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921|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网上无意中发现苍茫博客文章、评析江南蓑衣的,非常高兴,转过来。感谢苍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7-2 22:37: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网上无意中发现苍茫博客文章、评析江南蓑衣的,非常高兴,转过来。感谢苍茫。



烟雨中行江南   蓑衣上诉幽情(《江南蓑衣》赏析)
[ 2007-6-9 20:46:00 | By: 苍茫 ]
      
江南,注定是阴柔的、忧伤的,是生长在烟雨中的柔梦,烟雨中的粉墙乌瓦,一带春水绕一城花。瘦瘦清清的河水还是细细长长的乡村道上,缓缓的流动着一曲古老悠扬的旋律——蓑衣便是烟雨江南的主题。


它掀起了多少文人墨客情不自禁的吟哦歌唱,留下了无数荡人心弦的诗词: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等。熟悉古典文学的读者无不知晓这样的诗句,怀才不遇的诗人们在人生困顿之下,容易把自己想象成志趣高雅的渔人或隐士,“把无限的禅机融入空荡和苍茫之中”,于是蓑衣被世人赋予了特殊的象征意义——高远、冲淡、悠然脱俗的意趣,选择了蓑衣,便意味着选择了清贫的人生,但是蓑衣“依然沉睡在古典中”,很难与常人联系在一起。


 胡明刚的《江南蓑衣》以新的视觉、诗人的意绪和诗人的敏锐诠释蓑衣背后的故事及衍生出的生存忧思。

文本开头精炼地写到:“在故都的某个雪天里,突然想到老家江南的蓑衣来了。”这一声发自肺腑的声音,充溢着丰沛的思乡之情,想念蓑衣便是想念家乡。但是文本并没有把这浓浓的乡情作为一条潜在的脉络贯穿到底。作者把现实中的蓑衣与常人联系在一起,它只不过是件极不起眼的家用物什,“在风雨中的劳作蓄满微凉的忧郁”,注定了劳作者生活的清寒,他们祖祖辈辈在小小的田地里跋涉着,无法走出这片山坳,文字间多了层深沉的叹息、抑郁的色彩。
千回百转之后,我们得知文中主人的人生故事,“主人与蓑衣同样的劳累和憔悴”,“主人来不及与它打招呼,溶进城市街衢的喧嚣”,“在某个某个茶室和酒吧间……”。这不正是蓑衣,所“害怕的主人会在某一个时刻逃离,与它们不告而别”吗,含蓄的言词,分明告诉读者主人为摆脱原有的生活方式,改变自己的命运,追求幸福的生活,离开了农村,来到了繁华的城市。
但是主人快乐吗?“来自江南的主人躲在暗角,两眼噙泪”,在灯红酒绿的城市里,哪里是主人心灵栖息之地?哪里是精神魂灵寄托的一个角落?纷杂的喧闹的城市文明背后,有的是疲惫,疲惫后的孤单、落寞。是的,来自江南的主人在物质得到满足的同时却失落了曾经宁静自由潇洒的心,失落了曾经的清雅的志趣,失落了曾经的平和的生活,于是
“在难得的寂静时分一个人端坐”“在某个下着微雪的夜晚,在某个寂寥的街道上,在街灯漠漠的照应下”,“他忽然发现了久违的江南蓑衣的影子”,此时的蓑衣已经符号化了,是文化意义上的回归,暗示对潇洒逍遥的志趣和宁静平淡的生活的留恋。

作者集矛盾于主人一身,既想背离“蓑衣”,又希望回归“蓑衣”,在逃脱了辛劳之后,却坠落的是一份闲适,结尾处一句“他在等待着内心的救赎”,意蕴悠远,似乎是作者或是读者在深深地自我拷问:我们到底把生命安放在哪里?怎样才能让我们的生命之歌唱得行云流水般欢畅?

《江南蓑衣》情切意浓,流动着清丽恬淡的神韵,贯注着一种飘忽邈远的清气,但不乏有沉滞苦涩之味,如见其形,如闻其声,令人回味无穷。

读文中第二小节,那苍翠山峦、层层叠叠的梯田、赶牛群的牧童、穿蓑衣的山地汉子,意象迭出,神韵清丽,是一幅朦胧迷醉的烟雨江南图,透露平和而安详的气息,为后文的逆转,作者对蓑衣的怀念做好了铺垫。
古典中的“蓑衣”充满文人情怀,第三小节,作者深情作诗词探寻,很是写意:“一蓑风雨,一叶孤舟,一片兰桨,一弯明月,顺流而下,逐草而居,是多么潇洒逍遥啊!”意象的叠加,极尽古典诗词之韵味,充满诗情画意,有着飘忽邈远之感,作者通过想象,将主体审美感情融入审美客体中,对渔人、隐士的高雅生活深沉、强烈而又饱满的概括,证明是他心中理想之所在,为后文的“救赎”之哲理作铺垫。
很多文字是诗意的,充满清淡平和之气,但有时免不了难以言状的苦涩,写来就没有开始的轻松和写意了,这种笔调的变化是来自对传统的中国农民的同情,,他们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辛苦劳作,他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常常为物质的贫穷所困,除此之外还有对自身生存困境的思考,“主人”如何匆匆逃离那块贫瘠的土地,离开与他朝夕相处的“蓑衣”,但在某个下雨极为寂寥的城市角落,又想念起“蓑衣”,人到底需要的是什么,这就是哲学上的悖论,矛盾的却又是统一的,
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每个人为名利所累,人们就不能不怀念曾经简单而又安静的日子,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蓑衣”人的情感,“它害怕的是主人会在某一个时刻逃离,与它不告而别”,“江南的蓑衣,是否还眷念着他主人日益苍老憔悴而衰弱的容颜?”蓑衣怎能离开它的主人,主人怎能可以离开蓑衣,从某种意义上讲,本文不就是召唤自然纯朴的农耕文明的回归吗,不就是对自由、高远、冲淡的生活的向往吗?希望人的心灵能从中得到温暖的慰藉,行走在人生路上不再孤单、寂寞。

期待“救赎”,“救赎”就有了更深层次的解读意义,文章的结尾的确很有意蕴,意蕴的寄托是一个细碎的事物——蓑衣,或许有人心中有感应,但却很少诉诸笔端。读者读来浅显,作者写来轻松,但其中所蕴藏的哲理却值得我们深思。
全文读来有种“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之感,实际上却是作者独特的写作技巧的体现。



沙发
发表于 2007-7-2 22:39:51 | 只看该作者
沙发
板凳
发表于 2007-7-3 08:32:47 | 只看该作者
明刚,好几次跟钱老师聊到你,终于逮到你了.给我发些文章.若回来要跟我们联系的哦.
地板
发表于 2007-7-3 09:03:15 | 只看该作者
明刚的文字值得一看,充满乡情,看来亲切。
5#
发表于 2007-7-3 09:57:2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天台霞 于 2007-7-3 08:32 发表
明刚,好几次跟钱老师聊到你,终于逮到你了.给我发些文章.若回来要跟我们联系的哦.

钱国丹  文学妈妈  北山胡的伯乐   呵呵  怎可失了联系
6#
发表于 2007-7-3 12:10:37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明刚兄可引此苍茫君为知己了
7#
发表于 2007-7-3 22:04:21 | 只看该作者
百度了胡老师的<江南蓑衣>,确实是情真意切,触人心弦,读罢感动且心酸。因此将这篇至性至情的好文贴上来吧。




江南蓑衣
胡明刚

    在故都的某个雪天里,突然想到老家江南的蓑衣来了。
  满目彤云里,翻读一本江南的画册,心情一派宁静和畅。那连绵的苍翠山峦,那层层叠叠的梯田,那高低错落犹如穿着蓑衣的房舍,总给人以平和而安详。满谷烟云,缭绕着江南的烟花三月。三月的江南,春光迷漫,而乡村道上穿着蓑衣的赶着牛群的牧童,总把一管缠绵的委婉的笛声传入我的耳鼓。而穿着衰衣在微雨中插秧的山地汉子,则把一篇耕作文章呈现在我的眼前了。
  我很少听到歌唱江南蓑衣的歌曲,江南的乡野之歌似乎除了采茶桃花和篱笆修竹外,就没有别的了。而蓑衣却依然沉睡在古典中。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西塞山就在我的记忆中与我隔岸相望。这江南的景色一半是属于蓑衣的,这季节的一半还是属于蓑衣的。不光是春天,还有下雪的隆冬,独钓寒江的孤舟蓑笠翁,一直在我眼前描绘着悠远的江南山水。在风景中出没的穿蓑衣的人,不仅仅是牧童,而且还有渔人,他们都是志趣清雅的高人。一蓑风雨,一叶孤舟,一片兰桨,一弯明月,顺流而下,逐草而居,是多么潇洒逍遥啊。我常把穿蓑戴笠的人称之为隐士和佛陀,且看那蓑衣似乎张开诗歌或者哲学的虚玄的羽翼翩翔在空明中,如神灵一般幽黑而深邃。这是自由狂放的,是寒山中的极致,远峰、孤舟、烟雨和萧寺,只是绝妙的陪衬。江南的蓑衣飘扬在诗意中。一袭蓑衣穿行在时空,犹如达摩的一苇渡江,把无限的禅机融入空荡和苍茫之中。
  江南蓑衣是平常的,一种极不起眼的家用物什,与镰刀、锄头和竹笠一起静默和谐地相处。在风雨中的劳作是艰辛的也是欢愉的,蓄满微凉的忧郁。当踏歌的农夫带着一身泥水,从田里山间归来,蓑衣和竹笠随即被挂在墙上,农夫歇息了,而它们则开始了默默的对话。蓑衣注定是蓑衣,竹笠注定是竹笠,似乎与主人一样无法逃避命运的摆布,无法摆脱生活的清寒。它们的主人一直向往着远方,但总无法走出这片山坳,他与他的老牛一起在这片小小的田地间一圈一圈地跋涉着,总超越不了这历史因袭的圆周率。雨中的蓑衣凝望着主人口鼻间升腾的气息,如雾般的慨叹着,幽幽地怀想着,难道主人真的没有幸福的愿望,没有丝毫改变命运的企图?
  尽管如此,蓑衣一定与主人相依为命,乐享清贫的。它害怕的是主人会在某一个时刻逃离,与它们不告而别。蓑衣和主人同样的劳累和憔悴。岁月的风刀霜剑早已撕裂了它的前襟。它们毕竟诞生或者寂灭在理想的记忆中,当它们在尘封的空间被人翻捡,被人展示的时候,江南的蓑衣,是否还眷念着他主人日益苍老憔悴而衰弱的容颜?
  在更加苍黄的时日,主人来不及与它打招呼,溶进城市街衢的喧嚣。当他在难得的寂静时分一个人端坐,蓑衣的影子就清晰地显现出来了,在脑海的某个角落里难以拂去。在某个下着微雪的夜晚,在某个寂寥的街道上,在街灯漠漠的照映下,他忽然发现了久违的江南蓑衣的影子。在某个茶室和酒吧间,他看见蓑衣还有他的竹笠高挂在髹漆得艳红或者金黄的柱子和墙壁上,落满红尘。那里不适合它们!主人想,此刻,它们仿佛像陪酒女郎,像示众者,像引颈自戮的罪囚。它们的心里会是如何想啊!那些酒客茶客是不知道的。江南的蓑衣和竹笠经年地寻找,在远远的翘首远望。它们想,城市里会下雪或者下雨,能解除心头的焦渴。它们想,下雨了,主人会重新穿戴起它们,飘飘扬扬地潇洒地走过雨巷。
  来自江南的主人躲在暗角,两眼噙泪。他在等待着内心的救赎。

[ 本帖最后由 面干汤 于 2007-7-3 22:08 编辑 ]
8#
 楼主| 发表于 2007-7-3 23:52:01 | 只看该作者
天台霞:给我一个你的电子信箱。
发给我的电子信箱就可以了。hmglaodang@sohu.com。我把稿子发给您,
9#
发表于 2007-7-5 09:20:58 | 只看该作者
你的邮箱不是hmg1965@sina.com?
10#
 楼主| 发表于 2007-7-5 09:46:32 | 只看该作者

shi

y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5-1-10 12:03 , Processed in 1.08033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