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林华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民革命军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6 20:23:55 | 只看该作者
国民革命军编制
1926年7月(北伐战争时)

总司令:蒋中正(蒋介石);军事总顾问:加伦;总参谋长:李济深;总参谋次长:白崇禧;总政治部主任:邓演达;总政治部顾问:铁罗尼
第一军:军长何应钦;党代表缪斌;顾问 切列巴诺夫
第二军:军长谭延闿;党代表汪兆铭(未到职);副党代表李富春;顾问 预不罗甫斯基(原苏联)
第三军:军长朱培德;党代表朱克靖;顾问 马赤意利克(原苏联)
第四军:军长李济深(兼);党代表廖乾吾;顾问 巴罗
第五军:军长李福林;副党代表李朗如;顾问叶林
第六军:军长程潜;副党代表林伯渠
第七军:军长李宗仁;党代表黄绍竑;顾问 予金
第八军:军长唐生智;党代表刘文岛;顾问 奥依尼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6 20:24:42 | 只看该作者
1937年8月20日(抗战初期)

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参谋总长 程潜;副参谋总长 白崇禧
第一战区(辖区:平汉、津浦两铁路线,共26个师又6个旅。)
司令长官:蒋介石(兼)
第一集团军总司令宋哲元;
第二集团军 总司令刘峙;
第十四集团军 总司令卫立煌
第二战区(辖区:晋、察、绥,共13个师又16个旅。)
司令长官:阎锡山
第六集团军 总司令杨爱源;
第七集团军 总司令傅作义;
预备军 总司令阎锡山(兼)
第三战区(辖区:江、浙,共18个师又7个旅。)
司令长官:冯玉祥
第八集团军 总司令张发奎;
第九集团军 总司令张治中;
第十集团军 总司令刘建绪;
第十五集团军 总司令陈诚
第四战区(辖区:闽、粤,共13个师又3个旅。)
司令长官:何应钦
第四集团军 总司令蒋鼎文;
第十二集团军 总司令余汉谋
第五战区(辖区:鲁,共18个 师又1个旅。)
司令长官:蒋介石(兼),后由李宗仁调任
第三集团军 总司令韩复榘;
第五集团军 总司令顾祝同
直属部队
第一预备队 司令长官李宗仁;
第二预备队 司令长官刘湘;
第三预备队 司令长官龙云;
第四预备队 司令长官何成濬;

陈绍宽将军
第十七集团军 司令长官马鸿逵;
第十八集团军 司令长官朱德;
骑兵第二军 军长何柱国
空军 (共九个大队,各式飞机305架)
总司令 蒋介石(兼);前敌总指挥周至柔
海军 (各种舰艇共66艘,总排水量五万九千余吨)
总司令陈绍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6 20:25:27 | 只看该作者
1938年1月

第一战区
司令长官:程潜
作战地区:平汉路方面
兵力:共辖25个步兵师,2个步兵旅,2个骑兵师
第21集团军 司令官商震,下辖:第32军 军长商震(兼),骑兵第14旅 旅长张占魁
第1集团军 司令官宋哲元,下辖:第53军军长万福麟,第77军 军长冯治安,第181师师长石友三,第17师 师长赵寿山,骑兵第3军 军长郑大章
第68军 军长刘汝明(直属),第92军军长李仙洲(直属),第106师 师长沈克(直属),第118师 师长张砚田(直属),新编第8 师 师长蒋在珍(直属),新编第35师 师长王劲哉(直属),骑兵第4师 师长王奇峰(直属)
第二战区
司令长官:阎锡山
作战地区:山西方面
兵力:共辖27个步兵师,3个步兵旅,3个骑兵师
南路前敌总司令卫立煌,下辖:第3军 军长曾万钟,第9军 军长郭寄峤,第14军 军长李默庵,第93军 军长刘戡,第15军 军长刘茂恩,第17军 军长高桂滋,第19军 军长王靖国,第47军 军长李家钰,第61军 军长陈长捷,第14军团军团长冯钦哉
北路前敌总司令傅作义,下辖:第35军军长傅作义(兼),新编第2师 师长金宪章,骑兵第1军 军长赵承绶,骑兵第2军 军长何柱国,
第18集团军 总指挥朱德
第66师 师长杜春沂(直属),第71师 师长郭宗汾(直属),第33军 军长孙楚(直属),第34军 军长杨澄源(直属)
第三战区
司令长官:顾祝同
作战地区:苏浙方面
兵力:共辖24个步兵师,6个步兵旅
第10集团军 司令官刘建绪,下辖:第28军 军长陶广,第70军 军长李觉,第79师 师长陈安宝,暂编第13旅 旅长杨永清
第19集团军 司令官罗卓英,下辖:第4军军长吴奇伟,第18军 军长罗卓英(兼),第79军 军长夏楚中,第25军 军长万耀煌,第73 军 军长王东原
第23集团军 司令官唐式遵,下辖:第21军 军长唐式遵(兼)
第28集团军 司令官潘文华
第23军 军长潘文华(兼)
新编第4军 军长叶挺(直属),独立第6旅 旅长周志群(直属)
宁波守备 司令王皓南,辖第194师 师长陈德法
温台守备 司令徐旨乾,辖暂编第12旅 旅长李国钧
游击总司令黄绍雄
第四战区
司令长官:何应钦(兼)
作战地区:两广方面
兵力:共辖9个步兵师,2个步兵旅
第12集团军 司令官余汉谋,下辖:第62军 军长张达,第63军 军长张瑞贵,第64军 军长李汉魂,第65军 军长李振球,独立第9旅 旅 长李振良,独立第20旅 旅长陈勉吾
第8军团 军团长夏威,
虎门要塞 司令陈策
第五战区
司令长官:李宗仁
作战地区:津浦线方面

李宗仁
兵力:共辖27个步兵师,3个步兵旅
第3集团军 司令官于学忠,下辖:第51军军长于学忠(兼),第12军 军长孙桐萱,第55军军长曹福休,第56军 军长谷良民
第11集团军 司令官李品仙,下辖:第31军 军长韦云淞
第21集团军 司令官廖磊,下辖:第7军 军长周祖晃,第48军 军长廖磊(兼)
第22集团军 司令官邓锡侯,下辖:第41军 军长孙震,第45军 军长邓锡侯(兼)
第24集团军 司令官顾祝同(兼),下辖:第57军 军长缪溦流
第27集团军 司令官杨森
第3军团 军团长庞炳勋
第59军 军长张自忠
海军陆战队
第八战区
司令长官:蒋介石(兼),副司令长官:朱绍良
作战地区:甘宁青方面
兵力:共辖5个步兵师,4个步兵旅,5个骑兵师,4个骑兵旅
第17集团军 司令官马鸿逵,下辖:第81军 军长马鸿宾,第168师 师长马鸿逵(兼),骑兵第1旅 旅长马光宗,骑兵第10旅 旅长马全忠,宁夏警备第1旅 旅长马宝琳,宁夏警备第2旅 旅长马得贵
第80军 军长孔令恂
第82军 军长马步芳
骑兵第5军 军长马步青
第191师 师长杨德亮
挺进军 司令马占山
武汉卫戍司令部
总司令:陈诚
兵力:共辖14个步兵师,1个步兵旅
第2军 军长李延年,第49军 军长刘多荃,第54军 军长霍揆章,第60军 军长卢汉,第75军 军长周岩,第13师 师长吴良琛,第57师 师长施中诚,第77师 师长彭位仁,江防总司令刘兴,海军陆战队
西安行营
主任:蒋鼎文
兵力:共辖12个步兵师,4个步兵旅,3个骑兵师
第11军团 军团长毛炳文,下辖:第37军 军长毛炳文(兼),第43师 师长周祥初
第17军团 军团长胡宗南,下辖:第1军胡宗南(兼),第8军 军长黄杰
第21军团 军团长邓宝珊
第38军 军长孙蔚如
第46军 军长樊崧甫
第86师 师长高双成
第165师 师长鲁大昌
暂编骑兵第1师(直属)
骑兵第6军 军长阎炳岳(直属)
闽绥靖公署
主任:陈仪
兵力:共辖2个步兵师,4个步兵旅
第75师 师长宋天才
第80师 师长陈琪
福建保安第1旅 旅长陈佩玉
福建保安第2旅 旅长李树棠
福建保安第3旅 旅长赵琳
海军陆战队第2旅
军事委员会(军委会)直辖兵团
兵力:共辖17个步兵师
第20军团 军团长汤恩伯,下辖:第13军军长汤恩伯(兼),第52军 军长关麟征,第85军军长王仲廉
第2集团军 司令官孙连仲,下辖:第30军军长田镇南,第42军 军长冯安邦
第8集团军 司令官张发奎,下辖:第36师 师长蒋伏生,第50师 师长成光耀,第92师 师长黄国栋,第93师 师长甘丽初,第167师 师长薛蔚英
第26集团军 司令官徐源泉,下辖:第10军军长徐源泉(兼),第87军 军长刘膺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6 20:26:05 | 只看该作者
1938年11月第一战区(辖区 豫省及安徽之一部)
司令长官卫立煌
第二战区(辖区 山西及陕西之一部)
司令长官 阎锡山
第三战区(辖区 苏南皖南浙闽两省)
司令长官顾祝同
第四战区(辖区 两广方面)
司令长官张发奎
第五战区(辖区皖西鄂北豫南方面)
司令长官 李宗仁
第八战区(辖区 甘宁青及绥远方面)
司令长官 朱绍良
第九战区(辖区 赣省一部鄂南(长江以南)及湘省)
司令长官 陈 诚薛 岳(代)
第十战区(辖区 陕西方面)
司令长官蒋鼎文
鲁苏战区(辖区 苏北及山东方面)
总司令于学忠
冀察战区(辖区 冀察方面)
总司令鹿钟麟
1944年冬第一战区
司令长官 胡宗南(代)
第二战区
司令长官 阎锡山
第三战区
司令长官 顾祝同
第五战区
司令长官 李宗仁
第六战区
司令长官孙连仲
第七战区
司令长官余汉谋
第八战区
司令长官 朱绍良
第九战区
司令长官薛岳
第十战区
司令长官李品仙
冀察战区
总司令高树勋
驻印军
总指挥萨尔登副总指挥郑洞国
下辖新编第一军孙立人,以及新编第六军廖耀湘。共辖6个美械师、两个榴弹炮旅、两个坦克团,全系美械装备。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乃国民革命军(国军)中作战能力最强的战区。
第一方面军
司令官卢汉
第二方面军
司令官张发奎
第三方面军
司令官 汤恩伯
第四方面军
司令官王耀武
昆明防守司令部
司令杜聿明
总部直辖部队
地方绥靖部队
军事委员会(军委会)直辖部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6 20:26:34 | 只看该作者
1939年4月(抗战相持阶段)

第一战区(辖区:

卫立煌
河南、安徽两省北部,共12个步兵师1个步兵旅1个骑兵师1个骑兵旅。)
司令长官:卫立煌
第二集团军 总司令孙连仲;
第三集团军 总司令孙桐萱;
豫北自卫军 总司令朱怀冰
第二战区(辖区:山西全部、陕西东北部,共32个步兵师14个步兵旅5个骑兵师3个骑兵旅。)
司令长官:阎锡山
第十四集团军 总司令 卫立煌(代);
第四集团军 总司令孙蔚如;
第五集团军 总司令曾万钟;
第六集团军 总司令杨爱源;
第七集团军 总司令赵承绶;
第八集团军 总司令孙楚;
第十三集团军 总司令王靖国;
第十八集团军 总司令朱德;
晋陕绥边区军 总司令邓宝珊;
战区直辖部队 总司令张励生
第三战区(辖区:浙江、福建全部,江苏、安徽南部,共22个步兵师2个步兵旅)
司令长官:顾祝同
闽绥靖区兼第二十五集团军 主任兼总司令陈仪;
第十集团军 总司令刘建绪;
第三十二集团军 总司令上官云相;
第二十三集团军 总司令唐式遵;
第四战区(辖区:广东、广西全部,共18个步兵师2个步兵旅。)
司令长官:蒋介石(兼),张发奎(代)
第十六集团军 总司令夏威;
第十二集团军 总司令余汉谋;
第五战区(辖区:安徽西部、湖北北部、河南南部,共28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1个骑兵旅。)
司令长官:李宗仁
第十一集团军 总司令李品仙;
第二十二集团军 总司令孙震;
第二十九集团军 总司令王缵绪;
第三十三集团军 总司令张自忠;
长江上游江防司令部 司令郭忏;
战区直辖部队
第八战区(辖区:绥远、宁夏、甘肃、青海,共6个步兵师9个步兵旅4个骑兵师4个骑兵旅。)
司令长官:朱绍良
第十七集团军 总司令马鸿逵;
傅作义部队 总司令 傅作义;
东路部队 总指挥鲁大昌;
第九战区(辖区:湖北南部、江西西部、湖南全部,共52个步兵师。)
司令长官:陈诚
第一集团军 总司令 卢汉;
第九集团军 总司令 吴奇伟;
第十九集团军 总司令 罗卓英;
第二十集团军 总司令 商震;
第二十七集团军总司令杨森;
第三十集团军 总司令王陵基;
第三十一集团军 总司令 汤恩伯;
湘鄂赣边区游击总指挥部 总指挥樊松甫
第十战区(辖区:陕

蒋鼎文
西,共9个步兵师1个步兵旅1个骑兵师1个骑兵旅。)
司令长官:蒋鼎文
第三十四集团军 总司令 蒋鼎文(兼);
第十六军
鲁苏战区(辖区:江苏北部、山东全部,共7个步兵师。)
总司令于学忠
冀察战区(辖区:河北、察哈尔,共5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
总司令鹿钟麟
军事委员会(军委会)直属部队:第一、五、三十一、三十六、七十一、九十九等军。
重庆卫戌总司令部 总司令刘峙。
(注:1940年7月,战斗序列再作调整,共计268个步兵师、44个步兵旅、12个骑兵师、8个骑兵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6 20:26:57 | 只看该作者
1945年1月(抗战反攻阶段)

军事委员会:委员长 蒋介石;参谋总长 何应钦;副参谋总长程潜、白崇禧
第一战区 司令长官 胡宗南(代)

胡宗南
第四集团军 总司令孙蔚如;
第二十八集团军 总司令李仙洲;
第三十一集团军 总司令王仲廉;
第三十四集团军 总司令李文;
第三十七集团军 总司令丁德隆;
第三十八集团军总司令董钊;
商南指挥所 主任郭寄峤
战区直属及特种部队。
第二战区 司令长官阎锡山
第六集团军 总司令杨爱源;
第七集团军 总司令赵承绶;
第八集团军 总司令孙楚;
第十三集团军 总司令王靖国;
第十八集团军 总司令朱德;
战区直属及特种部队。
第三战区 司令长官顾祝同
第二十三集团军 总司令唐式遵;
第二十五集团军 总司令李觉;
第三十二集团军 总司令李默庵;
战区直属及特种部队。
第四战区 司令长官张发奎
第十六集团军 总司令夏威;
第三十五集团军 总司令邓龙光;
战区直属及特种部队。
第五战区 司令长官刘峙
第二集团军 总司令刘汝明;
第二十二集团军 总司令孙震;
战区直属及特种部队。
第六战区 司令长官孙连仲
第十集团军 总司令王敬久;
第二十六集团军 总司令周碞、宋肯堂;
第三十三集团军 总司令冯治安
长江上游江防军 总司令吴奇伟
战区直属及特种部队。
第七战区 司令长官 余汉谋
第十二集团军 总司令 余汉谋;
战区直属及特种部队。
第八战区 司令长官 朱绍良
第三集团军 总司令赵寿山
第十七集团军 总司令 马鸿逵;
第二十九集团军 总司令李铁军;
第四十集团军 总司令 马步芳
傅作义部队 总司令 傅作义
晋陕绥边区部队 总司令邓宝珊
战区直属及特种部队。
第九战区 司令长官 薛岳
第一集团军 总司令孙渡(副);
第三十集团军 总司令王陵基;
战区直属及特种部队。
第十战区 司令长官 李品仙
第二十一集团军 总司令 李品仙(兼);
第十五集团军 总司令何柱国;
第十九集团军 总司令陈大庆;
战区直属及特种部队。
冀察战区 总司令高树勋新编第八军
昆明行营 主任 龙云
驻印军 总指挥 萨尔登 新编第一军 直属及特种部队
重庆卫戌部队 总司令 刘峙 第十四军等
军事委员会(军委会)直属部队 第六十九、七十五、七十六、七十九军等。
绥靖部队
川康边防 总指挥刘文辉;
川陕鄂边区绥靖公署 主任潘文华
川康绥靖公署 主任邓锡侯
广西绥靖公署 主任李宗仁
太原绥靖公署 主任 阎锡山
广东绥靖公署 主任余汉谋
滇黔绥靖公署 主任 龙云
鄂陕甘边区 总司令陈继承
豫省警备司令部 总司令刘茂恩
中国陆军总司令部 总司令 何应钦(兼) 直辖新编第六军等
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
第十一集团军 总司令王杰
第二十集团军 总司令霍揆彰
远征军直辖及特种部队
黔桂湘边区 总司令 汤恩伯
第十集团军 总司令夏楚中
第二十四集团军 总司令王耀武
直属及特种部队
滇越边区 总司令 卢汉
第一集团军 总司令 卢汉(兼)
第五集团军 总司令杜聿明
第九集团军 总司令关麟征
第二十七集团军 总司令李玉堂
(上述部队共计115个军,含331个师、23个独立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6 20:28:04 | 只看该作者
1946年6月(抗战胜利至解放战争前)

国防部部长 白崇禧

白崇禧
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 何应钦
参谋总长 陈诚
陆军总司令顾祝同
海军总司令 陈诚(兼)
空军总司令周至柔
联合后勤总司令黄镇球
东北行营 主任熊式辉
第一绥靖区 司令官孙渡
第二绥靖区司令官石觉
第三绥靖区 司令官赵公武
第四绥靖区 司令官廖耀湘
冀东绥靖区 司令官牟庭芳
直属新编第一军
北平行营 主任李宗仁
第十一战区 司令长官孙连仲
第十二战区 司令长官傅作义
徐州绥靖公署 主任薛岳
第一绥靖区司令官汤恩伯
第二绥靖区 司令官王耀武
第三绥靖区 司令官冯治安
第八绥靖区 司令官夏威
第二战区 司令长官阎锡山
第六集团军 总司令王靖国
第七集团军 总司令赵承绶
第八集团军 总司令孙楚
郑州绥靖公署 主任刘峙
第一战区 司令长官胡宗南
第三十一集团军 总司令王仲廉
第三十七集团军 总司令刘戡
第三十八集团军 总司令董钊
第四绥靖区 司令官刘汝明
第五绥靖区 司令官孙震
西北行营 主任张治中
第三集团军 总司令赵寿山
武汉行营 主任程潜
第六绥靖区 司令官周碞
第七绥靖区 司令官王陵基
第十集团军 总司令欧震
第二十七集团军 总司令李玉堂
衢州绥靖公署主任余汉谋
广州行营 主任张发奎
川黔湘绥靖公署 主任潘文华
川康绥靖公署 主任邓锡侯
台湾警备总司令部司令 陈仪
云南警备总司令部 司令霍揆彰
重庆警备总司令部 司令孙元良
重庆行辕主任 何应钦,张群(代)
西昌行辕 主任贺国光
淞沪警备总司令部 司令李及兰
京沪卫戌总司令部 司令 汤恩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6 20:28:59 | 只看该作者
历任陆军总司令
姓名 政党 就职时间 离任时间 备注
何应钦中国国民党1944年 1946年5月 第壹任
顾祝同中国国民党 1946年5月 1948年4月
余汉谋中国国民党 1948年5月 1949年4月
顾祝同中国国民党 1949年4月 1950年3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6 20:34:56 | 只看该作者
创建国民革命军(8个军)[编辑]
国民革命军未成立前,孙中山为首的南方政府倚靠南方军阀作为武力基础,但是在六一六事变后孙中山决定重新建立一批效忠于中国国民党思想的军事武力。 为此,1924年在苏联支持下,孙中山在广州创立黄埔军校。面对这批非我族类的军队,当时盘据在广东省的各路军阀皆想尽方法欲加以排除,然而在1925年2月由黄埔军校培育出之军官团发动之东征成功击溃陈炯明为首的粤系军阀势力,国民党军系势力自此站稳脚步逐渐扩充。
1925年7月,护法政府于广州改组为国民政府,其军事最高领导组织称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8月18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将辖下各地方军队名目取消,统一名为“国民革命军”,简称“国军”。由黄埔军校训练的军官组成的黄埔军校校军为第一军,军长蒋中正。“建国湘军”为第二军,“建国滇军”改为第三军,“建国粤军”为第四军,福军为第五军。初期的国民革命军依照苏联体制,在军、师两级设党代表及政治部。
虽然黄埔军校提供了一定军力让国民政府控制广州,但这几千人守省有余,要打垮其它军阀仍差距甚远,为了弥补军力差距国民政府不断以纳降改编的方式吸收各地的军事武力。 1926年1月,改编湖南的“攻鄂军”及吴铁城的“警卫军”、并和广东的“潮梅军”等合组为第六军,军长程潜。3月,收编广西新桂系军队为第七军,军长李宗仁。6月,湖南的唐生智因败于吴佩孚因而加入国民政府,部队改编为第八军。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当时的国民革命军号称八个军,总兵力约十万人。蒋中正任总司令,李济深为参谋长,白崇禧任参谋次长代理参谋长,邓演达为政治部主任,周恩来为政治部副主任。一至八军军长及党代表分别为:(一军)何应钦/缪斌;(二军)谭延闿/李富春;(三军)朱培德/朱克靖;(四军)李济深/廖干五;(五军)李福林/李朗如;(六军)程潜/林伯渠;(七军)李宗仁/黄绍竑;(八军)唐生智/刘文岛。
以上部队序列如下:
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原黄埔党军)
国民革命军第一师
国民革命军第二师
国民革命军第三师
国民革命军第十四师
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师
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原建国湘军)
国民革命军第四师
国民革命军第五师
国民革命军第六师
国民革命军第二军教导师
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原建国滇军)
国民革命军第七师
国民革命军第八师
国民革命军第九师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原建国粤军)
国民革命军第十师
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师
国民革命军第十二师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
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原福军)
国民革命军第十三师
国民革命军第十五师
国民革命军第十六师
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原攻鄂军、警卫军、潮梅军)
国民革命军第十七师
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师
国民革命军第十九师
国民革命军第七军
国民革命军第八军
必须一提的是此时的在广州整编国民革命军的军级单位因为没有旅编制,因此团级以上直接跳师,导致一个军实际满编人员在一万人左右,约等同日后改编时的步兵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6 20:36:29 | 只看该作者
北伐[编辑]


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师


国军民国24年的训练用书-德式现代炮兵须知,作者周长耀,总监唐生智,唐生智1949年后投效中共,受文革迫害,1970年病逝。
北伐初期,国民革命军的四、七、八军分别在湖南、湖北击败了吴佩孚;二、三、六军进攻江西最初受挫,1927年1月调整战略,七军从江左,二、六军从江右,分兵向江西及长江下游地区挺进,三、一军合击浙江,挺进上海,至4月军阀孙传芳主力被击溃。
1927年4月26日发生宁汉分裂,清除国民党内的共产党员,并在各地大规模捕杀共产党分子,北伐一度中断。国、共两党因而正式决裂,开展长达十年的武装冲突。国民党分裂成左派的武汉及右派的南京两个国民政府。以蒋中正为首的右派在南京成立政府,开始进行清党,将共产党人从军队内清除,并且取消国民革命军内党代表及政治部编制,清党后的国民革命军开始被中共称为蒋军,中共指责国军已成为“新军阀”蒋中正的工具。至7月,宁汉复合;蒋中正于8月辞去总司令职。孙传芳乘机发动的反攻被李宗仁、何应钦、白崇禧在南京龙潭击败。
1928年1月,蒋中正复出。支持北伐的冯玉祥手下的国民军,及阎锡山手下的北方革命军并入国民革命军战斗序列。国军编为第一、二、三、四集团军,分别由蒋中正、冯玉祥、阎锡山及李宗仁任司令;蒋中正为总司令。至6月,张作霖退出山海关外时被日本关东军在皇姑屯炸死。国军亦进至北京。12月,张学良在关外易帜,北伐宣布成功。
一次北伐时期序列(1926年7月一1927年7月)
1926年8月,广州国民政府以贵州清乡司令部所属右路军、中路军、独立旅等部在湖南辰州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九军。1926年8月23日,广州国民政府以黔军第2师(下辖三个旅,由原黔军第2混成旅扩编)在四川纂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军,辖第28师(由黔军第2师所属三个团改编)、第29师(由黔军第2师所属三个团改编)、第30师(由黔籍新兵组成)、教导师(由黔籍新兵组成)。1926年11月27日,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以所属第十师为基础在湖北武汉扩编为第十一军。
国民革命军第一军
国民革命军第二军
国民革命军第三军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
国民革命军第五军
国民革命军第六军
国民革命军第七军
国民革命军第八军
国民革命军第九军
国民革命军第十军
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八师
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师
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师
国民革命军第十军教导第一师
国民革命军第十军教导第二师
国民革命军第十军教导第三师
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
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
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师(后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师)
国民革命军第十二军
国民革命军第十三军
国民革命军第十四军
国民革命军第十五军
国民革命军第十六军
国民革命军第十七军
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
国民革命军第十九军
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
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一军
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二军
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三军
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军
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五军
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军
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七军
二次北伐时期序列(1926年7月一1927年7月)
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
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第一方面军
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第二方面军
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第三方面军
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第四方面军
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原国民军)
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一方面军
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二方面军
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三方面军
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四方面军
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五方面军
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六方面军
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七方面军
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八方面军
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九方面军
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原北方革命军)
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
北伐时期的扩编[编辑]
北伐时期随着战争的进展,扩编为49个军,19个独立师。
国民政府军(84个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11-14 14:29 , Processed in 1.09759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