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天台山裴斐 于 2014-7-20 08:55 编辑
闲散做“事干” 裴 斐 天台人将做事立业,讲作做“事干”,或者讲有“事干”做。细想起来,觉得天台人天台话讲得很有道理,“事干事干”,就是一切事情都是干出来的嘛!所谓“事干”,可大可小,小则关乎于家庭贫富、门户荣辱,大则联系到家国兴衰,江山社稷。 很小的时候,父母就让我们学做“事干”。人太小,实在做不了大“事干”,放学以后,拎个篮子出去,为家里拔点猪兔草回来,也是必须做的。 上学以后,老师也教我们学做“事干”。做学生,除了读书写字学知识,老师看你学习成绩稍微出头一点,人也听话一些,就让你当个组长、班长之类的,为班级尽点职责,也算是在老师教导下学做“事干”吧。 记得再长大些了,嘴唇上面也渐渐长出了黑乎乎、毛茸茸的胡须毛,此时却一脚被踢出了校门,一头滚进了染缸似的大社会。这时候,却没人专教我们如何去做“事干”了,自己只得敦促自己,一定要去做点“事干”,而且是眼观着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们,慢慢地学着如何去做“事干”。
做“事干”总会有目的。想起年少往昔,倒也觉得有些幼稚好笑,我们小时候对于做“事干”的理想既浪漫又“红色”:一是认真学习为了将来成人成材做“事干”,二是为了革命甚至包括世界革命。长大后才明白,想要成人成材,也不是光靠自己努力学习就能做到,还须有机缘与命运;才明白,不要说世界革命和我们没关系,就是中国革命和我们关系也不大。身在田头,抬头就只能看见村头上的那棵大樟树,低头看见田地里一行行稻麦苗了。 长大后,才渐渐地懂得,人们做“事干”,首先是为了自己能很好地活着。不做“事干”能活着,就得有人会养活你。还有,不做“事干”有时会闲得无聊,有“事干”做,心里就踏实、充实一些。更重要的是,一个人若是在做着一份大家认为很重要、很体面的“事干”,心里头会觉得无比荣光!
人们活着,“事干”会越做越多、越做越大,渐渐地也就有了做“事干”的瘾头了。 比如当官,无论官大官小,总是受人仰目与仰承鼻息并存。有人调侃说,官场就像是一棵大树,你爬到树中间,抬头朝上看,都是屁股,朝下看都是笑脸,横斜着眼睛看周边,都是大眼瞪小眼。可就是当你拼命爬到树脑尖最高处时,看到的虽然下面满眼都是笑脸,但一有风吹枝头摇,也是令人可怕,担心冷不丁地会掉下树来,落得个粉身碎骨! 再比如做生意赚钱,最初是养家糊口,后来是买房买车,等到这些都达到了,成了千万、亿万的富翁,但要赚钱的惯性,却让自己怎么也无法停住了。赚钱的目的是为了做更大的“事干”,做更大的“事干”是为了赚更多的钱。于是,赚钱就成了最终目的,赚钱变得毫无乐趣。钱是赚到了,但却失去了岁月,失去了健康,失去了许多做人该有的乐趣。 更让人胆寒的是,做事的程度与最后的结果有时并不成正比,并不是做得越多获得的越多。做官为了升迁到更高的位置,可是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栽到比起点还低的地步;做生意赚钱,钱越赚越多,但也有可能一下子鸡飞蛋打,全部归零。有人调侃,说“做事干”如吹气球,都想吹得大一些,但大到一定程度再使劲吹,就炸了,吹炸了的气球,还不如吹小点呢!
于是,有的人做“事干”做到一定地步,就改弦更张了。做官做腻了,就辞官下海,开始赚钱;赚钱到了一定的程度,明白的人又会摇身一变,改去做学问;做学问做到了一定的境界,有的甚至出家信佛了。更让人钦佩的是,有的人做什么成什么,但都做到一定地步的时候适可而止,做的每一件事都堪称大师。当然,做“事干”能做到这样的人,在这世上也仅是凤毛麟角。
所以,有人说,人生一辈子总有个巅峰期,巅峰期过了,就开始走下坡路了。翻读历史,有多少人物,在未发达之时,努力奋发地做“事干”,渐渐地,终于使人生走到了巅峰时刻,但在巅峰期这关键时刻,大都想做更多更大的“事干”,以致“事干”做多了,做昏头了,反而亏大发了,栽了跟头。 中国现代史上,东北的那个张少帅,一辈子就做了两件“事干”,一件是东北易帜,另一件是西安事变。他做过这两件稍有影响的“事干”后,就没再做什么,可就是这个没做多少“事干”的人,居然活过了一百岁,而且在中国现代史上还算个有名气的人。 有哲人说,人一出生,谁都是朝着死亡奔跑。此言说得有些吓人,吓得人们夜以继日地做“事干”。做了很多,到头来才发现无论你怎样做,仍然还是在朝着死亡奔跑。即使贵为帝王,跑的不一定慢,就是贱为乞丐,跑的也不一定快。住在高楼大厦别墅里做着大“事干”的亿万富翁,不一定有蜷居巷陌的退休老头那种闲散快乐,企业家比打工者承受的压力会更大。如今,有人提出一种与财富地位无关的“幸福指数”,虽然有些无聊,但却也不无道理。 做“事干”无须抢,该轮到你总会轮到;做“事干”别越位,不该你做的,不必去做;做“事干”莫强求,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做不成就做不成吧,勉强做成了,往往灾祸也会随之而来。实在没“事干”可做的时候,也不要着急,闲着也是一种福份,更是天意。须知,做“事干”的最高境界就是做到没“事干”做时的一份闲适与自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