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741|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重温宋濂《送天台陈庭学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2 05:2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font size="5">重温宋濂《送天台陈庭学序》,可以从侧面了解古代天台的传统文化,一直以来,天台人并未提起这篇《古文观止》中明文的开篇,甚至中学语文老师在讲解《送东阳马生序》后也没有介绍这篇有关天台的,于是很想了解一下其中的缘故。希望能得到后司街中高手的指点。</font></p><p>附:《送天台陈庭学序》</p><p>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唐、艳滪之虞。跨马行,则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下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悼柔。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其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恨焉。</p><p>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杨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候①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p><p>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老耄矣。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p><p>  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②,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p>
沙发
发表于 2006-11-13 06:10:00 | 只看该作者
<p>也许在县志或者宗谱里能找到线索。</p><p>陈啊人,去找找家谱看看。</p>
板凳
发表于 2006-11-13 07:16:00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abracadabra</i>在2006-11-12 22:10:00的发言:</b><br/><p>也许在县志或者宗谱里能找到线索。</p><p>陈啊人,去找找家谱看看。</p></div><p><font size="4">不清楚滴。被宋某人提过名字的,很拽吗?</font></p>
地板
发表于 2006-11-13 17:49:00 | 只看该作者
<p>转贴翻译一下:</p><p>我国西南一带的山水,以四川境内最为奇特。但那里与中原一带相距万里之遥,从陆路去吧,途中有剑阁、栈道之类的险阻;从水路去吧,途中又有瞿唐峡、滟濒堆之类的忧惧。骑着马去吧,沿路层层竹林遮蔽高山,接连走几十天,仰头看不到山顶;登上高处往下俯瞰,陡峭的山谷有几万尺深,茫茫渺渺看不到谷底,令人惊恐万状,肝胆抖颤。乘船去吧,江水悍猛,礁石尖利,波涛险恶,漩涡变幻,船只稍微失去控驭,偏离航道仅有尺寸大小—点点,就被撞成粉末,像泥土般下沉,船中的人便饱了江中鱼鳖的口腹。通往四川的道路艰难到这种地步,因此,不是做官出仕富有财力的人不能前往游历;不是天生富有感受能力善于抒发的人,即使去游览了,也得不到精神上的享受,说不出个所以然;不是身强年壮的人入川之后大多老死在那里,不能还乡。喜欢寻奇探胜想到四川去游历的人,每每由于以上种种原因而深深抱憾。</p><p>&nbsp;&nbsp;&nbsp; 浙江天台籍人土陈庭学君,会写诗。他由中书左司掾,屡次随大将北征,因有功劳,升任四川都指挥司照磨,从水路入川到成都成都,是四川的要地,又是扬雄、司马相如、诸葛亮等古代著名人物长期生活过的地方。庭学入川以后,凡历代英雄俊杰争战攻取、驻守防御的遗迹,诗人文土游览登临、饮酒射覆、赋诗吟咏、歌唱呼啸的处所,庭学没有不一一去游览的。他既经游览,就一定写诗抒发感受,记写景物时世的变迁。因此他的诗歌在入川以后愈加工妙。过了三年,庭学依照惯例辞官归家,在京城和我会遇。他的精神更加饱满,言谈愈发宏壮,志向意趣益加高远,这大约是因为在川蜀山水中得到了很多的助益吧。</p><p><br/>&nbsp;&nbsp;&nbsp; 面对庭学的变化,我很惭愧。当我年轻的时候,曾经立志要遍游天下,因学业未成,不得闲暇。到了壮年可以出蝣的时候,四面八方到处战火纷飞,遍地无处落脚。及至当今圣明天子兴起,天下安定,四海之内,合为一家,而我已经年光老大体力衰惫,想要再像庭学君那样去游历,还能够实现吗? </p><p>&nbsp;&nbsp;&nbsp; 不过,我听说古代的贤士,如孔子的弟子颜回、原宪等,大都坐守乡里,甘居陋室,由于很少出门与人往来,以至蓬蒿杂草遮没了门户,但他们的志气意趣却经常是很充沛的,好像他们的胸中存在一种足以包容天地万物的精神力量。这是什么原因呢?莫非他们的精神世界中自有高山巨壑、奇美壮丽已经超过了山水之外吗?希望庭学君归去之后,试从这方面探求一下人生的奥秘。如果有什么新的体会,请告诉我。那时候,庭学君将一定会给我更多的新的启发,而不仅仅是因为曾经川蜀壮游这一点使我自愧。</p>
5#
发表于 2006-11-13 19:10:00 | 只看该作者
<p><font size="4"><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宋某人的地位,与其说是圈内自发公认的文坛领袖身份,更不如说是朱元璋皇帝面前的文人官僚(不是那个文官的意思)第一人,有点像今天的政治局委员兼作协、文联主席的意思(宋的另一个身份是朱元璋皇帝的家庭教师,负责教育太子)。其学术功底当其时固然有值得称道的地方,但留给后世的,更多的是宋某人制定八股文科举模式(1368年)的痛苦记忆,并没有多少令人愉悦的印象——此人可恶,至少得拖出去扒了裤子,打80大板。<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宋某人自恃身份,养尊处优,居高临下,在这篇文章中展示得淋漓尽致。《送东阳马生传》多少还弹弹劝学的老调,也就罢了,而这篇文章则在观点上,有颇多玄虚之处。古人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反映到学术上,就是研究与实证的结合。而宋某人的观点则是故弄玄虚:啊,颜回、原宪那些大圣人(或大圣人门的一代长老),只需要在家里坐坐,苦思冥想一番,就能使得志气意趣充沛,“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然后得出结论,<font color="#ff0000">有一种东西,是山水不能给你的;有一种精神,是游历不能给你的;有一种境界,是除了苦思冥想以外所不能达到的。</font>宋某人并以轻蔑略带一点调侃的口气对陈庭学说:小陈啊,回去以后还是要多花点精力在苦思冥想上,从中探讨人生的奥秘。当然,小陈游历一番肯定会有一些新的体会,希望能给老朽一点启发,而不要仅仅拿川蜀的风景来糊弄我。<br/></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13 12:06:06编辑过]

6#
发表于 2006-11-13 19:46:00 | 只看该作者
可能就是泛泛之交,看丘八操笔,他应付中调侃一下,你语壮志高,目前还是写不出什么的,还是找间安静茅屋好好用功吧。
7#
发表于 2006-11-13 19:59:00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喘气大菜包</i>在2006-11-13 11:46:00的发言:</b><br/>可能就是泛泛之交,看丘八操笔,他应付中调侃一下。</div><p><font size="4">此说有理。呵呵,丘八!<br/>LZ老虎同学的困惑是否得解?</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13 12:00:26编辑过]

8#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3 20:15:00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向左,向右</i>在2006-11-13 11:59:00的发言:</b><br/><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喘气大菜包</i>在2006-11-13 11:46:00的发言:</b><br/>可能就是泛泛之交,看丘八操笔,他应付中调侃一下。</div><p><font size="4">此说有理。呵呵,丘八!<br/>LZ老虎同学的困惑是否得解?</font></p><br/></div><p></p>一知半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11-17 06:52 , Processed in 1.07506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