读了一年后,响应当时政府的号召,去参加出国远征军(当时天台有10来个人去,其中有一个范永锋,毕业后分配到南京,后来混得很好)
在江西赣州等飞机的时候,得到消息说第一营在江西大余上飞机后被日本机击落。为了安全起见,我们等了很长时间还是没办法出国。后来上面下指示把我们这批远征军全部转为青年军(中央直属军政部教导第5团),驻地在江西会昌县。
在那大概两年以后,我考入黄埔军校第三分校20期军事科。
读了一年多,抗战结束,我们接到命令到杭州接受日本人投降。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5b67a0100j5ri.html) - 亲历杭州受降日军仪式的抗战老兵王绍裳_方军_新浪博客
王绍裳老人最为得意的是,在杭州目睹受降侵华日军仪式。他说,当时,我们的部队属于第三战区,日军投降部队为第133师,独立混成旅第62、第91旅。日军投降代表是松本太久郎中将。当时,我们黄埔军校第三分校20期军事科的同学们列队,挺胸抬头,迎接我们的顾祝同上将受降官一行步入会场。
日军代表步入会场时,我心里既高兴又沉重:侵华日军在中国的土地上为所欲为、杀人放火、嚣张一时的一页,终于翻过去啦!
我问王绍裳老人:“您又去过杭州吗?杭州不远呀。长途汽车两个小时。”
王绍裳老人摇头,他说:“我只在杭州受降日军仪式上去过一次杭州。”
我查了一下资料,不得了啦!杭州还有“受降乡”、“受降博物馆”呢!
资料是这样记录的: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军占据杭州,长新乡宋殿村是侵华日军在杭州地区的据点之一,宋殿村周围碉堡林立,战壕纵横,军犬成群。数以千计的人被日本侵略军杀害,并抛尸于村南千人坑。民国34年(1945)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4日,富阳县长新乡宋殿村(现受降镇中秋村宋殿自然村)被指定为接受侵犯浙江地区日军投降的洽降地点。为了纪念这一有历史性事件,民国34年(1945)长新乡改名为受降乡,受降因此得名,并沿用至今。”
我个人想:王绍裳老人身体这么好,浙江天台的青年们为什么不带领老人故地重游?叫上中央电视台、浙江电视台、杭州电视台、天台电视台。让85岁的抗战老兵王绍裳,在受降日军的原址上,指一指他的黄埔军校第三分校20期军事科的同学们列队都站在什么地方?看看博物馆里有没有黄埔军校第三分校20期军事科的同学们列队的照片?当然,再仔细看看有没有年轻时代的国军军官王绍裳?
俄国人、美国人、法国人,都在纪念反法西斯65周年的大会上出尽风头。我们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了吗?无疑,我们中华民族团结抗战取得决定性胜利!那么,敢不敢让85岁的天台老兵王绍裳到受降日军的故地讲一讲?时间是:
2010年9月12日,侵华日军133师等,在杭州放下手中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武器无条件投降的65周年纪念日!——王绍裳是目睹者,是亲历者,是胜利者呀!
王绍裳老人接着说:
在杭州受降日军任务完成后,我们学校并入到四川成都本校。那时第20期已经准备毕业。于是我们这一批又被延迟到第21期毕业,军校毕业那年我24岁。我被分发到河南驻马店18军11师师部,担任少尉排长,后到河南汝南参加解围,之后又转到南阳,替陈克非部解围。
解南阳围后,不久就参加徐州会战,结果部队被打垮。
那年徐州连续下了一个多月的大雪,我们部队条件很艰苦,我因此患了重病,被送到第二休养总队疗养,起初该总队还在河南的,后来该队迁到四川,我也被转移到四川。那时四川即将解放,正好第50兵工厂警卫大队有天台人在,在他们的牵线下,我转到该大队的大队部,不久该大队并到67军80师,我也调到80师师部,任参谋。当时干部紧缺,整个师部就我和另一个湖南人(只记得姓秦)两个参谋。以后部队转战陕南、川北等地,最后在三台地方向林彪的第50军投诚。投诚后,所有干部送到刘伯承第二野战军的军大学习8个月,毕业后我要求回家,1950年6月回到家里。

    目前,王绍裳体弱多病,有严重的心脏病,胸部经常会剧烈疼痛。爱人患有心脏病、气管炎、胃病,手脚还老是要抽筋,需常年吃药。老人需经常到医院治疗,每次到医院都是孤身一人去,没有人陪同,现在县里每月补贴541元,没有别的收入。老人没有子女,后领养了一个儿子,目前在外做小工。
我们要走了,王绍裳老人坚持把我们送到村口。我的天呀,崎岖的山间小路起码有3公里的样子。他非要送,我们也没有办法。
王绍裳送我们,我心里暗暗地高兴。身体不好怎么送?说明他身体不错!
2010-5-28
28#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4:06:52 | 只看该作者
抗战老兵张礼许没有任何期待的人生之路(2010-05-29 14:34:44) 转载

标签: 历史老兵抗战兵源张礼日本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我们离开时张礼许夫妇最后的微笑

抗战老兵张礼许的卧室

张礼许的身份证

采访张礼许的时刻
张礼许和父亲的区别在于年代不同服装不同而已
我和林华强于2010年4月18日,采访了抗战老兵张礼许老人。张礼许老人88岁,没有文化。所以,他很难叙述出自己的经历来。
林华强多次拜望他,所以,有简单的记录:
抗战张礼许老兵生日:农历八月初四
身份证号:332625192309140317
张礼许现在住址:浙江天台始丰街道官塘张村   
张礼许老人自述:
    1938年我自愿参加部队去抗日, 先到余姚集训六个月,之后到奉化江口、镇海等地打日本人。接着调到湖北、湖南、江西等省与日军多次作战。
抗日战争胜利,内战开始的1945年底回家。(我参加9?军32师,师长朱欢年,团长葛飞)。
     现和老伴两人相依为命,没有固定收入,也没有劳保,家庭十分贫困,生活艰难。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5年,拜访抗战老兵张礼许,笔者感到他是个很有代表性的人物。中国兵源与侵华日军相比较的话:
中国士兵多数人没有文化、没有待遇。就是:死了白死;伤了白伤。
而侵华日军鬼子兵多数人都受过教育。他们有国家保障、精神满足的结局。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5b67a0100j65g.html) - 抗战老兵张礼许没有任何期待的人生之路_方军_新浪博客
日本兵源的教育由来已久:甲午战争之前,日本天皇要节约开支资助海军;而慈禧太后却在颐和园大兴土木。1894年甲午战争以中国战败告终,中国与日本签署了马关条约,日本利用条约中从中国夺得的赔款2.3亿两银子其中的80%利用来发展军事,其余,用以普及教育。从此日本开始加强对中国的侵略。
以张礼许为例,中国许多亲历抗日战争的老兵不在统计、抚恤、嘉奖、追悼、宣传之列。笔者认为:尊重士兵、尊重老兵、尊重农民工、尊重普通人、尊重社会生活底层的人,是一个国家历史的“断层面。”从这个剖析的“断层面”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以往的战争历史;可以推论未来战争中士兵的战斗力。
首先,让我们看抗日战争中一个简单的事例:
国军总损失400多万人。而这400多万人甚至连姓名都没有留下。
抗日战争中,中国国民革命军兵力最高时达500万人。中国国民政府领导下的国民革命军与日军共有22次大型会战、1117次大型战斗、小型战斗28931次。国民革命军陆军死亡、失踪321万1914人,空军阵亡4321人、损失战机2468架,海军几乎全灭。加上因病减员等非战场损失,国军总损失400多万人。
再让我们看看日本方面的情况:
日军在侵华战争中死亡的人数约为44万人。这些人的姓名几乎全部在靖国神社内。日本政要年年参拜靖国神社,是为未来战争的兵源做动员准备。
侵华战争期间,日军损失约为48万3708人,而伤者更达193万4820人。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共有126名日本将官阵亡于与国军会战中。日本人为什么有这么详细的数据呢?因为,日本国给伤亡军人的天皇“恩给”制度中,是必须按照实名实施的。
未来,还会有战争。所以,世界各国都在建设、巩固、充实自己的军队。
无数张礼许曾经组成中国军队抗击日寇。无数张礼许将迎接未来的挑战。
一个国家的军队强大与否?笔者认为,“物质”和“精神”都是重要的。
张礼许老兵虽然在1938年参加国军投入抗战,但是,他没有任何抚恤金、伤残金,没有一个国家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而颁发证章。我们告别88岁的抗战老兵张礼许老人时,我看见他在极度贫困之中,毫无期待地向我们笑笑。算是告别吧?
2010-5-2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6-8 12:19 , Processed in 1.08871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