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皇家斗牛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安徽石潭采花扫黄活动照片游记汇总。

[复制链接]
291#
 楼主| 发表于 2008-3-25 11:25: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92#
 楼主| 发表于 2008-3-25 11:28: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93#
 楼主| 发表于 2008-3-25 11:30: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94#
 楼主| 发表于 2008-3-25 11:32: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95#
发表于 2008-3-25 11:32: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96#
 楼主| 发表于 2008-3-25 11:37: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97#
 楼主| 发表于 2008-3-25 11:38:35 | 只看该作者
说到这“社稷坛龙关庙”, 据家谱记载:“至顺年间,伯父麒翁、父麟翁……又于龙关桥畔,舍地捐资,造成庙宇,曰社稷坛龙关庙。”可知它建于1341年前后。后在明、清时它都修缮过,并从那时起更名为“忠烈庙”。庙的正殿中央供奉了威震六州的汪华和他的第八子(俗称八老爷)──汪俊两尊菩萨。
汪华(586—649) , 隋末唐初地方自治首领, 唐代大臣。字国辅,又字英发。绩溪县汪村(隋唐时属歙县)人。汪华幼年时父母双亡,寄养在歙县舅父家中,并应募成为护郡兵丁。由于智勇过人,汪华惭渐在郡兵中显露头角,成为郡兵的精神领袖, 深受将士拥护。隋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汪华审时度势后策划了一场兵变,推翻了歙州旧政官员,占领了全州。初战胜利后,汪华高举义旗,连克宣、杭、睦、婺、饶五州,大得民心。于是,他拥六州之地,自称吴王,并颁布一系列使百姓休养生息的政策,使皖、浙、赣三省交界的六州百姓得以在乱世安居乐业。公元621年,汪华有感于唐朝的强盛和德政,上表请求归附,被任命为歙州刺史,总管六州诸军事,并封为上柱国越国公。公元624年,汪华奉诏进京,任忠武将军等职。唐太宗征辽时, 一度委任汪华为九富留守。据说, 朝廷对他拥有九个儿子心存忧虑, 怕他日后作乱。汪华体察出朝廷的此种担心, 为了表示自己对朝廷的忠心赤胆, 便杀了自己的八个儿子, 只留下第八子, 俗称“八老爷”。于此足见他对朝廷的一腔忠烈之心。汪华于公元649年病逝于长安。三年后,灵柩运回家乡,葬于歙县云岚山。
云岚山又叫东山营,处于歙县徽州府城和县城的外围,为历代屯兵之地。墓葬背靠云岚山,与其遥遥相对的是县城无聊山,近下是富资河。此一墓园由于历代的修缮和扩建,原有牌楼、石人、石马等建筑,加上历史上每年的祭祀活动,是徽州区域内的一道人人瞻仰的著名景观。目前则仅存遗址和残存构件。最近,有学人根据其地位和影响,提出了恢复汪王墓园的建议。但愿此建议能得到有关方面的积极响应。
汪华在天下大乱时保全了数州百姓生命,因而在徽州一带长久被人怀念,以至被称为汪公大帝,将其升为神与菩萨同列,以祈保佑。因此,徽州各地纪念“汪王”的活动很多,“汪王庙”在徽州也是时常能见到的景观。但昌溪的“汪王庙”又称“忠烈庙”,并且到今天还保存完好, 则体现了昌溪人对汪华的忠烈之心的由衷敬仰。在此“忠烈庙”柱子上有楹联曰:“英雄千古山河壮,忠烈一心天地长。”“功封社谡丕昭今古隆, 德被生民永享春秋祭。”“铁马金戈开霸国于六郡, 太湖昌水壮庙貌于千秋 ”, 于此看出昌溪人对忠烈的特别看中和追求, 天长日久也使它逐渐成了昌溪人内在的固有品格。
    何尝不是呢? 昌溪人就演绎过一个惊心动魄的忠烈故事。这就是一之公九世孙、孟庸公长子吴仕昭。他于明洪武十八年(1386)钦试进士‚ 除授承直郎刑部广东司主事, 后升授承德郎。在任秉公执法, 治狱平允。当时为建国初期, 用法严峻, 士民冤屈而死的很多。洪武二十一年(1389)孟冬月, 吴仕昭上书直谏, 遭贬谪, 被处极刑。由于当时同僚上疏挽救, 才免去一死, 但被充军。他不忍心家族受到充军牵累, 即于当日又一次奏对,于是触怒皇上。卒于官,时年37岁。吴仕昭为国家、为家族如此轻生重义, 难道这不是一种忠烈气概吗? 带着对先辈的忠烈气概的由衷赞叹, 再来看眼前的忠烈庙, 它所具有的意义无疑已经扩大了。这忠烈庙中如再供上吴仕昭的话, 就更显出它对昌溪人的特有纪念意义。
    细看这忠烈庙, 长不过17.2米,宽不过4.2米, 规模并不大, 但却给人一种庄严肃穆之感。单看此庙不算壮观,但如果把它与庙前、庙坦和庙后景象结合起来看却显得非常奇特和壮观。
庙前方的人工沙墩上,有两棵互相依偎而神态奇异的樟树,一株像龙, 一株似凤, 人称“千年龙凤樟”。它们树围粗大,直径3.3米, 高38米,枝干粗壮,树叶茂密,树冠像一把张开的大伞,罩地近1000平方米。夏能遮阴避暑,冬能挡风御寒,成为防风防洪避寒避暑的天然屏障,也是供人游玩的好地方。有人见此情景, 不无感慨地把它与黄山迎客松对举, 说:“黄山迎客松,昌溪龙凤樟”。老一辈人说,原先这沙墩东临昌溪河, 下有深潭,一年四季均有人在此垂钓,故有“昌溪十景”之一的“沙墩垂钓”之美称。溪两旁石磅中各长有一株数百年古槐,相对而立,枝叶相缠,遥相呼应, 被唤作鸳鸯槐; 还有柿子树、紫檀树等稀有古树。这里是昌溪人乘凉、晨炼、垂钓、消遣的理想场所。
庙后的土丘上,有一株千年银杏树。它立于原生地面3米高处,干围达8米,高42米。此树主干挺拔,周围枝叶分布均匀,紧紧靠拢,不旁逸斜出,素有“八老爷之马鞭”的美誉。在1982年冬天,因村中小孩玩火,这株千年银杏树不幸遭受了火烧10小时的抽心灭顶之灾。奇特的是在人力扑救的同时, 老天竟然在顷刻间下起大雨, 不一会大火终于被扑灭, 村民们说这是八老爷显灵。奇特的是在高大的树顶被火烧断坠下时,当时救火现场有数百人和树下即是民房庙宇, 它竟未伤及一人一物。更为奇特的是千年银杏树,在饱受火患后却安然无恙, 侧枝仍继续生长拔高,呈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出于对这株千年银杏树的喜爱和敬意, 不得不引人专门绕道庙后树下瞻仰。张眼探看树洞, 惊奇的是, 在二十多年后的今天, 还看到了大火后留下的厚厚灰烬! 令人极想攀上树干了望村中景象, 但生怕不敬, 也只好放弃。走下坡地时, 还令人身不由己地回头瞻望, 觉得多望一眼就是多饱了一次眼福。   
    原来在这棵树旁边还有一株与之同龄的千年老樟树,其造型犹如一匹骏马,曾被前人誉为“八老爷之坐骑”。这一匹骏马、一根马鞭相勾连,加上前面庙中所供的英雄人物, 真是栩栩如生,神奇无比,经常使路过之人驻足观看,不忍离去。这是昌溪的一大景观。可惜造型犹如骏马的千年老樟树, 在上世纪的那个“大跃进”年代被无情地砍伐了,给昌溪人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令人叹奇的是, 在庙坦正中占地约500平方米的坦面上, 用不同色彩的石英石、云母石和各色鹅卵石铺砌成的各种图案──“鹤鹿同春” “丹凤朝阳”“连升三级”和“双钱”“八卦”等图案,每一种图案都精美形象得让人惊叹。有关专家赞叹说:“这只在皇家公园能见到。”庙坦下是昌溪古街,街侧一路是绕庙坦半周的石栏杆, 栏杆下有源于村北山谷穿村而过的小溪,溪旁有街心公园,小溪绕公园一周注入昌溪河。此溪俗称“八老爷之玉带”。
    处身此地, 既可观街道集贸之热闹,又可看花木浓郁芳香中松鼠、鸟雀嬉戏之乐, 令人心旷神怡。可以想象, 逢年过节,这里一定是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之所在。庙坦是昌溪的交通枢纽,沟通着昌溪所在地的自然村。这古老的水口,现在成了“村中公园”。清晨在古树下漫步,傍晚在小溪旁长谈,冬日在坦上晒太阳,夏日在石栏上纳凉,好一幅乡村娱乐休闲的美丽图画。古村之中有此景象, 令乍到此地的人也顿生羡慕和眷念之情。
面对庙坦景象, 昌溪人有一种特别喜爱的情感。昌溪籍文学家吴羽白在《昌溪六景诗》中就有《 庙坦朝阳》一诗,表达了他对这一景象的喜爱:
坛庙村中一广场,
石栏垂柳映池塘。
朝阳甫照飞檐角,
缕缕炊烟万户忙。
同是昌溪籍著名书法家吴进贤, 在读了吴羽白的诗作后, 当即创作了《和羽白昌溪六景诗》,其中也对庙坦景象加以由衷赞美:
社庙门前晒谷场,
游鱼可数小池塘。
来来往往男和女,
难得偷闲农事忙。
从以上优美诗句的简单勾勒中, 我们完全可以体味出这一景象所具有的美好意趣。
如果把庙前、庙坦和庙后这些景观当作一个整体来看, 自然就具有了一种壮观之美, 撼人心魄。这里的古树是很神奇的, 具有种种特别的神韵。这里的景致不但画了龙, 而且还点了睛, 这点睛之笔就是“忠烈庙”。而人们的许多习称也在自觉不自觉中点化着这双眼睛, 那就是所谓的“八老爷之坐骑”“八老爷之马鞭”“八老爷之玉带”等, 这是自然与人文的合唱所形成的杰作, 内涵丰富、形式壮观, 给人以特别的美丽之感。
    环绕这古村的还有一道令人瞩目的景象, 那就是古树。古树, 是古村落的历史见证, 是古村落的活化石, 不能小看。据说这一村落周边的古树有17个树种,数量在六七十株以上。这是古村落一笔宝贵的财富, 是昌溪古人重视林业的鲜活证明。在历经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大片森林遭到砍伐后的今天,仍保留下有几百年乃至千年的古银杏、古樟、古松、古罗汉松、古槠怀樟、古槐、古采椤等名贵树种, 这是不幸中的万幸! 这些绿色文物也为昌溪自然景观增添了几分秀丽,几分魅力。真想对这六七十株古树进行一一拜访, 以直接感触这古村落的鲜活历史。但一时不能够, 只好慕名专门到“福安堂”这一明末清初的古宅中, 去探看池塘旁的一棵有数百年树龄的罗汉松。到得此处, 远望去即被它的粗壮高大和苍翠葱茏所吸引,直引得快步跑去与之合影留念才感到心满意足。听说有一大城市的园林部门非常看好它, 愿化高价买去美化城市, 由于昌溪人的特别不愿意而最终使来人的愿望落空。试想, 如果这株罗汉松被买去, 离开了这里的水土偏又不能存活的话, 则无异于剥夺了它的生命,那可是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 眼前的罗汉松啊, 你有幸在本土继续生存和发展, 你就尽你所能、放开心思好好生长吧, 昌溪人是你永远的保护神!
沿着村落走了一大圈, 终于来到了昌溪河边。
站在河岸边, 这昌溪河可谓源远流长而又清澈透底。据介绍, 昌溪河发源于天目山脉西侧,由昌、华二源汇聚成流。昌源出自清凉峰至搁船尖一带山峰西麓,流经竹铺、三阳、梓里、苏村、唐里等乡镇,到石潭外与华源汇合,沿途接纳柏川、英坑、小溪、周川等支流。华源则出自绩溪县逍遥岩南麓,流经石柱坑入歙县境,再经水竹坑、西村、横溪、金山、庄川、上干、河政、霞坑、进丰等村到石潭外汇昌源为昌溪,途纳九条溪水,汇合后经昌溪到定潭,在深渡注入新安江。河道全长70公里,河面宽12—75米不等,昌溪地段最宽处达百米,坡降4,19 ‰ ,流域面积452.4平方公里。昌溪河水有急有缓,曲折多姿,深潭浅滩错落相间,配以河畔青山翠竹,绿草如茵,吸引着诸多骚客游人前来驻足观赏。
在昌源中村和华源西村以上河段两侧,岩石多裸露,有大量砂砾、卵石、大石,水流湍急; 中、西村以下,水流稍缓,河床堆积优质砂砾、卵石, 奇形怪状。它不但可作建筑材料, 而且色彩缤纷的卵石还为游人和藏石家搜集点缀盆景创造了条件。曾有藏石家在河滩上捡到奇石一块,其脉络酷似中国版图, 令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
从凌家巷至坝潭的河面上过去架有五座木桥, 成为奇景。可现在只有羊坑木桥了, 它长达75米,宽近一米, 非常古朴别致。倘在桥上走走, 自是别有一番风味,感觉特美。走到木桥上, 体会那悠然闲趣, 自是妙不可言。历史上昌溪河段水很深,可以通航,在上游有王家埠的遗址可以证明。
顺着蜿蜒的昌溪河水而上, 可以找一高坡眺望昌溪古村的整体形象了。当你来到通往沧山源的山岭上, 迎着夕阳的余晖, 向古村遥望, 整个古村落尽收眼底。抬眼望去, 古村落依山傍水, 坐北朝南, 背依里西山, 面朝昌源河, 给人一种不凡的气势。只见村北有积毛岭、朱岗岭、福金山为屏障,南有外西山、火焰山坐镇古村落水口, 而处于山水之间的盆地间整个古村, 则恰似一只巨型蝴蝶展开羽翅, 栖息在众山脚下和昌水之畔。面对此种突然间展开在自己眼前的奇异景象, 令人顷刻间突生种种奇思幻想。莫非此番所见, 就已经揭开裹藏在这古村身上的神秘面纱? 莫非这古村乃由一只神蝶衍化不成? 越想越让你觉得此中的神奇, 原来昌溪是一只翩翩而飞的神蝶!不管怎么说, 这个古村落是蕴藏着丰富奥秘的, 有待于人们去一一揭开它的神秘书页, 去探看个究竟, 但这需要一些时日。短暂的探访, 即让人领略了它的诸多神奇和美丽, 倘若沉潜下来细加体味, 岂不从此永远陶醉其中而不能有一时半刻的自拔?!
看了这些, 想到这些, 此时此刻只有恰切的诗句才能真正传达对于昌溪的感情, 吴氏后裔吴观焰先生所写的诗句让人情不自禁地脱口吟诵而出:

昌溪河水长又清,
历史悠久出名人。
诸多古建具特色,
无愧歙南第一村。

选自吴兆民《儒、商互济的精神家园——昌溪》(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
298#
发表于 2008-3-25 11:42:15 | 只看该作者
斗妞的眼光又飘移到哪个MM身上去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99#
 楼主| 发表于 2008-3-25 11:42: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300#
 楼主| 发表于 2008-3-25 11:45: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11-27 15:38 , Processed in 1.07948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