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亿陷风险 中资行遭遇欧元CMS滑铁卢 作者:赵红梅 来源:经济观察报 时间:2008-07-26 07:41:30 【字体:大中 小】
2008年7月,章海(化名)庆幸自己10个月前果断的终止了一笔13亿元的人民币理财投资,因此躲过了大洋彼岸欧元CMS(固定期限交换利率)倒挂所带来的劫难。
不过,幸运儿总是少数,目前业内人士估算,截至今年2季度,银行持有相关业务头寸已超过2000亿元,大幅亏损的企业正日益增多。这对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构成了新的严峻挑战。
幸运儿的风险终止
章海是上海一家民营上市公司的财务总监。
当说起2007年年底那单债务保值协议时,章海轻松之余更多的是大幸。该协议执行了半年就被果断终止。
2007年初,有着长期贷款合作关系的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分行主动找上门向章海推销一项据称是“稳赚不赔”的代客外汇理财业务——欧元CMS挂钩互换产品。
方案挂钩对象设定为欧元的30年和2年期利率掉期的利差,只要两者利差在计算期内不超过-10.5个基点,公司只需支付给银行较低的固定利率5.65%。
章海告诉记者,银行资金业务部人员来企业推荐时一直表示,企业风险比较有限。
因此谈判很顺利,当年4月,双方签订了两份《代客外汇理财业务总协议》,名义本金超过了13亿元,交易品种为30年期欧元互换利率和2年期欧元互换利率(欧元CMS30Y-欧元CMS2Y)。
不过,2007年下半年,使用了这款产品后,公司融资部人员发现贷款利率成本是下降了,但长短期CMS利差的大小和经济形势密切相关,如果预期经济正处于衰退阶段,投资者对投资短期债券持谨慎态度,而倾向于持有中长期债券,短期利率将比中长期利率有较大的增幅。
“这样欧元CMS实际收益有限,风险很大,于是我们决定终止合同。”章海向记者表示。
不过,当时已经有很多贷有中长期贷款的大型国有企业、基础性行业企业,包括路桥建设、交通运输等企业购买该款产品业务,及贷有大量外汇贷款的外贸企业。
有关数据显示,以中国银行上海分行为例,截至2007年8月,共有11家支行、业务部门叙做(操作、办理)49.3亿元,中间业务收入800万美元,并带来保证金存款11980万。
2008年5月,欧元CMS利率长短期粘合,当月30日出现倒挂。涉及于此的人民币挂钩产品开始风险暴露。
不可思议的危机
在这款CMS业务中,欧元的长期利率必须高于短期利率,而不能出现利率倒挂。
自欧元诞生以来,欧元30年固定期限掉期利率与2年固定期限掉期利率从未发生过长短期利率倒挂的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