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驿外寒梅 于 2016-4-7 09:16 编辑
田洋陈——一朵摇弋家风中的乡土小花 “立身、处事、接物、治家、睦族、经世”,500多年前的庞泮不会想到在宗族观念越来越淡薄的现代,他的12字家训会被一个叫田洋陈的小村庄所推崇,不仅是庞泮,诸葛亮、包拯、曾国藩、张世杰、齐召南、陈体斋……等等天台籍的或民族性的忠臣名士的治家格言也都被兼容并蓄,一一陈列在村里的天台山家风家训馆内供人瞻仰,以具体行为的践行和传承遗惠子孙后代,并衍化出属于自己的村训—— 村里事 依于仁 出点子 显民主 讲卫生 人有责 治五水 村貌新 知荣辱 明礼节 修孝道 据于德 家贵和 邻乐助 游于艺 同致富 懂政策 志于道 凭智慧 再创新 田洋陈,原名“田洋沉”,古时由于村庄南高北低,西凸东凹,每逢汛期山洪暴发、溪水横流,村前屋后一片汪洋,曾有打油诗自嘲“浪萁山下白泥浆,要想吃粮再换娘,田如汪洋长相沉,村似浮云鬼打墙”。后经过岁月变迁,螺溪、始丰溪河床下降,排水通畅后农田不再沉没,村人遂用“陈”替换“沉”,便有了现在的村名。建国后,田洋陈村一直是螺溪乡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浙江省首批“文明村”。由生存环境的恶劣可知田洋陈村先祖们筚路蓝缕的精神,而由现在村子的兴旺则可知这股精神的传承与发扬,这,应该就是家风家训所带来的力量吧! 田洋陈的天台山家风家训馆分家风家训馆、谱训馆、乡贤馆三个展区,其中家风家训馆的核心内容是“忠、信、孝、悌、礼、义、廉、耻”,通过天台各地有关家风家训的实物、文字及一些历朝历代的典型事例精辟地阐明家风家训与国家、社会的关系,用家训中的人生哲理、处世德行使后人们在“日用而不知”的状态下学会做人、处世。其中的馆藏实物如【子孙能忠 许入吾门木牌】、【存忠孝心行仁义事联】,家训文字“公而忘私,视国事如家事”、“大事小事秉公办事,大节小节清廉为节”,宋末徐副尉关岭抗元保幼主、陈桂芬心向革命等等历代天台人忠义事例教导我们要公忠体国,懂的国由家组成,家靠国保护的道理,做一个忠于国家、民族、家庭的人;以【渔耕樵读木雕花板】、【朱伯庐家训插屏】,对联:“勤是摇钱树 俭为聚宝盆”、“二字箴言惟勤惟俭 两条正路曰读曰耕”,吴咏著《全芳备祖》、赵汝适著《诸蕃志》等等事例告诉我们要养成勤劳俭朴,家有千金不如薄艺在身的良好观念;其余如以“修身立业”、“睦邻和善”、“诚信清廉”、“孝亲敬老”、“尊师重教”、“遵纪守法”等等为主题的馆藏实物、家训文字、典型事例林林总总、不胜枚举。这些家风家训全都源自于我们所扎根的这块土地的各个宗族,包括价值观、论理观与道德观的传承,也包括基本方法与规矩的传承,家风家训的有序传承让天台的各个宗族达到“家和万事兴”,达到家族的世代繁盛。 谱训馆中既有被誉为“古今家训之祖”的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三国诸葛亮《诫子书》、北宋包拯的《包孝肃公家训》、清朝朱柏庐的《治家格言》等中华民族古代伟大人物的生平家训,也有天台本地各姓氏宗族的家谱家训。其中如北宋包拯所立遗训:“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是多么的严正清廉;清代林则徐的“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是多么的通达睿智……。这些家训不仅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为家庭成员制定了道德准绳和行为规范,这些训词由于入世深,悟道彻,阐理透,所以让我们至今仍每读每有启悟、每阅每有策警。 乡贤馆的“乡贤”一词始于东汉,指土生土长道德高尚、贡献卓越、才华出众的社会精英,天台自古以来党政军经文各个领域和阶层人才辈出,乡贤馆中便摆放着五代“天台山文教之父”顾欢、唐中国水墨山水画创立者项容、道教南宗创始人张伯端、抗金名将贾涉、“活佛”释道济、“直声动天下”的谏官庞泮、张文郁、齐召南、齐周华、陆蠡……等等的乡贤的生平事迹与介绍,让后人们从中感受先辈创业的艰辛,天台历史的灿烂,助长我们爱乡爱国的精神,激励我们立德向善,形成良好的社会风俗。 千百年来,“以儒治世、以释治心、以道治身”的天台山文化塑造了天台人崇德向善、耕读传家、乐善好施、重情重义的性格特征,并通过一代代的言传身教和家风传承,深入到每个天台人的血脉中。田洋陈村人深深懂得家风对家族传承的至关重要,懂得没有淳厚家风,无法使一个家族瓜瓞不绝,懂得家风是一个家族最核心的价值,他们通过一代代的积累与兼容并蓄,不断传承优化,才有了今天这座天台山家风家训馆来全面展示天台山家风家训的深厚底蕴和丰富内涵,体现天台山的文脉深远、英雄辈出。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见微知著,正因为有田洋陈这样注重以德立家、以德治家的小村庄,才会有中华民族五千年承传绵久的灿烂文化,从这一点来说,田洋陈村所建设的天台山家风家训馆,善莫大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