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向左,向右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中国的奸臣、佞臣与贰臣们,我们要不要为他们翻案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6-7-3 08:14:00 | 只看该作者
<p>传统产权体系一篇很有意思,令人对资治丛书充满期待,哈哈! </p><p>关于“奸臣”的界定,偶与楼主的观点有小小的差异。觊觎皇权者应谓之乱臣贼子,弄权持政者可谓之权臣。忠奸则是道德层面的评判。以偶的理解,所谓“奸臣”乃是玩弄权术,以种种不道德、违背政治伦理的手段,不惜牺牲他人甚至国家利益维护一已之私之臣。不过野心和条件决定一切,权臣奸臣佞臣贰臣或兼而有之,或相互转化。曾国藩具有成为权臣奸臣贰臣的一切条件,只不过他的缺乏野心和职业道德阻碍了这种转变的发生。谁说职业经理人永远不想做董事长呢?</p><p>具体到贾老爷子,该不该列入宋史奸臣传,可以见仁见智。但是评判历史人物,还是要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里去,忠奸贤愚,得看当时的政治道德标准。正如偶们不能吹捧竹林七贤是“后现代”的先驱,也不能指责成吉思汗犯有种族灭绝或反人类罪一样。</p>
12#
 楼主| 发表于 2006-7-3 08:27:00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abracadabra</i>在2006-7-3 0:14:00的发言:</b><br/><p>传统产权体系一篇很有意思,令人对资治丛书充满期待,哈哈! </p><p>关于“奸臣”的界定,偶与楼主的观点有小小的差异。觊觎皇权者应谓之乱臣贼子,弄权持政者可谓之权臣。忠奸则是道德层面的评判。以偶的理解,所谓“奸臣”乃是玩弄权术,以种种不道德、违背政治伦理的手段,不惜牺牲他人甚至国家利益维护一已之私之臣。不过野心和条件决定一切,权臣奸臣佞臣贰臣或兼而有之,或相互转化。曾国藩具有成为权臣奸臣贰臣的一切条件,只不过他的缺乏野心和职业道德阻碍了这种转变的发生。谁说职业经理人永远不想做董事长呢?</p><p>具体到贾老爷子,该不该列入宋史奸臣传,可以见仁见智。但是评判历史人物,还是要放到具体的历史背景里去,忠奸贤愚,得看当时的政治道德标准。正如偶们不能吹捧竹林七贤是“后现代”的先驱,也不能指责成吉思汗犯有种族灭绝或反人类罪一样。</p></div><p></p>主要是引用的分析工具有所不同。对这个问题,见仁见智,应该是无所谓的,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13#
发表于 2006-7-3 17:13:00 | 只看该作者
<p>历史已成定论,到底真相如何其中谁也闹不明白,因为编写史书的人本来就不能确保公正性,历史上不乏史书作假的事情发生,而我们只能通过史书来了解历史人物的正面和反面性。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两面性,哪里来绝对的奸臣和道德规范。</p><p>奸臣对当时的社会和国家也有过贡献,按照当时的道德规范和社会价值观,他们被统治者认为是能人,同时信息流通的不顺畅,民间对他们的看法也有失公允。我们现在所接触到的细节大部分都是从历史文人所撰写的文章里了解,而我们也不能排除这些文人因为个人喜好和偏向对某些人物的过度褒扬和贬低。</p><p>世界上哪有什么奸臣之说,就像是在现代的社会主义时代,当代存在最大的奸臣,往往被舆论的专制性所误导,而被文人们塑造成伟大的人物。几百年后,你还能知道什么真相?</p><p></p>
14#
发表于 2006-7-3 17:20:00 | 只看该作者
<p>现在去翻奸臣的旧账,没有一点意义,他们至多也是被文艺工作者转变为文艺作品,写成小说或者通过戏剧和影视作品,而成了老百姓茶余饭后侃侃而谈中正面反面的代表人物,作为娱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种社会历史资源了;社会对人物的评判大多带有娱乐性质,而没有真正去追究其历史价值和道德规范。话说回来,没有历史上的那些所谓奸臣,我们现在能否活在这个时代还不一定那,这就是自然界的规律,而不能靠人为的因素去约束和规范,你能确保现在就没有奸臣的嘛?</p><p>如果现代天台能出个奸臣,那不管人有多坏,那至少也能给天台带来发展机会,面对自己故乡的发展和腾飞,天台人还能指责他是奸臣嘛,所以说社会的价值观往往因人因事而异,没有绝对公正的标准。</p><p>如果要清算奸臣,那最应该被批驳的奸臣就是卖国求荣的人,其他的所谓奸臣只不过是社会内部斗争的产物,因个人性格、志向、价值观和脑子充血有关,无他。</p>
15#
 楼主| 发表于 2006-7-3 18:43:00 | 只看该作者
&nbsp;&nbsp;&nbsp; 说起翻案,先说说历史学研究的两大方向:一为考据学派,一为史论学派。严格意义上讲,后者并不是当前国内主流历史学的研究方向,因为他牵涉到了太多其他的学科,并受到太多现实政治集团利益动机的干扰。但我还是认为,历史学应当分成这两大方向,前者为基础性工作,后者为应用性工作,正如其他学科也有类似分法一样。<br/>&nbsp;&nbsp;&nbsp; 联系到翻案,从考据学的角度出发,就是你通过对古文献的推敲索引,通过文物考古新资料的获得,获得了新的论据(文字论据以及实物论据),并证明某一事件为伪(或真)。不建立在这基础上,空口白话显然是一种非理性的行为。<br/>&nbsp;&nbsp;&nbsp; 从史论学的角度出发,其关注重心与考据学不同,可以说考据学是史论学的基础,他不是刻意停留在对论据真伪的研究上,而是引用了一种新的分析工具、理论工具去研究已有的材料。<br/>&nbsp;&nbsp;&nbsp; 举个简单的例子:王莽篡汉,这是传统说法,现在假设某人要翻案——<br/>&nbsp;&nbsp;&nbsp; 考据学派关注的重点是:王莽是不是真的篡了汉了?从传统说法中找出其自相矛盾的地方,来质疑甚至推翻一个谎言;从所有保留下来的文献资料里寻找有不同说法的蛛丝马迹,而且要论据充分。最后推导出王莽没有篡汉的结论。当然整个论证过程要有严密,经得起推敲。<br/>史论学关注的重点是:王莽是不是篡汉并不重要,但其搞得那套“王莽改制”有意思,而且考据学派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去描述他改制的内容了,假设考据学派做的工作是成立的,史论学去研究“王莽改制”行为的价值和意义。而分析工具的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会不同:道夫子会质疑王莽执政的合法性,改革家会认可王莽变法的决心,社会活动家会称赞王莽关心民众的良好用心,政治家会批评王莽的缺乏手段,制度经济学家会惋惜王莽的过于超前,心理学家会研究王莽为什么逼死自己儿子的动机,等等。<br/>&nbsp;&nbsp;&nbsp; 这就是历史研究的意义,而不是简单翻案。<br/>&nbsp;&nbsp;&nbsp; 因此,你要说“社会的价值观往往因人因事而异,没有绝对公正的标准”,这话我同意,本来历史就是多元的,站在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角度就会有不同的说法,但“公正”二字值得商榷,因为事实上根本不存在公正,依据绝对怀疑论的观点来说,除非王莽此刻站在我面前,一把眼泪一把鼻涕诉说他的冤枉,才值得相信。但即便如此,你能保证王莽鬼魂的辩解是真的吗?<br/>&nbsp;&nbsp;&nbsp; 所以研究历史,翻案毫无意义。就算时光倒流,把旁观者送回历史发生的那一个四维坐标点去,也不可能真正回原真相,只能近可能的逼近事实真相,真实度百分之99.999……<br/>&nbsp;&nbsp;&nbsp; 作为一个现代人,加之在德国大学里学的是信息经济学,我对历史的考据兴趣不大,只想使用一些现代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去描述历史的价值,至少让其对今天的国人具有价值——当然这充其量也不过是一家之言而已。
16#
发表于 2006-7-3 20:33:00 | 只看该作者
嘿嘿,你是专业的,我是业余的。
17#
发表于 2006-7-3 21:09:00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向左,向右</i>在2006-7-2 23:51:00的发言:</b><br/><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老虎</i>在2006-7-2 23:37:00的发言:</b><br/><p>左右兄高!实在是高!现在明白为什么俺老说王莽是实践改革的先驱之一了吧!因为俺不必翻案,这是事实。。。</p><p></p></div><p></p>说王莽是实践改革的先驱,当然可以——但这还只停留在道德评判意义上。王莽是改革家,但更是乌托邦主义者,更是可怜的书生。今天去看他当年的运做,毫无成功的希望。只一个字:衰!</div><p></p><p>马克思也差不了多少。。。你能用那一个字去评价吗?</p><p></p>
18#
 楼主| 发表于 2006-7-3 21:41:00 | 只看该作者
<p>马克思与王莽不同,他基本没干过什么实践的事情,顶多动动笔杆子,磨磨嘴皮子</p>
19#
发表于 2006-7-3 23:11:00 | 只看该作者
<p>盲眼高兴死了</p><p>嘿嘿</p><p>给赵老爷子翻案吧!</p>
20#
发表于 2006-7-3 23:49:00 | 只看该作者
<p>楼上的,你也要叫楼主给你的祖上陈世美陈老爷子翻翻案了。不过楼主的润笔费要999999999美圆/千字。呵呵。</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11-27 08:30 , Processed in 1.07478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