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小商品市场走向何方提起梨园小商品市场,大家都耳熟能详,它目前是我县最大的小商品零售场所。曾经这里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推动天台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商品市场繁荣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为剩余劳动力提供了许多的就业岗位和创业环境。而现在,这个创造如此辉煌的历史,是我县城乡居民日常购物的主要场所却因为时间的推移,出现了众多严重的问题,而逐渐落在经济发展大潮的后面,举步艰难。 7月31日下午四时,记者来到梨园小商品市场。市场内只有零零星星几个人,大棚钢网下的摊位内温度高达40多度,人站在下面不一会儿就汗流浃背,更别说购物。听说我们是记者,在此经营了十多年的邱式会有话说了:“这里购物的环境实在是太差了,冬天冷死,夏天热死,谁愿意进来买东西。”他指着自个摊位顶部的几道裂缝,“每次一下雨,我这儿就惨了,上面用布堵上,下面用塑料桶接着。” “生意太难做了,像现在这个时候,根本就没有人来,我们又不能关门,守在这儿热死了。”“环境这么差,我们好点的东西都不敢进,进了人家也不愿来买。”“市场也该重新建一下了,像外面的市场,购物环境多好啊,那才叫市场。”……各经营户七嘴八舌说开来了。 记者在市场内转了一圈,发现一家专营小饰品的摊位内安装了空调。摊主葛 告记者,装这空调也是想了好久,因为这里的摊位都是 开放式的,很难安装,现在只能用一些很简易的材料把四周围起来。“不过,空调装了以后,生意比以前明显要好多了。” 市场管理处负责人告诉记者,小商品市场的年度交易额从最好的上亿元逐渐萎缩,下降幅度很大,每年下降几十万,最严重的一年因为要消除火灾隐患,拆除70多个摊位,这一年交易额下降一百多万。 梨园市场隶属于天台县市场开发服务中心,1990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总占地7419平方,是单层棚户型市场,设有各类摊位350个,常年经营户300多家,从业人员600多人,主要经营服装、鞋袜、布料、日用小百货等。 现在的梨园市场的硬件设施自建成以来基本上没有得到更新与改造,目前的建筑仍然是当初的单层砖混结构和大棚钢网结构,摊位面积狭小,难以满足群众日益增多对商品品种选购需求,占道经营的现象也十分严重。因为设施的陈旧,通道上的雨棚大面积损坏,墙体和房顶漏水严重,再加上时常地势低,排水不畅,一到下雨天周边道路的雨水就会倒流进市场。台风来临时的大暴雨造成积水就更加的严重,门口最深处达60-70公分。管理人员在门口筑起小堤坝,向外排水。由于基础设施落后,业主也不能私拉乱接电线,所以市场里冬冷夏热显得比外面更明显。夏天正午的时候,钢棚下温度最高时达40多度,对业主是个“烤”验,也让消费者望而却步。 落后的基础设施给管理也带来相当大的困难,安全隐患也成为管理者的一块心病。因为摊位面积狭小,大量摊位占地经营现象严重,摊主之间因场地争端的纠纷时有发生,连年经营效益差,对市场管理的工作有抵触情绪,暴力抗拒管理的时间屡屡发生。火灾,对于市场管理人员是个梦靥,因为很多摊位之间只是隔着一层钢网,一旦一个摊位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市场唯一一次的火灾发生在2004年,一个摊位着火后,被清洁工作者及时发现。幸运的是,这个摊位是较独立,两边都是砖墙,火没有向外蔓延,但着火摊位的东西已化为灰烬。用市场管理处工作人员的话说就是:冬春防偷盗,夏秋防风雨,全年防火灾。 经营环境对于市场的品牌至关重要。随着梨园市场的环境恶化,好的商品卖不出好价钱,质量差的又漫天叫价,低档、三无商品充斥着梨园市场,给消费者购物带来很大的困扰。在人们当中开始有了这要的传言:小商品的东西又差又贵,夏天这么热,空调也没有,电风扇也少得可怜,进去买东西简直是活受罪。近几年超市的崛起和中高档商场的不断建立,给梨园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久而久之,梨园市场的人流量少了,经营户也少了,交易额也少了。 临走时,记者更多的看到摊位的卷门上贴着“摊位出租”、“摊位转租”的纸条。这也许是梨园对市场衰落无声的求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