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闲云散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面对天台山文化,当代艺术隐士如是说——梁绍基访谈录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7-4-27 10:39:51 | 只看该作者
闲云老师这个采访做得相当有专业水准
不但请梁先生谈自己  也谈天台
赞赏:hug:
12#
发表于 2007-4-27 12:12:36 | 只看该作者
仔细读了二遍,梁先生可为艺术家,但于天台文化的理解,却让人失望。
由其所举,不仅对中国文化,了解的也只是过眼烟花。
13#
发表于 2007-4-27 22:06:35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大蒜利害!
14#
发表于 2007-4-28 11:12:14 | 只看该作者
梁绍基:天台传统文化与当下天台文化语境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在认识天台山文化的过程中,我感到天台文化在隋唐鼎盛时期,威镇四海。历史上,天台风流人物何其多,智者大师、司马承祯、唐一行、寒山、拾得、济公等,后几者更是活得逍遥洒脱,甚至放浪形骇。济公破戒,藐视权贵,普渡众生的佳话,早已家户皆晓。他们都可用时下一个时尚词语“超”字冠之,“超僧”、“超圣”。(这个“超”字与用商业炒作轰动效应扶植起来的“超女”判然有别,“超女”是被金钱束缚的奴隶。)不难设想,若天台宗初创期,智者大师没有海纳百川宽阔的襟怀,何以能成为中国四大佛教宗系之一,国清寺何以能成为日、韩天台宗的祖庭。必须说明的是,智者大师、寒山,唐一行等均非天台本地人,而系“外籍客”,足见天台历史上文化最辉煌的几页是最开放的几页。开放的天台善于吸纳,又善于输出,它超然于世,又脚踏实地,积极进取开拓。这种开放的姿态,再加上良好宗教学术气氛,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当时与外界经济上并不大的落差,形成了文化上的优势,引无数文人僧士神往咏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其遥想天台**迸发的诗章。
j,O7kW5@'RbIwww.317200.net    名寺出高僧,而高僧周围总簇拥着一群高士,这种氛围终于孕育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著名的天文学家——唐一行,或许可以说,唐一行是位“学僧”。他秉承朝廷的重任,居于国清寺,利用天台独特的地理环境,观天象,专心致志修编、整理大历法,并留下了“一行到此水西流”的动人故事。所以,我们思考“佛宗道源”时,决不可将它沦为装点天台门面,招揽游客的花式招牌,仅取其表,而应从天台优秀文化传统的精神内核中,去汲取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东西:开放,进取,自由,洒脱,敢于独创,敢于超越。


这一段是我感到很震撼!人家把天台看看的明明白白,可咱们却还没有日子认识到.
15#
 楼主| 发表于 2007-4-28 14:14:36 | 只看该作者
梁老师是从一位现代艺术家的视角来看侍天台山文化,

同样是以一位艺术家的创新态度来看侍天台山文化的辉煌,

梁老师是极其创新精神的艺术家,

他看侍问题决不停留于表象,而是具有将问题一看到低的天赋。

昔日的天台山之所以辉煌,就在于它以开放的姿势接纳所有的文化创造者,

与梁老师做这个访谈,也让我对天台山文化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天台历史上文化最辉煌的几页是最开放的几页”,这就是他的慧眼。

[ 本帖最后由 闲云散人 于 2007-4-30 09:19 编辑 ]
16#
发表于 2007-4-28 14:23:55 | 只看该作者
跟现在一样,文化只有让更多人进来了解和解读,宣扬,才能发扬光大。
天台山文化如果仅仅只局限在天台人的研究范围,那就不能指望有什么发展。
范围扩大,对于天台山文化也必须以多角度来看待,有从建筑、雕塑、美术、文学甚至科技、时尚等方面,都可以反应中天台超凡卓群的一面。
与时俱进吗,老局限在原来的文化范畴,对过去的辉煌过度追求,也是不太现实的。
17#
发表于 2007-4-28 15:23:24 | 只看该作者
天台这地方,论文化,确实是飘来的蒲公英。不过一行吗,至多是过客,如前几日曹文轩来台,若干年后,我们能否把他也归入天台山文化?济公么,确为天台孕育?小说中的人物,也拿来当靶子,也未免太自浅了。这是其一。
      天台佛学,自智者死后就衰落了。后世虽不乏名僧大德,不过咀嚼前言,即有“创见”,也不过是师心自用。大师是很难超越的,不比物质可累积,你只有达到他哪个高度了,才能谈超越,谈创新,不然总是虚妄的。     

     至于范畴么,和语言一样,本为认识方便而设,不过是假名。郑生愚昧,如果按楼上所言,天台文化要想复兴,再过三百年,也绝无可能。不信,咱们走着瞧。




[ 本帖最后由 郑鸣谦 于 2007-4-28 15:54 编辑 ]
18#
发表于 2007-4-29 09:29:22 | 只看该作者
文化复兴的重任不在我肩上,我只负责我自己的温饱问题,哈哈 。
19#
 楼主| 发表于 2007-4-30 09:16:17 | 只看该作者
谈是一回事,

做是另一回事,

或许,我们都太在乎谈什么了,

而略忽了我们做了什么,

你看看古人,如果整天堆在一起谈文化,那么,会是怎样一个结局?

可笑我辈多情了,奢侈了,

真敬慕梁老师能养18年的蚕,玩自己的艺术,

这回让俺拉来谈什么文化,于梁老师也是一次客串吧?

只当是一回闲聊,不必太当一回事。

[ 本帖最后由 闲云散人 于 2007-4-30 09:22 编辑 ]
20#
发表于 2007-4-30 10:19:58 | 只看该作者
真正的大师,听其言谈如沐春雨春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5-1-10 12:01 , Processed in 1.07999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