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这是我第一次先拟好题目,再进行写字的。一般我的习惯是哗啦哗啦地乱写一气,然后完了再加个题目,就像对所写内容盖个章,也算是对既往劳动有个交代,那自然是好的,因为这样就不会太离题,反正是从已有中概括出来的,除非概括能力上有点问题。今天好像有点反常,先弄了个题目再进行思考,对于自己写字好像是一种考验。其实我是非常喜欢栀子花的,也很想写写栀子花,但一写又怕很容易落入俗套,这样就会觉得很对不起这种花。所以也迟迟不敢动笔,但这一直是心头一个小结,虽不是大的。还有后半个题目:优雅地老去,也是最近看到的词,也挺喜欢,所以就拿过来用了。自己想不出好的,见到好的,能拿来用也是好的,就像看到一双现成的手套,直接拿过来套进去,就仿佛成了自己的手似的。手的功能照样存在,而外观又好看地多了,岂不美哉。 上次写了个生死问题的东西,觉得自己生死观有点悲观,这实在有点不必要,可我想不出应该在这问题上怎样看待才算合宜。及至看到朋友的博客,才恍然明白,老去也能是一种美丽。塔莎奶奶脸上的皱纹很深,但是她安详从容,她选择了乡间的小木屋,选择了缓慢的生活和心态。花丛旁边的着蓝布裙的赤脚的塔莎奶奶是我见过的最美丽的女人,她的每一条皱纹都充满了智慧。 其实生与死,与无可选择的老去,是一个大命题。有多少大的哲人对这个困挠人类千百年的问题思索过,然而始终没有完美的答案。有些哲学家甚至越想越陷入悲观。其实有些东西是不必想的,从容地接受它,并享受它,就像塔莎奶奶一样,享受每一个琐碎的过程,创造美的生活。生命是一条河流,我们只需坐在船上看沿途的美景就可以了。 人有这么智慧的,没想到花也有,实在是神奇。 时令六月,栀子花已经如火如荼地开放了。其实用如火如荼一词实在有点不妥,栀子花是一种很清纯的花,即使满株缀满,也感觉不到它们的火烈。它们雪白的如凝脂般的花瓣,能带给人清凉的感觉。它们立于枝头的姿态,总觉得是飞翔的姿势,飞翔是一种理想,有理想就永远也不会老的。还有它们含苞时,接近萼上未褪尽的青色,仿佛是一种羞涩。无论怎么看,都看不到栀子花身上的烟火气,这大概是我喜欢这种花的原因吧。当然栀子花身上还有一大优点,就是它的香味,这种香是率真而朴实的。很多人就是冲着它的香气而喜欢它的。我也是。不过我不是怜香惜玉型的,我一喜欢就会采摘。我已经摘过好多朵了,带在身边,让它的香味若有若无地绕在身上。 说也奇怪,栀子花不像一般的花,很容易就从枝头掉落,它总是很顽强地忍耐着岁月,直到枯黄发黑。但它们的香味却能穿透岁月,一直停留在它们生存的空间。摘下来的栀子花也一样,它慢慢地变干,变黄,变得焉萎,但是它的香气却丝毫不减。它们像一个个老太太,慢慢地变老,脸上多出皱纹,然而这些皱纹却是美的,它们的老去也是一种美丽。这是我看到的老得最优雅的一种花。 与此不同的是樱花,大概是另一个极端。樱花后来才知道有两种,一种是白色的,一种是粉色的。粉色的太大朵,不大好看,个人并不喜欢。白色的很轻盈,柔软,如晶莹的泪滴,着实很让人疼惜,然而最让人疼惜的,是它居然在最美的时候就纷纷地从枝头飘落下来,落了一地,如斑驳的泪痕。林黛玉看到了,想必又要掮着锄头来葬花了。美则美矣,似乎有点世事无常的感觉。所以喜欢了樱花,就必得信一种信仰,怪不得日本的佛寺特别地多。 栀子花不需要信仰,它的信仰就是生命本身,因而它能活得最长久,直到长满皱纹,也同样香气扑鼻。直到死去。 有时看到挂在蚊帐上干了许多天的栀子花,它已经萎缩成一小团干巴巴的如纸样的东西了,可我还是喜欢挂着它,为什么呢,因为我老想着,它的精魂还在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