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美丽的神话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上海记忆

[复制链接]
22#
 楼主| 发表于 2013-8-1 23:28: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美丽的神话 于 2013-8-8 20:08 编辑

上海记忆(那些曾经真诚帮助过我的人)

  由于初来乍到,我暂时不熟悉几百种产品的型号价格,同学君说仓库帐先由她来做,开发票和开支票的出纳活分给了我。几个月后,君把仓库帐转给了我,不过,开发票和开支票的活仍旧归我。君的工作相对清闲,她只收现金和支票进账,以及登记流水账,而我每天忙得不可开交。我俩工资相同,我从来不和她计较工作量的大小。因为我觉得,如果没有她,我就没机会来上海。

  但是,我在临海的时候,连一张支票也没有看到过,现在每天填开十几张,简直有点诚惶诚恐。而事情往往是这样的,我越是小心翼翼,越是容易出错,还出了个大错。

  有一天,那个曾说我们“做财务忙成这样不如挑大粪”的客户又来了,他给了我一张限额十万的支票,我心里默念着“玖万玖仟玖佰玖拾玖元玖角玖分”,结果,少写了一个“拾”,我当时就傻眼了。客户很大度,他说:“小姑娘,不要紧的,待会你跟我的车去浦东换一张支票,数字开正确就是了。”可是,我那时还不会乘公交车,跟车去了肯定回不来。同事小周自告奋勇帮我去拿支票。当小周拿回支票交给我,我还没来得及说声“谢谢”,他却一本正经地说:“我喜欢你,我高兴帮你跑腿。”我楞了一下,没好气地一口回绝:“我有男朋友的!”现在想来,人家只是开开玩笑,而我当真了。
  
   开发票和开支票实际只占工作的极小部分,只要专心致志就行。最难的还是那年刚刚实施的增值税,这价税分离和书本学的价内税完全两码事。虽然,我在校的学习成绩也不差,也经过几次税务的培训,去上海前特地带了本《商品流通企业会计》,难度较大的成本核算可以向总部的老会计请教。但是,增值税的刚刚实施,没有现成的材料可以参考,仅仅“抵扣”和“留抵”就让人摸不到头脑,所有的纸上谈兵都无济于事。从领用增值税发票到上交纸质报表,真刀真枪的核算,还是必须走出门和税务所打交道。

  还好,有热情的秦阿姨。我们公司的店铺仓库办公室租的房子都是大豪公司的,大豪公司是闵行区某局下属三产公司。秦阿姨是大豪公司的会计,她的办公室就在我们楼上,一来一往,我们就很熟悉了。她曾经细心地教会我书本式的凭证包角,还教我总账模板的科目汇总表。总账模板后来被电算化取代,而凭证包角,我一直用到今天,每一个见过我包角的凭证,无不称赞这手工活做得好。秦阿姨说她的女儿在秋天出生的,名字叫“秋菊”,也在税务所的工作。不过,秋菊姐姐不是我们公司所属的那个税务所,要是我第一次去税务所办事,秦阿姨愿意带我熟悉路线和专管员的。

  于是,我到上海的第二个月的月初,秦阿姨带我上了91路公交车,经过上海动物园到达北新泾,然后,又转车去华漕镇。在税务所,秦阿姨带我认识了专管员许师傅。许师傅三十多岁,他的年龄,可以叫他“叔叔”,我却一直叫他“师傅”,我觉得他是一个能让我学到税务知识的师傅。因为秦阿姨的引见,许师傅对我很客气。此后,我有不懂的税收问题都是电话或者当面向他咨询,他也从不厌烦。第二年的年底,税务所来我们单位查账到时候,他还当着我的面跟厂长说:“这个小姑娘很聪明,谦虚好学。”厂长点点头,没说什么。1998年秋,我辞职前往四川支教,这本是个人行为,临亚集团厂部得知后,决定发放我在四川期间的工资,并保留工作岗位。这样的殊荣,在私营企业应该不多的。

  还记得2008年,朋友托我办理天台钢网厂在上海的两个公司的涉税事项,其中颛桥的要办注销,松江的要申报。由于多年不在上海,我已经不熟悉上海的税务流程,申报比较好处理,税务的注销又相对复杂,也不认识颛桥税务所的专管员。于是,我从114查到华漕税务所的电话,试着找找许师傅。幸好,他还在那个税务所,让我高兴的是,我在电话里一说“临亚”的会计,他就记起我的名字。见面时,许师傅连说:“时间真快啊,你当年那么大的小姑娘,如今都做妈妈了。对了,我的女儿也大学毕业当会计了,在某某事务所上班。”他除了指导我准备哪些材料,又在我的笔记本上写了我要找的专管员的名字,还写了许某某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楼主| 发表于 2013-7-31 22:30: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美丽的神话 于 2013-8-4 21:36 编辑

记忆中的上海人——能干的房东

  初到上海,同学君帮我把行李搬到宿舍。宿舍是一幢独门独户的民居,三间两层楼,有一个小院,整体呈“L”型。其中一间和天井并列,我和君就住在这间房子的一楼,房间大约有三四十平方,浅绿色的墙壁,防盗窗纱窗一应俱全,我们铺两张床一张写字台还是很宽敞。宿舍有两个独立的卫生间和淋浴房,附近所有的出租房没有这样的配备。那时的上海农村还流行“倒马桶”,一大早,家家户户把马桶放在大门口,有专门的人拉着手拉车收马桶,倒马桶,送回马桶,每个月收费10元。这样的上海民居和我在8分邮票看到的有很大的区别。后来,我去了上海市区,见到了真正的石库门民居,那种狭窄和逼仄的空间让人倍感上海的寸土寸金,我很庆幸住在郊区。

  我们所在的地方叫陆家堰,房东都姓陆,男主人儒雅温和,女主人时尚直率,他们有个七八岁的女儿,大家都叫他们陆师傅。我觉得很纳闷,怎么男女都叫师傅呢?还是叫叔叔阿姨比较合适吧,我就喊“叔叔”“阿姨”了,陆叔叔听了乐呵呵的挺高兴。后来,我才知道,上海人相互之间的称呼是“师傅”,好比我爸爸那一代,相互之间称呼“同志”。既然,我已经叔叔阿姨的叫开了,同学君也跟着叫叔叔阿姨了,很多同事也都跟着改口。

  陆叔叔一家原先就住在我们的楼上,后来,经营厂长每个月要来上海交易所做期货生意,需要一个相对舒适又实惠的房间。陆叔叔就把他的房间也让出,全家搬到附近的丈母娘家,不过,他们每天要回来吃饭,于是,在天井又造了一个小厨房。

  陆叔叔搭建厨房的时候,我留心观察。我发现身为电工的他不但会开车,还会泥工和木工,拌沙子水泥,砌砖头,锯木头,无所不能的!看他那一整套的泥工木工工具,我好奇地问他怎么会有这些工具呢?他乐呵呵地告诉我,他家的三间房子是他自己设计并建造的,还包括房间的油漆,当然,小工是不能少的。交谈中,我惊讶地得知,他还懂会计呢。怪不得,每次他每次来收房租水电费的收据都是开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毫厘不差的,还一手的好字。

  陆叔叔多才多艺,可是,天井上他亲手种的两颗桔树,枝叶茂盛,多年来,只开花不结果。有次,厂长的父母来上海玩,厂长的爸爸我们叫大老板。那天,大老板兴致极好,在厨房拿了把剪刀,“咔嚓咔嚓”把桔树修剪一番,房东叔叔看着光秃秃的桔树,满地的枝叶,心疼不已。大老板摆摆手说:“不搭界的,不搭界的,今年绝对有桔子吃,我们临海是蜜桔之乡。”果然,当年的桔子挂满了枝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3-7-31 21:13: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美丽的神话 于 2013-8-4 21:33 编辑

发现这篇也属于上海回忆之一~~~

我的百事可乐中奖梦

  炎炎夏日,我又喝起了钟情多年的百事可乐。有段日子,我还为它疯狂过。
  到了夏季,饮料厂家会推出各种各样的促销活动。最多的形式是拉环、瓶盖、标签上的幸运号码和幸运图案。
  十多年前在上海,百事可乐推出的就是拉环、瓶盖幸运数字相加。一等奖的幸运数字是18,二等奖是10和8,三等奖是除10和8之外的数字相加等于18。
  我喜欢喝碳酸饮料,尤其在夏天,冰镇更佳。无意中发现了百事可乐、雪碧、芬达、七喜等拉环的数字,芬达是图案组合。我比较喜欢数字,不为中大奖,随意地收集起了幸运数字。18这个数字我不奢望,10我有好几个,最多的是 1、2、6、11、9、13。一个月下来,我竟然有60多个拉环,同事也经常取笑我,在做发财梦呢。
  在无聊的时候,我摆弄一大堆的拉环、瓶盖,寻找他们的规律,推算中奖的比率。
  一天,同学佩佩找我玩。当她转身洗脸的时候,我眼前一亮,桌子上多了两个瓶盖,心里正想着:“这两个瓶盖怎么长在一起?”手也不自觉地伸过去了。“别动!我的眼镜!”佩佩大叫,吓我一跳!原来那是她的隐形眼镜盒子,我们哈哈大笑。她笑着,“你要是不能中奖,一定会走火入魔了。”
  同事小周又在喝“三得利”啤酒了,不知道是他运气好,还是厂家促销力度大,这家伙三天两头中奖。那天中午,他帮女朋友拉开了百事可乐,鬼头鬼脑地朝我笑,口中念着“12,扔了。”我的脑子迅速闪过一大堆幸运数字的“6”,“别扔——”我很不好意思地喊了出来。
  终于,我兑到了奖——一个全手动照相机。它的外形是罐装的百事可乐,内部设计按照伽利略原理,不用电池。它的价值若是按100来个拉环来计算,不如买一个普通的照相机。但是,当我把这个“可乐罐”打开了好几个“窗口”的时候,不管是谁看了,都是一脸惊奇和羡慕。
  昨日,我从书柜顶格取下可乐相机,“啪啪”打开窗口,仿佛打开了往日快乐的时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3-7-31 21:10:38 | 只看该作者
城郊结合部 发表于 2013-7-31 15:17
仔细的读完这篇记忆,感受到在外谋生的艰辛和无奈,也让我重新认识到人生无常,像我这样一毕业就分配工作 ...

呵呵,谢谢关注!流离颠沛是谈不上的,文章主要记录的是对青春的回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3-7-31 15:17:15 | 只看该作者
  仔细的读完这篇记忆,感受到在外谋生的艰辛和无奈,也让我重新认识到人生无常,像我这样一毕业就分配工作而且一直安安稳稳在同一家单位埋头干活的人永远无法体验到如此颠沛流离的生活,谢谢你用你的文字记录了这一切,能让我有感同身受般的体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3-7-21 20:37:33 | 只看该作者
热烈祝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3-7-21 20:18: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美丽的神话 于 2013-8-3 13:3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3-7-21 20:17:35 | 只看该作者
历时半个多月,在这个炎热的六月天,终于完成我的《上海记忆》,不错,真不错,为自己鼓掌,谢谢大家关注。终于明白,坚持写作是极其孤独的一件事情,不过,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3-7-20 23:06: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美丽的神话 于 2013-7-21 19:32 编辑

一幅“五子送福”十字绣

   第二天下午,我们从上海回杭州,在中山公园上的3号线,本来可以直达上海南站。一不留神坐过了头,居然,到了南浦大桥。我赶紧询问边上的女孩子,是否到对面乘回头车。女孩子说不上来,对面的大伯热情指点,他说:“下车改乘9号线到上海体育馆,再转1号线到上海南站。”在屏蔽门快要关上的时候,还在教我怎么转车。我连声道谢,儿子说:“妈妈,老爷爷真好啊!你也很有礼貌的!”我告诉他:“出门在外,路在嘴上,记住哦!”

   其实,在上海,总有让人感动和怀念的事情。

   还记得2008年,我受朋友之托,月初都会从杭州赶到上海报税。那天,我急匆匆地走在莘庄的街上,烈日当空,低头一看,斜背包把T恤门襟上的线拉开了一点,真是糟糕!环顾四周,到处都是精品服装店,心想,还是买件新的T恤吧。可是,没有洗过怎么穿呢?

  正好,看到一家叫KEC的十字绣商店,那一定是有针线的地方!我快步走进,装模作样地东看看西摸摸。老板娘放下针线活,热情的招呼,问我喜欢哪种十字绣。我一下子答不上来,支支吾吾地问有没有针线卖的。她有些奇怪了:“就买针线啊?”我很窘的用手指指自己的胸口,说:“不好意思,我还要赶往松江,一下子找不到买针线的地方。”她马上明白了我的意思,连说:“我帮你找针线,不用钱的,我帮你找和衣服相配的线。”我连声说:“谢谢,真不好意思,真不好意思!”其实,T恤只需缝上三五针,立马解除了我的尴尬。

  归还了针线,我感觉浑身轻松自在,一下子也不那么着急地赶路了。我好奇地环顾店铺,真是一个神奇的十字绣世界啊!店里有很多裱好的成品,巨幅的黄山迎客松,神秘的滴水玫瑰,争奇斗艳的牡丹,优雅的淑女,更有可爱的五子送福。看看标价真贵,有的几百元,有的要几千元。材料包的价格便宜多了,分好几个档次,做挂件的才几元钱,其他的都只有几十元、几百元的,没有看到上千元。

  我拿起一个“五子送福”材料包,可爱的小男孩活龙活现,有些爱不释手。询问老板娘价格多少,她客气的说:“你不要认为借针线难为情才要买哦!”我说:“我是真喜欢呢!听你的说话也是浙江人吧。”她说她是宁波人,热情的宁波人,真好。

  “五子送福”,五个小孩代指“福、禄、寿、财、喜”。十字绣材料,可以买整套,也可只买一幅。因为平常极少做针线活,我买了其中的一幅“风筝图”。老板娘动作利索地在画布上画好格子,又教我怎么绣,30元的价格只收了我25元。交谈中,她说这么一副十字绣,她绣的话只需一个下午。绣好后裱一下,五十元就是一副十字绣精品了,而直接买成品要五百多元。她说用三股线绣的话,丝线正好多出一半,还可以绣一副送人,你可以绣完后在杭州买一块绣布。呵呵,这么诚心的老板娘,我赶快再拿五元买了一块绣布。

  那个夏天,一幅小小的十字绣,我绣了整整一个月。以至于后来,当我拿起针线装订凭证的时候,都会想起了莘庄,KEC十字绣,五子送福,还有热情的老板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3-7-20 20:37:58 | 只看该作者
坐等更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6-6 00:08 , Processed in 1.06659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