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614|回复: 6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浙东大峡谷竹笋故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9-8 10:28: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胡明刚

峡谷风景  竹海连绵

       浙东大峡谷与临安的浙西大峡谷遥相呼应。两大峡谷都产竹,竹笋产量很大。竹笋又称毛笋,主要产于长江流域和南方各地,是百姓餐桌上不可多得的绿色佳肴。走在峡谷竹林之中,我感受到南方山地的幽凉,听到阵阵锄头掘土的声音。现在正是竹笋出产的季节。
       发源于华顶山麓的大同溪和天封溪,沿着浙东大峡谷蜿蜒流淌,成为白溪水系的上游。溪谷两岸,翠竹丛丛。峡谷中新建的白溪水库是宁波市的饮用水源。大峡谷之间的村落几户几十户不等,皆以竹木经营为主,农耕为辅,挖笋是最重要的经济来源。在大峡谷边的一个山岗,我遇到一位笋农,他告诉我,春季挖笋收入占全年总收入的70%以上,其余的则是竹木林材的收入。每年他们都要选择淘汰一批竹木,进行加工利用。在竹林里选三年以上的老竹和冰雪压倒竹,制成“洋架帘”,用于城市建筑工地的脚手架上,每张“洋架帘”可以卖三十多块钱。挖笋季节虽然仅仅两三个月,非常劳累辛苦,但效益远远超过“洋架帘”制作和其他农耕的收入。
       春节前后的南方冰雪之灾,令浙东大峡谷的竹林也深受其害。山岗迎风一面的竹林,竹竿几乎全部破裂折断。竹子质地坚韧,即使竹竿破裂,只要有枝叶连着,还是能维持旺盛的生命力。不过今年笋种要多留一些,使之成林,保证毛竹的数量和质量,淘汰被压坏的竹子,所以,挖笋收入自然要减半了。
       浙东大峡谷自2000年开始,在网络走红,逐渐被报刊介绍报道。在竹林之间穿行,山风扑面,成片竹林,飒飒作响。随风摇曳,起舞婆娑,仪态万千。绿浪汹涌,满眼翠绿,确实让来自都市的人们得到了精神的放松和回归心性的自由。
       大峡谷的竹林中,每株毛竹都标有笋农的名字,表明这是他们的责任山。一些村民不但打理自己的竹山,而且还承包别人的竹林。在田冈岭村后山的竹林中,一位笋农告诉我,他花了2000元钱承包了三亩左右的竹林,一个春季下来,竹笋收入可达1万到1.2万元。过去,大峡谷中的村庄深为道路所困,一直到上世纪末,一条羊肠小道,成为与外界联系的纽带。尽管有丰富的竹木资源,但是无法运输,当地笋农守着宝山无饭吃,山林的经济效益也很低。要想富,先修路,三四年前,大峡谷山民得到党、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各村庄之间修建了公路或机耕路,车辆可通到家门口,竹笋和竹木资源的运输和销售更为方便,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大峡谷的诸多村庄,基本普及卫星电视,不少家庭拥有了汽车或拖拉机、摩托车,生活逐渐步入小康。村民们或因高山移民居住城里,或在外地打工,出笋季节都要赶回来挖笋。
       在大峡谷漫行,满山的竹林中云海汹涌,白云深处的山地人家更显宁静安详,屋舍错落有致,依山而建,垒石为墙,质朴自然。清流激越的溪涧上古老石桥木桥,袅娜的竹林与层叠的田垄,炊烟升腾,云蒸霞蔚。农夫的劳作,充满诗意。竹笕引出的山泉,鲜美的竹笋与山野的菜肴,足以令人流连忘返。在竹海深处,体验挖笋的生活,别有一番情味。

笋季劳作  无论风雨

       在竹林之间行走,我随时遇到劳作的笋农。他们说,竹林的繁殖能力很强,如果把所有的春笋都留种成竹,任其无节制生长,最终会毁掉整片竹林。过量留笋成竹,既导致土壤养分的丧失,也影响到竹材的质量。挖笋是一个人工选择过程,要留下强壮秀直的竹笋,剔除瘦弱病残歪扭的竹笋。准备留下成竹的笋种,必须符合正直粗壮挺拔的标准,笋农们在笋种旁边插上一根小柴棍子,作为记号。

       在大峡谷采访,我听到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桃花竹。竹山有大小年之别,大小年的竹笋产量不同。大小年都留笋种,便称为“桃花竹”。但桃花竹笋的品质是不纯正的。谈起挖笋有什么诀窍,笋农告诉我,“挖笋无法,全靠会刮”。所谓的“刮”,就是找准竹根(“竹鞭”),顺着走势挖下去,小的芽头留着,大的挖去。一片竹山,竹根组成网络结构。其实挖笋也是一种松土,能促进毛竹的生长,增加竹笋的产量。

       当地流传一句谚语:“清明之前笋宝贝,清明之后笋当菜”。竹笋的价格因季节的关系,从贵到贱,春节前所挖的笋,称为冬笋,那是不合时宜的早萌笋,笋壳金黄。尽管不成材,但是味道鲜美,这种冬笋个头仅仅是拳头手臂那么粗,圆溜溜,圆滚滚,又称“团笋”,收购价为五六元一斤,冰雪灾时能卖到十六七元一斤,而且供不应求。正在挖笋的笋农告诉我,当时许多笋贩催着他们上山。俗话说:势如破竹雨后春笋,是因为笋在破土之后,尤其是在清明之后,生长速度惊人,一两天就窜上几米高,没几天蔚然成林了。竹笋生长力量巨大,能顶翻几千斤的巨石,在静夜里人们能听到它们拔节的声音。有个叫做明统的笋农,住在山脚的窝棚里,一天夜里窝棚上方山坡上的一枝竹笋,顶翻了一块巨大的山石。石头滚下来,将他们的半个窝棚砸塌了,落在他的床上。他本人跑了出来,而妻子却被砸断了腿骨,经过治疗和休养,半年后才痊愈。

       正因为竹笋的生长速度奇快,所以,挖笋必须及时。泥土下的竹笋,笋壳金黄,叫做黄须笋,卖相好,滋味也鲜甜;出土之后,笋尖变黑,成为“乌头压”,如果不采挖下来,滋味就变苦,卖不出好价钱。清明之后,笋的产量提高了,但笋价跌了。在上深坑村,我遇到一对赶着骡子的小夫妻,女的告诉我,一天可以挖三百到六百斤的竹笋。他们的竹林在山脚下,将挖好的竹笋的根部和外形修整一下,然后装袋,放在骡子背上。一头骡子一趟能驮六百斤,爬陡坡宛如走平川,又快又稳。骡子成为大峡谷的主要运输工具,除了运输竹笋之外,还运输竹木产品等,一头骡子价值4000至5000元。她丈夫告诉我,这次春笋出售有了收入,再换一头新骡子。驮运竹笋到公路边收购点,距离一两里、三四里不等。以前得肩挑手扛,现在有了骡子,也就省力多了。竹笋产量大大地提高了,利益也会成倍地增长。

       在上深坑村收购点,我采访了一位竹笋收购商,他原是大峡谷边上的村民,用自己的拖拉机进行贩运,每天下午他将拖拉机开到这里,等候着笋农的劳作收获。因为都是当地人,大家都很信任,但必须经过验货这一关,一些品相不好的竹笋,如“乌头压”等都要剔除。我来大峡谷的时间是五月十几号,竹笋的收购价为五角一斤,而城市的菜场中,则卖到2元左右。收购商告诉我,每天下午收购装车完毕,然后连夜贩运到宁波、象山、奉化等地,随后再批发到终端市场,充实市民的菜篮子。

      “每趟能挣700至800块,本县的有关部门一般都不阻拦我,因为我们有绿色食品准出证,每个笋农都有这样的证件。保护农民的利益,是党中央的政策,深入民心。尽管春季笋出时我很劳累,每星期跑两趟,但收入也是不错的,出笋时间一过,我就可以轻松地休息了。”这位竹笋收购商目前已经在城里买了一处房产,但大部分的经济来源还是到大峡谷贩运竹笋。

       产笋季节,笋农们每天都要上山挖笋。不管刮风下雨,都要穿着蓑衣,戴着竹笠,扛着锄头、竹篮上山。挖笋就是与时间赛跑,赶上竹笋的生长速度。竹笋一上竹价值就大打折扣,即使加工竹产品,所花的时间和精力也更多。能卖出鲜笋的尽量卖出去,那才省事呢。

       “能给竹笋造成毁灭性破坏的是野猪。”一位笋农告诉我,一片竹山,如果有野猪光临竹笋就会被它们啃得精光,所以村民们用各种方法驱赶野猪,或是夜里放鞭炮,或是立稻草人,敲竹拍,甚至在竹山上布置电网,不过曾因失误造成人身伤害,现在也不敢用电网了。

      笋厂也就是简易的窝棚,皆以竹帘为壁,外覆竹箬,顶盖茅草,一般选在交通便利、水源丰富的地方。周边搭起架子,架子上放上竹帘,可以晒制笋干等;构筑地灶,口径特大的铁锅与木桶连在一起制成“淘蒸”,用于煮笋。一般来说到了笋季后期,竹笋的收购价格较低,笋农就不再出售鲜笋了,而把笋剥壳加盐,整齐堆放在“淘蒸”里,一次能煮600斤鲜笋。通常100斤的鲜笋,加上20斤盐。煮笋干,选用长度一尺左右的笋最为适宜,而小个的半尺以下的则制成笋茄,因颜色红紫,形状如茄子一般而得名。先用大火烧开,再用文火煮六至七个小时,然后放在架上烘焙晒干,一般需要七至十天,才能烘制为成品。成品放在塑料袋里储存,经年不坏。如选用鲜嫩的笋脑制成的笋干,价格不菲。而一些个头很大的竹笋,如半米以上的,则煮熟之后放在大石头下压扁,榨出水分晒干,如同海边的鳗鲞与山中的木柴一般,称为笋毡,易于保存。食用时浸胀,用小刨子刨成薄片。或者将竹笋撕成薄片,或者切成细丝,加盐蒸煮之后,烘焙晒干出售,可以卖到四五块钱一斤,成为深受人们喜爱富有营养价值的山野绿色美食之一。

山间竹笋  绿色食品

       浙东大峡谷是浙江东南沿海地区重要的竹笋和林业生产基地。这里出产的竹笋壮实、肥厚、鲜嫩、洁白,是不可多得的绿色山野食品,没有任何污染,深得天然至味。

       在大峡谷的村庄中,我受到了当地笋农的热情接待。 “鸡子茶”,一碗茶中放四个煮鸡蛋,是山中待客最高的礼节,与之相媲美的就是山中的笋食,无论是鲜笋,还是笋干,配上山间腊肉,与竹桌竹椅竹床竹屋互为和谐,味道清纯,真香悠久。在笋农家吃饭,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这里的腌菜笋,以及竹笋炖肉。腌菜笋就是将腌制的大白菜切碎,加上笋片,加盐同煮,晒干。食用的时候,加油或炒或炖,令人大开胃口。这种腌菜笋不亚于绍兴的霉干菜。用笋脑笋干加腊肉或鲜肉同炖,肉味笋味相互补充融合。大峡谷中的禽畜,都是山间的野草粮食饲养,没有任何的污染,滋味更加鲜美。苏东坡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在浙东大峡谷山村里吃竹笋炖肉,两者兼顾,所以,有人说,无竹则俗,无肉则瘦,不俗不瘦,竹笋炒肉,则是大峡谷独有的人间风味。

       更有趣的是,煮笋所留下的浓汁,滋味更为鲜美,成为山间特有的调味品,比时下的酱油鸡精之类的好得多。大峡谷出产的笋干制品,因为蒸煮时间长,使得竹笋中的纤维素得到了全面的转化,并且被人体所吸收。山居竹笋烧肉口感脆软,保持香、鲜、嫩、脆,富有山居的风味,大大增进食欲。读一些书后,我才知道,竹笋是一种药食,《本草纲目》、《齐民要术》、《本草经》、《食疗本草》、《食经》、《唐本草》等古籍中,都记载着竹笋的效用。竹笋性甘、寒,无毒、主消渴、利水益气、可久食,低脂肪、低糖、富含植物蛋白质,并且有钙、磷、铁、镁等矿物元素,据说能预防大肠癌和高血压,清热化痰、利水消肿、润肠,而且能有效减肥。煮后的竹笋和冬笋,味道最好,不管凉拌、煎炒还是熬汤,鲜嫩清香。久住北京,几年没有吃到南方的鲜笋,而现在,却让我胃口大开。在大峡谷的农家里吃笋菜,宛如品茶一样,情味非常深厚。

       到了南方,不吃竹笋,是一件遗憾的事。那是因为,竹笋确实是求之不得的名副其实的绿色保健食品。
       在大峡谷吃竹笋烧肉,看韩少功《山南水北》。作家写道:人类 “只能通过植物和动物构成的食品,通过种植和养殖,与大自然进行能量的交换, 这就是最基本的生存”。英文中的CULTURE指的是文化和文明,就是种植和养殖,农业的至尊身份和核心地位也在于此,林业渔业亦复如此。大峡谷中的竹林和竹笋,让我亲近绿色,沉浸在自然乡土的绿色和谐之中。
[/td][/tr][/table]

[ 本帖最后由 abracadabra 于 2008-9-8 11:56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2 街币 +40 魅力 +1 收起 理由
abracadabra + 2 + 40 + 1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发表于 2008-9-8 12:00:07 | 只看该作者
哈哈,不可居无竹,不可食无笋。

几年前去苍南的碗窑,吃到那边出产的一种“马蹄笋”。乡人说这种笋挖出来后要趁新鲜吃最好,过上一天再吃,味道就差得远了。
板凳
发表于 2008-9-8 16:45:13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
勾起多少童年往事!
地板
发表于 2008-9-8 17:03:01 | 只看该作者
顶   去过浙东大峡谷却没吃到什么  有些遗憾  
不过在竹海穿越也是一种美
5#
发表于 2008-9-8 18:34:34 | 只看该作者
竹乃是国宝之食也
6#
发表于 2008-9-9 09:31:18 | 只看该作者
最期待清明吃笋,价格便宜,大快朵颐
7#
发表于 2008-9-9 17:20:56 | 只看该作者
笋和北山猪肉一起烧,好吃的啊
8#
发表于 2008-9-9 23:01:53 | 只看该作者
嘿嘿,挖冬笋最有劲,偶经常是忙活大半天,一无所获。看着别人能过来偷笋,就是让自己找笋也找不到。
9#
发表于 2008-9-10 09:04:28 | 只看该作者
笋厂 这一段连接上面有点唐突,没有很好的过度。。。。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9-10 10:55:4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逃走天台”兄

确实是这样。因为超版面了,给删去一些文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11-16 08:41 , Processed in 1.06196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