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9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70年代后新移民 已成为杭州楼市购房的生力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12-8 20:3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b>
</b>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8%" align=center border=0>

<TR>
<TD vAlign=top>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align=center border=0>

<TR>
<TD vAlign=top>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7%" align=center border=0>

<TR>
<TD height=40>
<DIV class=txt align=center><b>70年代后新移民 已成为杭州楼市购房的生力军</b></DIV></TD></TR>
<TR>
<TD>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

<TR>
<TD bgColor=#999999 height=1></TD></TR></TABLE></TD></TR></TABLE></TD></TR></TABLE></TD></TR>
<TR>
<TD height=25>
<DIV align=center>发布时间:<FONT color=#007d3b>2005-12-08</FONT> (文章来源:钱江晚报)</DIV></TD></TR>
<TR>
<TD vAlign=top>
<DIV align=center><IMG src="http://fc.zj.com/news/images/no1.jpg"></DIV>
<DIV align=center></DIV>
<DIV align=center><IMG src="http://fc.zj.com/news/images/no2.jpg"></DIV>
<DIV align=center></DIV>
<DIV align=center><IMG src="http://fc.zj.com/news/images/no3.jpg"></DIV>
<DIV align=center></DIV></TD></TR>
<TR>
<TD vAlign=top height=8></TD></TR>
<TR>
<TD vAlign=top>
<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95%" align=center border=0>

<TR>
<TD class=txt vAlign=top>
<P>  出生于1979年的王小姐,打算与比她大2岁的男友结婚,两人都是慈溪人,从9月份起就开始找房子。他们的目标是在市区找一套1998年以后建成的二手房,面积在五六十平方米、总价在55万元左右。本来以为在目前的形势下,这样的二手房源应该等着他们去挑,但在十几次看房经历中,有很多次都碰到好几拨人同时来看房,而且大部分跟他们年纪相仿,同样是外地在杭工作、学习或准备在杭安家的年轻人。</P>
<P>  “现在总体来说生意虽然难做,但上世纪70年代后期出生的人,对房子的需求依旧十分旺盛,已经成了我们相当重要的客户群。”杭州多家开发商和房产中介公司都这样表示,“70年代后”的城市新移民,已经成了目前楼市中一支生力军。</P>
<P>  <b>面孔——</b></P>
<P><b>  新移民的3种购房状态</b></P>
<P>  与其他年龄层次的购房者相比,“70年代后”买房有明显的特点。由于经济实力不强,这批购房者一般钟情于总价较低的小户型,这是他们最大的共性。“楼层无所谓,年代要新一点,讲究小区环境,喜欢漂亮的客厅。”这是一位二手房经纪人对这批购房者需求的描述。</P>
<P>  在这批人中,从外地来杭州工作、学习的年轻人又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他们由于在杭州没有根基,急于解决居住问题。根据心态,目前,“70年代后”的城市新移民表现出3种购房状态。</P>
<P>  急于下单型。生于1978年的陈先生准备结婚,由于婚期比较近,等不到期房,便决定在杭州市区买一套二手房。他希望房子的年份在2000年左右,最好是二室一厅,小区至少有中心花园。结婚是很多年轻人初次买房的直接原因,这批购房者买房比较着急,但对房子的要求比较高,年份要新,小区环境要好。</P>
<P>  过渡型。今年27岁的赵小姐是滨江一所高校的老师,刚刚在学校附近买了一套30万元的小房子。其实,她在学校已经申请了经济适用房,明年就可以交付,她现在已经交了首付,并在按揭。“我现在买房是为了过渡。我原来住在大关小区,每天从城北到滨江上下班太辛苦。”她说,“最重要的是,每个月租金要700元,加上经济适用房的按揭,压力不小。”于是,在父母的资助下,她一次性付款买下了这个房子。对这套过渡房的未来用途,赵小姐也有打算:“等住上经济适用房之后,就把父母接到杭州来,就住在现在这套小房子里。”买过渡房的年轻人,对房子的要求不是很高,关键是要总价便宜,户型以一居室为主,他们往往是单身。</P>
<P>  观望型。张小姐在某事业单位工作,参加工作3年多了,原来一直住在单位的单身宿舍里,今年8月底接到单位通知说,由于要造新大楼,宿舍楼要拆除,限他们2个月内搬迁。张小姐想到了买房,自己的积蓄加上家里的资助,刚好可以付一套总价55万元左右的房子。但看了几套房子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眼看搬迁的最后期限就要到了,她还是与同学合租了一套房子。“反正现在楼市的形势还不明朗,又不急着结婚,还是先租房住段时间。”张小姐打算一边租房,一边慢慢找房子,既可以有充裕的时间找到合适的房子,还可以等形势明朗化后再有把握地下单。这种类型的年轻人,往往目前没有迫切的购房需求,他们对楼市的走势难以把握,其中有部分人会选择由买转租。</P>
<P>  <b>需求——</b></P>
<P><b>  集中在50~70平方米</b></P>
<P>  “现在最好卖的房子?当然是60平方米上下的中小户型,想要的人以30岁左右的年轻人居多。”杭州金丰易居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说,近几年来,在他们的客户群中,上世纪70年代后期出生的人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一般都维持在30%左右,今年5月份以来,二手房成交量较去年有所下降,但“70年代后”的客户数量下降并不明显,在总体客户群中所占的比例已上升到40%左右。</P>
<P>  记者从建国北路一家房产中介公司了解到,中小户型已占目前成交的70%~75%,其中有一大半是“70年代后”买去的。“上次我们有一套城东的房子,40多平方米,年份也不新,户型也不错,广告见报当天就接了几十个要求看房的电话,大多是年轻人,这在楼市最旺的时候也是很少见的。”这家门店的一位负责人说,“房东一看房子这么俏,马上在总价上抬高了2万元,最后以高于挂牌价1.5万元的价格成交。”</P>
<P>  对这样的情况,金丰易居蒋村店店长虞英杰也深有感触,他说,杭州城西是年轻人比较喜欢的居住区域,25~30岁的人在该店的客户中占了50%左右,是绝对的主力。这个年纪的客户对房子的需求表现得比较迫切,有满意的就会下单,生意比较好做,但有一点令中介比较头疼,“这些客户的需求集中在50~70平方米、总价在60万元以下的房子中,而这样的房源不多,因此竞争相当激烈。”他说,不久前,他们店的一个经纪人带一位客户去看金都花园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没想到,房东还同时约了其他好几家中介公司的客户,几乎都是想在城西安家的年轻人,近20个看房人把50多平方米的房子堵得转身都转不过来。“最后,我们的客户出到8400元/平方米的高价,才拿到了这套房子,比挂牌价高了将近200元/平方米。”想起当时的“盛况”,虞英杰还是忍不住发出感叹。</P>
<P>  需求的集中,房源的紧张,造成目前杭州小户型普遍比较紧俏。同一个小区内,小户型的价格往往要比大户型高,比如城西的金都花园,目前大套的市场价在7800元/平方米左右,而60平方米左右的小套普遍在8200元/平方米左右。大套在成交时,总是有一定的还价余地,但小套的价格往往不太好商量,有的成交价还比挂牌价高。“很多时候,我们要与别的中介公司抢做同一个小套。”城西一家中介门店的经纪人说。</P>
<P>  <b>心态——</b></P>
<P><b>  有了房子,这个城市才属于我</b></P>
<P>  李小姐也是一个城市新移民,想在年底前在杭州市区买房子。而同事朱小姐是杭州人,目前仍与父母住在一起,两人年纪相仿,工作时间相近,但朱小姐目前并没有买房的打算,并对李小姐这么急着买房感到有些不解。“这是因为,有了房子,我才会觉得杭州是属于我的。”李小姐说。</P>
<P>  同样是70年代后生人,经济条件也相当,与杭州本地年轻人相比,城市新移民买房,追求更多的是一种对城市的归属感,因此,他们买房子要比杭州本地青年迫切,往往是一有条件就开始考虑买房。</P>
<P>  而记者了解到的情况,印证了这个现象。外滩房产和中原地产25~30岁的客户中,原户口不在杭州的均占了60%左右。旅游房产的相关人员也告诉记者,该公司开发的水印城有不少客户的年龄在30岁左右,大部分都是外地来杭工作的人员,还有相当一部分则是外地人给在杭工作、学习的子女买的。城北的天阳棕榈湾也集中了一大批上世纪70年代后的城市新移民。</P>
<P>  “买房,最终就是为了在这个城市扎下根。”生于1976年的包先生在刚装修好的家中说这句话的时候,一脸的满足和幸福。</P>
<P>  <b>梦想——</b></P>
<P><b>  房子成了生活目标</b></P>
<P>  对大多数“70年代后”来说,他们都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去购买一套房子。以65平方米、8000元的单价计算,如果加上装修费用,他们至少需要支出55万元。究竟是什么动力构就了这些人强烈的需求?又是什么力量让他们作出“再穷也要买房子”的决定?</P>
<P>  作为浙江经济发达地区的温州,因为其特殊性,无论在购买力和房价上,它都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250多万的外来务工人员也为当地楼市积蓄了相当大的购买潜力。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中国管理科学院温州经济研究所副主任金一群。他认为,务工人员中年龄在4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据了总构成的七成以上,这些年轻人中约有30%掌握一定的技术和知识,他们也因此获得了较高的收入。“收入决定生活质量,而在城市中生活如果没有房子就失去了改善生活的载体。”金一群说,即使是一个购房梦想,他们也在尽力实现。</P>
<P>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金雪军却认为,这和“居有其屋”的传统有关。“从真正意义上来说,绝大部分的‘70年代后’都没有购买能力,购买行为成了一种生活目标。”一方面,传统思想影响了他们的价值取向,房子有和无之间对他们而言是一个是否安定的最重要判断标准。“谁都不愿意让自己‘漂泊’着生活。”另一方面,社会经济环境压力迫使他们尽早买房。“如果没有房子,大部分人只能在郊区租房。”金教授说,但远距离的通行和日益严峻的交通对外来人员的生活质量造成了影响。“白天城中,晚上城外,路上的时间甚至要超过2个小时。”每天都有的切身体会加上城中心租房的不现实性使得这批人萌发了买房的想法。而从另一种角度说,在城市里拥有房子是一种事业有成、生活幸福的标志,所以这些人往往不惜各方借贷来完成这个购房金积累。“庞大的外来人口基数哪怕是1%的人群萌发了购买欲望,对杭州来说都是一个决定性的影响。”现在杭州的外来人口约有200万,即使是2万人进入购房市场,再冷的现状都会变得异常火热。 </P></TD></TR></TABLE></TD></TR></TABLE>
沙发
发表于 2005-12-8 22:00:00 | 只看该作者
<P>偶是60年代的</P><P>大概不算什么了!</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5-1-7 19:29 , Processed in 1.07708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