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驿外寒梅 于 2013-4-26 11:20 编辑
晚春时节的风筝 “隆隆”的雷鸣过后,春雨便“飒飒”的落下了,雨声激昂如万马奔腾,缓时似春蚕噬叶,至细则似有若无,天地之乐章,聆听恍若广陵绝响。小楼一夜听春雨,听的是淋漓的鲜活,听的是蓬勃盎然的生机,隔天起来,又是姹紫嫣红、碧玉欲滴的世界。 已将至谷雨时节,一场春雨过后,农人们便争分夺秒,撒花种豆,把种子植入大地的同时,也就播下了一缕缕希望和期待。每每晚春,人们或许因了是季节深处少了最初的热切与期待,但却多了一份含蓄的时节之美。晚春的别样之美,美出了经纬,是可以触摸,可以浸染心灵的。那些还稚嫩,颜色浅浅的叶子,在晚春里,绿色渐次加深,神态也渐次老成,与它的杆枝默默的相守,叶子,毕生为果子挡风遮雨,最终成就了一种丰硕之美。置身于晚春,置身于晚春的山野,会让你想到凋谢,想到凋谢过后何以去把握生机。会让你想到蜕变,想到蜕变后的壮美。 一夜春雨过后,阳光总是分外明媚,走到回归林,坐在小坡的草地上,午后的空气流动着暖暖的气息。江南四月,草长鸢飞,天空中,这里也是风筝,那里也是风筝,我从没见过这样多的风筝,在这样的一个天空中飘荡着。仰头望着那色彩斑斓、翩翩舞动着的风筝,心不禁豁然明朗了起来,融融的喜悦在心头涌动着。这是种久违的,渴望的遇见,是些被搁浅在岁月深处的记忆,很多时候,已经忘却或者不会提及的的往事,会依稀呈现,千丝万缕的遐想默默在心间潆洄,就比如看见风筝的时候。 风筝总是与童真、希望连系在一起,线的这头是童真,那头是希望,希望飞的越高越好,飞的越远越好。人生在世,局促在一个小圈圈里,大概没有不想偶然“逍遥游”远走高飞一下的。放风筝时,手牵着一根线,看风筝冉冉上升,然后停顿在高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时节仿佛自己也跟着风筝飞起来了,俯瞰尘寰、怡然自得。我仍记得孩提时放风筝的情形。乡下孩子的风筝都是自己一手一脚做出来的,不像现在摊子上售卖的简易品,就那么一块花花绿绿的塑皮黏在单薄的骨架上,这种玩意只合给小孩们拽着乱跑,飞恐怕是无望的。那时候的孩子似乎手更巧些,风筝的骨架是自己用柴刀削出来的,最常见的是长方形的,方方正正的方便易做,但喜欢越大越好,尤其那些巨型风筝,翼展足有好几米,飞起来颇有点“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味道。越大自然越难做,要讲求竹片厚薄均匀、长短一致、角度周正,提线要拴得精确,平平稳稳的放起来才不折跟头。外面绷起厚厚的牛皮纸,生怕不厚还要糊上一层又一层的废纸,有心的嫌粗陋,最外面裹层白纸,用墨水颜料涂抹出各式图案,或是吊上长长的尾巴,显得愈加雄壮灵动。技艺高超的能够折出鱼啊鹰啊蛤蟆、蝴蝶种种花样,当这样一只灵丽特殊的风筝放飞时,大家在下面出神的看着,羡慕得双眼冒光,崇拜得一塌糊涂。 放风筝时最要紧松弛得宜,起风时,一人捧筝一人拉线,猛一放一拉,风筝陡然向高处跃起,左右摇晃,把线拉得绷紧,这时节一不小心风筝便会倒栽下去。栽下去不要慌,赶快把线一松,它立刻又会浮起,有时候风筝已落到视线所不能及的地方,依然可以把它挽救起来,凡事不宜操之过急,放松一步,往往可以化险为夷。技术差的人,看见风筝要栽筋斗,便急忙往回收,往往适得其反,一栽到底。这样风力强时放线,风弱时频频扯抖,一松一紧间,风筝慢慢越飞越高、越飞越远,飞上“九霄”后就不需紧紧用手牵着,大可以把线拴在树桠上,悠闲的躺草地上静静看着云中那颗小黑点,心里便有分满足、有分骄傲。 其实风筝于人,犹如一份希翼与梦想,少时的热忱喜欢将梦想放诸云层之上,渴望飞的越远越好、越高越好,理想按上翅膀放飞在无垠的天空。只是渐渐的渐渐的,岁月将我们侵蚀的面目全非,如同晚春之于季节,尽管收获许多,却少了最初的热切与期待,将青涩的憧憬与一往无前的冲动消磨得只剩下手中的一根线,默默凝望着已然遥远的理想,欲说还休时,却只道风筝飞太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