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579|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集成地方文献,荟萃人文瑰宝——访《台州四库》总纂郑鸣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7-11 10:28: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集成地方文献,荟萃人文瑰宝

                                                    ——访《台州四库》总纂郑鸣谦


                                                         (原刊2008年7月11日 天台报 周末第154期B8)



                    《台州四库》的初衷意义

          江:郑鸣谦先生,最近一些媒体相继报道了您修撰《台州四库》的事迹,在社会各界的引起较大反响。你能否详细谈谈编纂《台州四库》的初衷和意义。
   郑鸣谦:
好。《台州四库》也可称为“台州地方文献集成”。所谓的地方文献就是反映某一地域、某一阶层或某一部门团体文化现象与文化内涵的文献。
    从文化学的角度出发,地方文献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价值:首先是传承文化的功能与价值;其次是为相关学术研究提供丰富的文献资料,区域研究包括现状研究与历史研究,二者都离不开地方文献的支持;第三,推动地域建设,实现文化的创新进步。
    陈寅恪说:“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新材料,以研究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治学之士,得预于此潮流者,谓之预流。其未得预者,谓之未入流。此古今学术史之通义,非彼闭门造车之徒,所能同喻者也。”有了充分文献资料,自然会有卓识之士深入研究,有所作为,有所成就。尽管我也从事个别研究,但我更愿为多数的学人服务,更愿与大家一起共享同样的文献资料。我们坚信,文献资料的公开是学术进步的前提。出于这个初衷,我们决定收寻有关台州的文献,汇编《台州四库》行世。
     这一工作,对于台州研究者,极有必要。



《台州四库》编纂体例分类


  江:听说你们在收录《台州四库》典籍的时候,有什么年限和范围?
郑鸣谦:《台州四库》的下限是清末,此后的文献会择要收录。
《台州四库》是以“台州”为中心,举凡台州历代人物(含客籍人物)的著述及有关台州的地理、历史、风俗、人情等社会资料之搜求,当然不用说。还有佛教天台宗、道教“天台宗”,法教广流,宗风远振,其后来著述也应收入,不然无法明其流变。
  江:为了有别于乾隆《四库全书》的“四库”是“经、史、子、集”,你们在编纂《台州四库》的时候,又以什么体例分类呢?
郑鸣谦:《台库全书》初步按照“儒藏、佛藏、道藏、别藏”进行分类,其实体系是不能预设的,只能随编纂的过程机动调整。《台州四库》这样的初分,还是权宜之计,并非定则。在分类上,我们认为《台州四库》应该既有继承,又有创新,体现自己的特色。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三家鼎足而立、互融互补。乾隆官修《四库全书》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有明显尊儒斥佛贬道之嫌,故不循蹈。在台州文化中,儒家文化虽是主体,但佛、道各有宗派开创,影响甚大,波及宇内。所以,把他们提出来与儒家并列,各立一藏,是尊重历史的事实。同时,儒、释、道三家之外,尚有墨、法、名等百家——即四库所谓“子部”——和非传统学科所能涵括的一些近现代著作,所以另立“别藏”以涵之。


编纂队伍  广集 80后”


  江:古籍整理一般是那些满腹经纶的学者在做,你是否组织一些老学人做编纂工作?有媒体报道“80后”成为主要的编纂力量,是否确切?你的团队到底由什么人组成?
郑鸣谦:我们的工作团队有
100多人,成员散布于全国各地。他们既有著名学者,也有半路出家的泥腿子,甚至还有门外汉。年龄么,上至耄耋,最小的十七岁。所以,不单是“80后”在做事,“90后”也有参与。至于学历么,高中至博士各阶段都有。
  江:高中生怎么胜任这项文史工作?
郑鸣谦:人才不等于学历。比如成员刘金明,现年
23岁,高中毕业就失学,自食其力。他的国学修养不逊于古汉语专业的硕士生,写得一手好诗,我们实事求是,惟才是用。我认为只要安排到合适的位置,人人都是人才。我们团队目前的情况确实参差不齐。但会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安排相应工作,扬人之长,合理搭配,发挥整体优势。如果一味苛求,要求十全十美,我想这类人才掘地三尺恐怕也难寻着。
  江:你也是一位“80后”,有如此见地实在难得。
郑鸣谦:现在许多人批评“
80后”,说是垮掉一代,借用鲁迅的话,垮掉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80后”是一代人,是拥有9000万人的庞大群体,而非一个人。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成长环境,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世界观和行为方式。
  江:您招揽这些人才,开工资么?
郑鸣谦:我们不开工资。《台州四库》是一项公益性文化工程,数据库一旦建成即实行共享。大家都是自愿者。自愿者分为校录、句读、文献收集、软件开发四个小组。比如报名文献录校的,我们根据他的意愿分配任务。录校者可分批录入校对,首次
10页,如果录校顺利可续报。其它各组工作情况也类似。录校工作高中生就可以胜任了。标点还是有些难度,特别是佛经的校勘句读,我们已与有关学者联系,初步确定了一些意向。我呼吁更多的能人志士加入编纂《台州四库》的义工行列。


保护古籍   整理出版。


  江:你们要编纂《台州四库》,必须搜集资料,到处“借书”,感受如何?
郑鸣谦:私藏比馆藏易“借”。私藏一般择人而借,讲究缘分。倘若无缘,“楼不延客,书不借人”。而公家馆藏的古籍基本藏而不用,是不可触摸的文物。收藏单位多将此类古籍视为奇货,要价不菲。善本借出费要收取三五十元,善本复印要收取底本费,复印费另算。底本费从上世纪
80年代的每页数元,涨到现在每页上百元。古书一般每叶八行十八字、十九字,或半叶九行十九字,间或有九行十八字、八行十七字、十九字,一叶大概也就二三百字。一本十万字的善本复制件,你算下要多少钱?
  江:这是笔不小的开支,请问如何解决这一难题?
郑鸣谦:我们感到无奈。经常心怀惴惴前往,常常两手空空返回。书就在你面前,面对这天价的费用,也只有放弃,转寻别的解决渠道。因为资料费太高,学者在选择课题时往往有意避开,导致那些从未公诸于世本应优先整理的如手稿、稿本、钞本、日记、笔记、档案等罕见古籍长眠馆阁,久无问津。
  江:这也是您打算推出《台州四库》电子检索版的一个相关的原因吗?
郑鸣谦:是的,古籍制作成胶卷与光盘,有步骤进行数据化,逐步建立馆藏数据库,就方便了读者的阅读。这需要各图书馆能有针对性的整理古籍。
  江:那么,你对台州各地的图书馆有什么希望呢?
郑鸣谦:保护古籍最好的方式,除了制作胶卷与光盘外,莫如将其整理出版,化身千万,使之长留天地之间。此外,古籍收藏单位与古籍整理者其实是同根共生,尤其在古籍整理与研究工作不景气的今天,收藏单位更该给予古籍整理者有力的支援与及时的帮助。在这里,我恳请台州各地藏馆对我们大开绿灯。我们也十分愿意和你们合作。


1.5亿言  百万资金


  江:我是在新华网78日的《“80后”博士欲耗资百万10年修撰<台州四库>》”的报道中得知你的消息的。你现在的工作进展如何?
郑鸣谦:那篇报道是新华社记者王俊禄写的。我很感谢他。不过题目可商榷,“欲耗资百万”和下文“8000万字的典籍搜集下来,花费了100多万元”意思上有出入。
  江:这也正是我的疑问。据报道,20017月,温州政府投入200万开始编纂《温州文献丛书》。这套丛书一共四辑40482000万字,耗费41位学者心血,到去年完工。去年3月绍兴政府开始编纂收书上千种的《绍兴丛书》,投资千万。《台州四库》耗资到底多少?
郑鸣谦:《台州四库》的规模远甚于两者,
1.5亿字的《台州四库》仅百万资金确实捉襟见肘。这么大资金缺口,会有解决的渠道,只要事情在做,就有最终解决的时候。
  江:你个人是在什么时候开始搜集台州地方文献的?
郑鸣谦:有意识的收集是在
2004年。我一直保持静默,而现在借助媒体,“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我只在寻求志趣相投的朋友。我也联系过政府相关部门,但也试过……他们也有自己的难处。行胜于言。从一个人开始,到现在100多人与事,并且还录校了4000万字的文献和句读了2000万字的典籍,可证“吾道不孤”。“德不孤,必有邻。”

                                                                                                                                                     (一)


[ 本帖最后由 abracadabra 于 2008-7-11 16:12 编辑 ]
沙发
发表于 2008-7-11 11:57:59 | 只看该作者
建议郑鸣谦更名为郑四藏

[ 本帖最后由 小马 于 2008-7-11 12:01 编辑 ]
板凳
发表于 2008-7-11 18:25:12 | 只看该作者
楼上真会开玩笑.
地板
发表于 2008-7-14 01:34:13 | 只看该作者
1.5亿字,差不多150部红楼梦的字数,忽忽,印出来的话得用好几个书架装了
5#
发表于 2008-7-14 09:05:21 | 只看该作者
我们帮不了忙,到时候去当当搬运工还是可以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5-1-24 08:50 , Processed in 1.08908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