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龙头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天台人为什么叫沙僧为沙泥鳅?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7-10-21 01:05:37 | 只看该作者
天台有种生活在水中的鱼叫 沙泥鳅 ,喜欢钻沙堆里躲避外敌,做大使时只意兜水,流沙河,水流特急,适合沙泥鳅生活,  悟空和八戒与悟净对敌时,几番退回水底  这些都有点像 沙泥鳅 的本性

  以前老年人都说那个悟净就想是沙泥鳅
我也这么认为
22#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2 13:27:20 | 只看该作者
刺鳅(Mastacembelus aculeatus)属鲈形目,刺鳅亚目,刺鳅科,刺鳅属。俗称:钢鳅,刀鳅,石锥。英文名:Spiny eel 。

体细长,前端稍侧扁,肛门以后扁薄。头长而尖。吻稍长,但不及眼后头长,吻端向前伸出成吻突,其长度约等于眼径。前鼻孔呈管状,位于吻的两侧;后鼻孔圆形,近眼前缘。眼位于头部的侧上方,表面覆以薄皮,眼下前方有一倒生的小刺,埋于皮内。口下位,口裂几成三角形,口角达眼前缘或稍超过。上下颌具绒毛状齿,呈带状排列。胸鳍小而圆,无腹鳍,背鳍和臀鳍分别与尾鳍相连。背鳍前方有1排各自独立的硬棘,约为31-33枚;臀鳍具棘3枚;尾鳍略尖。体鳞细小,侧线不显著。体背黄褐色,腹部淡黄。头部从眼上向后有2条淡色线条,沿体背纵伸至尾鳍基。体背、腹侧有许多网状花纹,背鳍、臀鳍与尾鳍的基部网纹更为明显,体侧有30余条褐色垂直条斑。有些个体条斑上端色较深黑,有部分个体近腹侧的条斑之间杂以短斑。背棘基黑褐色,胸鳍淡黄色或灰黄,其余各鳍灰色,臀鳍下缘常饰以白边。

为底栖性鱼类。生活于多水草的浅水区。以水生昆虫及其它小鱼为食,生殖期大约在7月份。

分布于全国东部各水系。个体不大,一般体长在25厘米以下,但分布很广,在长江、黄河及其附属湖泊、沼泽地均产此鱼,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23#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2 13:28:05 | 只看该作者
大刺鳅(Mastacembelus armatus)全长30~50厘米,隶属鲈形目刺鳅亚目刺鳅科刺鳅亚科刺鳅属。
体延长,略呈鳗形,头颇尖。吻端具管状、柔软的吻突。口角止于后鼻孔下方。眼小,上侧位,被皮膜所覆盖。体鳞甚细,无侧线。背鳍坚硬,背鳍和臀鳍的鳍条部相对,基部均极长,且与尾鳍相连。胸鳍短圆,无腹鳍,尾鳍长圆形。体背侧灰褐色或黑褐色,呈现黑色网纹或波状纵条纹,腹部灰黄色

我国分布于长江以北的各水系和南方的丽江、湘江、北江水系。栖息于砾石底的江河溪流中,常藏匿于石缝或洞穴中,摄食虾类和少量水生昆虫幼虫。
1龄性成熟,夏季产卵,雌鱼可产500~1100粒卵。
体重可达500克,肉质细嫩,味佳。
刺鳅亚目有2科2亚科8属72种。
24#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2 13:29:48 | 只看该作者

泥鳅

泥鳅
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属鲤形目,鳅科,花鳅亚科,泥鳅属。英文名:Oriental weatherfish 。

体细长,前端稍圆,后端侧扁。吻突出,眼小;口小,下位,呈马蹄形。唇软而发达,具有细皱纹和小突起。头部无细鳞;体鳞极细小,;体表粘液丰富。背鳍无硬刺,起点在腹鳍起点上方稍前;尾鳍圆形,尾柄上、下方有窄扁的皮褶棱起。体灰黑,并杂有许多黑色小斑点,体色常因生活环境不同而有所差异。

泥鳅喜欢栖息于静水的底层,常出没于湖泊、池塘、沟渠和水田底部富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层,对环境适应力强。泥鳅不仅能用鳃和皮肤呼吸,还具有特殊的肠呼吸功能;当天气闷热或池底淤泥、腐植质等物质腐烂,引起严重缺氧时,泥鳅也能跃出水面,或垂直上升到水面,用口直接吞入空气,而由肠壁辅助呼吸,当它转头缓缓下潜时,废气则由肛门排出。每逢此时,整个水体中的泥鳅都上升至水面吸气,此起彼伏,故西欧人对它有“气候鱼”之称。冬季寒冷,水体干涸,泥鳅便钻入泥土中,依靠少量水分使皮肤不致干燥,并全靠肠呼吸维持生命。待翌年水涨,又出外活动。由于泥鳅忍耐低溶氧的能力远远高于一般鱼类,故离水后存活时间较长。在干燥的桶里,全长4-5厘米的泥鳅幼鱼能存活1小时,而全长12厘米的成鱼可存活6小时,并且将它们放回水中仍能活动正常。泥鳅多在晚上出来捕食浮游生物、水生昆虫、甲壳动物、水生高等植物碎屑以及藻类等,有时亦摄取水底腐植质或泥渣。泥鳅2冬龄即发育成熟,每年4月开始繁殖(水温18℃),产卵在水深不足30厘米的浅水草丛中,产出的卵粒粘附在水草或被水淹没的旱草上面。孵出的仔鱼,常分散生活,并不结成群体。

除西部高原地区外,我国自南到北各处都有此鱼生长。

25#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2 13:30:19 | 只看该作者
泥鳅个体虽小,但其分布甚广,任何水域中都有,一年四季均可捕捞。其生命力强,资源丰富,还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小水产品。泥鳅肉质细嫩鲜美,每百克可食部分的蛋白质含量高达18.4-22.6克,比一般鱼类高;还含有脂肪2.8-2.9克,热量100-117千卡,钙51-459毫克,磷154-243毫克,铁2.7-3.0毫克,以及维生素B1、B2和烟酸。多食泥鳅有治疗疾病之作用。泥鳅性味甘、平。《医学入门》中称它能“补中、止泄”。《本草纲目》中记载鳅鱼有暖中益气之功效;对解渴醒酒、利小便、壮阳、收痔都有一定药效。它对肝炎、小儿盗汗、痔疮下坠、皮肤瘙痒、跌打损伤、手指疔疮、阳萎、腹水、乳痈等症均有良好的疗效。其常见的药用食法主要有三种:

1、取适量泥鳅放在清水中,滴入几滴植物油,每天除去污水,换入清水,待它排去肠内泥水污物后洗净入锅,文火烘干,研末备用。服时每次取5克,温开水送下,一月三次。此法对急慢性肝炎都有疗效;还可治黄疸、保肝、促使肿胀的肝脾回缩。
2、用活泥鳅适量,按上法处理后,与等量的鲜活虾煮汤食用,可以治疗肾虚引起的阳萎。
3、每次取活泥鳅200克,用花生油煎至透黄,加入适量的水和盐,煮熟后食用,具有补脾、壮肾和健胃之功效。
泥鳅的粘液内服可治小便不通、热淋;外用能治白癣与漆疮(因漆中毒而生的皮肤病)。

【别名】鱼鳅
【来源】鳅科动物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Cantor)的活体及粘液。四季可捕捉,洗净即可。
【性味归经】甘,平。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利尿除湿。用于急、慢性传染性肝炎,水肿,皮肤瘙痒,痔疮下坠。
【用法用量】 2~3钱,每日3次,研粉服;或1~2两炖汤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养殖技术】
泥鳅(Misgurnusanguillicaudatusontor)属鲤形目,鳅科。泥鳅被誉为“水中人参”,其味道鲜美,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泥鳅钻豆腐”是闻名中外的传统名菜。在医药上也具有较高价值,是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水产品这一。泥鳅因其适应性强、疾病少、成活率高,且繁殖力强、运输方便、饵料易得,已成为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
26#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2 13:34:20 | 只看该作者
A、泥鳅的特征:


    泥鳅体腹鳍以前呈圆筒状,由此向后渐侧扁。头较尖,眼小,为皮膜覆盖。吻部倾斜角度大,吻长小于眼后头长。口下位,呈马蹄形。触须5对。鳃孔小,鳃裂止于胸鳍基部。背鳍条2、7,无硬刺,起点在腹鳍之前,距吻端较距尾基为远。胸鳍远离腹鳍。腹鳍起点位于背鳍基部中下方。肛门近臀鳍。尾鳍呈圆形。侧线完全。体背部及两侧深灰色,腹部灰白色。尾柄基部上侧有一个明显的黑斑点。奇鳍上有密集褐色斑条,偶鳍浅灰色,无斑条。


    B、泥鳅的特性:


    泥鳅具有食性杂、生长较快、繁殖力强、适应性特强的特点:


    1、食性杂:泥鳅属杂食性鱼类。在幼苗阶段,体长5厘米以内,主要摄食动物性饲料,如浮游动物的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和原生动物。体长5~8厘米时,由摄食动物性饲料转变为杂食性饲料,主要摄食甲壳类,摇蚊幼虫,丝蚯蚓,水、陆生昆虫及其幼体,蚬子,幼螺,蚯蚓等底栖无脊椎动物,同时摄食丝状藻,硅藻,水陆生植物的碎片及种子。泥鳅的摄食量与水温有关,水温15℃~30℃为适温范围,25℃~27℃为最适范围,此时摄食量最大,生长最快。水温下降到15℃以下或上升到30℃以上,食欲减退,生长缓慢。水温下降到6 ℃以下或上升到34℃以上,泥鳅时入不食不动的休眠状态。泥鳅多在晚上摄食,在人工养殖时,经过训练也可改为白天摄食。


    2、生长较快:泥鳅的生长速度,取决于饲料的质量和数量。一般刚孵化的鳅苗,体长约 0.3厘米,1个月后长到3.0厘米左右,半年后长到6.0厘米左右,第二年底体长可达 13厘米,体重15克左右。据报道,最大个体长达20厘米,重100克左右。


    3、繁殖力强:泥鳅一般二冬龄后成熟,产卵期4~9月,但以5~7月、水温25℃~26℃时为最盛。泥鳅怀卵量多少与体长有关。体长8厘米的雌鳅,怀卵量约2000粒,10 厘米的怀卵量为7000粒,12厘米的怀卵量1万~1.4万粒,体长15厘米的怀卵量为1.2万~1.8万粒,体长20厘米的怀卵量为2.4万粒。卵圆形,卵径1.2~1.5毫米,黄色,有粘性,但粘附力不强。产卵时,雄鳅用吻端刺激雌鳅腹部,雌鳅漂浮水面,雄鳅追逐,并把雌鳅卷住,进行排卵、射精,卵附着在水草或其他物体上,经2~3天即可孵化成鳅苗。


    4、适应性特强:泥鳅属底栖性鱼类,分布很广,常栖息于河、湖、池塘、稻田的浅水区,只有在水温过高或过低时才潜入泥中,天气剧变或病兆发生时浮到水面。泥鳅有特殊的呼吸功能,它除了用鳃和皮肤呼吸外,还可以用肠呼吸。当中缺氧时,会游到水面直接吞进空气,在肠内进行气体交换,然后从肛门排出废气,因而它对恶劣环境的适应力很强。据说当池塘中溶解氧下降到0.16毫克/升时也安然无恙。


    泥鳅肉质鲜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并对皮肤病、肝炎、痔疮、阳痿等病有辅助治疗作用。泥鳅在国内市场上销路广,受欢迎,是淡水中的主要经济鱼类。
27#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2 13:36:31 | 只看该作者

泥鳅钻豆腐

泥鳅钻豆腐,是一道豆腐名菜。这道菜的主料是泥鳅与豆腐,鲜活的泥鳅买回来后,要用水冲洗干净,用清水养着,放两片生姜,加一两滴生菜油。泥鳅喝进生油后,就会陆续吐出,或拉出肠子里的脏物,这样泥鳅就不带泥腥味了。取个体适中泥鳅200-250克,清洗干净备用,泥鳅过大不易熟透,过小则在吃的先时候不方便。豆腐以袁州南庙的为好,又白又嫩,口感细腻,一墩一墩成立方体,便于泥鳅去钻。制作时,先在锅中放适当凉水,加入活泥鳅,再加南庙豆腐750克,用文火焖着。这时,水比豆腐先热,随着水温升高,泥鳅耐不住了,就往凉豆腐里钻。当泥鳅不会动了,加入适量油盐味精等调料,再用大火急速将泥鳅焖熟,撒上姜末葱花,用勺装盆上桌。
这道菜的外观是:小葱拌豆腐——一青二白。拨开姜葱,则可看到豆腐表面上有些许小芝麻般的黑点,这是由于泥鳅呼吸凉空气,嘴要露在豆腐外面。入口,泥鳅嫩滑可口,豆腐细嫩鲜美,葱姜沁人心脾,令人大快朵颐。

这道菜的特点是,物美价廉,营养丰富。既饱食欲,又补身体。过去赣中民间,妇女产后虚弱,或病人久病积弱,流行吃泥鳅滋补身体,或煎或炸或炒或炖皆可。对治疗下肢小腿浮肿,有奇效。
28#
发表于 2007-11-19 19:31:17 | 只看该作者
路过一答
天台土话有叫泥鳅为“沙参”的,于是漫称沙僧为沙泥鳅。这是一种语词的返回现象。
以前小孩夏天中午不躲着太阳,反而出去疯玩,大人会说他“晒得和沙参一样”,意思是和泥鳅一样难看。
泥鳅,生活类书籍里有水中人参的称号,说它营养丰富,这是“沙参”的佐证。
29#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0 12:11:55 | 只看该作者
哇,谢谢楼上。
看来又有一种说法了。
而且这种说法还是比较靠谱滴
30#
发表于 2007-11-22 02:00:16 | 只看该作者
刺鳅和大刺鳅都不是沙泥鳅,不一样的。刺鳅我买过好多次了`我旁边的微山湖里很多`个头比沙泥鳅稍微大一点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5-1-2 23:01 , Processed in 1.07736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