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707|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书讯——天台诗人许军新诗集出版(转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7 21:28: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诗集《吴越叙事:乡村书》由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  




书名:《吴越叙事:乡村书》
出版:山东画报出版社
作序:周瑟瑟
插图:江海涛
(注:《吴越叙事:乡村书》系苏州“长江以南诗丛”之一。本丛书其他九位作者:丁俭、小海、车前子、何光炎、鸣钟、柳袁照、徐小华、陶文瑜、黄劲松。)

[定价20元,欢迎邮购。转帐邮汇均可。农行95599 8040 49015 84213。地址:215500江苏常熟电视台]

有关《吴越叙事》系列组诗的部分评点:
许军的诗,是江南的地理志。地名背后画面的伸展,祖国版图之一隅的自觉体察,使我们得窥一帙现代版的南方画卷。淡淡的温情、孤寂、感伤情绪的渗透,时隐时现的历史觉悟,又使它成为一部个人化的心灵书。所谓叙事,正是个体对庞大世界的片段认识,对此,许军的行止和文字都是从容的,因而得以避开了一般行者的匆忙症,并使我们隐约窥见一缕流脉已久的江南精神。
——《扬子江诗刊》编辑  胡弦
江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绚丽最核心的部分,因此,关于江南的叙事也就是自古以来诗歌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许军以细腻的情致,敏感的触觉,深入江南的内部,寻找其最具美学魅力的区域,并将之呈现出来,因此就有了不同寻常的价值。在他的笔下,一个既古典又现代的江南,再次如水墨画般凸现。
——《天涯》杂志主编  李少君
作为南方诗歌地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多年以来,许军把异乡认作故乡,坚持用自己的诗歌去呈现一方水土的大美和内在的秘密,让他的读者每每被水草轻拂陶器的激越奏鸣所震烁。他持续的诗歌写作,既保留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澎湃**,又融入了沉潜的发现和四面树敌的切肤之痛,变得愈加锐利而开阔。他视诗歌为生命,并在诗歌写作中完成了自我的救赎和提升。
——《十月》编辑   谷禾
许军似乎在寻找主观印象与客观世界的偏差。偏离得越远,越容易营造出另一个似是而非的世界。作为诗人,应该有造物主的雄心,而不仅仅是一位写生者。诗人的最大快乐就是:能够亲自为笔下的事物逐一命名。不要嘲笑诗人自我燃烧的**:他必须保持某种冲劲儿(最好以加速度),才能挣脱来自身后的万有引力。他无意于进入历史,而是在改写历史,使历史获得新的版本。还有比这更伟大的创意吗?
——中国文联出版社编辑  洪烛
许军是我认识较早的一位诗人,他的诗歌充满才情和幻美,语言运用干净通透、灵魂简洁,有一种“外冷内热”的艺术质感。读许军描写吴越小镇及其乡村的众多诗篇,有如欣赏淡墨山水,那种不经意的对诗题的切入方式,对意象的古典式导入,克制中充盈着的蓬勃想象,常有流星一般的彗光让你眼睛一亮。
——《星星》编辑  干海兵
将多首诗聚焦于一个区域,无疑是一次需要胆气和才气的实践。在多年的游历和感悟下,诗人许军做到了这一点。在他笔下,吴越之地尽收眼底。由此联想到诗人生于斯、长于斯的经历,其爱恋之情溢于言表。我们是在其草木意象和生活具象的书写中,体味到诗人的生命经验,而地理意义上的吴越乡村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卑微人民,就这样成为诗人笔下地域乡土诗学的一个重要主题。
——《中国诗人》编辑  张立群
许军带着民俗考察人员和地理勘探者的兴趣与热情,完成了对江浙乡野、镇甸别具一格的鉴定,为我们呈现了一部独特的江南人情风物志。他带我们重新领略了吴越之地悠久的历史所形成的文化多样性和丰富性,这些文化意蕴并非集中在文化教本和博物馆藏中,而是散落在这片土地每个隐蔽的角落、每个逝去的黎明中。
——《诗江南》编辑  江离
许军诗歌的语言看似精心雕刻,却并不落俗套。在他的诗中,似乎存在着某种让人无法回避的“痛点”——或意味一种状态,或指向一种情形,或暗含一种领域,而这种“痛点”明显带有对生命地理、乡村亲人的一意孤行冥思特征。许军正是以他的个性语言发出一种诗性的呐喊,只要读者偶尔回神即可听到,他的声音越来越久远,语调越来越清晰,犹如雨点打在了窗上的玻璃——穿越时间与空间而来。
——《诗歌月刊》编辑  阿翔
许军的诗歌对吴越地区的地域生活以及文化形态做了准确而传神的传达,底蕴丰厚、丰富多彩、生机勃勃,构成了一幅幅特色独具、异中有同的文化名片。作者有较强的艺术感知力、艺术传达力、语言能力和结构能力,因而他的诗通透、跳脱、优雅、富于美感、不拘一格,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特点。他的作品表达了对于养育自己的土地的热爱与感恩,传达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地理,并且让人看到了传统血脉在当下的留存、生长与变化。
——天津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文学博士  王士强
许军以“发情”、“传意”、“造境”的有机结合,把技术理性主义时代最后的村庄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下来。他一方面精准地捕捉到现实与历史中一系列自然、自在而温情的物象,另一方面又有效地转化为诗的心象,在不乏尖锐的生命体验中凸显了诗人自我意识的楔入与对历史进程的关注。许军与徐俊国、江非、王夫刚、张联等人的地域诗歌,已经突破所谓的乡土题材而进入了主题学意义的书写,从田园牧歌式的颂歌模式转向现代意义的生命审视,从“乡愁”、“家园”模式转向更加含混立体的诗学模式。
——浙江传媒学院  文学博士  赵思运
许军近年的诗歌写作,开始转向对本地乡村的抽象。具体到他生活工作的吴越之地现场的直观与抒情,并忠实于自己的观看和由此生发的感怀,避免复制古人和其他当代诗人,直接处理的是他个人的当下。他放弃对热爱的即将消失的农业文明的遗迹唱颂歌,虽然那里的一草一木,有着他全部的秘密和幸福,但他忠实当代诗人的直观,写下了这个时代江山被篡改的事实。诗中的情感呈现复杂多层面的观照,异质的情感在交叠的意象中得到了有效的平衡。
——诗人  柳宗宣
许军笔下的江南是语境中的独立性的江南,也是怀旧中感伤弥漫的江南。在他独白式的语境中,可以看到一个内心和场景交融的完整的江南。我们可以感受到,在这些诗中折射出了怀旧和现实碰撞的痛感,这些冷峻、反省的诗更可以让你直达许军独有的江南意境的核心。这是许军一个人的江南,也是一个怀旧情绪像雾一样四处弥漫的别样的江南。
——诗人  李浔

许军心甘情愿地与桑、麻、蚕豆、水稻为伍,他身背尘世的水井在吴越大地走来走去,他蘸着露水写诗,他的语言散发着青草气,他的诗句只有用吴越方言吟咏出来才够味道。许军的写作再一次印证了诗歌写作是一种方言写作。在许军的笔下,乡村蚕丝一样绵延,河流像一匹抖开的丝绸,他的内心藏着太湖的十里烟波。因此他的目光是充满怜惜的,他把吴越之地的山山水水都看作自己的万卷诗书,而他自己永远是一个虔诚的读书人。他像一个活在当下的古代书生,骑着一头想象的毛驴子,从他出生的那个小村子出发,缓缓走过绍兴、余杭、湖州、吴江、苏州等地,去远方寻找他的另一个故乡。在他身后铺展的情感地图上,留下一串闪光的印记,那是诗歌的邮戳。
——诗人  邰筐

沙发
发表于 2010-11-28 00:16:15 | 只看该作者
恭喜恭喜,又出来一本
板凳
发表于 2010-11-28 11:02:33 |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0-11-28 12:50:55 | 只看该作者
是否是当过兵的许军啊?
5#
发表于 2010-11-28 13:30:32 |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0-11-29 19:33:20 | 只看该作者
感谢明刚。
另,我在无锡当过兵。
7#
发表于 2010-11-30 19:49:33 | 只看该作者
祝贺祝贺,许兄的人也如诗啊。
8#
发表于 2010-12-6 11:29: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晚香嶺 于 2010-12-6 11:32 编辑

      天台的诗人越多越好!   
9#
发表于 2010-12-8 10:15:14 | 只看该作者
祝贺祝贺。网上搜读几首,气度不一般。
10#
发表于 2010-12-10 19:38:05 | 只看该作者
祝贺许军,邮订一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11-16 08:28 , Processed in 1.13905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