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526|回复: 3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欲不悲伤不得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8-1 17:17: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7月30日,不到几个小时,一个89岁,一个94岁。虽然传到我们这个城市,已经相隔一天。
伯格曼,安东尼奥尼,这两个名字占据了我24岁到28岁那几年多少个周末的夜晚?支撑起我的电影天堂的柱子没有太多啊……
来不及怀念,来不及悲伤,他们带走了我青春岁月中某些快乐的根源。这个世界依旧有些冷酷,依旧缺乏诗意……
发个贴子吧,老贴子,纪念一下这两个老头子,这两个倔强、执著、抑郁、又曾经疯狂过的老头子。


          

[ 本帖最后由 abracadabra 于 2007-8-1 22:52 编辑 ]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7-8-1 17:17:58 | 只看该作者

上帝,魔鬼,爱情,在吗?有吗?

  周五到黄亭子看实践社组织的伯格曼专题之《第七印》和《夏夜的微笑》。
       伯格曼的电影总有所指,总要向世人表明他在某个问题上的一种态度,一种思考。在我看来两本片子都是否定人类普通价值观的发难之作。嘎纳评审团都发了奖,说明嘎纳与奥斯卡存在显而易见的差别或差距。毕竟还是欧洲更自由宽容一些--在社会价值观和宗教信仰上。

  《 夏夜的微笑》从头到尾似乎就在说明无所谓爱情,只不过是一种生理和心理上错综复杂的需要,出于欲望(情欲、性欲、占有欲等等),出于嫉妒(人最微妙的一种情绪),出于对已有模式的模仿(人最自觉而积极的行动),婚姻(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大特征性创造)是完成这一模仿的制度设置。套用《第七印》中武士随从钟斯的一句话:“爱情是最黑的黑死病”。它可能是最黑的,但终归只是一种传染病而已。不过相信大多数人是不同意这一解释,至少不同意这样这一种结论吧。

  出于本人对题材的偏好,我更喜欢《第七印》。
       早在上大学的时候就看过外教当作教学片放的这个电影,但是原谅我当时贫乏的大脑实在无法体会这其中的深刻(用这个词形容应该不算过分)意义。昨晚又看一遍,自我感觉比那一次“理解”了更多的内涵。
       据说伯格曼是在短短35天内完成这一本具备极强震撼力的电影,倘果真如此,可以想象这位天才导演拍摄该片时的**。

  影片的背景是中世纪,我想对于生活在中世纪欧洲的每一个人--有知识或无知识的人来说,在价值观领域最重要的莫过于对基督教体系(这里指与佛教、伊斯兰教体系并列的CHRISTIANITY)的信仰,人们必须在上帝和魔鬼之间作一选择,要么是主的子民,要么是魔鬼的仆人,当然前者占绝大多数。为了维护上帝和圣母的光荣,主的子民要对异端分子进行坚决斗争,这种斗争比阶级斗争还要残酷、激烈,要在思想和肉体上完全消灭异端。于是在中世纪有那么多的焚烧女巫案、宗教裁判所把“持不同教见者”送上火刑架的判例。由是中世纪被冠以“黑暗”之名。

  《第七印》是武士布洛克自远征返回故乡途中内心价值体系的一次炼狱。毫无疑问布洛克曾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否则的话他不会在那位神学院的修士劝说下踏上解放圣地的十字军征程。战争是纯粹的毁灭行动,毁灭城市,毁灭生命,毁灭文化,毁灭信仰。战争中经历的杀戮、劫掠、破坏,显然改变了他,动摇了他原有的思想体系。回到故乡,却面对着黑死病流行,哀鸿遍野的惨象,世间的苦难如此广大,上帝却似乎视而不见,迟迟不肯现身拯救蝼蚁般死去的人民。那位沦为盗尸贼的神学院修士也许暗示了对基督教的不信任,而所谓的女巫被处死的罪名之一则是与魔鬼通奸,是引起黑死病的罪魁祸首。这也可能从反面证明了宣扬神主万能的宗教在天灾人祸面前的无能、虚伪与冷酷。

  武士开始困惑,希望找到上帝存在的证明,在告解一段中,他追问:如果上帝存在,为什么信徒们在黑暗中的祈求却得不到一点回应?如果上帝存在,他又如何处置那些不信他的人?死神的回答令他失望,因死神也回答说对此一无所知。
  
  找不到上帝存在,那么去找找上帝的对头魔鬼,也许魔鬼最清楚上帝的事情。可是武士再一次失望,因为他从濒死的女巫眼中看到的只是恐惧,却没有丝毫魔鬼的影子。魔鬼对于女巫来说亦只不过是个虚幻的错觉。与魔鬼对弈,一方面是争取生存的时间,一方面也在争取寻找上帝的存在。虽然武士到生命最后一刻仍未放弃向上帝祈祷,仍未放弃寻找,但最后上帝始终没有出现,死亡仍然取得完胜。

  上帝似乎不存在,魔鬼似乎不存在,在这个片子中,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不是别人,正是那位喜好下棋、酷得不能再酷的死神,黑白片的强烈光影明暗对比,加上影片一再给予的特写镜头,突出地表现了死亡的特征。神也好,魔也罢,都不过是人类一厢情愿的想象。只有死亡是最最现实的存在,只有死神一手拿着镰刀,一手拿着沙漏,冷静精确地计量或收割每一个人的生命,它无须想象,无须敬仰,无法逃避。也许这正是伯格曼想要说的。




[ 本帖最后由 abracadabra 于 2007-8-1 22:49 编辑 ]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7-8-1 17:19:46 | 只看该作者
一直想写点安东尼奥尼的,放大,云上,红色沙漠,哪怕那个没看过的中国也好,为什么这么懒呢……
地板
发表于 2007-8-1 21:55:15 | 只看该作者
葱白楼主这样文化的人。
本来想看看楼主的文字能让自己有点文化,没想到越看越觉得自己没文化。
5#
发表于 2007-8-1 22:01:18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6#
 楼主| 发表于 2007-8-1 22:47:1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凡艾克 于 2007-8-1 21:55 发表
葱白楼主这样文化的人。
本来想看看楼主的文字能让自己有点文化,没想到越看越觉得自己没文化。


艾克,所有的光荣归于这些真正的大师。
7#
发表于 2007-8-2 08:41:52 | 只看该作者
虽没有AB那样深刻的感受,但是还是有些惋惜。
50年也一轮回,也许现在,正是我们逐渐告别一个个大师的时代,上一代的辉煌将成为永久记忆,新人们纷纷迫不及待的登场了。

社会的拐点,我们生活的拐点。
8#
发表于 2007-8-2 08:42:10 | 只看该作者
AB对大师的言说、对大师作品的阐释和理解也是大师级的。
9#
发表于 2007-8-2 08:53:16 | 只看该作者
左边的大师是意大利吧
昨天还是早上新闻上看到
10#
发表于 2007-8-2 09:43:50 | 只看该作者

请问AB:哪里有安东 尼奥尼的反革命的《中国》!

请问AB:哪里有安东尼奥尼的反革命反DANG的《中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11-15 12:26 , Processed in 1.07638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