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沧海一声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风雨听廊桥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0-3-9 12:12:26 | 只看该作者
游玩永庆桥后,下一目标便是位于洲岭乡和洋溪乡交界的三条桥,原先由三巨木跨河为桥故名三条桥,始建于宋绍兴七年(1137),重建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现为木叠梁拱式廊桥。全长26.63米,宽4米,离水面高10米。呈八字形伸臂,其上建桥屋11间,明间五架抬梁,柱头有碟形莲花瓣头拱座。是泰顺历史最悠久的木拱廊桥,拆旧桥时发现有贞观年代的旧瓦,在现桥址上游约10处有原桥遗址,有人猜测三条桥电早可能建于唐代,因此也可能是世界最早建筑的“廊桥”。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2#
发表于 2010-3-9 12:23:56 | 只看该作者
有情调,懂生活,羡慕。
13#
 楼主| 发表于 2010-3-9 12:27:53 | 只看该作者
离了公路,步行约10多分钟许,我们便远远地看到了三条桥。只见苍老的一座木拱桥稳稳地横架于静静的峡谷中,桥两头是是青石子铺就的古道,分别通往洋溪和福建寿宁,桥下是静静流淌的清澈小溪,整条峡谷空旷无人异常幽静,仿佛一下子离开了喧嚣尘世,心底倾刻变得宁静。


进入廊桥,只见桥顶的廊屋横梁架设,不见一根铁钉,桥侧有木板保护,遮风挡雨,桥下则由巨大木材凭空飞架,全桥仅由山里木头构建,端的可见古时桥工的聪明睿智。更吸引我们目光的是桥侧风雨板上的一首《点绛唇》:“常忆五月,与君依依解笑趣。山青水碧,人面何处去?人自多情,吟吟水边立,千万缕。溪水难寄,任是东流去。”没有署名,像是一文弱书生为情所伤,更像是一多情女子思君不见,一时感慨而随手写下的?抑或是真有一段婉转流长的爱情故事发生?这凄婉的小句令我们无比遐想。


[ 本帖最后由 沧海一声笑 于 2010-3-9 12:35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3-9 12:32:18 | 只看该作者



你呀!你为何顾影自怜于这偏僻之所渐渐老去?寂寞得令人心生痛!


现桥上游约10米处的旧桥遗址。

[ 本帖最后由 沧海一声笑 于 2010-3-9 16:11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5#
 楼主| 发表于 2010-3-9 13:28:52 | 只看该作者
廊桥遗梦--廊桥上的女孩
《点绛唇》作者的故事

  天空依然是那么灰灰的,山径在青山之中蜿蜒着,像一条青灰色的腰带,系在山腰上。还有几朵野花绣在腰带上,我想阳春三月的手艺一定比现在的好。我们一行人沿着曲径,迎着凉凉的山风,跋涉着,谈笑着,笑声追逐着山风再山峰间游跑,有点像小时候外婆讲故事时的声音。我们不寂寞,因为我们有青山作伴,青山亦不寂寞,因为青山留下了我们的足迹。
  翻过几道弯,路过一个小村子,再翻过几道弯,路过一座亭。我们的眼前出现了两条路,一条向西北,一条向西南。我们愣住了,一时拿不定注意该往哪里走。
  这时,从路的那端浮现出一个人,我们欣喜若狂,未等他走近,就迎上前去问路。原来是一个樵夫,我看到他腰间挂着砍材刀,肩上挑着一捆材。水路问翁,山路问樵。樵夫告诉我,其实两条路都可以通往三条桥,只不过是一条较近一条较远罢了。我们自然选择了那条较近的,告别了樵夫,继续前进。
  爬上了一条很长很长的通往天堂的石阶路,我们到了一座山巅。站在山顶上,眺望远山,只见群峰起伏,沟壑纵横,浩浩荡荡,纵横千里。心底油然而生杜甫诗句“齐鲁青未了,一览众山小”中的那种豪情,心胸也就豁然开朗起来,顿觉世间一切惆怅一切情感都是过往云烟,稍纵即逝。于是大声吟起了林则徐的两句诗:“海到天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海到天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群山回应着。
  抛掉烦恼,顺石阶飞奔而下,山风从耳边呼啸而过,有种想飞的感觉。先前爬石阶时的疲劳顿时消散,只留下被风吹得凉背的汗水。山下的溪涧依稀可见了,但是还不见三条桥的影子。仔细看时,却发现对面山上有人影移动。同伴一时兴奋,就亮开嗓门“哟喂哟喂”地喊了几声,不久,从对面山上也传来“哟喂哟喂”的回声,一听,却是女的,大家倍感兴振奋,加快了脚步。
  我们小心翼翼地绕过一个山腰,那山腰突兀再高空之中,小径如肠,脚下是万丈深渊,一不小心就有粉身碎骨的危险。此时,我正在挪着身子挨过一块岩石,先过去的几个人已经在那边喊着:“到了,到了,三条桥到了。”我哪里还顾得危险,猛地跃过山坳,跑到同伴的跟前。
  我简直不敢相信,在那狭长险峻的两峰之间竟然架起了一座如此别致美妙的长桥。那桥古朴雅致,构造独特,卧于溪流之上,青山之间,如此协调,如此贴切,如此默契。突然想起一句话:“携子之手,与子偕老”,用来形容山与桥,不知合适否?水是山的眼睛,桥是山的眉黛。水绕着山,山清水秀;桥依着山,山耸桥稳。桥静水动,桥因水而找到了意义,水因桥而找到坐标。

  桥连接了山,也连接了两山之间人们的情感。它的身上体现的不仅仅是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更有一种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同伴们向一群孩子似的欢呼着奔向桥,当然,事实上他们就是孩子,在桥面前。我按下照相机的键门,把桥的远景永远地留在底片上。透过镜头,此刻的桥多像我前天遇到的那个山里女孩,如此朴实,如此亲切。
  我轻轻走近桥,深怕惊醒它古老的梦。桥的支架虽然破旧却很硬朗,像一个瘦弱的山里老人,支撑起一个桥面,一个顶棚。它的瓦片上长满了青苔,我自然想像不到刻着“贞观”字样的瓦片就夹在其中,每一块瓦片都有一千年的历史。抚摩着脱落的桥柱和千疮百孔的桥板,我的泪就情不自禁地划落。多少沧桑,多少岁月,说不出的忧愁,道不出的寂寞。多少风雨,多少雪霜,说不尽的幸酸,说不尽的凄凉。然而,纵使伤痕累累,历经沧桑,桥依然是桥,依然一副傲骨秉然,坚强地挺立着。
  桥孤独吗?孤零零地立于荒山野岭,这里,少有人烟。而这一站,就是一千多年。一千多年哪,四季轮换了多少次,花开花谢了多少回。桥不孤独,只要有流水,只要有流水声,只要有画眉在春天里啼叫。桥不孤独,只要有行人或是樵夫偶尔路过,在桥廊里坐坐,抽袋水烟,或是回忆点什么。
  桥是勇敢的,夏日的山洪时刻都有将它冲毁的可能。桥是朴素的,身边的树木绿了又黄了,它总是一身古朴,穿得像我爷爷一样。桥是宁静的,天净化人的心灵,让人思索,抛弃烦恼与痛苦。桥是超脱的,纵使外面的世界精彩无比,它独自守着大山。
  我走在桥面上,底下发出浑厚的“哽哽”的声响,我一直不敢用力,只怕自己轻浮的脚步亵渎了它的稳重与塌实。桥的两边是供行人休息的木凳,与桥身连在一起。一位两宾微霜的老人此刻正坐在凳上休息,他的手中还牵着四只山羊。老人静静地坐着,出神地想着什么,而他身边的山羊不时地咩咩地叫着,对这里它们也已经熟悉了。
  桥柱上贴着一些对联,不过字迹已经不可辨认,桥板上还留有文化大革命的痕迹,写着这样的字样:“为了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坚持‘以粮为纲’·······”的字迹,可见当年它有没有躲过文革。可是此时,伟大领袖不在了,而它却依然挺立着。此外,桥板上还有一些小孩子用木炭留下的杰作,就在这些杰作中间有一首词,叫《点绛唇》,可不就是它:
“常忆五月,与君依依解笑趣。山青水碧,人面何处去?人自多情,吟吟水边立。千万缕,溪水难寄,任是东流去。”

  字迹已经十分模糊,却依稀可辨。我轻轻读着,泪水盈眶。深深地被这优美凄苦的爱情所感动。
  就在我沉迷于词的时候,有几个女孩子嬉笑着走了进来。什么时候,我感觉到边上有人悄悄地立着。我转过头去,她,正迷着眼睛看着我。她,不就是我在车上遇到的那个女孩吗!是惊喜?是迷惑?该感叹命运,还是感慨缘分?多少次苦苦寻觅,都不见她的踪影,蓦然回首,那女孩却在廊桥深处。
  那一刻,时间的确凝固了,既使在此时,它仍然定格在我的脑海深处。而我的记忆在那时碰然断了,过了好久才找到接头。我随后冲着她笑了笑,那一笑带三分之一无奈,三分之一惊喜,三分之一其他情愫。她在我的注视下,走到那首词的跟前,顾自轻轻地吟了起来:
  “常忆五月,与君依依解笑趣。
  山青水碧,人面何处去?
  人自多情,吟吟水边立。
  千万缕,溪水难寄,任是东流去。”
  声音和着桥下的溪水声,有点伤感,有点无奈。吟罢,女孩对我笑了笑,我分明看到她眼里和我一样闪着泪花,不过,她的泪花显得更凄迷和迷茫。
  她又往前走了几步,站到桥面上,两手扶着栏杆,看溪水从脚下哗哗流过,溪风轻轻撩起她的秀发,显得是那么飘逸,背影却有点薄弱和孤单。“春天,这里一定很美吧。”我走上前去搭讪。“是的,很美,映山红开满山野,杜鹃声响遍山谷······”在她的讲述中,我的想象力展开翅膀尽情飞翔。一个美丽的女孩,和一群小孩子,来到这山谷中,采花,野炊。突然想起高中语文老师讲的一句诗:“妹妹哦,你是多么春天,多么春天。”此刻,春天在我眼里,已经是一个形容词了。
  我不知道话题是什么时候开始转变的,你知道,与漂亮的女孩子一起,总是让人有点紧张。“你多大了?”她突然问道。“22岁,怎么了?突然问这个。”“你和他同龄,也与我同龄。”说着说着,她的声音就开始沙哑了,仿佛有什么刺痛了她心灵最软弱的部分。“你知道这首词是谁写的吗?”“不知道,它没有题名。”“是我。”“真的!!!”我知道我的反应有点夸张,我看了一眼她,她却异常平静。

  “你长得很像他,真得好像。第一次在车上遇到你的时候,我还以为你就是他了。”
  “他是谁?”
  “他叫静,是我以前的男朋友。”接着,她向我叙述了一个凄凉的爱情故事。我听后,沉默了许久许久。我无言以对,无言。
   她与静是同村人,因为她与哥哥与他一起上学,又常一起玩耍,可以说她与他是青梅竹马。随着年龄的增长,两人自然而然地发展到了爱情,是村子里非常看好的一对。前年高考,静考了全县第一名,进了杭州的一所国家重点大学,哥哥也考进了一所大学,而她稍微差了一点,分数刚好上第三批本科,但是,家里不能支付两个人读大学的费用,更何况她的学校第一年就要交三万,这对一个农民家庭来说,那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家里决定让哥哥继续读书,她为此哭了好几天,因为,她明白上不了大学对她意味着什么。最后,她还是选择留在村里当了小学教师。静刚上大学的时候,两个人的联系还比较多,常有信件联系,她也常常给静寄一些钱,虽然她自己的工资少得可怜,但是她知道静在城市里开销很大,他的家境也不是很好。
  可是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静的信越来越少了。直到去年寒假,哥告诉她静在上面有女朋友了,那个女孩是杭州市某局长的千金。那个寒假是个多雨的寒假,她哭了整整一个多月,人也消瘦了一圈。她知道他最终会离开他,从他上大学的那一天起她就开始有这种预感,而且后来她也逐渐从他的回信中看出了迹象。她常常做着这样的恶梦:她与他一起放风筝,突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于是她哭啊哭啊,梦醒了。
  而如今真的到来了,她却无法接受。她不明白现在的高校教育到底把人教成了什么?她不明白为什么山与山外的隔绝是那么明显?她不明白真正的爱情为什么不可以改变差异?她不明白为什么曾经的海誓山盟那么不堪城市诱惑的一击?而他,几乎是她全部的依托和希望啊,如今这么一点希望也被掐灭了。她陷入了迷茫和绝望之中。
  春天,学校又开学了。与孩子们一起,给了她很大的快乐与安慰。一个暑假回来,同学们看到消瘦的老师,常常会问:“老师,你怎么了,生病了吗?”她朝他们笑了笑,摇摇头。有几个学生,偷偷给她带一点水果来,说是吃水果可以美容,她笑着骂他们鬼机灵。还有一些学生经常摘一些野花送给老师。他们想尽各种办法让老师高兴,面对这样可爱的一群孩子,她终于把一些伤感放下,把心思集中到教学上来。
  于是,要春游了,大家提议去三条桥野炊。那一天,旭日和风,春光明媚。一路上石板青青,野花相随,彩蝶飞舞,同学们一边唱着歌儿,一边向目的地走去。春天的三条桥,依旧那么美丽。两边是高高的青山,山上绿树正抽嫩芽,杜鹃花漫山遍野。布谷鸟的歌声和着溪水的声音,共同演奏着春天交响曲。同学们都玩去了,她一个人呆在桥上,不知怎的就想起了他。也是那么一个风景如画的五月,她与他一起,在这里留下了幸福的足迹。那一天,她刚好20岁生日,那一天,他第一次吻了她,那一天,他们依偎着在桥头立下了山盟海誓。
  触景生情,她走在他们曾经一起走过的小道,轻抚着他们一起坐过的木凳。景依旧,人何在?青山无语,溪水不答。她一时感慨,拿起地上的木炭,在桥板上写下了这首词:
  “常忆五月,与君依依解笑趣。
  山青水碧,人面何处去?
  人自多情,吟吟水边立。
  千万缕,溪水难寄,任是东流去。”
   “写得真不错,只是太伤感了。”我看她没有回答,又说,“伤感不该属于你这么美丽的女孩。”她轻轻地笑了。我接着说,“我们一起到下面走走吧!”她点点头。
  一条窄陡的小径通向桥下,在小径陡峭处,我伸出手去,她迟疑了一下,把手递给我。我小心熠熠地挪着每一步,为了平稳,也为了她那纤细的小手。那条小径太短,我还没握暖她柔质的手,就得放开了。
  桥下却是另外一种景观,桥横跨在溪上,曲线稳健而优美,别人用卧虹来形容是最恰当不过了。桥墩建在岩石上,难怪乎木桥一千年不倒。桥下溪水碧清,像玉,融进了青山、蓝天、桥,我掬起一捧水,那种感觉和我牵她的手时的感觉一样,清新而柔畅。到处都是卵石,大的,小的,形状各异,纹理不一,以各种姿势闯入你的眼帘,似乎有点凌乱,却又不失美感。而卵石边上,或中间,长着芦苇草,风一吹,就随风起舞。
  我们在溪边选中一块形状很是奇特的岩石坐下,脚下溪水流过,在不远的地方碰到岩石,激起雪白的水花,然后又向前流去。在那块岩石上,我们又聊了很久,我把我惨淡的故事江给她听。她很有兴致地听着,听得入迷,眼睛就一闪一闪地看着我,有的时候,她会打断我问一些东西,比如大学里女生是不是都很高傲之类的。我知道,我所描述的大学生活或许与她想象的不一致。但是,这就是是生活,我只是把我的真实经历告诉她。当他听到我的黑色春天的时候,神情也是忧伤的,眼睛里闪着泪花。
  “看,那块石头。”我指着前面的一块丑陋的石头给她看,“那就是我。”是的,那就是我——哭泣的石头。如此丑陋,一无是处,被遗忘,被歧视。边上既没有鲜花,也没有小草,连芦苇也远离我的世界。“石头会疼痛吗?”她突然问了这么一句,我们都想到了舒婷的诗,一起吟出:“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然后,我们都笑了。
  笑声下去,我们又都一起沉默了,或许都在思考着某些共同触动我们的东西。我在想《红楼梦》,想那群女子,想桃花以及诗歌。想起一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青春,如花似玉的年华,就这般悄悄流逝了。
  我问:“你在想什么?”“山里的杜鹃花。”她回答,“它们开了,又谢了,这么短暂,那么孤独,没有人知道,没有人知道它在想着什么。”我想起了沈从文说过的一句话,最美是在一个恰当的年龄爱上一个恰当年龄的人。是啊,我错过了很多很多,我无力捉住什么。她呢,她也不能抗拒命运。“虽然,虽然我在城市里,但是,我的心却和你一样,在山村的某个角落里,一样孤独,一样无奈。”我可以接受我自己青春的凋谢,但是,要我面对如此美丽的她的青春的凋谢我却实在不忍。
  我想到了一朵杜鹃花,在山中,默默地开放,默默到凋谢。

  我想到了一个女教师,在山中,默默地开放,默默地凋谢。
  我只是觉得悲哀,想做点什么,但是,我却像大海里的一片孤舟,连自己都把握不住方向,我怎么敢对别人说点什么。我真的真的好想好想拥她入怀,我真的真的好想好想握紧她的手,不让岁月从她的手中流走。可是,我知道,我依旧会回到大学,回到自己的生活道路上,继续漂泊。而她,依旧会回到那个梨花村,继续做一名老师,然后与人结婚,生儿育女。或许,在山里教书也是一种别样的人生。但是,她本可以走出大山,本可以有更大的发展,本可以过更幸福的生活,如果,如果不是因为家里没有钱,如果,如果不是因为爱情的背叛,如果——可是,她现在却不得不在这么寂寞的梨花村里度过她的青春,这,对她公平吗?
  “我,要结婚了。”她突然告诉我,“婚期就在明年的五月。”

  “你喜欢他吗?”我马上想到。她没有回答,我知道其中的苦楚。是啊,她已经22岁了,在农村这已经是个不小的年龄,我明白。
  她终要走了,她终是要走的。我不能挽留,我也挽留不住。目送她爬上那条长长的石阶。那轻盈的背影,那匀称的身材,使我的目光久久不肯移开。远了,远了,最终消失在青山之中。背影消失的时候,歌声响起:“哥哥你别想妹,妹妹是一江春水,流过了哥哥的目光,流过了就不再回······”突然,一阵无奈而悲呛的情感涌上心头,我,在廊桥下的乱石堆中放声痛哭。
16#
发表于 2010-3-9 16:19:16 | 只看该作者
想不到笑声也是性情中人啊,情感细腻,文笔生动,好文!故事很是感人,情到伤心处,不禁泪自流.......春天里的绵绵细雨
17#
 楼主| 发表于 2010-3-9 16:47:09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皇家斗牛士 于 2010-3-9 16:19 发表
想不到笑声也是性情中人啊,情感细腻,文笔生动,好文!故事很是感人,情到伤心处,不禁泪自流.......春天里的绵绵细雨

这《点绛唇》作者的故事并非我写,凄美的小令后必有凄美的故事,其结局更是让人心疼不已。。。。。。。

尾记:就在我过往寒假回到学校以后,族告诉我,那个女孩跳水自杀了,整整一个星期,我没有说过一句话,我理解她的决定,我敬仰她的死。想想在洲岭的那几天,仿佛就像做了一个梦,而梦中的女孩却是那么真实,真实得让我不敢相信。她的形象那么生动鲜活,至今鲜明地活在我的记忆里。她的美丽让我为之倾倒,她的命运,却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我常常问自己,这个世界究竟有没有真正的爱情?高校教育培养培养出来的是势利的学生,还是高尚的学生?高校的教育在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之间是不是公平?人的命运是不是真的无法改变?生命是不是真的很脆弱,青春是不是真的如此不可把握?面对这一连串问题,我无言以对。
   梦终归是梦,生活还得照样过。回到学校以后,我又被生活拖进去,往往身不由己。虽然我还苟活着,我却无力做什么,只能把这个故事记录下来,用以能祭奠故乡的女孩,同时祭奠自己不幸的青春。
18#
发表于 2010-3-9 18:42:1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沧海一声笑 于 2010-3-9 12:32 发表
88474

88475
你呀!你为何顾影自怜于这偏僻之所渐渐老去?寂寞得令人心生痛!

88476
现桥上游约10米处的旧桥遗址。

他不寂寞,因为有青山作伴
19#
发表于 2010-3-9 20:11:02 | 只看该作者
自古多情空余恨,痴情总比无情好,可叹就这样离去,留给的却是亲人们的伤痛啊,《点绛唇》“常忆五月,与君依依解笑趣”,五月里纵有浓情蜜意,无限留恋的甜蜜时光,可终究是五月的事,夏天的季节,告别了春天的季节。起首句,不但点明了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更为下文急转直下的内心世界做出了鲜明的对比,更让人黯然伤神啊,可叹,可惜!这个姑娘真是太执着了啊。
20#
发表于 2010-3-10 12:49:32 | 只看该作者
理解《点绛唇》寄诗腼情,理解不了她的殉情。
读文章很感人,看结尾很伤情
不喜欢以结束生命换回所谓的凄美,太伤感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5-1-7 20:14 , Processed in 1.08434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