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52|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5 21:56: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亲爱的安德烈

龙应台

(20071024)

 我们原来也可能在他十八岁那年,就像水上浮萍一样各自荡开,从此天涯淡泊,但是我们做了不同的尝试──我努力了,他也回报以同等的努力。我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他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

 我离开欧洲的时候,安德烈十四岁。当我结束台北市政府的工作,重新有时间过日子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个十八岁的青年,一百八十四公分高,有了驾照,可以进出酒吧,是高校学生了。脸上早没有了可爱的「婴儿肥」,线条棱角分明,眼神宁静深沉,透着一种独立的距离,手里拿着红酒杯,坐在桌子的那一端,有一点「冷」地看着你。

 我极不适应──我可爱的安安,哪里去了?那个让我拥抱、让我亲吻、让我牵手、让我牵肠挂肚、头发有点汗味的小男孩,哪里去了?

 我走近他,他退后;我要跟他谈天,他说,谈什么?我企求地追问,他说,我不是你可爱的安安了,我是我。

 我想和他说话,但是一开口,发现,即使他愿意,我也不知说什么好,因为,十八岁的儿子,已经是一个我不认识的人。他在想什么?他怎么看事情?他在乎什么,不在乎什么?他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他为什么这样做那样做,什么使他尴尬什么使他狂热,我的价值观和他的价值观距离有多远……我一无所知。

 他在德国,我在香港。电话上的对话,只能这样:

 你好吗?

 好啊。

 学校如何?

 没问题。

 ……

 假期中会面时,他愿意将所有的时间给他的朋友,和我对坐于晚餐桌时,却默默无语,眼睛,盯着手机,手指,忙着传讯。

 我知道他爱我,但是,爱,不等于喜欢,爱,不等于认识。爱,其实是很多不喜欢、不认识、不沟通的借口。因为有爱,所以正常的沟通彷佛可以不必了。

 不,我不要掉进这个陷阱。我失去了小男孩安安没有关系,但是我可以认识成熟的安德烈。我要认识这个人。

 我要认识这个十八岁的人。

 于是我问他,愿不愿意和我以通信的方式共同写一个专栏。条件是,一旦答应,就绝不能半途而废。

 他答应了。我还不敢相信,多次追问,真的吗?你知道不是闹着玩的,截稿期到了,天打雷劈都得写的。

 我没想到出书,也没想到有没有读者,我只有一个念头:透过这个方式,我或许可以进入一个十八岁的人的世界。

 因此,当读者的信从世界各地涌入的时候,我确实吓了一跳。有一天,在台北一家书店排队付帐的时候,一个中年男人走过来跟我握手,用低沉的声音说,「如果不是你的文章,我和我儿子会形同陌路,因为我们不知道怎么和对方说话。」他的神情严肃,眼中有忍住的泪光。

 很多父母和他一样,把文章影印给儿女读,然后在晚餐桌上一家人打开话题。美国和加拿大的父母们来信,希望取得我们通信的英文版,以便他们在英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们能与他们分享。那作儿女的,往往自己已是三四十岁的人了,跟父母无法沟通;虽然心中有爱,但是爱,冻结在经年累月的沉默里,好像藏着一个疼痛的伤口,没有纱布可绑。

 这么多的信件,来自不同的年龄层,我才知道,多少父母和儿女同处一室却无话可谈,他们深爱彼此却互不相识,他们向往接触却找不到桥梁,渴望表达却没有语言。我们的通信,彷佛黑夜海上的旗语,被其它漂流不安、寻找港湾的船只看见了。

 写作的过程,非常辛苦。安德烈和我说汉语,但是他不识中文。所以我们每一篇文章都要经过这几道程序:

 一,安德烈以英文写信给我。他最好的文字是德文,我最好的文字是中文,于是我们往前各跨一步,半途相会──用英文。

 二,我将之译成中文。在翻译的过程中,必须和他透过越洋电话讨论:这个词是什么意思?为何用这个词而不用那个词?这个词的德文是哪个?如果第二段放在最后,是不是主题更清楚?我有没有误会你的意思?中文的读者可能无法理解你这一个论点,可否更细地解释?

 三,我用英文写回信,传给安德烈看,以便他作答。

 四,我将我的英文信重新用中文写一遍──只能重写,不能翻译,翻译便坏。

 四道程序里,我们有很多的讨论和辩论。我常批评他文风草率,「不够具体」,他常不耐我吹毛求疵,太重细节。在写作的过程里,我们人生哲学的差异被凸显了:他把写作当「玩」,我把写作当「事」。我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也出现对比:他有三分玩世不恭,二分黑色幽默,五分的认真;我有八分的认真,二分的知性怀疑。他对我嘲笑有加,我对他认真研究。

 认识一个十八岁的人,你得从头学起。你得放空自己。

 专栏写了足足三年,中间有多次的拖稿,但总算坚持到有始有终。写信给他的年轻读者有时会问他:「你怎么可能跟自己的母亲这样沟通?怎么可能?」安德烈就四两拨千金地回信,「老兄,因为要赚稿费。」

 我至今不知他当初为何会答应,心中也着实觉得不可思议他竟然真的写了三年。我们是两代人,中间隔个三十年。我们也是两国人,中间隔个东西文化。我们原来也可能在他十八岁那年,就像水上浮萍一样各自荡开,从此天涯淡泊,但是我们做了不同的尝试──我努力了,他也回报以同等的努力。我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他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
 日后的人生旅程,当然还是要漂萍离散──人生哪有恒长的厮守?但是三年的海上旗语,如星辰凝望,如月色满怀,我还奢求什么呢。

 (龙应台与安德烈合着的「亲爱的安德烈」一书由「天下」出版。本文与最新一期的「天下杂志」同步刊出。)

[ 本帖最后由 人山人海 于 2007-12-26 21:42 编辑 ]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5 21:58:4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你

安德烈  (20071024)

 亲爱的MM:我们的书要出版了──不可思议吧?那个老是往你床上爬的小孩,爱听鬼故事又怕鬼、怕闪电又不肯睡觉的小孩,一转眼变成一个可以理性思考、可以和你沟通对话的成人,尽管我们写的东西也许有意思,也许没有意思。

 你记得是怎么开始的吗?

 三年前,我是那个自我感觉特别好的十八岁青年,自以为很有见解,自以为这个世界可以被我的见解改变。三年前,你是那个跟孩子分开了几年而愈来愈焦虑的母亲。孩子一直长大,年龄、文化和两地分隔的距离,使你强烈地感觉到「不认识」自己进入成年的儿子。我们共同找出来的解决问题方法,就是透过写信,而这些信,虽说是为了要处理你的焦虑的,一旦开始,也就好像「猛兽出闸」,我们之间的异议和情绪,也都被释放出来,浮上了表面。

 这三年对话,过程真的好辛苦:一次又一次的越洋电话、一封又一封的电子邮件、很多个深夜凌晨的在线对谈、无数次的讨论和争辩──整个结果,现在呈现在读者眼前。你老是啰唆我的文字风格不够讲究,老是念念念「截稿期到了」,老是要求我一次又一次地「能不能再补充一点细节」。其实,有时候我觉得我写得比你好!

 现在三年回头,我有一个发现。

 写了三年以后,你的目的还是和开始时完全一样──为了了解你的成人儿子,但是我,随着时间,却变了。我是逐渐、逐渐才明白你为什么要和我写这些信的,而且,写了一段时间以后,我发现自己其实还蛮乐在其中的,虽然我绝对不动声色。

 开始的时候,只是觉得自己有很多想法,既然你给我一个「麦克风」,我就把想法大声说出来罢了。到后期,我才忽然察觉到,这件事有一个更重大的意义:我跟我的母亲,有了连结,而我同时意识到,这是大部分的人一生都不会得到的份,我却有了。我在想:假使我们三年前没开始做这件事,我们大概就会和绝大多数的人一样只是继续过日子,继续重复那每天不痛不养的问候:吃了吗──嗯,功课做了吗──嗯,没和弟弟吵架吧──没,不缺钱用吧──嗯……

 三年,真的不短。回头看,我还真的同意你说的,这些通信,虽然是给读者的,但是它其实是我们最私己、最亲密、最真实的手印,记下了刻下了我们的三年生活岁月──我们此生永远不会忘记的生活岁月。

 在这里,因此我最想说的是,谢谢你,谢谢你给了我这个「份」──不是出书,而是,和你有了连结的「份」。
板凳
发表于 2007-12-26 09:40:28 | 只看该作者
安安。
那个在《孩子你慢慢来》里,可爱,天真,细腻,敏感的安安,爱听水浒的故事的小孩,大声嚷着:“我也有只得到一只小老鼠的权利”的小孩,长大了。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6 21:47:00 | 只看该作者
您家那只软软黄黄近乎透明的小鸡雏也是那么不知不觉地就长大鸟~~
5#
发表于 2007-12-27 00:07:00 | 只看该作者
真的也,那个打家劫舍的安安十八岁了,飞飞也十几岁了吧,是哦,我也老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11-17 05:24 , Processed in 1.06931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