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向左,向右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清史稿》对齐召南的记载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6-7-22 00:21:00 | 只看该作者
<p>呵呵</p><p>有趣!</p>
12#
 楼主| 发表于 2006-7-22 04:01:00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胡明刚</i>在2006-7-21 12:30:00的发言:</b><br/>在天台,民间文学中则成为齐大人,民间百姓是很敬重的,但关于齐周华的就故事比较少.我以前搜集民间文学.搜到有关齐大人的神童故事,据说对对子,还有用天台的大箬叶子冒充毛竹叶,等等,是很有意思的,但天台诸书没有收录,可惜!</div><p>呵呵,齐周华是属于大清帝国敌我矛盾范畴之内的。家人对他的作品烧都来不及,会有多少能流传下来呢?</p>
13#
 楼主| 发表于 2006-7-22 04:20:00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abracadabra</i>在2006-7-20 23:05:00的发言:</b><br/><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向左,向右</i>在2006-7-20 17:10:00的发言:</b><br/>五个细节颇值得玩味<br/><br/>一、齐召南在朝廷的真实身份和起到的实际作用<br/>二、齐周华事件的影响<br/>三、抄家的损失:由“籍其家”到“还其产十三四”,即归还了百分之三四十<br/>四、作为天台人,居然不游天台山。怪哉!<br/>五、传统帝国读书人的体能训练问题(如骑马、登山等)</div><p><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3f3f3;">一、身份大致类似现在的央办或国办大秘书,在其中排名大概在前十左右;</font></p><p><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3f3f3;">二、影响就是这里已经交代的流、没,自此天台人很少走文官仕途;</font></p><p><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3f3f3;">三、老齐在朝为官多年,故旧门生不知多少,乾隆也是讲情义的人,上下一心,放他一马;</font></p><p><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3f3f3;">四、此处不游天台山应该是欺君之辞。韦彦铎先生在《乡情散记》中已有交代,乾隆问及天台风光,无非是想南巡时顺便逛逛天台。老齐是个风格高尚的人,虽然带皇帝回家玩风光无限,但他可不想让家乡为迎接皇帝倾家荡产,故云父母在不远游,胡乱搪塞过去,乾隆也就没兴趣来骚扰天台了。</font></p><p><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3f3f3;">五、这个问题似乎不成为问题。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牛B中国书生风气自唐以降就跑得无影无踪了。不过,马不是人人骑得,山还是登得了的。</font></p><p><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3f3f3;">&nbsp;&nbsp;&nbsp;&nbsp;&nbsp; 另外,看了这个贴子才知道,老齐是被蒙古大夫治的,怪不得治不好。</font></p><p><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f3f3f3;"></font></p></div><p>一、齐召南身份先后为:举博学鸿词、庶吉士,散馆授检讨、御试翰詹各官,擢中允,迁侍读,侍读学士、内阁学士,上书房行走,最后做到礼部侍郎,与今天国办、央办大秘书不太一样吧?从他与乾隆的关系及其职务的真实内涵看,乾隆最多视他为皇子的老师而已,平常情况下,还不是把他仅仅当成陪陪读书、皇帝体力运动之后写首诗调剂一下皇帝情绪、鉴定一下古董的顾问?<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二、为官多年是没错,故旧应该也很多,门生就不见得——清朝官场上,自称门生的有两种形式,一是你当过学政,主持过科举;二是你官够大,势力够雄厚。齐召南似乎两方面都不靠边。最大的政治资本在于当过皇子宏適的老师以及常在皇帝身边而已,不过宏適不是储君热门人选,乾隆也很忌讳内臣与外臣勾结。乾隆朝大臣黄廷桂曾经说过:“事英主有法。若先有市惠、好名、党援诸病,上所知,便一事不可行。”齐召南为官多年,想必也知道这里的奥妙,再加上是读书人,不见得会广结门生故旧去触这个霉头,广大官场同僚也未必会过分巴结这位实际上的闲官。<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三、乾隆也是讲情义的人——这个结论似乎有点离奇。乾隆讲情义吗?</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21 20:20:22编辑过]

14#
发表于 2006-7-22 04:28:00 | 只看该作者
<p>楼上好好利害哦!</p>
15#
发表于 2006-7-22 05:43:00 | 只看该作者
从雍正十一年到十四年, 齐大人风光的日子只有三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21 21:43:02编辑过]

16#
 楼主| 发表于 2006-7-22 06:15:00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老虎</i>在2006-7-21 21:43:00的发言:</b><br/>从雍正十一年到十四年, 齐大人风光的日子只有三年?<br/></div><p>老虎同学读书不仔细,该罚!是雍正十一年到乾隆十四年。</p>
17#
发表于 2006-7-22 06:41:00 | 只看该作者
<p>哈哈</p><p>原来是只纸老虎啊!</p>
18#
发表于 2006-7-22 07:53:00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p>一、齐召南身份先后为:举博学鸿词、庶吉士,散馆授检讨、御试翰詹各官,擢中允,迁侍读,侍读学士、内阁学士,上书房行走,最后做到礼部侍郎,与今天国办、央办大秘书不太一样吧?从他与乾隆的关系及其职务的真实内涵看,乾隆最多视他为皇子的老师而已,平常情况下,还不是把他仅仅当成陪陪读书、皇帝体力运动之后写首诗调剂一下皇帝情绪、鉴定一下古董的顾问?<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二、为官多年是没错,故旧应该也很多,门生就不见得——清朝官场上,自称门生的有两种形式,一是你当过学政,主持过科举;二是你官够大,势力够雄厚。齐召南似乎两方面都不靠边。最大的政治资本在于当过皇子宏適的老师以及常在皇帝身边而已,不过宏適不是储君热门人选,乾隆也很忌讳内臣与外臣勾结。乾隆朝大臣黄廷桂曾经说过:“事英主有法。若先有市惠、好名、党援诸病,上所知,便一事不可行。”齐召南为官多年,想必也知道这里的奥妙,再加上是读书人,不见得会广结门生故旧去触这个霉头,广大官场同僚也未必会过分巴结这位实际上的闲官。<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三、乾隆也是讲情义的人——这个结论似乎有点离奇。乾隆讲情义吗?</p><br/></div><p></p><p>左右兄真是认真啊,呵呵</p><p>一、侍读,侍读学士、内阁学士到上书房行走,这几个官职基本上是小秘书到大秘书的过程。不要以为大秘书都是搞政治的,现在管领导闲情逸致管健身休假替领导鉴定古董的大秘书多着呢,排名靠后点而已。礼部侍郎倒是不在此列,礼部副部长或者部长助理吧。</p><p>二、有没有门生这个是考据学家的事情,具体你我都下不了结论。也许考据家应该去调查一下,证明齐大人“一个门生都没有”或者“有一至二个门生或更多”,才可以下有和没有的结论。严格一点,我们就说齐大人的故旧和“可能存在的门生”如何?至于门生的定义,恐怕不只有这两种形式吧?这个结论似乎过于武断。除了学政这种官方定义之外,也不只有官大势沉才可以有门生吧?也许有人觉得齐大人博学多才或者眉清目秀,投靠过来做个门生,学点知识,也是可以吧?另外,我们大概也不能排除齐大人私下收个干儿子什么的,也未可知。谁也不会把门生二字写在脑门上。</p><p>至于结党营私,千万不要高估了大清帝国的廉政效率。据我所知,有清一代的腐败壮观景象,是和大明帝国的腐败同样辉煌的。这不会因为某个臣子给皇帝说的一句奉承话而改变。否则乾隆真成了这位黄廷桂说的“英主”了。</p><p>&nbsp;&nbsp;&nbsp;&nbsp;&nbsp; 就像现在,天天喊着反腐倡廉,真的反了廉了吗?有多少人因为八荣八耻,因为中纪委的存在而不去贪污腐败?广大官场同僚何时因为这种奥妙不去走迂回路线?官场上也是有朋友,讲交情的,关键时刻拉兄弟一把,这个也不需要事先大张旗鼓地去“广结门生故旧”预备着。你能说齐大人没有朋友吗?从其他人的立场看,和有特定背景的闲官们搭上线,那有可能是终南捷径。帝王师与帝子师,历代都是官场重点投资对象,看你运气好不好,想象中的蓝筹股最后是否能最终变现罢了。</p><p>三、乾隆讲情义吗?这个结论似乎有点离奇。那么乾隆不讲情义吗?这个结论也似乎有点离奇。希特勒杀起犹太人和老部下来眼睫毛都不眨,丫还爱丫那条小狗呢,你能说他不对小狗讲情义?个案不等于常例,常例也不等于个案。</p><p></p><p></p><p></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22 4:49:25编辑过]

19#
发表于 2006-7-22 20:59:00 | 只看该作者
<p>天台人物丛谈,可以搞一个系列.上次贾似道的,这次齐召南的,下次来一个庞潘的,陆蠡的,等等,谈下去,是很有意思的,比书斋里的苦思冥想要好得多.</p><p>有智慧,有感觉</p><p></p>
20#
发表于 2006-7-22 21:24:00 | 只看该作者
"比书斋里的苦思冥想要好得多",就怕扯远了。门生的定义、情义的阶级性和关于风物乡党的老齐没什么关系,可是现在似乎不得不辩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11-27 08:37 , Processed in 1.08558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