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仍旧是我 于 2014-2-20 21:25 编辑
在上海,我父母是卖豆花的,因此我是豆花女。 初次到上海我是十八岁,我还在读高中,想起来是高二,暑假了,父亲说,好久没见我了,想带我出去玩玩。整个假期把我一个人丢在家里,他心里不踏实。他很想见我。就这样,在一个有点燠热的夏天傍晚,父亲领着我,还带着一个大西瓜,启程去上海了。 那时候我对上海的印象是空白的,有的只是《上海滩》里的记忆,那是一个刀光剑影、皮革西装祺袍,外加舞厅的世界。周旋的舞曲一直在心头徘徊,唱得缠绵动人。 从汽车上下来,已经到了下半夜了,坐了渡轮,后来又坐了公交车,七弯八转的,天忽地就亮了。可父亲迷路了,不知道怎么才能找到他住的地方,于是他焦急地看公交车牌。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公交车牌,一块巨大的长方形牌子耸立在一根木柱上,我不知道这是做什么用的。上面写的一行行竖字,代表什么意思呢。只见一个个人都翘着头往牌上张望。庞大的车来了,那是公交车,于是等着的几个人拥了上去。去了一拨,不一会又聚集来一拨。那时我很好奇,觉得那些人不管是上下车的行为还是他们的面容,都是那么地从容不迫。 可是上海是多么不同的世界啊。我原以为上海是钢筋水泥的城市,天必然是灰色的,被灰尘搅得雾蒙蒙的,可是那一个清朗的早晨,我向远处望去,天是多么地蓝啊,澄彻鲜亮的,我简直觉得比我居住的小山村都要亮丽了。我在我家乡从未注意到有如此的蓝天。而且那蓝天是向远处伸展的,无限的远处,没有界限和尽头。这也是在家乡所从没有过的体验。家乡是一个盆地,四面环山,不管从哪个方向望过去,目光总被或远或近的山阻隔,当时也觉得世界就是这么一点点大,是被山围起来那样。到了上海,才发现原来我的想法是多么可笑、幼稚,世界原来可以是辽阔地没有边际。望着那无垠的远方,我觉着心胸无限地开阔,被束缚的思维也开阔起来了。这是第一次开阔了眼界啊。再者我注意到的还有马路,很宽很宽,宽阔得简直有点儿浪费了,而且还分了两道走向,汽车、摩托车可以往不同的方向行驶,这是人的智慧的结晶啊,这样车辆可以来来往往从不相撞了。马路边往往种了很多树,很高大的那种,疏朗地沿着马路排成两行。 父亲一会带我看这个车牌,一会又走了一段路看另一个车牌,有时还穿过马路到对面去看车牌。我不懂,只抱着行李傻傻地站着。因为是很早的早上,马路上人很少,显得非常清冷。突然我觉得非常地孤独、渺小和无助。在这样的街头,除了父亲和我,没有一个亲人。我和父亲就好像瞬间被抛到了这个陌生的城市。整个城市的大气和冷漠的表情,也是在那一时刻体会到的。 但很快地我被上海的新鲜的东西吸引了。早上的人虽少,有时还会见到一两个的。很大可能是穿着花衣裳的老太太,她们是出来散步的,多半跟着一条颠儿颠儿跑的毛茸茸的小狗。有时老太太把狗抱在怀里,亲切地抚摸着。老太太这样雍容华贵的气质,在我们的乡间也是极少见到的。她们与宽阔的马路是相映衬的。 父亲迷了路,上前去询问,老太太很耐心地指点给我们了。不管从说话的态度还是说话的语气看,她们都是很有素养的。她们的脸多半是白净的,即使是皱纹也是干净的,有可能还化了妆的。这就是上海人。所以当时我对上海人的印象是极好的。不象后来的觉得上海人其实也有很多的无赖。 我跟着父亲绕了很大的弯子,坐了几趟公交,穿过一个长满杂草的园子,到了一个工地前面。我以为父亲会把我领到他们住的地方,不想他把我领到了母亲卖的小摊那里了。 母亲系着一条围裙,舀着豆花,见到我来了,很开心,说“你来了”,又继续忙她的了。她的旁边的桌子上坐着几位顾客,是从前面施工着的工地上过来的。豆花盛在一个绿色的圆桶里。母亲的手很熟练,白嫩嫩的豆花盛到碗里后,要在上边加上葱花、虾皮、酱油,这样又红又黄又绿地伴着白,好看极了。如果顾客要甜的,就加点白糖。 母亲问我要不要吃,我说不吃。她还是给我舀了一碗。 在这里,我总有一种怪异的感觉。我总觉着我与母亲变得分外地客气。这时的母亲也让我觉得有点陌生。虽然母亲在我的印象里一直是劳动着的,她有时去田里干活,有时在晒谷场上晒谷子,有时去碾米厂脱谷壳,但我从没有见过这样装扮的母亲,要面对着她的顾客客气地微笑的母亲。而且到了那么远的地方,上海,多少让我有点儿心酸。 母亲的小摊旁边还有几个小摊,有卖锟钝的,卖大饼的。地上都是吃后的废纸。很脏。有一个卖大饼的,母亲跟他关系很好。妹妹喜欢吃他的大饼。父亲带我出去的时候说,你妹妹喜欢吃大饼,现在吃得可胖啦。他说话的时候非常地高兴。从他的话里,我想象着上海的生活是非常愉快的,美好的。但看到的多少与我想的有点不同。 到了早上十点,带安全帽的顾客几乎一个都不见了,母亲收拾起摆在地上的桌子凳子,放进大的三轮车,准备回去了。 我和母亲坐在三轮车里,父亲在前面费力地蹬着,驮着我和母亲和那一些没有生命的桌子凳子,还有那个绿色的圆桶,回家了。 日头开始烈起来了,炽热的光线在背后烤着我们。周围有一股臊热在涌动。 坐了一夜的车,我盼着赶快到家。但是经过一条闹热的小街的时候,父亲的车停下来了。他和母亲这边转转那边看看,买了很多东西。那条街的纷繁杂乱给了我很深的印象,我坐着的对面是那些明晃晃的刀子、铁揪还有白亮的搪瓷碗,这些都放在一个小桶里,是母亲卖豆花的装备。突然间我觉得我的感官全被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塞满了,我觉得很厌恶。但更多的是辛酸。 还有三轮车那很费力的转动和沙哑的吱吱声,也让我起了无比酸楚的感觉。在家乡的时候,不论我跟着父亲母亲去哪里干活,我都有一种很幸福的感觉,哪怕是大太阳的时候,叫我戴着草帽去看水道,我还是欢喜得很呢。可是在这儿,我的心头老是涌起莫名的感觉。我在想,是不是为了生存和为了我的学费,父母要背井离乡来到这么远的地方的缘故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