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951|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浙江富豪榜TOP11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8-31 14:29: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浙商,中国“第一商帮”,中国人气最旺的财富部落,中国最具活力最有韧性的商业群体。 在理财周报2009新富榜前100强中,浙商群体优势尽显,牢牢占据着14个席位。
  近几年的数据显示,浙江省个体私营经济注册资本、经济总产值、销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出口创汇额及贸易顺差、上市公司户数等指标均居全国首位。浙商在省外全国各地投资创业的人数近500万人,这是其他商帮所望其项背的。
  这个富甲天下的庞大群体依靠什么特质扎根立足,光芒四溢?广为流传的一个小故事或能折射出个中原因。
  有一个外星人来到中国,遇到了四个人,分别是北京人、上海人、广东人和浙江人。北京人目不转睛研究外星人的特点,打算回去发表一篇生物学的论文;上海人动起了办展览的脑筋,心中窃喜到时轰动火爆的场面;广东人在琢磨这种东西能不能吃,怎么煮法会更加可口;浙江人则迫不及待地问外星人:“嘿,兄弟!你们的地盘上有什么生意做?”
  如此强烈的赚钱欲望是浙江人成功的第一要素,没有一个浙江人会试图掩饰他们血液里始终涌动着的发财欲望。个个想创业,人人想赚钱,这是浙江人的财富逻辑。这也应验了有关浙商的两句典型描述:“有浙商的地方就有市场”和“有市场的地方就有浙商”。
  经济学家吴敬琏因此感言,浙江是一个具有炽热企业家精神的地方。
  财经作家吴晓波则将浙商比作一群“敢死队”。“一边是辛苦赚钱,一边是崇尚冒险,这双重性格,驱使很多人时刻做一夜暴富、轻松赚大钱的梦想。”
  如果要给浙商群体设计一张名片,除了血脉贲张的赚钱欲望外,“草根”也构成了最生动形象的标志。
  从历史上来看,浙商的草根形象由来已久。他们不同于晋商、徽商以权力经营商业的官商身份,而是农民和体制内的人下海兴起的商圈,算是民商。大多数知名浙商的出身和创业起点都很低,这也让他们比常人更能够吃苦。
  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出生在盛行啃霉干菜的东阳农家,美特斯邦威董事长周成建本是裁缝匠,万向集团董事会主席鲁冠球是打铁出身,天马控股集团董事长马兴法最初只是个小学徒……
  “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走千山万水,说千言万语,吃千辛万苦,想千方百计。”有研究者把“浙商精神”归纳为“两板四千精神”, 浙商大佬们就是这样白手起家,从草根开始生长,赤手空拳打天下。
  最重要的一点在于,或许与浙江地处航海文化与农耕文化交融之地有关,浙江人总是“春江水暖鸭先知”,以很强的洞察能力最先捕捉到商机,眼光敏锐,判断力强。
  “不走寻常路”的美特斯邦威董事长周成建国内首创“虚拟经济”,卖服装却没有自己的工厂,全部由服装厂代工,曾有人用人头担保他三年内必倒,而他却傲然挺立,越战越勇。
  网易创始人丁磊是中国互联网的第一批掘金人,在国内对“网络门户”还没有任何概念时,他最先意识到网上广告将会成为网站最有前途的收入,迅速将网易变脸“门户”,又赚到了大钱。
  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鞋厂定做皮鞋时,发现鞋厂的工人都在给冰箱做一种元件,立即嗅到商机,开始生产冰箱及其零部件,完成了最初的资本积累。
  最底端原始的产业浙商可以做得很好,最科技前沿的产业浙商也同样做得出色。来自传统行业的“土老板”的浙商印象已经逐渐被颠覆。因为在中国的IT领域,出现了引人注目的“IT浙商现象”。盛大网络的陈天桥、网易的丁磊、阿里巴巴的马云、网盛科技创始人孙德良等新生代浙商都是在浙江出生长大的。
  这些IT浙商的成功,说明浙商不仅有鲁冠球这样的传统产业的常青树,也有IT行业的新英雄。
  这就是浙商,他们对金钱血脉贲张,他们敢为天下先,他们是真正的“平民”和“全民”。

[ 本帖最后由 龙头 于 2009-8-31 14:36 编辑 ]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8-31 14:29:46 | 只看该作者

1. 郭广昌

 职务: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上海复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籍贯:浙江东阳
  年龄:42
  行业:生物医药、房地产、金融等
  新富榜排名:5
  财富:278.04亿元
  他是中国资本市场最活跃的企业家之一,他拥有着一个庞大的产业帝国梦,他视李嘉诚为偶像,而他也因高明的投资眼光和高超的资本运作技巧被指为“最像李嘉诚的人”。
  产业整合的领导者
  郭广昌曾雄心勃勃地说,复星集团要做中国产业整合的领导者,扩张的版图甚至是在全球。
  2002年,复星集团投资建龙集团,成为豫园商城的单一最大股东。2003年向钢铁行业进军,投资宁波钢铁,成立南钢联。2004年,投资招金矿业。2005年5月1月,南钢股份完成1.2亿股A股增发。2006年12月,招金矿业完成首次公开发行,成为香港联交所上市公司。
  2007年7月16日,复星集团在香港联交所整体成功上市,融资128亿港元,成为当年香港联交所第三大IPO,同时也是香港史上第六大IPO。复星集团也成为了市值800多亿元中国最大民营企业集团,稳居中国企业前100强。
  至此,郭广昌的复星系已经形成了涉及生物制药、钢铁、房地产、信息产业、商贸流通、金融等多个领域的庞大产业规模,直接、间接控股和参股公司逾100家。旗下的上市公司包括A股南钢股份、复星医药、豫园商城等,H股则有上海复地和招金矿业等公司。
  2008年开始,复星开始了新一轮的收购。先是收购香港上市的正大的股份,之后收购美国上市的分众和同济堂股份,前后共斥资超过100亿元。
  构建传媒王国
  郭广昌对传媒行业的布局可以追溯到1997年。1998年,复星旗下复星信息公司成立上海第一家民营书报批发零售企业——上海复星书刊发行公司,取得25家报刊的上海地区总发权(邮政之外)以及其他80多种报刊的主发权。1999年,复星系投资组建上海地铁书刊服务公司和上海久远出版服务公司,此后先后控股或合资成立北京每日报刊发行公司、天津每日新传媒公司、南京复信文化传播公司和成都现代公众多媒体信息亭公司等。
  2000年,复星信息公司与南方报业集团组建“21世纪出版公司”,占股40%;与成都商报组建上海激动传媒公司。
  2002年5月,复星组建激动集团,注资1.25亿元,2009年,复星传媒又取代香港晨兴集团,获得《福布斯》中文版的发行权,进一步扩大了财经媒体领域的份额。
  收购分众后,复星在媒体发行与广告环节的渠道优势将进一步向户外等领域延伸,而控制新浪,则意味着郭广昌获得了主流媒体的话语权,这将为其媒体帝国带来重要的内容平台优势。
  郭广昌说,复星集团2009年只做一件事,就是调整产业结构。“以低价出,以低价进。出的是钢铁等产能过剩的产业,进的是资源类、消费类产业。”
  今年“两会”前,复星集团刚刚从宁波钢铁中退出,由宝钢主导重组了宁波钢铁,此前,复星集团旗下的南钢联合持有宁波钢铁20%的股份。与此同时,2009年,复星集团将加大资源类项目的投资,包括海外资源,铁矿石、煤矿、金、镍等资源产品,都将是他们的投资目标。
  而在离任上海复地董事长后,郭广昌悄无声息地推行地产并购计划。2009年7月中旬,上海复地以约1.6亿元代价收购成都博瑞地产21%国有股权,从而开始其新一轮扩张计划。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8-31 14:30:50 | 只看该作者

2.黄伟

职务:浙江新湖(控股)集团董事长  籍贯:浙江温州
  年龄:50
  行业:地产、金融、矿产、制造
  新富榜排名:6
  财富:277.23亿元
  在20多年的时间里,黄伟纵横房地产和资本市场,先后控制三家上市公司,用自己独特的资本运作思路构建了在国内资本市场赫赫有名的“新湖系”。
  1994年,黄创立了浙江新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当时注册资本1亿元。同年创立的还有浙江新湖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这成为黄伟日后造系的两大平台。
  2000年,黄伟开始造系。他控制新湖控股,并通过新湖控股控制上市公司哈高科(600095.SH)和主要资本运作平台新湖集团。在新湖集团之下,控制新湖创业(600840.SH)和中宝股份(600208.SH),还有一个庞大的地产业务底端。
  除此之外,黄伟还通过新湖控股、新湖集团以及旗下的新湖中宝、新湖创业等上市公司控股、参股了湘财证券、新湖期货、盛京银行、青海碱业等公司。
  黄伟把在资本市场上的收获投资到实业项目上,其中绝大部分投向了房地产业。新湖集团以浙江为基地,扩张的触角伸向了上海、安徽、江苏、山东、辽宁等地。资本市场上的“新湖系”已悄然成型,成为国内资本系中一个重要的派系。
  2006年9月7日,中宝股份发布公告称,向母公司新湖集团以每股3.21元发行12亿股普通股,新湖集团以其持有的14项房地产公司股权作为支付对价。9月22日,中宝股份继续发布公告称,新湖集团拟收购中宝股份原第一大股东浙江恒兴力控股100%股权。至2006年12月,上述交易事项悉数完成,新湖集团持有中宝股权比例由收购之前的10.35%大幅上升到81.47%。
  大概养三个壳颇有些疲惫,2008年12月,黄伟选择自废一壳,将新湖创业和新湖中宝吸收合并为新的新湖中宝。根据方案,新湖创业股份按照1∶1.85换股比例转换为新湖中宝的股份。换股吸收合并完成后,新湖中宝的资产总额增加15.14%,净资产增加20.02%,而新湖创业则取消法人身份,从证券市场上退市。
  由此新湖中宝将成为新湖集团的最大资本运作平台。而新湖中宝在地产、金融、矿产、制造四大产业广泛铺路,发生的股权交易非一般人所能。
  2009年3月,民风特纸披露其股东情况,其股东新源控股老板易武与新湖集团老板黄伟是亲戚关系。目前,新湖系正在民风特纸悄然布局。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9-8-31 14:31:25 | 只看该作者

3.丁磊

职务:广州网易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创始人、首席架构设计师

  籍贯:浙江宁波

  年龄:38

  行业:信息技术与文化传媒

  新富榜排名:13

  财富:180.25亿元

  在互联网领域,丁磊一向以市场嗅觉敏锐著称。  

  1994年,丁磊第一次登录Internet,他浏览的第一个站点就是“Yahoo!”。1995年6月,丁磊成为北京电信前100个用户之一。

  在Internet上“见了世面”的丁磊向自己的总工建议在本局开展信息服务业务,等了一段时间,发现没有什么进展,便毅然辞职南下广州。

  1997年5月,已经三次跳槽的丁磊决定自立门户,干一番事业。

  1997年5月4日,网易公司还没有正式成立,网易BBS就正式开机运行了。由于丁磊是Chinanet上第一个安装“火鸟”BBS的人,又经常泡BBS,他个人的影响,加上无为而治以及宽容,网易BBS上的人数三个月就超过了资深的“一网情深”。

  网易架在广州电信局的服务器是丁磊花2万元自己动手装的一台奔腾PRO,硬盘18G。这样大的硬盘仅用来放网易用来宣传公司的一个主页和BBS未免太浪费了,于是丁磊便决定免费向网友提供每人20兆的个人主页空间,为此,丁磊还专门写了一个包括计数器、留言本功能在内的个人主页服务系统。

  网易还在北京在线、瀛海威等5个当时国内主力站点上连续做了3个月广告,花了好几万元,终于使申请个人主页的人潮汹涌起来。

  1998年6月之前,丁磊意识到网上广告将会成为网站最有前途的收入,回来后,网易就将首页向“门户”变了个脸,网易改版后不到一个月,访问量激增。

  2000年3月,丁磊辞去首席执行官,任网易联合首席技术执行官。

  2000年6月,网易在纳斯达克挂牌,这时科技股已经崩盘,所以网易的股价从第一天开始就节节下滑。2001年,网易将被收购的传言层出不穷,最有可能的一个买家香港有线宽频终因网易财务问题放弃收购。网易没卖成,反倒让丁磊决定静下心来本分地经营网易。2001年3月,丁磊转而担任首席架构设计师,专注于公司远景战略的设计与规划。

  丁磊希望靠在线游戏《梦幻西游》和短信服务、股票点播,以及一个类似MSN Explorer的新产品来赢利。而此时,正是网易因财务问题被Nasdaq摘牌,股价定格在64美分,最狼狈不堪的时候。不过,后来网易在短信和网络游戏上的成功,似乎不完全是一种运气。

  2002年第二季度,网易首次实现净盈利,网易股票开始领涨纳斯达克,并成为当年纳斯达克表现最优异的股票。2003年,网易股票继续在中国概念股中保持领跑地位。2003年10月10日,网易股价升至70.27美元的历史高点,比年初股价攀升了617%,比2001年9月1日的历史低点攀升了108倍。丁磊成为第一个靠做互联网做成富豪的国内创业者。
5#
 楼主| 发表于 2009-8-31 14:31:51 | 只看该作者

4.周成建

职务:美特斯•邦威服饰股份有限公司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籍贯:浙江丽水

  年龄:43

  行业:耐用消费品

  新富榜排名:18

  财富:156.15亿元

  1994年,周成建成立了制衣厂,正式生产休闲服装,还打出了自己的品牌——美特斯•邦威,产品面向工薪阶层,实行薄利多销。


  创立了美邦这个品牌后,周成建并没有沿着普通扩大化生产的老路走下去,而是闯出一套独特的经营方式:一个只直接运营品牌和管理数据的公司。

  周成建没有像传统服装企业那样,划一块地皮,建一方工厂,进一批机器,招一批工人,也没有生产过一件成衣,全部由国内200多家服装厂OEM(代工);美特斯•邦威也不卖衣服,而是由分散在全国的1200多家加盟店销售。他巧妙利用了中国服装制造的特点,规避了生产和销售环节的风险。

  做专卖而不是生产服装,轻资产的商业模式在国内服装行业是周成建首创,但其虚拟经营模式在全球来看也并不是创新。在国内服装品牌中,自己的生意已经做到了领先,但某一天,他又发现,原来自己的生意模式在国外早就有了成熟的先例,并且这些先例已经杀进国门。

  周成建完成美特斯•邦威这个服装帝国总共花了14年时间。

  在创办美特斯•邦威有所成绩后,周成建一鼓作气创办了CH’IN(祺格)品牌,产品定位风格与目前的ME&CITY类似,因为市场经验不足,两年运作,CH’IN亏损了巨额资金。这次失利让周成建重新开始认识和研究服装市场,为几年后推出ME&CITY积累了经验。

  2001年,美特斯•邦威销售收入从1995年的1000万元提高到8亿元,周成建计划在温州鹿城开发区规划建设一座21层高楼,要把美特斯•邦威在温州做成第一品牌。但这个计划实施不到一年,就被周成建自己否定了,因为周成建已经不愿意局限在温州发展,这次他将目标锁定在国际大都市——上海。

  这种思路的转换,使得没有生产过一件成衣的美特斯•邦威,加速度进行了扩张。2005年他将公司总部从温州正式搬到上海。

  2008年8月28日,美邦服饰在深圳交易所A股上市。而周成建本人也成为中国内地服装界首富。

  2008年的这场经济危机也为周成建制造了良机。过去只为全球500强企业加工配套的厂商开始为美特斯•邦威服务,并成为我们重要的合作伙伴。与他们的合作,提升了美邦供应链快速反应的能力。

  而作为中国服装行业最具代表性的龙头企业,周成建的美特斯•邦威也将和阿里巴巴、复星集团等名企,在世博会的民营企业联合馆中进行展示。
6#
 楼主| 发表于 2009-8-31 14:32:24 | 只看该作者

 5.陈天桥

 职务:盛大网络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

  籍贯:浙江新昌

  年龄:36

  行业:信息技术与文化传媒

  新富榜排名:21

  财富:145.52亿元

  陈天桥是中国网络游戏产业的奠基人和领军人物,缔造了一个白手起家创业的神话,其影响力遍布国内及全球。


  1999年,26岁的陈天桥与弟弟陈大年在上海浦东新区科学院专家楼里的一套三室一厅的屋子里创立了盛大网络,并推出网络虚拟社区“天堂归谷”。2000年的时候,盛大网络获得了中华网300万美元的注资。这时候的陈天桥,总是“善于”发现新的赚钱机会,于是很快,盛大广泛涉足了网上互动娱乐社区的开发经营、即时通讯软件的开发和服务以及网上动画、漫画。这时候,盛大网络进入了迷茫而无序的发展状态。

  盲目发展很快结出了恶果,盛大网络陷入困顿中。在总结了自己的失败原因之后,陈天桥开始寻求改变。这时《传奇》进入了他的视野并把他深深吸引了,他立刻给中华网写了厚厚一叠项目建议书。但在当时,中华网觉得他在讲一个神话,不愿意陪着走。

  最终,陈天桥与中华网分手,中华网按股份留给陈天桥30万美元。2001年7月14日,盛大和《传奇》海外版权持有商Actoz以每年30万美元的价格签约。陈天桥剩余的30万美元全部进了Actoz的口袋。盛大网络宣布正式进入互动娱乐企业。

  脱离了中华网,陈天桥也深刻感受到死神的脚步:他决定裁员,首先把五十人的公司裁成二十人,最早的那批人全部留下来,但却拿八折的工资。

  此外,为了解决硬件设施问题,他拿着与韩国方面签订的合约,找到浪潮、戴尔,申请试用机器两个月,获得许可,并以同样的方式找到中国电信谈,中国电信最终给了盛大两个月测试期免费的带宽试用。有了韩方的合同,再加上服务器厂家和中国电信的支持,陈天桥又取得了当时国内首屈一指的单机游戏分销商上海育碧的信任,代销盛大游戏点卡,分成33%。

  2001年9月28日,《传奇》开始公测,2个月后正式收费,同时在线人数迅速突破40万大关,全国点卡集体告罄,资金迅速回笼,盛大安然度过了这场生死玄关,这时候离盛大和Actoz签约仅仅4个月。

  2004年5月13日,盛大在纳斯达克上市。

  2005年3月,陈天桥斥资近20亿,仅用43天即成功收购中国最大门户网新浪19.5%的股票,成为新浪最大股东,颠覆了中国互联网的格局,一年之后又抛售了新浪股票,并大赚了一笔。

  在此之前,盛大就已经先后收购了北美、日本以及国内的近10家公司;2004年,盛大收购了此前已有“网络玄幻文学第一站”之称的起点中文网,真正将网络文学变成事业。
7#
 楼主| 发表于 2009-8-31 14:32:47 | 只看该作者

 6.戚金兴

职务:杭州滨江房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籍贯:浙江杭州

  年龄:47

  行业:房地产

  新富榜排名:30

  财富:103.67亿元

  1996年,戚金兴本有机会任江干区副区长,但他放不下自己所钟爱的建筑行业,毅然选择了继续在房地产界打拼。

同年8月,杭州滨江房产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5200万元,江干区计经委以持有房开公司的全部国有资产出资。不过,房开公司仍然存续。

  1999年7月,北京四通公司完成产权改革,被认为是“首例管理层收购”事件。戚金兴意识到自己的机会也随之而来了。

  1999年11月15日,根据杭州市江干区体制改革办公室批复的改制方案,滨江集团股本由5200万元缩减至1200万元,其中国有股480万元,占总股本的40%,而戚金兴为代表的管理层以720万元受让剩下的60%股权。

  又因为一次性出资便可享受九折的优惠,戚金兴等人实际出资即为648万元,其中戚金兴个人出资额为378万元。

  在减资仅一年半的时间内,滨江集团开始了多次的增资扩股,进一步稀释国有股权,直至最后完全民营化。2006年,戚金兴执掌的滨江集团完全私有化,摘掉红帽子,成为纯粹的民营企业。

  戚金兴的滨江集团异军突起只是近几年的事。2002年,滨江的销售额只有区区两个亿。次年,地产热开始席卷全国。2004年前后,戚金兴在杭州房地产界声名鹊起:他是杭州市最早支持土地招拍挂政策的开发商之一,滨江的“金色海岸”楼盘则让他赢得了“改变杭州豪宅理念”的称号。

  2007年,滨江集团总销售额超过40亿元,当年上缴税收逾6.2亿元,成为杭州市纳税最多的房地产企业。戚金兴获得许多优质地块,且拿地成本较低,这令杭州同行甚为羡慕,滨江集团也成为杭州城区内最大的地主。

  这位低调却步步为营的浙江商人并没有因此减缓脚步,而是把未来的目光投向长三角,目标是做长三角的区域龙头,资源分配则是:杭州50%,整个浙江70%,然后是上海、无锡、南京、苏州……

  2006年夏天,杭州地产市场竞争加剧,资金实力成为胜败与否的关键因素,对股市一向敬而远之的戚金兴决定上市,并且扛住了外资投行的忽悠弃港股选A股。

  终于,滨江集团在2008年5月29日在A股成功上市,募集资金10亿元。去年10月楼市由盛转衰之后,滨江集团能够挤上上市的末班车,无疑是幸运的。
8#
 楼主| 发表于 2009-8-31 14:33:16 | 只看该作者

 7.马兴法

职务:天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籍贯:浙江杭州

  年龄:47

  行业:机械与电气设备

  新富榜排名:43

  财富:69.96亿元

  18岁就开始在机械加工行业里做学徒,25年来,马兴法的身份变化过好几次,从学徒到厂长再到董事长,但从事的行业却是专一的。


  马兴法将一家村办小工厂,办成了一家国内轴承行业龙头企业、中国机械工业百强企业,也将自己的财富通过天马股份的上市达到了一个众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天马股份最早起源于一个村办企业“半山轴承附件厂”。

  1987年,创业初期的马兴法,带领20多位家丁,成立了当时的村办企业“半山轴承附件厂”——即如今天马集团的前身。50万元资金和原来砖瓦厂的旧房子,构成了马兴法创业初期的全部家当,

  而马兴法不甘心只做个跟在别人身后转的附件生产商。1992年,他积极准备,多方筹措,还多次上湖州,到上海、天津,进一步摸清市场需求,着手产品设计。随着第一批成品轴承从生产线上下来,马兴法的企业也开始不断承接当时杭州周围轴承厂的锻造加工业务。

  1999年,企业更名为“浙江滚动轴承厂”,并随后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企业进入了良性发展时期。

  2002年11月,企业正式改组为“天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有浙江天马轴承股份有限公司、杭州阿尔法电梯有限公司等五家生产型子公司。

  谁都不曾想到,当年小村子里走出的“TMB”这块轴承产品牌子,经过20年的不断锤炼,如今已成为“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产品”、“中国驰名商标”、“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产品畅销全国,并远销欧美等国家和地区。

  从2002年起,集团先后收购重组了成都天马铁路轴承有限公司、北京天马轴承有限公司、贵州天马虹山轴承有限公司和齐重数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拥有员工总数10000余人,在全国建有七大生产基地,占地面积170万平方米,形成“材料、轴承、装备”三大产业循环链,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具备产业链整合优势的装备制造型企业,同时也是国内轴承行业中种类最全、品质最好、竞争力最强的龙头企业。

  2007年3月28日,公司在深交所成功上市,并得到了投资者的热烈追捧。轴承行业增长潜力巨大,近10年轴承行业销售额复合增长率在15%左右,近3年复合增长率在25%左右。

  天马股份近年来通过系列的兼并,资本运作,初步完成产业与产品的战略布局,其产品由通用轴承延伸至铁路轴承、风电轴承、轧机轴承等大型精密轴承及数控机床。目前浙江天马的短圆柱滚子轴承、铁路轴承国内市场份额均居第一。

  即使在困难重重的2008年,天马股份依旧傲然屹立。2008年度报告显示:公司报告期实现营业收入31.75亿元,同比增长137.49%;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5.17亿元,同比增长101.38%。

  作为天马集团的控制人,在天马股份发行前持有天马集团33.89%的股份;其子马文奇持有天马集团25.00%的股份,二人合计持有天马集团58.89%的股份。
9#
 楼主| 发表于 2009-8-31 14:34:26 | 只看该作者

 8.鲁冠球

职务: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党委书记

  籍贯:浙江杭州

  年龄:64

  行业:汽车及零部件、机械等

  新富榜排名:46

  财富:68.16亿元

  作为中国最受尊敬的第一代企业领袖之一,鲁冠球见证了万向集团从一个小工厂发展成国内最大民营企业之一的全过程。


  鲁冠球的首次创业是办了一家米面加工厂。三年的铁业社学徒生活使鲁冠球对机械农具非常熟悉,也使他对机械设备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情感。当时宁围乡的农民要走上七八里地到集镇上磨米面,很不方便。鲁冠球在乡民的支持下买了一台磨面机、一台碾米机,办起了一个没敢挂牌子的米面加工厂。

  没过多久,由于禁止私人经营,鲁冠球的米面加工厂被迫关闭。没过多久,鲁冠球收了5个合伙的徒弟,挂了大队农机修配组的牌子,在童家塘小镇上开了个铁匠铺,为附近的村民打铁锹、镰刀,修自行车,生意甚是红火。

  1969年,宁围公社的领导找到了鲁冠球,要他带着他的伙伴,去接管“宁围公社农机修配厂”。这个所谓的农机修配厂其实只是一个只有84平方米破厂房的烂摊子。鲁冠球变卖了全部家当和自己准备盖房的材料,把所有资金投到了厂里,把自己的命运押在了这个工厂的命运上。这也是万向集团的前身。

  1979年,鲁冠球调整战略,集中力量专业化生产汽车万向节。1980年,鲁冠球在经济十分拮据的情况下,将价值43万元不符合标准的万向节,送往废品收购站,在全国万向节厂整顿检查中,他的工厂以99.4的高分居全国同行业之首,被列入全国仅有的三家万向节定点生产专业厂之一。从1980年至1989年,鲁冠球的万向节产品经济效益年均增长达40%以上,1988年鲁冠球以1500万元向宁围镇政府买断万向节厂股权。1990年开始,鲁冠球提出“大集团战略、小核算体系、资本式运作、国际化市场”的战略方针。他把“钱潮牌”万向节产品打开了日本、意大利、法国、澳大利亚、香港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每年创汇在229万美元以上。

  万向集团在1991年时产值已经过亿。当年5月,鲁冠球成为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人物,轰动一时。由于管理上、质量上都超过了国有企业,通过严格的检查、验收,机械工业部把杭州万向节厂列为全国3家万向节的定点生产厂之一。从此,“钱潮牌”万向节占领了全国60%以上的市场。

  但鲁冠球看得更远,看到的是广阔的国际市场。1994年,经国家外经贸部批准,万向美国公司在美国注册成立。

  在WTO与国际化大潮汹涌而来之际,鲁冠球再一次成为故事的主角:国内第一个为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提供零部件的OEM厂商,2001年8月28日,他还一举收购了纳斯达克的上市公司UAL,开创中国乡镇企业收购海外上市公司的先河。

  2006年万向投资金融、农业等领域。2008年万向集团营业收入达到485亿元,在浙江省企业中位列第一。

  鲁冠球一直被誉为企业的“常青树”,创业至今已经40多年却一直屹立不倒,许多和他同时代的企业家在喧嚣一时后都早已烟消云散。据统计:在深沪两市最早上市的200家公司中,目前仅有8家公司的董事长始终未变,万向钱潮的董事长鲁冠球便是其中之一。这位中国商业界鲜有的“常青树”企业家经历了风风雨雨,是中国本土企业成长的一个缩影。
10#
 楼主| 发表于 2009-8-31 14:34:56 | 只看该作者

9.宋卫平

 职务:绿城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籍贯:浙江绍兴

  年龄:50

  行业:房地产

  新富榜排名:58

  财富:58.85亿元

  宋卫平1994年开始房地产创业,并成为杭州城西地区最早的开发商之一。


  宋卫平经过观察认为,对于一个学文科的知识分子而言,从事房地产业最有优势。因为这不需要更多的技术,而是管理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一个产业,凭着自己的悟性一定能够做得好,这是自己的强项。所以他借了15万元人民币,和5、6个同事一起租房子、搞办公设备。后来又向朋友借了300万元来投标项目和买地,逐渐壮大规模。

  1995年一年宋卫平就在城西开发了月桂花园、丹桂花园、银桂花园、金桂花园等五个项目,初步奠定了绿城在浙江的品牌房产的地位。随后开发的“桂花城”更是被誉为国内多层住宅的颠峰之作,是桂花系列使宋卫平在杭州房产业立足。

  宋卫平对桂花情有独钟,这个在他所开发的项目名称上不难看出,丹桂花园、金桂花园、银桂花园、月桂花园……有人就把宋卫平喜欢的桂花的“桂”字拆解开来:“桂”字正好由一个“木”两个“土”字构成,暗合了建筑物中最主要的两种材料。

  宋卫平哲学化地表述了这个意象,“桂花是一种有形的东西,但它的香味是无形的。在房产品的开发过程中,不仅要进行有形的界定,对无形的境界也应该有所理想和追求,这也许就是绿城的追求。我们是理想主义者,同时是有行为和能力的现实主义者,但我们的异向是理想主义的。

  宋卫平是中国少数几个最早摆脱“建筑躯壳”阶段的开发商之一,他不羁于一砖一瓦的建筑几何形态,最大限度地追求建筑艺术的自身品格,他不惜于一金一银的资源整合成本,最大限度的追求完美的精神享受空间,他不仅仅在开发建设这一平台上完成资本运作,而是尝试大文化概念意义上的运营,以承接历史与未来、物质与精神、自然与人类并使之达到和谐完美。因此,有了绿城项目的个个成功,更有了绿城的飞跃发展。

  历经15年的发展,绿城已辖有70多家成员企业,拥有员工2300余人,房产开发足迹遍及国内等29个城市。2006年7月13日,绿城中国成功挂牌上市,成为浙江省第一家在香港主板上市的房地产企业。

  宋卫平也是一个十足的体育迷。在党校时,没有体育老师,宋兼职做了两年体育老师。宋自言对体育项目几乎全部爱好。正是源于对体育的热爱,1998年1月15日,宋卫平着手组建了浙江绿城足球俱乐部。正是足球,让他的大名一夜传遍大江南北。俱乐部成立后,绿城集团对足球下了血本,2001年绿城俱乐部的总投入为8500万元,这是绿城集团当年总赢利的2/3。

  宋卫平还办学校建医院。从2002年第一所育华学校落成,绿城已经办了8所学校,包括中学、小学、幼儿园,投资超过10亿元。2008年11月,拥有超过200名护工的绿城医院开业。宋卫平说,这些产业都是依托房产而衍生出来的多元化,核心统一而简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11-15 21:45 , Processed in 1.07197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