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ont size="3">2006年如果没看过《夜宴》,我肯定骂你SB,不过等你看完了《夜宴》,估计你也离SB不远了。</font></p><p><font size="3">在这全国形势一边倒,冯氏晚餐文化席卷大中华的时候,看不看《夜宴》已经不仅仅是衡量你个人艺术审美观点和考验你对国产电影忠诚度的问题了,这种意义已经悄然发生变化,迅速被普及为一种大众生活态度问题,检验你在社会舆论指导下是否保持根正苗红,由此直接判定你的社会等级和个人前途。其现实意义就像葛优说的,吃饭店就是哪家人多进哪家,还别嫌菜价贵,你要没尝过,还真说不出这道萝卜淋鲍汁好吃还是雕个花好看,那个4号女服务员长得像张曼玉还是刘嘉玲;一句话说了岔,立刻就遭了白眼,矮人三分。</font></p><p><font size="3">大师傅们吃饭店是为了挑人家毛病,小青年们吃饭店是为了炫耀赶时髦的,像我这样没本事挑毛病也赶不起时髦,只好打个包躲在家里看,自己享受内部消化。看片子时有些激动,总怀着一种想法,熬他俩钟头,俺也算剪了小辫子,进化成文明人了。菜不好吃,斯文的人总不会暴跳如雷,也只是习惯性拨弄拨弄筷子,赞赏一下菜花的色彩搭配和雕工来。电影也是如此,虽然剧情很罗嗦不搭调,但我总不忘提醒自己也算个文化人,摒弃剧情的困扰,静心的欣赏起绝妙的美工和颜色,以及颇有气势和曲婉动听的音乐来。</font></p><p><font size="3">1、张艺谋是个实诚人,拍完《英雄》自拍砖,赶紧说老实话:“我不奢望人们几十年后能记起电影的情节,但至少人们不会忘记,在黄花飘舞的沙漠,两个红衣女子舞步轻盈,奋力搏杀的场景”;玩起了颜色和音乐。看了《夜宴》有强烈同感,心想再不抓紧留下点记号,再过俩月,脑子里估计就只能剩下无鸾那超级前卫和设计独特的洗头床,还有婉儿皇后卸妆沐浴的顺序了。</font></p><p><font size="3"><br/>2、看了《夜宴》,就感觉陈凯歌真是个粗人。学不了张艺谋的一招一式的武术,不稀罕冯小刚的轻歌曼舞,非要整那些没市场的忒思想前卫的电脑特技,拉一帮野人满黄土高坡的乱跑。本想跟着张艺谋喊声“狼来了”骗点钱就跑,没想到群众被谋子忽悠两回憋一肚子火刚好没地方发泄,终于逮了这么个冤大头,这下狼真的来了,还咬了他个血肉模糊,七魂只剩下两魄,缩回去不敢出来见人了。</font></p><p><font size="3"><br/>3、谭盾的音乐还是不错的,《英雄》那会就挺欣赏,《夜宴》中那“越人歌”和配曲都不错。电影开头,站在竹桥顶部的男艺就是谭盾,冯小刚客气,让他客串了一把。</font></p><font size="3"><p><br/>4、《夜宴》用的最多的道具,就是面具。人戴面具,马也戴面具,皇帝的铠甲面具流血;歌舞伎的面具,女人脸上涂的惨白的“面具”,刺客的面具,人心的面具,到处都是面具。《夜宴》讲述了一个毒药和复仇的故事,主要也是为了衬托最大的面具,最大的毒药——人心不古,复杂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虽然组织起来有些牵强和零乱。厉帝的阴险,太子的柔弱,皇后的毒辣,殷太常的老谋深算和武士们的坚毅果然服从,都统统隐藏在面具之下,试图严格却又浮现。皇后说:戴面具的最高境界就是不戴面具,让自己的脸消除喜怒哀乐如同面具;人戴着面具表演,人的心理蒙上一层面具,就充满了神秘和不可捉摸,将一切痛苦,悲哀,愧疚和得意忘形都笼罩于面具之下,人与人之间充满了假规则和假仁义,其实我们现实的世界又何尝不是。《少年包青天3》之“脸谱”,同样表达了这种意思,面具戴久了,就脱不下来了,人与人之间充满了勾心斗角,丧失了真诚和良知,社会沦落为是非混淆,持续混乱的地狱。</p><p><br/>5、羽林卫学《指环王》中的黑暗戒灵,盔甲武士,黑色骏马,追杀,武器,斗篷,绝尘,涉水,抄袭痕迹明显。</p><p><br/>6、安吉的竹林李安,张艺谋,冯小刚都情有独钟。绿色的确醒目,让我看久了屏幕的眼睛,瞬时得到了放松,感觉一级棒。竹林的静谧和唯美,在李安的打打杀杀和腾挪翻滚中产生了动中取静之美,张艺谋在竹林追加了感情戏,而冯小刚则似乎更进一层,表现得更为彻底,讲述了故事的开头,和一段充满吴越风情的“越人歌”彩排现场的戏。以及在后面的杀戮中,动静相宜,层次分明,色彩绚丽,应该说更有可看性。</p><p><br/>7、不喜欢周迅及她的男人声,所以电影中只要出现她那“低沉、缓慢”的对话,我一律快进,以免扰乱心情。</p><p><br/>8、皇后和太子的一场剑术对决,更像是舞蹈,更拼凑出“比翼双飞”的姿态,设计过了头,反而觉得太过做作,不真实,想吐。</p><p><br/>9、用幽州节度使裴洪的死,究竟是衬托皇后的忍耐力还是殷太常的城府,或者是表白他自己的忠贞,或者更是特意安排这个角色出场,以让出幽州这个路经契丹的必经之地节度使的位置,为了铺垫后面殷隼救人之便利,这种情节安排太过牵强和随便。再加上前面叙述准备不足,庭仗毙命戏又太过草率和一笔带过,这个道具用的火候不深,不伦不类。</p><p><br/>10、娱乐圈说:说不行,歌来配,唱不行,舞来缀。电影也差不多故事不行,只能用舞美的精致和电脑特效的气势恢宏来掩盖。摄影用的不错,就是对宫殿的处理上,太过电脑特效化,看得太假。几个人物角色,太过于追求服装和舞美效果,没有发挥出角色的表演特点,人跟物体一样,都成了道具,摆设,来哄抬这台用艺术品堆积起来的所谓的大戏。所以说看《夜宴》,除了听音乐,看舞美,其他的便不值得考虑了。</p><p><br/>11、走了张艺谋的老路子,讲究大排场和气势,道具设计不用说,全新设计,全新制作。堆砌现象严重,就好像进了珠宝店,遍地都是艺术珍品,但堆砌起来以后,又无法与人的表演取得和谐和同步,所以看整出戏,多少有些失去了人味。</p><p><br/>12、都TM玩深沉,莫非台词只有要精简到极限才能显示艺术性。说话一个字一个字往外蹦,这是张艺谋,陈凯歌及冯小刚所谓的新派古装片所共有的毛病。不想西方电影,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思想交流和语言揣摩。 如果说看西方电影容易身临其境,那看《夜宴》及前面几部新古装电影,则最多只能算是欣赏一幅画。</p><p><br/>13、看看他们仨导的电影,才能真正明白大把大把的钱是怎么花出去的。布非要老长老长才能衬托出阔气,吃饭喝酒的器具不是金的就是镶嵌珠宝的,睡觉的床不是超级大,就是全自动立体声超环绕,与大自然完美结合的。宫殿一定要大的,台阶一定要很多,士兵一定要一排一排看不到边;房子结构空旷也不怕晚上闹鬼的,蜡烛一定要满屋子点上就不怕一氧化碳中毒的;兵器是雕龙画凤的,连骑在屁股下的畜牲,都一定要身材挺拔,高度一致,四蹄生风的。</p><p><br/>14、看到最后,不知道那皇后最后是怎么死的。也许是领悟能力太差,文化素质太低,也许是冯导给我们玩深沉,反正我只知道历史上唐以后是没有女皇帝的,所以既然电影一开始就跟我们玩真实历史背景,那女皇帝不死,似乎也说不过去,于是就莫名其妙的安排了这场“飞刀暗射,怒目横指”的戏,是不是就意味着,王朝不稳,继续动乱的结局。</p></font><p><font size="3">看完电影,出来冲了个澡,坐在沙发上发愣。回想刚才这电影讲的啥,只记得就是人都死光了。原来如此,看来还真用不了多久,就像欧阳峰练了趟《九阴真经》,变SB了。</font></p><p></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17 17:51:15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