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0665|回复: 4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后司街情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6-20 22:52: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六十余年前,我几乎天天要经过后司街,那是因为后司街住着我的外婆,也是因为我在城北小学读了六年书,每次上学都要经过后司街。

    我家住在度予亭,出家门是华光庙,走过华光巷、大司空巷,就进入文明巷(现在的劳动路)。穿过十字巷、大明宫,就到后司街,不多远拐弯就到城北小学,整条街都是铺的石阶子路,不像后来的石板路,更不是现在的水泥路,走路大约需要10来分钟吧!城北小学后来改名为城关二小。后司街到底从什么地方到什么地方我也搞不清楚,只是觉得到了外婆家就算到后司街了。记得外婆家开的豆腐店,边上有一条小巷,对门是馒头店,后司街不到一点是一片叫做柴行的开阔地,通常山里老百姓砍了柴就挑到这里卖。开阔地北边解放前是国民党区党部,解放初好像是人武部。

    外婆一生是不幸的,我还未出世外公就去世了,豆腐店就由大舅家开。不久大舅又去世了,就由大舅母开,忙的时候雇一两个帮工,起早摸黑勉强还能维持下去。外婆经历了中年丧夫又丧子,其生活的艰辛和精神的痛苦可想而知。外婆闲着的时候,偶尔捂一桶绿豆芽,弄点零花钱。那时我们家人口多,全靠父亲一人当店员的微薄薪水生活,父亲有时还会失业,这时更是生活无着,日子非常艰难。外婆总会想办法尽力帮助我家,印象最深的是她经常给我们带些隔袋豆腐渣来,这种豆腐渣比较细,据说粗一些的豆腐渣用去喂猪。母亲就着这些豆腐渣,有时和着萝卜丝烧,有时和着青菜烧,有时焙成干干的,用来下稀饭,味道也真不错。我每天上学都要路过她的店门口,看到她坐在豆芽桶旁,我就会喊她一声:“外婆”,她就会掏一两个铜板替我到对门买一个蕃莳或馒头给我吃,她知道我家早饭都是吃粥,怕我饿肚子。我回家告诉我母亲,母亲责怪我不应让外婆买吃的,之后我路过时悄悄的走过去,再也不敢主动去叫外婆了。但是有时被外婆看见了,她还是硬要给我买点吃的。

    每逢过年,大年初二我姐姐就会带我们弟妹们到外婆家拜岁吃粽子,这是我们最开心的日子。外婆和大舅母就会烧一桌丰盛菜蔬招待我们,平常是不可能吃到这么丰盛的菜蔬的,另外还有老酒、水糕、粽子,至今回忆起来仍然嗞嗞有味,当然还有拜岁钱啰,我已记不清楚有多少钱,但那是要上缴母亲贴补家用的。

    事情已过去五十多年了,外婆在我们家最困难的时候,尽其微薄的力量给于我们家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帮助,永远记在我们的心里。可惜外婆在我们都在读书没有参加工作时就去世了,他老人家没有享到我们半点福,这是非常遗憾的。

    也许是学校环境好,或是师资力量强,或是有缘吧,我们兄弟姐妹基本上都在城北小学读书,而不在离家更近的城南小学读书。当时的城北小学大门外有几颗高大的梧桐树,进大门是天井,再往里是个很大的院子,以及称为民主厅的大礼堂,礼堂前隔一天井是主席台兼舞台。大礼堂边上是教师的宿舍,宿舍非常简陋,没有卫生间和厨房间,可想而知当时的教师生活也是非常清贫的。院子东西两侧是教室和教师的办公场所,最东边有一长方形水井,后面是个大操场。学校的校舍整整齐齐,错落有序,现在才知道它是天台文人、清朝礼部侍郎齐召南当年的书房“宝纶堂”,而齐召南的母亲和妻子都是我们张家的女儿,所以他是我们张家的外甥兼女婿

    解放前上小学是要付学费的,由于家里穷交不起学费面临停学,正好当时商会设在我们家,我母亲就去找头面人物帮忙去学校说情,果然就免去了学费。现在也记不起来这种情况究竟有多少次,不过我总算没有停过学。我虚六岁开始上小学,解放前读一至四年级,由于不懂事学习成绩不太好,尤其数学成绩不好,处罚的事是免不了的。到了五上数学学习到分数,感到特别有兴趣,连考几个100分,成绩一下就上去了。到了六上我还被评为学习模范,上台戴大红花,这是我第一次受到如此隆重的奖励,难为情得不得了。到了六下毕业班时,学校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写作水平,在学生会中增加了邮电部,我被选为邮电部长。记得竞选时,不知谁替我写的竞选口号是“某某某是学习模范”,并写成标语贴在屋柱上。当时邮电部几个人在老师的指导下办了个校内邮电所,自印邮票,自做邮差为校内同学免费送信,一时还轰轰烈烈像模像样的,通过写信对于同学们写作能力的提高应该起到一定的作用。

    六下时,为了准备升初中的考试,晚上要到学校夜自修,一个教室五六十个学生,就一根40W的日光灯,已经显得非常明亮。每到夜自修下课回家,后司街是必经之路。当时只有文明巷和大街才有昏暗的路灯,而且路上几乎没有行人。我打着一盏灯笼从学校经过后司街一路走回去,到了大司空巷再往前走,黑咕隆咚的,非常害怕。到了华光巷,走近华光庙,看着两边火着坦,空空旷旷的,一想到看过戏台上演的僵尸拜月,小时候听大人讲有关鬼的故事,什么吊死鬼、高炮鬼,越想越害怕,真是胆战心惊,如履薄冰,如入深渊,就怕碰到鬼。当然是从来没有碰到鬼的,甚至连假鬼也没有碰到,因为当时的社会秩序非常好,可以说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小学毕业后,我顺利考上了天台中学,一直到高中毕业考上大学,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人生旅途近七十年,天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后司街也已面目全非了,但是后司街的情结却始终不能忘怀。


[ 本帖最后由 度予亭 于 2009-6-20 22:57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10 街币 +50 魅力 +10 收起 理由
xyq12345 + 10 + 50 + 10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发表于 2009-6-20 23:05:43 | 只看该作者
原来楼主是前辈高人啊!
板凳
发表于 2009-6-20 23:10:34 | 只看该作者
我原来想,在后司街网站,我年纪最大,想不到我在这里还有一个兄长在,真使人高兴。
地板
发表于 2009-6-20 23:17:33 | 只看该作者
那个台湾的朱老前辈88岁了
这几天没来上网了
5#
发表于 2009-6-20 23:20:17 |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9-6-20 23:58:02 | 只看该作者
没想到楼主也是城北小学毕业的,向学长致敬!!!
7#
发表于 2009-6-21 00:22:1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一诺千金 于 2009-6-20 23:20 发表
这个就是朱老的帖子
http://www.317200.net/dz/viewthread.php?tid=1292&extra=&page=1


谢谢一诺千金,只可惜是2006年的时候。

人那,越老乡情越浓。08年时,在杭州工作的一批小青年在都市快报19楼成立了一个《寻找天台人》的网站,经都市快报一登载,有一位77岁的(现在快80了)住在三墩的张老先生,拿着当日的快报找来了,情绪非常激动,在会上说着说着就要流眼泪,在座的都被感动。还有一位四岁时到杭州、如今连天台话也不会说的一位老太太也寻来,如今在杭州还有许多这样的人,可惜绝大部份不会上网。否则成立一个在杭州的退休人员联谊会,听他们说说天台的一些前世今生,岂非也是后司街的一笔财富。
8#
发表于 2009-6-21 00:27:29 | 只看该作者
问候老前辈!这样的文字很让人回味。
9#
发表于 2009-6-21 01:03:19 | 只看该作者
城北小学势力强大,后司街势力强大
10#
发表于 2009-6-21 05:35:45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5-1-3 00:02 , Processed in 1.07878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