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恶女 于 2012-12-26 20:43 编辑
天台文化点滴2
一直以来,我对天台文化存在着很大的误解。认为除了民俗外,天台文化中其他的部分皆为高山流水、阳春白雪,离我很遥远,我也无法考证华顶的太白草堂是不是李白曾住;国清寺里的独笔鹅是不是王曦之的墨宝;赤城山上的“秋霜比洁”是不是黎大总统题写。所以对天台文化敬而远之,对研究天台文化的文化人充满敬意,认为他们是天台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天台文化似乎是通过他们才为人所知,天台的旅游事业也因此有了“佛宗道源”的卖点。
在离开天台的若干年后,尤其是每次回天台之后,我逐渐意识到我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一直以来的想法恰恰是本末倒置。无论研究者的成果如何,天台文化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并且因为它的存在才为无数的文人人提供了无穷无尽的研究素材。看样子真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记得读中学之时,很喜欢下围棋,尽管水平很是一般,但是下棋的气氛很好,似乎随时随地都能找到棋友痛杀一盘。离开天台以后,很少下围棋,也没有能找到象在天台一样为数众多的棋友,因为别的地方很少能象天台那样有着肥沃的围棋土壤。不必考证是谁把围棋这项古老的游戏带入天台,但是作为“琴棋书画”文化技艺的围棋却是深深得扎根在天台的普通百姓的生活娱乐当中。
小时候经常可以见到老太太们聚在一起念经,可能她们并没有多少文化,甚至不认字,但是你只要让她们念一段,或者她们会主动要求教你一段,“金刚经”随手掂来,“心经”更不在话下。家中经常有居士或是俗家弟子来“结缘”,可惜那时的老师说这是“封建迷信”,才没有“中毒”。所以,“佛宗”并不是仅仅在于那几十座寺院,而是整个天台都浸淫在浓浓的佛教氛围中。没有深厚的佛教文化的沉积,何来这芸芸众生齐讼“喃无阿弥陀佛”?
我曾经住在一个华顶周围的一个庵堂里,通往华顶讲寺的一条险峻的小路从这个庵堂的门口经过。我不时可以看到香客们在山路上每隔一段距离就燃一柱香,然后叩拜,就这样一直从山脚叩拜到华顶讲寺。我想起西藏的佛教信徒们用身体丈量着到布达拉宫或是到某神秘雪山的距离,虽然天台的信徒们没有那么的夸张,但是心是一样的虔诚。
其实,这也才是佛源在天台的冰山一角。普通的善男信女也许与其他地方相差不大,但是天台的民间还是有众多佛学的研究者,与普通的善男信女不同,他们普遍具有很高的知识水平,研究佛学不是为了祈求来世,而是把它作为传统文化哲学的一个分支来研究。他们对于佛教有着同样的虔诚,但他们更多的带有理性的观点和角度去了解和研究佛学。
又何曾只有佛教在天台人心目中的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代表本土文化的道家同样是天台文化的灵魂支柱。它丝毫不亚于佛教的影响。
(待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7 23:22:14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