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219|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地方】收购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4-26 10:2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闲云散人 于 2014-4-27 10:41 编辑

      大巷口往西门里走不远的地方就是收购站。坐落于红卫街上的收购站是小孩子常去的地方,收购站其实就是废品回收站。小孩子常拿家中一些废旧的东西到收购站卖掉,换来几分零用钱。收购站的店面还是比较大的,有三开间,而且店面后还有一个院子。站的东面是回收废旧物资的柜台,西边是收购兔毛的柜台,中间那间作为过道,院中还有收购其它东西的柜台。在院子的尽头有一个窗口,那是取钱的地方。

      小孩子去的最多是东面的那个柜台,回收废品的师傅是一个中年男子,戴着一副眼镜,有点驼背。他语言不多,但显得很权威,因为物品的价格都是由他说了算,他与常去的那些小孩也都熟悉。废铜烂铁是收购得最多的东西,店堂内的墙角上总是堆着一大堆收来的废铜烂铁。家里的锅破得不能再用了,只能叫小孩卖到收购站,还有那些破的搪瓷盆和杯最后也都送到了收购站。

      牙膏壳也能卖到收购站,铝质的卖二分,铅质的能卖到三分。看到家里的牙膏快用完了,小孩子总会很期待。但大人也一直在注意着这支牙膏,非得将牙膏的尾部一点点往上挤,并将用完的那部分卷起来。最后在大人确定用完了,小孩才能送到收购站。牙膏壳也可用作钓鱼的铅坠,有的小孩子将牙膏壳的尾部剪去一小段,用来做铅坠。然后,将牙膏壳卷起来,送到收购站。这时,师傅一眼就能看出孩子的把戏,叫他将牙膏壳展开。剪了尾的牙膏壳就只能卖一分钱了。

      在我读书的时候,用的还是钢笔,钢笔水分蓝、黑和红三种。起初用的是蓝色的钢笔水,后来有了黑色的。老师批改作业用的是红色,我们学生都用蓝色和黑色。但在换不同颜色的钢笔水时,非得将原来的笔水洗干净了才行,要不然二种颜色混在一起,写出的字就很难看,而且大家都认为钢笔中灌笔水的橡皮管也容易烂掉。一瓶钢笔水一家人合用也能用上二个学期,等到一瓶钢笔水用完,钢笔水瓶就送到收购站卖了,二分一只。后来有同学发现三角旁边有几家杂货店也在回收钢笔水瓶,而且是三分一只。他们收了瓶,用来做煤油灯,在瓶中倒些煤油,然后,用铅皮做一个灯头,就是一只煤油灯了,放在店中也能卖八分一只。

      用过的电池也能回收,大号电池的价格要比二号的贵一点,具体价格记不起来了,似乎是要成双卖的。那时大家都说电池内含有毒的东西,但也有不相信的同学,他们将电池层层敲开,拆出里面那层铝片来玩。其实,那时能拿到收购站卖的东西并不多,师傅光管收东西,然后他开一张发票,上面写明东西和价钱,我们再到院子里的那个窗口去领钱。

      有一个时期,说是粪多粮多,于是,学校要求同学们每天回家之后捉鸡屙。每周都将捉来的鸡屙通一带到学校,以班级为单位,集中在一起,然后卖到收购站。捉鸡屙的工具都是自己做的,用旧的铁皮敲成一大一小的二个铁簸箕,我们称它们为鸡屙簸。小的那只鸡屙簸起到一个钩子的作用,将鸡屙钩入大的那只鸡屙簸。每天一放学,同学们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捉鸡屙。捉完自己道地的,就到隔壁道地去捉,那时家家户户都养鸡。直到捉满一鸡屙簸,才回家。当时也没有同学说鸡屙臭,其实,真的臭也不敢说,那是要被说成小资产阶级思想,而受到批评。收购站在院子的西边专门有一间是收购鸡屙的。班上的同学将所收集到的鸡屙抬到收购站,所得的钱都作为班会费。班级各小组也进行比赛,看哪一组捉得多。

      有一时期,社会流行养长毛兔,有的人家还养了许多长毛兔,毛兔的毛剪了能卖到收购站,价格还比较贵,是一笔不错的收入。学校也兴起了养长毛兔的热潮,在我就读的二小就有许多班级养长毛兔,兔窝就设在操场南边的几间平房中,用水泥搁板搭成一只只兔笼。毛兔由班里有饲养经验的同学负责,他们家中都养过毛兔,所以知道毛兔喜欢吃什么东西,也知道它们的生活习性。其他的同学轮流拨草,每天放学之后,值日的同学就到小北门外的田野里拨一篮草,或是从家中拿一些菜叶,偷懒的同学就到小岙山的学校学农田里拨一些番薯藤。不久,班里的小毛兔也长成了大兔,红红的眼睛,白白的毛,非常可爱。同学也剪下毛兔毛,卖到收购站,得了一些钱。后来,毛兔是生病还是冻死,就记不太清楚,班里有些同学还哭过。

      文革初期,破四旧的时候,有许多文物都作为废铜烂铁卖到收购站,还有许多的古籍也作为废纸送到了收购站,最后都送造纸厂,打成纸浆,重新做纸。小城的这家收购站也收进过这些废铜烂铁和废纸。听老人说,石梁西端的那座铜殿当年就被送到收购站,这座建造于明天启元年的铜殿飞檐翘角,全铜打造,内有五百罗汉浮雕,栩栩如生。之后,送到富阳冶炼厂准备回炉。幸好冶炼厂的工人觉得此物不同寻常,从铜殿的题字上辨认出“天台胜境石梁”等字,最后天台派人将铜殿取回,现供奉在石梁中方广寺。铜殿是幸运的,但更多的文物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那些能做药用的东西收购站是不收的,那得卖到药店。西门里和桥上的药店除了卖药也收购药材。鳖壳是一种药材,药店是收购的。那时鳖还不是好东西,吃的人并不多。每次吃完鳖,将鳖壳洗干净,放在窗台上晒干。知了的壳也是药材,说是能治小孩尿床,知了从地下爬出后,是要换一层皮的,这层皮就是知了壳,但药店要完整的壳,五只知了壳才卖一分钱。知子壳很薄,极容易破碎。就是拾到了知了壳,还得小心地捧在手上,送到西门里药店还是需要一定的耐心。所以小孩子也都玩玩就扔掉了,很少会拿到药店卖。

      每次家里杀鸡,小孩也会注意那只鸡胗皮。在取下鸡胗之后,翻开来,鸡胗表面有一层黄色的皮,这就鸡胗皮。鸡胗皮皱皱的,不好剥,一不小心就会弄破,破了的鸡胗皮药店就不收了。洗干净的鸡胗皮搁在灶头上,等干了之后,它就变得硬了。大人说鸡胗皮能助消化,不知是否真的。

      相比较起来,桔皮就容易收拾。吃完的桔子,顺手将皮搁在窗台上。等过了秋天,晒干了的桔皮也变得硬了,收拾在篮中,拿到药店也得卖得几角钱。春天吃过梅之后,梅娘不但能玩,敲出的肉,晒干了,也能卖到药店。只是大多小孩都没有那个耐心去开敲梅娘,敲轻了敲不开,敲重了里面的肉就敲糊掉了,敲梅娘肉卖的小孩也不多。

      当时在收购站的斜对面,也就是华光巷口有一家眼镜店,这家眼镜店还修理钢笔,眼镜店的店铺并不深,柜台就紧靠后面墙上的那排玻璃橱柜,橱内挂着几排眼镜框。那时几乎很少有戴眼镜的同学,这家店除了卖近视眼镜外,也配老花眼镜。配眼镜也没有什么验光的设备,只是让顾客戴不同度数的眼镜,感得哪个看得明,就配哪个度数。柜台上有一盏煤油灯,罩着玻璃灯罩。在顾客选好眼镜后,师傅点燃煤油灯,将镜框放在灯罩上加热,不久眼框就变软了,放入眼片。让顾客戴着试一试,然后,放在灯罩上再加热一下,调整好眼镜脚的角度。用专用的镜布擦一擦眼片,放入选好的眼镜盒,一副眼镜就算配好了。

      到这家眼镜店更多的时候是修钢笔,钢笔的笔头掉落地上,要么就弯了,要么就开花了,开花就是开口的意思。通常是自己用尖嘴钳将笔头修一下,但修的次数多了,这开花的笔头就不能写了,那只好到眼镜店去换一个钢笔头。换上新笔头,柜台上有一本簿和一瓶钢笔水,让你试一试,觉得可以,才付钱。钢笔头有不同价格的,英雄牌钢笔头比较好,要八分钱,其它的五分就能换一个。

      还有就是灌笔水的橡皮管容易烂了而漏水,那也只能去换一个新的橡皮管。要是掉了笔套,眼镜店也能配一个新的,因为新旧不一致,整支钢笔看一去有点怪怪的感觉,再说配一个新笔套价格也不便宜。

     收购站和眼镜店现早已关门息业,整修过的老街,不仔细辨认,还确定不了哪家店面是当年的收购站和眼镜店。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2 街币 +40 魅力 +2 收起 理由
abracadabra + 2 + 40 + 2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5-3 15: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度予亭 发表于 2014-5-2 20:53
闲云老师:这里是你的两篇文稿,看看有没有需要修改的,请直接修改后发给我。

【老屋遗韵】夕阳下的张文 ...

张先生:
修改稿已发至你的邮箱,请查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6-1 10:13 , Processed in 1.06239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