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26|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廊汤头”传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9 22:49: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廊汤头”传奇
      对于天台的百姓来说,廊汤头的名字听起来很熟悉,可是具体在哪里,很多人却是很茫然。它原是城关西门外,从西乡进城的人都得经过的三岔路口。这里原先有一个路廊,四周居住的是汤姓的人家,故称“廊汤头”。
    清顺治初年的一天,一位操着杭州口音的老中医突然来到这里,在路廊边上开了一家药店,经营中医膏药,店门上的扁额曰“太顺堂”。许多人已经记不得“太顺堂”,可廊汤头膏药却是名声大噪。膏药店不大,类似于诊所,一位头戴瓜皮帽,穿着长衫马褂,面容清瘦的老先生,忙碌地给人看病,然后,给患处贴上一张膏药,患者离开时,捧出几帖膏药,并叮嘱几句。有时也常有脸带难色,双手颤抖着摸不出钞票的患者,老先生则温和地挥挥手,示意不用付钱了。患者忙跪下叩谢。后屋是制膏药的地方,一般人是不能迈进的,就是进去,也看不出什么名堂,因为煎膏药的过程是绝对避开外人眼目的,就是自己家的人也一样避开。后来人们知道这位老中医名叫“沈士林”,是从杭州避难而来的。廊汤头膏药店一直延续着一个传承的秘密,就是“传内不传外,传儿不传女”,甚至传男也不是男丁全都传,而是有所选择,因此,它的膏药传到今天,已是第十一代了,除了沈家还是沈家,而且每一代只有一个传人。
    廊汤头膏药,百姓都说是好,这“好”是指它的疗效,若是疔疮、毒痈、癣、疥等皮肤疾患、跌打损伤、小儿喉疽等,特别是一些伤痛久治不愈的疑难杂症,到这里贴上几张膏药,不用开刀、打针,伤痛就会烟消云散。这“好”还有一点,就是指它的价廉。如今一张廊汤头膏药,少的两块钱,多的也就二十块钱,在解放以前,也就是几个铜板,要是再往前的清代,也就是一文钱。厚德载道,口碑传名。廊汤头膏药自然成了天台城里医药的品牌,人们甚至会编出许多的传说,将其神化起来,说它捣药的药臼是仙人用过的,说膏药制作也是经仙人点拨过的。因为它的药效神奇,不可能是凡尘之手所能制出的。不管怎么说,廊汤头的名声不仅在天台甚至在周边的区域也叫得很响。人们趴在西门的城墙上,时常会望见廊汤头膏药店,出出入入的人川流不息,沈家的铜钱柜也常是满满的。
    上世纪四十年代,天台城里开始有了现代的医院,有了穿着白大褂的医生,来廊汤头的患者少了。虽然一些边远赶来的百姓还是坚定不移地相信廊汤头膏药,可门庭若市的繁忙景象再也没有了。
    如今廊汤头膏药的传人名叫“沈世荣”,戴眼镜,性格内向,有几分儒雅之气。他清晰地记得,他父亲那个时候已经是上午在诊所坐诊,下午就得换上粗布衣裳扛着锄头去地里种些蔬菜杂粮,以补贴家用,可父亲还是把膏药传给了沈世荣。兄弟三人,唯他得以传承。对于沈世荣来说,已不仅仅是一份祖业,更多的是一种沉重的使命感,他在成为传人的同时,也得到了一张泛黄的方纸,上面是用小楷写着的膏药传承的祖训。这是道光年间留下来的。当问起是否还遵照祖训的传承时,他回答是坚决的,似乎没有一点的含糊。好在他还有一个儿子,传承是当然的事。九岁的孩子一脸稚气,在门里门外跑进跑出,无忧无虑,也许他不知道,他那瘦弱的肩膀将要承担的是一份沉重的使命。
    如今,在廊汤头已经找不到膏药店的踪影,原先的药店房屋分给了沈世荣的兄弟。溪岸东路是一条僻静的巷子,早些年这里有个菜市场,如今已经搬迁了,来往的人流也随之而去了,在这条巷子的58号门口挂着一个牌了,上面写着:廊汤头膏药店,可推门进去一看,却是挂满了五颜六色的羊毛衫。沈世荣是一边经营羊毛衫,一边守着廊汤头膏药。一天下来,好的时候也只十多个患者,少的时候只有一两个。某日下午,店门外踏进两位西装革履的人,他们是从省城大医院特地赶来,找沈世荣的目的,是想用重金买断“廊汤头膏药”的方子,沈世荣断然拒绝了。
    午后的巷子里空寂无人,炎阳火辣辣的,只有那牌子给人们暗示,这里有一个逝去的辉煌,这里有一个坚韧的传承。一位戴眼镜的男人,在守着一个相传仙人用过的药臼,守着祖传的膏药。


[ 本帖最后由 寂然 于 2008-12-22 12:26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2 街币 +40 魅力 +1 收起 理由
abracadabra + 2 + 40 + 1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发表于 2008-12-20 17:08:01 | 只看该作者
如果篇篇将前代佚事当史料般叙述,难免陷于意淫。
板凳
发表于 2008-12-20 17:53:1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小时候从城里到玉湖街,要经过这家药店。钩起记忆了。
地板
发表于 2008-12-20 20:42:15 | 只看该作者
听说廊汤头的老店是一直开到了七八十年代,在现代医疗发达之前名气的确是非常大的。
另外廊汤头和三角也曾有过另两家膏药老店,但都没能像沈家一样坚持到现在。
5#
发表于 2008-12-20 21:45:57 | 只看该作者
早几年还带堂妹去溪岸东路那里看过病,呵呵十块钱就治好了,真是又便宜又好使
6#
发表于 2008-12-20 22:28:43 | 只看该作者
偶还以为讲的是“桥上浪汤头”的故事类
这个小鬼好久没来了哈
7#
发表于 2008-12-24 21:06:07 | 只看该作者
很熟的名字,但已经想不起来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5-1-11 04:53 , Processed in 1.06083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