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317|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官声似水——读《明史·鲁穆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7-31 21:57: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先占个地方。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7-31 22:01:24 | 只看该作者
题外话

据说鲁穆后人,现在不过百人。真是可惜。
板凳
发表于 2008-7-31 22:34:35 | 只看该作者
又来搞悬念!
地板
发表于 2008-8-1 09:40:04 | 只看该作者
天台鲁姓好像不多吧,几乎没听说过。
鲁穆也算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
5#
发表于 2008-8-1 10:00:20 | 只看该作者
好乐贾似道,贪官张文郁,清官是鲁穆!
6#
 楼主| 发表于 2008-8-1 22:04:12 | 只看该作者
今天已拍摄到鲁氏宗谱第一册,还欠下册,继续寻找中。欢迎有知情人士提供线索。
7#
发表于 2011-12-27 00:07:18 | 只看该作者
题外话

据说鲁穆后人,现在不过百人。真是可惜。
郑鸣谦 发表于 2008-7-31 22:01



谁说鲁穆的后人不过百,现在估计其后人大约400多人,其中临海他的后人有三百多人。
8#
发表于 2011-12-30 00:18:32 | 只看该作者
大蒜,我对你唯一的要求就是一定不要发太监贴……
9#
发表于 2011-12-30 00:49:53 | 只看该作者
鲁穆  
鲁穆(1381—1437),字希文,天台县城人。明永乐四年(1406)进士。任都察院御史,出巡江北、两淮等地,禀公执法,吏不容奸。常州一巨商犯法当斩,其家人托穆姻戚胡某贿金300镒,穆斥之:“汝岂不知我耶?使欲富则不须今日矣!”终置以法。晋江县有水闸4所,泄水可灌田数千顷,百姓赖以活命,而4闸皆为豪强所占。鲁穆执豪强问罪,归水闸于百姓。众呼为“鲁铁面”。正统元年(1436),擢右佥都御史。次年,奉命至河南捕蝗,奔波阡陌,积劳成疾,卒于任上。英宗遣礼部侍郎章敞谕祭,给舟归丧。 一生刚正清廉,家无长物,30年被服一如寒土。政事之余,肆力于学。著有《葩经或问》、《礼记日钞》、《竹素游思》等。   <<鲁穆执若严明>>   原文   鲁穆,字希文,天台人。永乐四年进士。家居,褐衣蔬食,足迹不入州府。比谒选,有司馈之赆,穆曰:“吾方从仕,未能利物,乃先厉州里乎?”弗受。除御史。仁宗监国,屡上封事。汉王官校多不法,人莫敢言。穆上章劾之,不报,然直声振朝廷。   迁福建佥事。理冤滥,摧豪强。泉州人李某调官广西,其姻富民林某遣仆鸩李于道,而室其妻。李之宗人诉于官,所司纳林赂,坐诉者,系狱久。穆廉得其实,立正林罪。漳民周允文无子,以侄为后,晚而妾生子,因析产与侄,属以妾子。允文死,侄言儿非叔子,逐去,尽夺其赀,妾诉之。穆召县父老及周宗族,密置妾子群儿中,咸指儿类允文,遂归其产。民呼“鲁铁面”。时杨荣当国,家人犯法,穆治之不少贷。荣顾谓穆贤,荐之朝。   英宗即位,擢右佥都御史。明年奉命捕蝗大名。还,以疾卒。命给舟归其丧。   始穆入为佥都御史,所载不过囊衣,尚书吴中赠以器用,不受。至是中为治棺衾,乃克殡。子崇志,历官应天尹,廉直有父风。   译文   鲁穆,字希文,是天台县人。永乐四年经殿试赐进士出身。平时在家中,布衣素食,不入州府之门。将要进京选授官职,州府官吏送给他路费和物品,鲁穆说:"我将要入仕,还没有为众人谋利,竟先危害州里吗?"没有接受。除授御史。仁宗监国,鲁穆多次上密奏言事。汉王官吏校尉多违法干坏事,人们敢怒而不敢言。鲁穆上奏章弹劾,没有答复,而由此刚直名声震动朝廷。   迁任福建佥事。清理冤案错案,打击豪强。有一个泉州人李某,调动官职赴广西上任,他的姻亲富人林某,派遣仆人在途中用毒酒把李毒死了,并霸占了李妻。李家族人到官府告状,衙门收受了林某的贿赂,竟判告状的李家族人有罪,把他关进监狱,时间已经很久。鲁穆明察暗访,弄清了真相,立即把杀人夺妻的罪犯林某逮捕归案,判罪正法。漳县人周允文没有子嗣,便过继一个侄子为后,晚年妾生了一个儿子,周允文把家产分了一份给侄子,并嘱托他照料妾生的小儿子。后来周允文去世了,侄子便说小儿并不是叔叔骨血,把他赶出门,夺取全部家财。妾于是到官府告状。鲁穆召集县中父老及周氏宗族,预先把妾生小儿和一群儿童混在一起,然后叫大家辨认,大家都指认出这个小儿同周允文相像,于是判侄子把夺取的家产归还给他。民众都称为"鲁铁面"。当时杨荣主持国政,杨府家人犯了法,鲁穆依法治罪,一点不宽贷。杨荣称赞鲁穆正直贤能,把他推荐给朝廷。   英宗即位,升任右佥都御史。第二年,奉命前往大名县捕治蝗虫。回朝,因病去世。诏命派官船送回家乡安葬。   当初鲁穆入朝任右佥都御史,随车行装只有一包衣服,尚书吴中送给他一些器物用品,他不接受。到现在还是吴中替他购置棺木寿衣,方能出殡下葬,儿子鲁崇志,历任应天尹,廉洁刚直有乃父风范。
10#
发表于 2011-12-30 00:56:34 | 只看该作者
寻找鲁穆是一次旅行
●许昌渠
2010年07月28日 08:37  [大 中 小][打印]
         去年6月28日,我们一行五人驱车至栖霞长塘何村,去寻找一位乡贤,一个570年前就已经不在了的人。这位乡贤既不是我的祖宗,也与我的祖上毫无亲戚关系,这位乡贤就是“铁面鲁穆”。


        知道鲁穆墓地纯属偶然。2002年6月,我在长塘何忽然发现村后狮山南麓有一土阜与前案山遥相呼应,似丹凤传书,冲天卷地。随行一位老者说:“先生眼力不错,此地有‘铁面鲁穆’之墓。”


        我惭愧极了,想起鲁公一生为官三十余载,两袖清风,一身正气,卒于任上,在灵堂放着一口白木棺,无钱扶丧还乡。明英宗闻报,深为叹息,下旨打开国库让鲁夫人任意取钱。但鲁夫人只拿了一百两纹银,说够搬丧了。英宗问:“为什么不多拿点,留给后代?”鲁夫人说:“天台有句老话:‘子孙贤,勿用上代多买田。’我夫君给子女留下一个清名,足够他们受用一生。”英宗听后很感动,就下旨鲁穆灵柩所到之处都要搭起孝棚,不得露天曝日。鲁夫人不愿各地劳民伤财,最后总算想出一个办法,用几根竹竿做成一个长方形的架子,上面系上彩纸,缀上白花,还糊了纸屋,制成一座材罩,盖住了棺木。老丞相看了大为感动 ,禀报皇上。相传鲁穆灵柩搬丧回天台时,英宗率文武百官前来送行。鲁夫人深明大义,按臣子退朝礼制,叫扛夫抬着灵柩,倒退出来。自此之后,在天台形成一个独特的风俗,行丧抬棺时,一律大头朝前出殡。自明正德以后,浙东一带就流行纸糊材罩,沿用至今。


        这虽然是一个传说,却充分反映了鲁穆的清廉与鲁夫人的贤慧。后来还是尚书吴中以及诸大臣备棺椁,将其运回天台,安葬在今栖霞片长塘何村的狮山上,后人称‘鲁庵山’,天启年间赐谥“端毅”。


         我心中一陈酸楚,放眼望去,迎面凤山低旋,山坡长满了松树、灌木,还有一些不知名的野花。不大的山,有许多迷宫一样的小径,蜿蜒起伏,坎坷嶙峋,恰似当年乡贤鲁穆炽烈的心路历程。前村因村祖姓何,原有十里长塘,故名长塘何。风水与风光俱佳,可惜除了我们再无他人前来凭吊。令人感伤的是:不管笔者对长眠地下的乡贤如何敬仰,今天墓地周围荒草萋萋,坟头坟前改种番薯、棉花。山林整日沉寂,炎阳似作火烤,塘水枯寂凄迷,我的心不禁悄然地问:能这样亵渎这位先贤吗?


         鲁穆有四点值得赞许:一是永乐四年中了进士,谒选进京。一些在天台任职的官员及当地的富豪乘机送来厚礼,一概被谢绝。鲁穆说:“我正要步入仕途,还没有利他利物,岂可先加重地方负担?”二是当时监国朱高炽的二弟朱高煦,因在夺取建文帝政权“靖难”之役中从父征战,立下大功而被封为汉王,恃宠骄纵,部下官校更是横行霸道,吏民敢怒不敢言。唯独身为御史的鲁穆一人多次上书弹劾,虽被监国留中不发,但其刚直之声却已名闻朝野。三是洪熙元年,鲁穆改任福建佥事。任内平反冤案,抑制豪强,颂声载道。四是正统二年六月,河北大名、广平一带发生蝗灾,鲁穆受命灭蝗。因劳累过度,返朝途中病逝,留下两袖清风的美名。另据姜国镇先生介绍:位于大巷口(今劳动路与人民东路交叉口东首)的鲁祠,虽然只有一间屋面,但名气却大得很。相传英宗赐给鲁穆一只腊鸭。鲁穆向来节俭,舍不得吃,一直珍藏着,不知是御厨里的香料好呢?还是别的什么原因,这腊鸭只是风干了,却经久不坏。后来鲁公把它带回家乡。从此每年元宵节在鲁祠供桌上展示,后人有诗纪其事:


腊鸭虽非稀罕物,
只缘御赐便为珍。
鲁公节俭风干后,
不料流传直到今。


    像这样清正廉明之官,人民不会忘记他,历史不应忘记他,这更使我增添了对鲁穆和鲁氏家族的敬意。


      寻找鲁穆墓是一次旅行,更是一次情感的经历。下朱村75岁腿脚不便的朱志远老汉告诉笔者,1958年,公社化时村民将其坟头扒平,但下面坟穴仍在。在下朱村村委会主任家里,鲁飞舟拿出光绪丁丑版的《天台鲁氏宗谱》,希望能够重新修墓立碑。


    时代在变,人也在变。乡贤大约早已习惯了沉寂与孤独,鲁庵山昔日的喧闹在时间的河床里沉寂了,就像泥砂淤塞了十里长塘。我忽而想起,乡贤鲁穆安息在这里都已570年了,元气倒是一伤再伤,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公社化平整土地,鲁穆墓荡然无存,要不是鲁穆的魂魄尚在,早已湮没于历史长河了。这里曾有过的悲观离合,如清风掠过树梢的一阵叹息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这里留下过先贤,真真切切。先贤今虽不在了,但是形不在而神在,时时在、处处在,散化在山水烟云里,融入后裔的血液中。后人将鲁穆归葬安息之地称为鲁庵山,这便是最好的纪念。我终于读懂了,先贤已与山水融为一体,以山为碑,以水为鉴,比许多活着的人更有力地影响着许多活着的人。鲁穆曾写有《清溪》一诗,云:


       溪上芙蓉含奇英       溪下荼蓼争红荣
乌鬼晒翼欣自得        白欧苦饮眠欲惊
惟有苍波不世情        东流如汩声泠泠
物色生态何不类        我怀感慨徒缠荣


        他久居官场,希冀回归自然的感慨寄寓其中。


        我们爱上的,是一个能拨动我们灵魂那根弦的人。这种感觉太玄妙,很难去解释,以致我们只能说:“乡贤鲁穆有一种属于灵魂的东西。”无怪乎鲁穆和其子鲁崇志《明史》有传,父子同祀奉于乡贤祠。这就是因为古往今来灵魂那根弦能产生共振的缘故。

稿源:    编辑: 郑鸿秉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11-27 08:44 , Processed in 1.07276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