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510|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感悟陈邦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5 23:2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font size="4">上午刚收到陈邦杰寄来的书,便迫不及待地打开信封,一本沉甸甸的《永远的天台》便呈现在我的面前,依旧散发着油墨的芳香。</font></p><p><font size="4">《永远的天台》是陈邦杰老师新近出版的力作,网上流传已久,早有耳闻,渴望拜读。缘于前几日网上的一次交流,陈老师便热情地表示赠送,并很快邮来一本,效率之高,令我钦佩。翻开书的扉页,陈老师用油笔认真地题写赠语“请**指正,邦杰”,字体遒劲、工整,足以看出作者的热情,大方和谦逊,虽未谋面,却在字里行间感觉到亲切。</font></p><p><font size="4">说实在的,我对于天台的文化人了解得不多,陈邦杰的名字也是第一次听说,也许自己并不熟悉这个圈子,缺少一些关注。但自己多年漂流在外,却也似乎很少听到,看到关于天台为背景的一些文学作品,学生时期曾迷恋过刘长春的散文,后来也看过陈墉的《血地》,一直到现在,我逐渐对天台本土的文学失去了原本应有的耐心和记忆。从踏入高校始,我便开始了异乡漂泊的道路,至今已将近十个年头,天台也只是作为我的故乡,在现实生活中渐行渐远,所停留的时间,屈指可数。天台的一切对我们这些在外的天台人来说也渐渐变得陌生,无论是传统的印象,还是现在的发展,每次回去都很茫然,消失了一些东西,新增了许多风景,不变得是那乡音和回家的路,除了父母的叮咛,其他的便顿觉空虚,抓不住重点,空落落的。我是个自幼喜欢文字的人,文学对于我来说天生具有吸引力,因此对于流离在外的光阴,文字便更多地承载了对于故乡的感慨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别无他途。自己也曾经写过一些东西,做些空洞的怀想,却总觉得缺乏根据,非要让我说出天台的具体某些事物、风景、人文却总是捉襟见肘,每每如此,更是加深了一丝愧疚,对于故乡文化缺乏了解的一种遗憾。</font></p><p><font size="4">长期在外,见了许多,听了许多,长了些见识,学会了思考和分析,加深了对现实的判断和对比,我逐渐思念起我的故乡来。我所想的并不是天台山秀丽的风景,天台山博大的文化,也不是一些高雅和清虚的上层文化,更多的只是作为普通人,对于故乡所应该了解的现实生活,人文风情和老乡、朋友、亲人,甚至周边生活着人的状态和他们的思想感情,我觉得这些才是我的根本。我是一个从农村出来的人,我们从小也没有机会接受过系统、严格和学术化的文化教育,却十几年来耳濡目染了普通人的生活,锻炼了我的性格,塑造了我的思想,这种纯朴的故乡情结,更是教会了我做人的根本和原则。做人不能忘本,而我们这些漂泊在外的天台人,更应该如此,不管是事业有成,享受荣华富贵的,还是尚在拼搏,刻苦努力的,我们都不应该忘记自己是天台人所具有的那种正直、热情和坚强的纯朴精神;正是这些看似简单,却又魂牵梦绕的故乡之情,赋予我们气质和精神,牵系着我们走上正确的人生轨道,走向成功的彼岸。文化是一个地区和民族的根本,只有正确理解文化的存在,文化之影响和文化之能量,我们才能正确地予以释放,用文学的形式表现出文化的力量,吸引和感召我们这些长期漂流在外的天台人,重新塑造他们对于天台的思念、热爱和向往,才能更好地产生凝聚力,团结一帮有志之士,为了天台,为了永远的天台,为了她的发展添砖加瓦,尽自己绵薄之力。</font></p><p><font size="4">《永远的天台》总共分了五个部分,作者从内心来描述对于故乡和亲人的思想和感恩,从自身体验来描述天台的风景,进行赞美和讴歌,通过自己的耳闻目染来感悟文化的力量,对天台的发展做出了精湛地思考和分析,种种这些,通过文字,作者对于天台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凝结在洋洋洒洒的文章之中,让我们肃然起敬。而这些思想,这些真情实感,却又是我们这些普通读者,甚至每个天台人所共同具有的,每个人都有对于亲人和故乡的怀念和感伤,每个人都有渴望故乡腾飞发展的念想和心愿,每个人都能从这种天台精神中有所领悟,挺起胸膛,正直得做人。所以我说,《永远的天台》是一本成功的书,他写出了我们天台人所共有的感情和内心思想,重新唤起了我们对于故乡的思念和景仰;陈邦杰也是一个成功的作家,他成功的捕捉到了天台文化的魅力精髓和天台人所特有的思维方式,用通俗的文字,用平凡的话语,向我们讲述着属于天台的平凡的故事,却透着一股浓烈的感情韵味,深深地吸引着我们。</font></p><p><font size="4">花了两个夜晚翻看《永远的天台》,我看到了那种精神,那种隐藏于普通人思想和感情中,一份永远真挚、热诚和激荡人心的天台精神,故乡的精神。所以我很感激陈邦杰老师这份及时的精神食粮,让我在书中体会到了很多,感悟到了作者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一个普通的人,对于故乡那份真挚的情感和渴望发展,希望腾飞的祝福和殷切期盼。陈老师长期在天台生活和工作,却仍难以抑制内心中对于故乡的那份热爱之情的喷发,那作为读者的长期在外的我们,似乎更应该从中体会和感悟许多,了解作者的良苦用心,用心去体会故乡情结,去体会和理解一个全新的天台,一个永远的天台。</font></p><p><font size="4">衷心祝愿陈邦杰老师做一棵平凡的文坛常青树,继续为我们贡献关于天台山的更好的作品,激励和感召我们这些流浪在外的天台游子,心中留有天台结。</font></p>
沙发
发表于 2006-10-26 03:23:00 | 只看该作者
<p><font size="4">陈墉的《血地》,</font></p><p><font size="4">这本书貌似在我高中的时候读过,</font></p><p><font size="4">大概在96年左右吧,</font></p>
板凳
发表于 2006-10-26 04:04:00 | 只看该作者
并不怎么样,看了几分钟就看不下去了。一点也不美,有点无病呻吟。
地板
发表于 2006-10-26 04:38:00 | 只看该作者
<p>看至自述身世那一篇,欲不感动而不能。</p>
5#
发表于 2006-10-26 21:39:00 | 只看该作者
<p>呵呵</p><p>这本书偶不知道好不好看</p><p>但是楼主写得真不错!</p>
6#
发表于 2006-10-26 22:26:00 | 只看该作者
《大哥》那篇也是非常动人的
7#
发表于 2006-10-26 22:37:00 | 只看该作者
老马屁。从贴出来的几篇看,基础不够好。
8#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6 23:02:00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漂萍衰草</i>在2006-10-26 14:37:00的发言:</b><br/>老马屁。从贴出来的几篇看,基础不够好。</div><p><font size="3">陈邦杰并不是专业文科出身,能写出如此作品,足可见真情所致,自然流露,而非刻意用浮华的词藻堆砌和修饰。这相比一些舞刀弄枪,广争博引,善于雕琢字句的所谓专业作家,他们内心的空洞和感情的虚假,则更为可笑。&nbsp;</font></p><p></p><font size="3">平凡的语句,能透析出不平凡的思想和精神,已经是一种了不起的成就。</font>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26 15:45:16编辑过]

9#
发表于 2006-10-26 23:17:00 | 只看该作者
呵呵,着急了!我撤退,你好好感悟吧。
10#
发表于 2006-10-27 00:53:00 | 只看该作者
LZ的抬爱令我不胜感之,这本书是我近年来之所见、所闻、所感,在空暇之余结集成册,以供大家一观。然世间凡事凡物,总难迎合所有人之意,故此我也惟有将一番真性情付于文中,便也无愧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12-22 11:47 , Processed in 1.07020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