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681|回复: 3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天台古刹散记——大觉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8-3 20:20: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天台古刹散记——大觉寺


        250多年前的一个早春,乍寒乍暧,在通往大觉寺的石径上,走来一位着长袍短褂的人。他就是天台在朝廷任过礼部侍郎的齐召南,百姓们称他“齐大人”。
    他伫立在大殿的台阶上,从灰蒙蒙的天空中透出的有些剌眼的太阳,正照在他略带此疲惫的脸上。他望见始丰溪,如飘然的玉带一般,闪着细碎的银光,缓缓地在寺前拐了个大弯,又浩浩荡荡地向南流去。波澜不惊的水面上,竹排竞放,忽然一道烟蓝的岚气,从溪面上冉冉而升,渐渐地,岚气梦幻一般地遮掩了对岸的山色,也弥漫了眼前这座松竹相拥的古寺。沉浸在这浓浓岚气中,齐大人顿感烦襟尽涤。而后在他编撰的《天台山方外志要》中将“觉寺晴岚”列入了天台山十景之一。
    早在元代,曾有一位名叫潘和道的才子,顶着炎炎烈日,来到这绿荫浓密的大觉寺。从始丰溪飘来的阵阵凉风,使得大殿檐下的风铃叮咚作响,窗外的竹林中虫声轻呤。石径上花片片,放生池中的鱼儿偶尔跃出水面,从大殿里传出若轻若重的梵呗声如是天籁一般,不禁地呤了一首诗:
             避暑入禅林,萧然清客心。
             半窗修竹满,一径落花深。
             把酒看山色,移床就树荫。
             晚来欲罢去,风雨促新呤。
    如今,那座倚山临水的大觉寺又是怎样的景象?那今人心颤的“觉寺晴岚”还能一睹其壮观?带着若虚若有的憧憬,我们驱车驰过隔水江村前的老樟树,沿着开凿的水渠行走不到一里,便可见翠竹绿树中的几户人家,这便是在大觉寺遗址上建起的“大觉寺村”,也有人称“大港寺村”。
    据史载,大觉寺建于宋乾德三年(965),初名华严道场,距今一千余年。寺临始丰溪,左右回环,为一邑的水口。
    村里人见我们寻访大觉寺,热情地带我们来到村中的三间小屋,打开了小屋的门锁。从外貌看,这并不是当年寺院的建筑。村里人说,大觉寺的大殿、客堂、斋堂等,早在解放以前就已是破烂不堪,大殿的屋顶也被掀开而见了天日。佛像虽然还端坐在莲花座上,可也是蓬头垢面。破“四旧”时,佛像终于倒下了,后来附近村子的人,将空荡的大殿拆掉,拆下的砖瓦梁椽运去盖了集体屋。现今在寺址上住着的村民,原先是在离寺不远的“寺下村”移居来的。他们地原寺大殿的地方盖了三间小屋,作为生产队的打麦场,后来人们还发现屋前有几块石碑有些字样,就将它们移到屋内立了起来。一块是清乾隆十八年立的确定大觉寺田产的《总断勒石碑记》;另一块是清光绪七年立的,记载妙音、妙海两位大师为大觉寺赎回田产的功德。这或许是大觉寺留下的仅有的遗物了。
    三间小屋前的坡下有一口水塘,村里人称之的“荷花塘”,水面上飘浮着棕红的藻类,不知深浅,这也许就是大觉寺的放生池吧。
    寺后的大觉山上,长着一片不高的松树,林中是密密的茅草,还有一些稀稀的细竹竹,有几株梅树开着粉白的花朵,格外的生动,给平静的山上平添了几分热闹的春意。一条当年齐大人走过的古驿道也淹没在茅草丛中。
    在大雄宝殿的遗址上,长着几株挺拔的水杉,令人感到惊奇的是在水杉的根部长出许多树朵骨,形如罗汉,有的在虔拜,有的在禅坐,有的在低头深思,有的仰天大笑……神态各异,栩栩如生,而且每年都长一荐。纯朴的村里人对身边出现的这一奇异的现象,觉得茫然和神秘,也许是菩萨显灵了吧!这一念头闪过,村里人便对这些树朵骨油然地产生一种崇敬之情,他们不仅吩咐孩子不要去碰这些“罗汉”,还抱来一些稻草轻轻地盖在上面。
    站在大觉山上,清风徐徐。极目远眺,心胸顿感开阔,始丰溪在灿烂的阳光下,闪着银白而耀眼的波光,溪对岸山峦叠翠,绿树丛中,村舍点点。
    翻翻史志,大觉寺也没出过多么有名望的高僧大德,也没有做出什么可以名垂青史的功绩。从遗址上看,寺的规模也并不是气势恢弘。人们还念念不忘大觉寺,究竟又是什么情结呢?
    大觉寺的名声远扬,大都是归功于它所处的这个位置,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风水宝地。民间的那些诸如“座北朝南”、“水流环抱”、“倚山面水”等关于好风水的诠释,在这里都能得到很具体的验证。
   《天台山方外志》中就曾记载了这样两件事。
    一是宋政和甲午年,也就是1114年,一位长须飘逸的道士,在大觉寺的周边转悠了多日,时而凝目,时而深思,这位精通阴阳八卦的谢道士,联合了当地的乡豪,以数百倾良田,以换取大觉寺这块宝地,用来建造一座道观。他的请求自然遭到大觉寺住僧的拒绝。大觉寺的寺僧们守着这块宝地,众人供给在香火源源不断,即使是大旱大涝之年,这里的供给也是丰厚不减,寺僧们守着的实际就是一个取之不涸的聚宝盆。
    另一件事是明弘治年间(1488-1505),有人看中大觉寺的风水宝地,意欲谋取过来作为祖宗的墓地,以庇护子孙们万代幸福。在一个风黑月高的深夜,潜入寺内,点着了一把火,这场大火烧了三天,大觉寺是青烟袅绕,一片废墟。可是寺僧们没有散去,他们在破落不堪的寮屋里挨守着,四处化缘,建造殿堂,历经了100年后,终于在明万历年间重新复兴。
    我们在大觉山上凝视了许久,始丰溪上白花花的石子成堆,溪面上早已没有了往日波光涟漪,白帆远去的壮阔,也没见到令齐大人激动不已的晴岚。大觉寺的远遁,难道那道迷人的晴岚也追随而去?或许晴岚并不钟于我们这些匆匆过客,而对于长相厮守在这里的村民来说,晴岚的升冉与飘散也并不是什么稀奇。惆怅之余,我竟有些羡慕起大觉寺的村民们,千百年,众家纷争而最终都未能获取的这样一块风水宝地,却给这些纯朴的村民轻而易举地得到了。他们能在烈日炎炎的酷夏之季,体味到潘和道诗中那份幽静与清朗,去感受“把酒看山色,移床就树阴”的意境。

[ 本帖最后由 寂然 于 2007-8-4 08:47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2 街币 +50 魅力 +2 收起 理由
abracadabra + 2 + 50 + 2 原创内容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发表于 2007-8-3 20:51:59 | 只看该作者
靠近东横山?
板凳
发表于 2007-8-3 21:20:05 | 只看该作者
还是没听说过
惭愧!
地板
发表于 2007-8-3 21:23:26 | 只看该作者
就在家的附近,居然不知道有这样一座寺,惭愧的
5#
 楼主| 发表于 2007-8-4 09:20:1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abracadabra 于 2007-8-3 20:51 发表
靠近东横山?

在滩岭乡花桃附近,始丰溪在这里转了一个最大的弯。大觉寺就在湾里。
6#
发表于 2007-8-4 15:46:16 | 只看该作者
齐大人的天台十景"觉寺晴岚"原来就在此啊。长见识了。

大觉寺的村民有福了,如此的风水宝地。

此村现在好象叫“大港寺”村了,又是可恶的谐声。
7#
发表于 2007-8-5 20:58:05 | 只看该作者
特葱白寂然,文章引发很多思考。
8#
发表于 2007-8-5 23:09:59 | 只看该作者
齐大人未必会惊,以其文其学其思来推。不然,你可以看他的文集。

[ 本帖最后由 霜红庵 于 2007-8-5 23:11 编辑 ]
9#
发表于 2007-8-6 08:33:50 | 只看该作者
寂然挖掘的越来越深了。
10#
发表于 2007-8-7 08:36:52 | 只看该作者
唱点反调,喜欢寂然的话题,不喜欢秋雨体行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5-1-10 21:47 , Processed in 1.08411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