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58|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CCTV这下脸丢大了,“感动中国人物”陈健的事迹是假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3-10 20:3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贴:

这个世界上,有的人死的伟大,可有的人却活的渺小。
      
      就在广大网友普遍质疑:“为什么白礼芳老人活活累死也感动不了中国?谁代表了中国?”的时候,CCTV还是义无返顾地将2005年“感动中国奖”颁发给了陈健,并颁奖词称——
      
      “一个生者对死者的承诺,只是良心的自我约束,但他却为此坚守37年,放弃了梦想、幸福和亲情。淡去火红的时代背景,他身上有古典意识的风范,无论在哪个年代,坚守承诺始终是支撑人性的基石,对人如此,对一个民族更是如此。” 。
      
      几乎是一夜之间,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成了家喻户晓的英雄。在这个灵魂空白和心情浮躁的年代,媒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左右着我们的道德思想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在新闻媒体的追捧和夸大下,陈健成了英雄,感动了“中国”,……然而,人生就像演戏,有悲有喜,有实有虚,真作假时假亦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今一个更吸引眼球的新闻被媒体深挖了出来,敲打着我们善良的心——原来,“感动中国人物”陈健的事迹是假的!让我们重温一下历史和现实:
      
      1969年8月15日,在黑龙江逊克县双河村插队的上海知青金训华为抢救国家财产(两根电线杆),跳入洪水不幸牺牲,后被追认为中国*党员。金训华的事迹当时被广泛报道,还为此发行了一枚纪念邮票。在那个时代,金训华的名字和雷锋一样响亮。
      
      2006年2月9日,在电视台播出的盛大颁奖典礼上,当年和金训华一起跳入洪水的陈健当选“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登台领奖。此前媒体报道,洪水中金训华托了陈健一把,陈健于是许下诺言留在那片土地为金训华守墓36年,并为此“放弃了梦想、幸福和亲情”。那一晚,陈健这个名字感动了中国。
      
      “假的,不要看。”第二天下午回想这件事时,因高位瘫痪而躺在床上的朱伟明对记者说,他和金训华、陈健、金训华的妹妹金士英,以及现在负责照顾他的黄德明是1969年5月底一起到黑龙江黑河市逊克县双河大队下乡的,金训华生前身后的事都是他们亲历的,而现在对陈健的报道“太离谱了”。
      
      知青们认为陈健没有守墓36年,按照目前的报道,“陈健也只说是扫墓,而不是守墓”。“当然,如果他真的每年都回去扫墓,我们也认可了,可问题是他没有。”1998年才离开黑龙江回到上海的黄德明说。“至少1979年我离开双河大队以前没见到他回来扫墓,我们知青在清明节和金训华祭日举行活动也没见他参加过。”朱伟明说。
      
      “他是最早离开的一批,报道说他最后一个离开。”朱伟明说:“陈健离开双河村以后,我从来没见到他回去过,更别说去扫墓了,我那个时候管食堂,他要是回去,肯定知道。”自认在知青中和陈健还算有些接触的刘龙九称:“1971年到1979年这9年间,我极少见到他回双河。那时每年两次扫墓,清明和金训华祭日,我一开始是参与者,后来是组织者,没见到过陈健。”
      
      毫无疑问的是,陈健目前是双河村最大的新闻。对陈健的回忆,双河村人最一致的一点是,他是在金训华死后第二年,即1970年就离开了双河村,逊克县第一批面向知青招工,他就走了。“在他离开双河村的头几年,没见他回来过。”
      
      陈健说:“从1969年下乡到现在,我没离开过逊克县吧,不是一直陪着金训华吗?”守墓一事最早的报道者之一,上海一家报纸记者费凡平说:“陈健当时的说法是 我陪着他(金训华) , 守墓 的说法是我提炼的,我觉得这就是守墓。”
      
      上海知青和金训华的妹妹金士英对陈健不满的地方在于,几十年来,陈健从未到过上海金家看望金训华父母。“金士英总是跟别人说,为什么他从来不到我家去?他说他守墓了几十年谁相信?”这些流传在上海知青之间的议论,跟随在一批批前往双河村回访并祭奠金训华的上海知青,进入到了双河村。
      
      金训华救陈健的细节是知青们的又一个疑问。“当时水流那么急,金训华头露了3次就不见了,怎么会来得及托他?”朱伟明说。“我没有看到金训华推了陈健一把。”79岁的双河村民姚振杰时就在现场,他目睹了抢救陈健的过程。
      
      对此陈健觉得很冤,“金训华没有推我一把,我也从来没这么说过。这是记者写出来的。跳水的时候,他先下去,我后下去,他始终在我的前面,不可能说推我一把。”而费凡平则回忆:“我采访的时候,陈健说好像(金训华)推了他一把,又好像没有推。”
      
      大部分知青1979年之前都回到了上海,在双河下乡的知青中,除陈健外,还有黄德明等3人。对于陈健的留守,几乎每个接受采访的知青都进行了分析,“按照当时的政策,和当地人结了婚的,在当地有工作、已经不是知青户口的回城不能落户口,陈健两项都占了,而且大家回城也是一片茫然啊,不知道前途在哪里,在那里有个工作至少稳定一点”。采访过陈健的凤凰卫视一位编导称:“陈健也向我们表示他留在黑龙江并不全是因为金训华。”
      
      费凡平把陈健的行为提炼为“守墓”,后来很多报道便以此为基础。《共同关注》记者郭俊义则表示是黑龙江另一报纸向他们提供了线索,而他也认为陈健虽然离开了双河村,但在逊克县留了36年,就可以理解成为金训华“守墓”了。
      
      2005年8月15日,十多位上海知青又到双河村扫墓,陈健陪同前往。陈英姿回忆,“我当时觉得报道有些过了,就对陈健说, 你见好就收,不要太过分 。” 面对朱伟明等知青的疑问,费凡平说:“我觉得(陈健的报道)细节上可能有些出入,但主体上是没问题的,陈健确实留在了逊克县。” 陈健在澄清报道中夸大的成分后说:“我觉得这些都是细枝末节的东西,这个不实,跟我没关系,不是我说的。”
      
      今年1月,陈健被选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又一波报道高潮来临,使知青们觉得有站出来澄清的必要了。2月15日下午,应上海媒体邀请回到上海的陈健本来要举行黑龙江知青见面会。朱伟明等到双河下乡的知青没有获得邀请,但经过多方打听得知这个消息,一行10人在见面会开始前便赶到了现场。他们到场后向安排见面会的媒体质询为什么报道不真实?为什么他们反映很多次还是连续报道?最后,陈健没有出现,举办方取消了见面会。
      
      …… ……
      
      金训华的在天之灵不会想到,围绕着他的长眠之地竟然会有如此多的争议。
      
      让真正的英雄的在天之灵得到安息吧。
      让那些渺小的灵魂继续表演吧。
      咱老百姓只会被真正的英雄感动,
      因为我们的心中有杆称。
      真正的英雄是不需要奖杯的,
      因为您的名字已经铭刻在我们的心中。
沙发
发表于 2006-3-11 00:02:00 | 只看该作者
<P>搞笑的</P>
板凳
发表于 2006-3-11 00:44:00 | 只看该作者
<P>相信cctv不如相信xj</P>
地板
发表于 2006-3-11 00:59:00 | 只看该作者
<P>白感动了一把</P>
5#
发表于 2006-3-11 02:02:00 | 只看该作者
真是搞不懂, 丫们为什么不选天津的老白, 偏偏选了这个投机分子呢
6#
发表于 2006-3-11 05:29:00 | 只看该作者
<P>反正感动不了偶</P><P>只有哪些后司街的赞助商们才让偶感动!</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11-30 19:29 , Processed in 1.05355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