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997|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却顾所来径 苍苍横翠微—天台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五年回眸—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12-7 18:1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br/><font size="3">时光荏苒,自2001年4 月召开天台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四次代表大会,转瞬已是五年。这五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下,在县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在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县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三贴近”为宗旨,积极投身到火热的社会实践中去。文艺创作队伍日益壮大,优秀的文艺作品不断涌现,人才辈出,在文学、舞蹈、美术、摄影、书法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突出成绩。据不完全统计,我县文艺创作者出版各类专著、专集32本,在全国性赛事上获奖16件,国家级专业报刊上发表的作品有200多件,省级获奖的有152件,演出120场次。</font></p><p><font size="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唱响时代主旋律&nbsp;&nbsp; 回报人民大众</font></p><p><br/><font size="3">五年来,我县文艺队伍的创作水平和素质不断提升,大批富有经验和潜力的文艺人才活跃在台前幕后。据悉目前我县共有文艺会员500多人,市级会员180人,省级会员82人,国家级会员19人,正是这批文艺工作者成为了我县各类文艺活动的主力军和骨干力量,创作出大量具有时代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文艺作品,为我县文艺工作的开展注入了新鲜血液。</font></p><p><font size="3">五年来,县文联和所属各协会配合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紧跟时代步伐,组织文艺工作者举行了各类有一定规模和社会影响力的文艺活动50多次,比较成功的有“纪念建党80周年美术书法展”和“纪念建党80周年摄影作品展”(县文联与县委宣传部主办);“新世纪天台山唐诗之路”全国诗词笔会;“天台山风光风情全国摄影大赛”;“浙江作家看天台”等大型文艺活动。同时策划举办了“天台山诗会”;“王德惠画展”;“昨天———天台县老照片展”;“昆山市书画展”;“天台县基层文化俱乐部书画摄影展”等。这一系列活动激发了艺术创作者的创作热情,极大地丰富了我县百姓的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为建设文化强县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font></p><p><font size="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弘扬天台山文化&nbsp; 文艺创作出硕果</font></p><p><font size="3">实力需要证明,文化更需要作品来推动和呐喊。经过文学创作者的辛勤耕耘,我县文学创作空前繁荣,共出版了文学书籍30余部,这五年成为历史上出版数量最多的一个时期。其中胡明刚的《蛤蟆居随笔》、陈邦远的长篇小说《黑胡子白脸蛋》、余跃华的散文诗集《灵泉》获台州市首届文化曙光奖;孙明辉的散文《万年微雨》获《中国青年报》、中日韩青年友好交流活动征文奖;丁小江的诗歌《那拉提草原》获《长江文艺》2004年度“金天问杯”诗歌奖,入选《2004年度诗歌精选》和《2004年中国最佳诗歌》等等。而我县作家陈邦远的长篇小说《市长夫人》去年在《十月》长篇专号上发表,开创了我县作者在大型文学期刊发表长篇小说的先河,标志着我县的文学创作进入一个新的里程。</font></p><p><font size="3">美术书法创作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趋势,五年来,共展出美术作品200余幅,其中王国强的中国画《绿衣新兵》入选“浙江省人物画大展”,《南国天台山水奇》获“浙江省·威达杯’建设者书画展”三等奖;金富强的花鸟画《菩提子降征祥和》入选浙江省花鸟画展,《暖日晴风绿满溪》入选“全国纪念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六十周年美展”,《隋梅》入编《中国历代画梅百家》。书法作品共有3件在全国性展览上入展,52件作品入选省级以上展览或被各大博物馆、美术馆收藏。2004年台州市首届书法大展中,我县有12件作品参展,其数量、质量都位居台州各县市区之首。2005年7月,孙新龙的书法作品、篆刻作品分别入展 “西泠印社首届中国书法大展”和“西泠印社首届中国印大展”。</font></p><p><font size="3">音乐、舞蹈与戏曲活动更是喜讯不断。近年来经天台音乐人培养输送到各艺术院校的就有50多人。从天台出去的音乐家便有袁莎、许亚丹、杨建萍、范慧英等十多人。同时陈娇华获中国音乐家协会和江阴市政府举办的“天华杯”全国青年琵琶大赛三等奖;2002年杨元秋、邱钟铜作曲的《吉祥平安》获浙江省广场器乐比赛创作金奖、演奏银奖;杨元秋作曲的《龙之球》获浙江省广场器乐比赛创作演奏双金奖。舞蹈创作成绩喜人,在杭州举行的中国第七届艺术节大型开幕式上,由杨惠芬、洪军武、金仲飞等导演的《天台凤凰》摘取了演出金奖;2002年由县文武学校表演的《龙飞凤舞》,参加浙江省广场民间舞蹈新节目展赛中获得演出金奖、优秀编排奖。面对不景气的戏曲市场,我县戏曲协会人员依然埋头苦干,创作出一批具有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特别是2001年汪珊珊等创作导演的越剧戏曲小品《打瓜园》参加全国第十二届“群星奖”比赛,获文化部群星奖鼓励奖。</font></p><p><font size="3">同时,摄影活动、民间文艺创作、诗词楹联创作异军突起。作为一支实力派队伍,县摄影协会共有会员40多人,国家级会员2人,省级会员17人,市级会员23人。五年来,会员们的作品,在《中国摄影》、《大众摄影》、《摄影世界》、《摄影之友》、《摄影家》等专业报刊上发表或获奖作品有100多幅,出版摄影集7本,组织举办各类影展、影赛12次。</font></p><p><font size="3">天台民间文艺因为有了我县民间艺术家的努力而大放异彩。曹志天先生是民间文艺家协会的骨干力量,2005年他与许尚枢先生合作编著了《天台县民俗风物》由西安地图出版社出版。朱封鳌先生先后出版了《天台宗史迹考察与典籍研究》、《天台宗概说》等著作;周荣初先生近几年在《故事林》、《福州晚报》等刊物上发表的作品就有60多篇,在《名人传记》等刊物上发表传记和报告文学10多篇,并获多项奖。2003年汤春甫的《千手观音》被中国故宫博物院收藏;金全才的玻璃雕刻获2002年中国西湖博览会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金奖。</font></p><p><font size="3">诗词协会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诗词创作进行了探索与创新。期间,诗友们的诗词作品在《中华诗词》上发表60多首,在《诗词创作》、《长白山诗词》等刊物上发表300多首,在各级诗词协会会刊及其他各类刊物上发表500多首。其中张密珍的词《满江红·重逢》被收入《中华诗词十年作品精选》;任福良的诗《春雨冬藏》获“中国作家世纪论坛”作品评比二等奖。</font></p><p><br/><font size="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扩大对外交流&nbsp;&nbsp; 提升天台知名度</font></p><p><br/><font size="3">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是县委、县政府赋予县文联的一项重要职能。县文联和各文艺协会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增强交流的数量和质量,积极举办各类对外交流活动达到20多次。</font></p><p><font size="3">著名摄影家吴品禾两次来天台为我县摄影工作者作摄影创作讲座;2003年春天,浙江艺术学院的尹舒拉来了,为我县文艺界作《当前美术界创作的几个问题》的讲座;2004年冬,拉脱维亚现代装置艺术家彼汤列斯带着他的“现代艺术讲座”也来了。今年年初我县文联和江苏昆山市文联签订了谛结友好文联协议,两地文化交流多次开展,两地还互相举办了书画展。此外,天台书画界人士、作家协会也曾赴临海、路桥等地进行交流,京剧研究会的会员则带着节目赴宁波、宁海、新昌等地演出,今年我县还与衢州市开化县进行了文艺交流,得到当地观众的好评。通过上述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积极推动了天台山文化走出天台走向各地,充分展示了具有深厚文化底蕴与悠久历史的天台山文化的风采,促进了外界对天台山文化的了解,增强了天台山文化的对外影响力,更为我县文艺创作人士提供了有效的学习与交流的平台。 </font></p><p><font size="3">回顾往昔,这五年是开拓进取的五年,这五年是百花齐放的五年,这五年是团结创新的五年。展望未来,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开创天台文化艺术事业的新局面。</font></p><p>&nbsp;</p><p> </p><p></p><p><br/><br/></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8 9:32:53编辑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沙发
发表于 2006-12-7 18:37:00 | 只看该作者
<p>感谢天台一支笔的精彩报道</p>
板凳
发表于 2006-12-7 22:38:00 | 只看该作者
<p>呵呵,主旋律色彩非常突出。</p>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6-12-7 23:23:00 | 只看该作者
&nbsp;&nbsp;&nbsp; 不文章不同写法么,这叫与时俱进哦
5#
发表于 2006-12-7 23:25:00 | 只看该作者
<p>不错不错,繁荣景象。什么时候能够出个齐召南般的人物,或者许杰、陆蠡也可以。</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7 15:30:12编辑过]

6#
发表于 2006-12-7 23:34:00 | 只看该作者
书有不传而传,传而不传;人有不名而名,名而不名。一叹。
7#
发表于 2006-12-7 23:37:00 | 只看该作者
我非天台文艺界人士,何苦将拙作摄入影片呢?请撤去。
8#
发表于 2006-12-7 23:49:00 | 只看该作者
<p>第一张照片好像不是舞龙,是舞啥西啊。</p>
9#
发表于 2006-12-8 01:01:00 | 只看该作者
<p>貌似在舞凤吧</p>
10#
发表于 2006-12-8 01:24:0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6-5 12:07 , Processed in 1.07814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