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tiantaier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闲聊天台

[复制链接]
291#
发表于 2006-2-16 16:50:00 | 只看该作者
老校长办公室好象没有什么印象。估计是我在天中上学的时候已经拆了吧。
292#
发表于 2006-2-16 17:45:00 | 只看该作者
现在的天中真的大变样了
293#
发表于 2006-2-16 18:39:00 | 只看该作者
我的天中回忆没有各位这么深刻,因为我在天中这几年正是天中搬到东湖来的初始时期.我们这一届在天中历史上有些特殊,因为基建的缘故,我们读高一高二时3--8班在老二中一个独院式度过.我们毕业那年,理科六个班级被安排到靠近山脚的一个临时教学楼中去待了一年,前面就是在建的标准田径场.挖掘机等工程机械的工作噪音有时会大得影响我们正常上课,依稀记得我们在尚未全部完工的场地上我们踢过几次足球,就如此而已.由于孤岛的因素,我们这一届和上下届的联系比较少,所以对校友的印象都比较浅.认识的除了本届的同学外就很少认识其他校友了.
294#
发表于 2006-2-16 19:24: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恶女 于 2012-12-26 20:02 编辑

“老二中一个独院”是哪个院子啊?
好象围墙内没有其他独院了啊。
295#
发表于 2006-2-16 21:12: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恶女 于 2012-12-26 20:04 编辑

以下是引用tiantaier在2006-2-15 22:43:41的发言:

老校长办公室
老校长办公室位于大门通往操场的走廊当中向左拐,走进一扇小门,里面是一个庭院式建筑,一幢二层小楼和一个院子。据我的记忆以及“后司街”中提到过,那是天台某位名士的宅第(具体记不清了)。典型的江南庭院式建筑,属清末民初风格,简洁明了,中国传统的庭院融入了部分西式的风格,为不可多得的历史遗产。

这个我可以回答你,老屋主不是名士,他是我外公,房子建成两三年即被没收。读中学时很想进去看看,可惜门上的“闲人莫入”挡住了我。
296#
发表于 2006-2-17 03:03: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恶女 于 2012-12-26 20:04 编辑

以下是引用冷风在2006-2-16 11:24:02的发言:

“老二中一个独院”是哪个院子啊?
好象围墙内没有其他独院了啊。


老二中原来靠东面有两个独院式(但没有围墙)的平房,各有六间教室。不知楼上的有没有印象?
297#
发表于 2006-2-17 05:14: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恶女 于 2012-12-26 20:08 编辑

  对天中的教学就没有楼主和各位这么有好感,这可能和我的学习成绩和经历有关系。
  我在天中三年,最好成绩就班级十二名,从来没有进过十名里,差的时候会考四十来名,班上总共就六十左右人,所以我的学习算不上好。好学生没有感觉到的天中的弊端,我却是深有体会并深受其害。 
  天中教育的弊端,首先是偏科,极端重理而轻文,师资等资源明显偏向理科,所以天中文科的升学率低得可怜,一个班有时连上重点就一两个、上本科也聊若晨星。虽然我喜欢的是文科,从我的高中毕业会考成绩就可以看出一斑:文科的语文、历史、地理科目全部为A级,英语好象得了个B级;而理科都只有B级其中数学只有C级,文理优劣明显。但在天中的教育氛围下,为了自己有较大上大学的机遇,选理科而舍文科也。我高一时文理均还可以,特别是物理考了98分(印象中如此,或为96分)的高分。但出人意料的,我们那一届高考,文科升学率相当不错。 
  天中教育的弊端,其次是师资不均衡,教学水平我非教育界不好妄加评论。我就说说师德吧。做老师最基本的前提是要一定的道德,否则怎么教书育人呢?好的老师确实是好,如楼主所说的叶兆均先生、陈红老师都不错。但差的老师也不少,说得严重些误人子弟者也有。
  先说说好老师吧,我觉得我高一时的物理老师张焕标很不错,他自身的学问造诣与其他几位名师比会有些差距,但他讲课能深入简出,能举重若轻。我们觉得很繁杂的东西经由他一说就会豁然开朗。所以高一时我的物理成绩还过得去。现在他在全国重点中学杭二中从教。
  差的老师,我也说说,我高二、高三时的班主任是这么一位人:他可以用我们的班会费为自己买、百来元的计算器,他可以叫一个学生家长从广州给他带东西,他他会想法设法的叫你掏钱或买礼品给他。他根据学生家长的身份收入和学生的学习成绩来建立他的评价体系:家长好成绩好,A;家长好成绩差,B;家长差成绩好,C;家长差成绩差,D。对D级学生他是经常会打击的,对于C级学生他是偶然打压。在他的心目中我大部分时间是D级,偶然是C级。我父亲很少过问我学校中的事情,后来他隐约知道这些事问我要不要送些东西给我的“尊师”,年轻时的我不像现在这样觉得送礼是件正常不过的事情,当时我觉得送礼行贿是件很丑陋的事情,所以我坚决不要父亲送东西。
  在那时,我们除了几位读书超好的和读书特烂的没有去孝敬班主任,其他绝大多数都去表示过的。有几位同学因为礼数没有做到,而受到班主任的特别“关照”。而我虽也未礼敬他,好在我有两位亲友在天中做老师,所以我的“尊师”虽然不满意我的少不经事,没有在日常学习上特别为难我。我的语文成绩还可以,经常能考到班里前三有时能混个第一呢,到会考时班主任还特地找我谈话要我一定要考A级,因为他是语文老师。
  最后在高考时我被排了个“好位置”,前桌的是我们班“三甲”的一位同学(从后往上数的),后桌的是另一个班级的成绩也不怎么样的一位同学。在两位看来我无疑是位成绩好的好学生,所以考试中不得安耽,前后夹击的要从我这里弄答案。高考本身就是很紧张的一个过程,我自顾不暇,再受如此干扰明显影响了我的成绩。
  高二分班时,我们班是六个理科班中成绩最好。年级成绩最好的(同时是天台成绩最好的)同学就在我们班,我那时成绩在班上十几名二十名左右。等高考出来时,我们班除了成绩最好的同学考了全县第一,因为他有超强的自学能力和定性,高二刚开始就在自学微积分了,全班其他同学在玩他照样看他的书,厉害的狠。至今我还对他佩服之至。高考成绩我们班排理科班的倒数第一还是第二。这谁之过呢?!我的同桌,原来可以上重点大学的主儿,考出来只能上大专。另外就不一一例举了。现在同学聚会,谈及往事还有同学对这位“尊师”耿耿于怀。
  高中时期是人生的一个黄金时间,我们在我们的黄金时代遭遇了如此的班主任。他是从山沟里出来的,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同样可能是山沟里出来的原因,他深深体会到金钱的重要性。他的教学水平应该说是可以的,但他的道德水平真的不敢恭维。我们这一届我估略算了一下至少有十位同学深受他的影响。不过也有因祸得福的,就是我的同桌,原来可以上重点大学的他,读了两年的化学专业,因为在外面找不到什么好工作,就回天台建设家乡了,到酒厂上班,刚开始也不怎样,等企业改制,时来运转入了股。上次碰见他,他开玩笑说要好好谢谢班主任老师,没有他的“栽培”,现在弄不好在上海杭州混得很辛苦呢,也不会有现在的一百万股权了,调侃得有些辛酸有点黑色幽默。 
  天中教育的弊端,第三是重应试轻素质。楼主读天中估计要比我们至少早两三年以上,所以所说的素质教育,我是没有体会。就知道在不停做黄岗、北京、上海以及省内那些名校的试卷,然后老师讲解。我们那时候是很典型的填鸭式的应试教育方式。 
  想起自己的高中时代,有些激动,话可能说得可能会有所偏颇。但每个地方都有它的阴暗面,天中也一样。我的那位班主任今天仍在天中,听说也有了点皮毛官职,我想他不会同我们那一届那么对待学生了,现在的学生也比我们那时精了。今年天中也百年了,我从天中毕业一眨眼也十多年了。写这些也不是要声讨某些人,过去的已经过去;写这些自己高中时代的一个回忆和回顾。一百年的天中也应做个回忆审视一下自己。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16 21:17:19编辑过]

298#
发表于 2006-2-17 05:19: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恶女 于 2012-12-26 20:09 编辑

以下是引用gogo在2006-2-16 13:12:38的发言:


这个我可以回答你,老屋主不是名士,他是我外公,房子建成两三年即被没收。读中学时很想进去看看,可惜门上的“闲人莫入”挡住了我。

哦,原来你和天中有如此渊源。
299#
 楼主| 发表于 2006-2-17 06:59: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恶女 于 2012-12-26 20:10 编辑

大礼堂
  我想在天中消失的历史遗迹中,最珍贵的要数大礼堂。在86年夏天的一个深夜,大礼堂的大梁年久失修,因为台风暴雨的侵蚀,在发出一阵哀鸣之后轰然倒地。天中当局没有设法修复,顺应当时的改造之风,于竖年将其彻底拆除了。
  大礼堂气势恢宏,属传统中国古典建筑。整体高于地面半米左右,自然分割成南北二部分,北半部分占三分之一左右略高,南半部分占三分之二略低,恰好一个主席台,一个礼堂。四周有巨大的条石砌成,地面由二米见方的花岗岩石板的铺成,年代久远,地面的石板光滑异常。中间的八根立柱二人合抱,立柱由传统的石鼓作基垫。屋顶是大梁和椽,瓦片覆盖,瓦片上长满石松。
  根据记载,天中的大礼堂是明清以来天台科举乡试的考场,每年的科举乡试在此举行。如果它还存在,作为天台教育文化的标志性建筑当之无愧。它不但在建筑上是具有代表性的江南传统风格古建筑之一,更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从中我们似乎可以感受到天台人那种自古崇尚教育崇尚文化的底蕴,联想到过去天台那”佛宗道源“所需要的文化基础,我们不难发现,二者是如此的相得益彰。相比现在的天台,我们的确需要从内心进行深刻的反省。
  记得有一次校史展览,展出一根木制的调幅,是在大礼堂大梁倒塌后在大梁上发现的,具体内容不记得了,大致是说这个建筑是根据省一级的政府命令建造的,与前面提到的老教学楼和老校长室恰好构成了多渠道投资兴教的典范,政府、民间捐资、私家庭院。难道过去天台的教育投入果真如此超前,连现在的教育机构都难以达到吗?
  (待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7 23:30:51编辑过]

300#
发表于 2006-2-17 07:03: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恶女 于 2012-12-26 20:11 编辑

偶说怎么就没看到过这帖了呢
原来置顶了

找得好辛苦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5-1-12 09:48 , Processed in 1.07202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