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乌鸦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图说浙江毒蛇及简单防治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8-6-24 22:41:03 | 只看该作者
汗慌台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6-24 22:43:24 | 只看该作者
太累了,等明天再发些其他有毒无脊椎动物:蜂、蜈蚣、蝎子等
13#
发表于 2008-6-25 08:05:09 | 只看该作者
简单明了!实用!
赞一个!
14#
发表于 2008-6-25 08:26:37 | 只看该作者
有心了!
15#
 楼主| 发表于 2008-6-25 08:58:55 | 只看该作者
        其他有毒无脊椎动物

(一)蜂


蜂属于昆虫纲种类很多,有蜜蜂、黄蜂、土蜂、马蜂等。其腹部末端有与毒腺相连的螫刺。有的蜂类(如蜜蜂)刺入时,常将毒刺遗弃于刺伤处,有的蜂类(如黄蜂等)刺入后,用将螫刺缩回,可继续刺入。蜂类的毒力不一,蜜蜂毒力较弱,群蜂伤亦可致人于死,而黄蜂、马蜂毒力相似,可以导致溶血、出血和中枢神经损害等;对蜂毒具特异体质的人,轻微刺伤即可发生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被蜂螫,千万不要奔跑,以免被群蜂伤害,应该迅速卧倒面朝地静止不动。
蜂螫后要保持镇静,如有毒刺和毒囊遗留,则应立即用镊子取出,因毒囊离蜂体后,仍继续收缩数秒钟,切勿用手挤压,以免压出更多的毒液
被蜂刺后,伤处可用肥皂水、食盐溶液、糖溶液等洗敷伤口。也可用野花的花瓣榨汁、涂擦患者,每隔5分钟搽一次,红肿灼痛即可减轻。伤口周围可选用草药如鲜蒲公英、景天三七、七叶一枝花、半边莲等洗净捣烂外敷,效果良好
16#
 楼主| 发表于 2008-6-25 09:05:28 | 只看该作者
(二)蜈蚣


蜈蚣属于多足纲,第一对脚呈钩状,锐利,钩端有毒腺口,一般称为毒腭或毒肢等,能排出毒汁,被蜈蚣咬伤后,其毒腺分泌出大量毒液,顺腭牙的毒腺口注入被咬者皮下而致中毒。
小蜈蚣咬伤,仅在局部发生红肿、疼痛,热带型大蜈蚣咬伤,可致淋巴管炎和组织坏死,有时整个肢体出现紫癜。有的可见头痛、发热、眩晕、恶心、呕吐,甚至谵语、抽搐、昏迷等全身症状。
蜈蚣咬伤后立即用肥皂水清洗伤口,局部应用冷湿敷伤口,亦可用鱼腥草、 蒲公英捣烂外敷。有全身症状者宜速到医院治疗





鱼腥草


蒲公英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7#
 楼主| 发表于 2008-6-25 09:07:36 | 只看该作者
(三)蝎子
蝎子。腹部尾端末节有一杆上屈呈钩状的毒刺,内有毒腺,含有透明无色的神经毒液

螫伤处红肿、灼痛,中央可见螫伤斑点,内有钩形毒刺,局部麻木,起水疱,甚至坏死。


螫伤1 2小时后有头昏、头痛、流延、流泪、畏光、恶心、呕吐、出汗、呼吸急促,口、舌肌强直性麻痹、斜视、全身肌肉疼痛,并呈痉挛件麻痹严重去出现惊厥、昏迷、呼吸停止。

立即取出毒刺,切开螫伤处,以清除毒液。以肥皂等碱性溶液冲洗伤口,局部用蛇药片数冷水调成糊状,敷以伤口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8#
 楼主| 发表于 2008-6-25 09:10:22 | 只看该作者
(四)幼虫毒毛刺
刺蛾幼虫、毒蛾幼虫、枯叶蛾幼虫身体表面都有毒毛、毒刺。刺后皮肤红肿、灼痛。一般在密林中行走,要穿长衣服、长裤子预防。刺后用可用肥皂水、等洗敷伤口,涂擦风油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9#
 楼主| 发表于 2008-6-25 09:12:34 | 只看该作者
(五) 吸血动物:蚂蝗(山蛭)。
浙江天目山、龙王山等高山多山蚂蟥,中名”天目山蛭”属环节动物。多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靠热感寻找食物。被山蚂蟥叮后,往往流血不止,会引起痒、痛症状,极易引起心理恐慌。雨后的山蚂蟥较多,尽量不要选择刚下完雨就上下山,平时在有山蚂蟥地带行走时避免踏入有腐叶的水边。上下山可绑好裤脚或穿防护袜。

被咬住后不要用手去扯,可在上方用手掌拍几下,山蚂蟥掉下后,请贴疮可贴。
20#
 楼主| 发表于 2008-6-25 09:16:19 | 只看该作者
虎斑游蛇
无毒蛇,但在日本有咬人后,有死亡记载,症状同狂犬病相似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6-3 16:15 , Processed in 1.07902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