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312|回复: 4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天水飞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5-14 14:46: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某个天台群里给自己取名时用到了"天水飞渡",勾起了屡屡思绪:
    从天台城里往杭州方向,走104或者上三线,一般总要穿过一座天桥,天台人大多会有印象,西乡人可能更深刻一些,这座桥长824米,高28米,由1156米大跨度的条石拱组成,远望如长虹凌空,桥上还有题字“天水飞渡”,它是浙江省最长全国最大的多跨浆砌石拱渡槽。
    渡槽年龄比我大,从现有的资料了解到:这座渡槽是里石门北干渠的重要纽带,连接于新楼村和溪东村的两座山。槽始建于1977年,光12座桥墩的基础开挖和浇筑,就调动了750名民工日夜三班轮作,苦干了75天。由于设备简陋,资金短缺,2万多立方米的拱石是由千余名民工用手拉车从10余公里外的左溪岙一车车拉过来的。经过三个寒暑的苦干,到1980年底,一座雄伟壮观具有民族风格的浆砌石拱渡槽建成,工程总投资170万元,投入36万工口(当时的天台人口可能还没有36万,农民年人均收入可能有就百元)。


    红旗渡槽是整个北干渠的一断精彩缩影,它把水和丰收送到了农家,把靠天田变成了米粮仓,改善了灌区百姓的生活水平,夸大了说还影响了一代人,90年代前百姓可能还是以留乡农作为主的生产水平,如果没有这样的水利工程,天台本地人口和现状将会是怎样?天台向来以佛宗道源自居,这是种历史的精神的影响深远的文化,天台人鲜见这种烙印传承,反而像这种蜿蜒藏群山,偶现天水渡,现实的物质的作品更加体现天台人的某种风格。

      小的时候曾经爬过红旗渡槽,行走在一米宽的通道上,透空的水泥栏杆往下看有路有溪,有芦苇有松林,而另一边则是奔流百里温度不升的水库水,一群顽童体验着高处临风险处寻奇的乐趣。纵身一跃,随波畅流,上岸已是八百米之外,急下百级石阶,穿入桑丛,夏日夕阳里,桑椹汁将唇齿描的愈加黑紫,嬉笑间已下了三茅溪,惹得鱼虾急窜,溪滩石下常有螃蟹举手怒视。裤衩水滴落柏油路,见炊烟方起,乘人不备,消逝门后。
后来“天水飞渡”下面除了104国道、三茅溪还建起了上三高速,可谓:一桥连东西,两路通南北,中间三茅溪,四处皆已异!
几年前的天水飞渡:冬天冰凌成瀑,夏日天水满路。游人问是何故?渠道处里闲人无数,笑答此前人之风度:修渠要牢固也要冰瀑与水路,否则世人怎知此乃天水飞渡?游人解惑又问:西头养猪东边长草,渠道处为何荒废不顾?**吞云吐雾:仙人如不开荤吃素何来仙术保其牢固?难怪清明时节渠阶石缝插香无数,原是祈佑庇护(以上情节有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见谅!)。看着桥下两条路,车很多,路很远,还有三茅溪,塑料袋等垃圾不知道发大水能冲掉多少?鱼虾又还有多少?天水飞渡这个名字好!他不但渡了天水也度了日月,天水灌溉了田地还养育了众生,可众生确不知爱惜养护,任其寒心结冰瀑,无语泪满路。实是。。。据说现在修过了,西边用墙封牢,不能上槽了,不知道日月穿梭,天水飞渡又会怎样?
    网路之上留此字节,众生见到可有所思?

[ 本帖最后由 ssccpp 于 2009-5-14 14:49 编辑 ]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5-14 14:51:47 | 只看该作者

图片怎么传上去



[ 本帖最后由 ssccpp 于 2009-5-14 14:53 编辑 ]
板凳
发表于 2009-5-14 14:56:33 | 只看该作者
大哥,你级别不够吧~
地板
发表于 2009-5-14 16:13:53 | 只看该作者
水利工程历来是烧钱的工程,因为整个的体制如此.
5#
发表于 2009-5-14 16:45:31 | 只看该作者
农村水利建设将给广大农民带去更多的实惠。近年来,农民对水利也有了新认识和新要求。要求水利部门加强灌排设施的完善配套和推广先进实用的节水增效新技术,以提高农田抗御自然灾害能力,降低农业生产风险。
天台里石门水库灌区经过三十多年的运行,渠道渗漏、淤积、坍塌严重,渠系建筑物老化破损问题突出,工程隐患甚多,在灌溉供水中年年都有停机检修、溃渠抢险的事故发生。为改变灌区的状况,于20045 月国家立项。同年6月浙江省农发办和省水利厅组织专家对初步设计进行了审查并批复,概算总投资为24806万元,实施里石门水库灌区节水配套项目。并于2005年度实施“千万亩十亿方”节水工程,旨在全面提升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标准,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高效生态农业的快速发展,改善农村生活环境。缩短灌水周期,减少水事纠纷,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天台里石门水库灌区节水配套、供水项目改造内容包括:主干渠防渗加固18.49公里防渗加固形式有干砌石护坡护底,砼预制块护坡护底,再浇砼三面光和砌石挡土墙等,疏浚主干渠43公里,改造主干渠渠系建筑物216处,其中隧洞衬砌加固7条,渡槽防渗加固3座,跨渠人行桥改造7座,支渠口改造187处,新建渠系建筑物如风亷渡槽、水闸、涵箱、农桥等23处。新建水情测报站11处,中继站1 处,改建中心站,中继站各一处,基本完成险工险段的修复,提高水利用系数,从原来的0.48提高到0.67,同时结合新水厂源水建设规划的要求,为天台新水厂提供补充水源
通过节水改造工程的实施,灌区渠系水利设施老化失修得到改善,渠系糙率减小,渠内水流速加快,供水效率显著提高,大大缩短灌水周期,灌区改造后大大缓和了上下游用水矛盾,即使在抗旱放水时也没有一处水事纠纷发生,结束了以往灌溉高峰期镇、村干部、水管员齐上渠道,三步一岗,四步一哨的管水历史,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应有作用。且由于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和供水能力的提高,经测算,平均每亩年可减少农业生产成本约50元。改变了灌区多年来灌溉期间上游淹死,中游堵死,下游旱死的状况,基本实现灌区的渠通水畅,使渠系水利用系数大大提高。灌区供水能力的提高有效缓解了水资源供需矛盾,缓解了水库功能转变而农业节水工程相对滞后的矛盾,缓解了城乡之间、工业和农业之间的用水矛盾,推进了节水型社会的建设。
天台里石门水库灌区干部、职工根据水稻、蔬菜等农作物结构特点,合理编制输配水计划,充分运用自动水情测报调度系统,采用轮灌等方法,送水到田头。更好的服务三农。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生产能力,增加灌区农民收入。
随着灌排渠系的配套完善,逐步消除了制约灌区综合效益发挥的瓶颈,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生态高效农业、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提供了水利基础设施保证。
6#
发表于 2009-5-14 16:50:04 | 只看该作者
亲切,读小学的时候常去新楼渡槽那里玩的,从这头走到那头,上面有几颗毛栗树,用石头敲下来吃很甜。
现在渡槽的实用意义已经减弱了,成为那个年代的特殊烙印,也成为天台北大门的标志性建筑。
7#
 楼主| 发表于 2009-5-15 12:38:40 | 只看该作者
级别不够?要什么级别才能发?或者借谁的手代发,几张天水飞渡的照片!
8#
发表于 2009-5-19 13:21:4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8# ssccpp 的帖子

和级别无关。
点右上角的“回复”键,再点下面的上传附件选项,就可以发图片了
9#
发表于 2009-5-19 22:07:41 | 只看该作者
她的实际作用并没有减少,下游的灌溉。还有去年到今年的天台水厂的供水多是要由她完成的。
10#
发表于 2009-5-23 17:47:53 | 只看该作者
此渡槽修建于集体化年代,真正是全体老百姓义务投劳,基本上为纯手工制作,造得精细,造得美观,质量上乘,是为经典,虽然当时施工机械缺乏。此渡槽建成后,北干渠水通向城关,直至洪畴,灌溉着天台大片土地,为天台解决天台吃饭问题发挥巨大作用.向当年参与建设的各位民工、技术人员、领导致以崇高敬意!此渡槽灌溉功能近来有所减弱,但供饮用水功能却得到拓展和加强,要知道那个黄龙水库水缸不够城关人喝。随着污染的加强,城市化的发展,水资源越来越紧张,渡槽输水功能只会加强。但是却需要我们大家的帮助,少是坐车经过能轻易一睹“一槽飞跨东西",现在在104国道却难以窥见全貌,感觉渡槽陷在房屋中,是城市建筑物了。希望桥下村庄要保留足够的空间,给她一条生路,也希望城建、土管部门管好村镇规划、建设。让白鹤飞渡存在一千年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5-1-11 00:22 , Processed in 1.08013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