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胡明刚 于 2012-11-13 17:38 编辑
灵光塔影
胡明刚
我对山水间的古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本来我到山水形胜之地,首先要寻访的,就是古寺古庙了,直到现在,我才发觉,到一个地方不欣赏古塔,是枉费造景者和宗教家的苦心的,尤其是天边挂满绚丽云霞的时分。第一次我对古塔感到兴趣的,是在北京潭柘寺的塔林里,潭柘寺的历史很悠久,古语说: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潭柘寺的高僧,全埋葬在寺外老林下的塔林中,我刚到潭柘寺山门外,就先看到了大小不同高低不一的古塔林。旅游车开得飞快,古塔林一下子就进入了我的眼帘,却又倏忽之间隐去了。 合当有缘,我自慰地说,我多少还有点慧根的。 我在下午一点钟光景抵达潭柘寺的。潭柘寺虽然离京城很远,但热闹得犹如农贸市场。尽管有尊贵辉煌的气息扑面而来,带着皇家宠爱的那种趾高气扬的气息。在潭柘寺转了两个小时,看见有人在敲寺院的钟,说是求福,十块钱可以敲三响。等待敲钟的小男孩女孩排了很长的队,就像买彩票的一般。钟声杂乱无章的喤喤喤喤地响着。在寺庙里,钟声是庄严的,是僧人们起居的号令,神圣的,纯洁的,而今仿佛成了敛财的工具了,难道这么大规模的寺院,出现了经济上的危机?来的时候,我事先读了有关潭柘寺的书,才知道历史上一些僧人的品行也不怎样,甚至恶劣得很。建国之后,也有几个潭柘寺的和尚被敲钟一样被人民政府当的一声枪毙了的。我随意地转了一圈,拍了一些大殿和树木的照片,当做文章的配图,就避开尘嚣,直截了当地赶到寺外的这片塔林里。 塔林坐落在一片老树林里,一片安静。这里没有其他的人,只有我一个单身只影。我仰望这高耸的塔群。天色清朗,阳光落在古塔上,如佛镀金了一般。塔林中有一些覆钵形的喇嘛塔,我就把它当成了跏趺着的佛,而那些修长的单层单檐塔单层密檐塔和多层、密檐塔,则当成了侍立的菩萨了。其实塔与佛菩萨没有什么两样。在印度,塔叫窣堵坡,安葬的是佛祖和高僧的舍利,在中国,无论是藏传的喇嘛塔和密檐塔,都同样安放供奉舍利。潭柘寺外的塔林,也是历代僧人的遗体,他们荼毗(火化)的时候,有没有烧出五彩活着水晶琥珀一般的舍利,我无从知道。但是在塔下行走,在阳光和塔影之间坐卧,我的内心就安静下来了。在寺里的那种不平与牢骚,也渐渐地消泯殆尽了。 潭柘寺回来,我对阳光下的塔影感到了极大的兴趣。我想到近在咫尺的通州运河之畔,有一座燃灯舍利佛塔,安放的是高僧的舍利,是北周宇文氏执政的时候兴建的,曾经几次兴废。刚来通州的时候,我曾好几次穿过西海子公园,拜谒了这苍老的古塔。通州塔下运河的水枯干了许多,塔的倒影早已看不见了,只有塔下的民居鳞次栉比,它们大都是低矮的瓦房,从西海子那边进去,要买三块钱的门票,经过一座高架桥后,才能抵达塔下,在桥上行走,能把各家各户的行动看得一清二楚。通州塔保护得不错,在历史上,是京杭大运河北端的象征性建筑,一个独特的地标,古诗云:万千漕船扬帆至,一支塔影认通州。塔下有寺庙,可惜没有僧人居住,只有几个老头老太太在虔诚地插香。不发一语。 我也曾去过河北赵州的柏林禅寺,那里有座塔,叫做真际禅师塔,是唐代的遗物,所谓的真际大师,也就是因“吃茶去”“庭前柏树子”公案闻名于世的禅宗大德从谂大师。在一个月夜里,我一个人仰望这座古塔,不知不觉地,感到自己在与佛对话,与大师畅谈。寺里的法师告诉我,前些年寺院荒芜倾圮荒废的时候,只有这座孤零零地兀立在空旷之中,身后还有一片柏树林。而通州的佛塔之下,连一棵古树都找不到,不过在戒台寺,则找到了一棵抱塔松,那棵松树枝条光秃,尤其苍老,探身空中,与辽塔相拥,别有一番情愫。有些时候不由自主地想,或许,塔比树木古老,树木比寺院还要久远。树木也是一座绿色的塔,在我的心目中树林也是塔林。难怪有人说,一棵树是一尊千手观音。许多树木和塔集中在一起,就像莲池海会的佛菩萨。 潭柘寺塔林在山脚下,寺院的北面是有山,地形有点类似于国清寺,但没有国清寺那么多的树木,山谷没有国清寺那么潜藏。看起来有些“豁”,不够隐,所以世俗气还是浓了一些。通州没有山,平原河道,直拔笼统,塔影孤零零的,有些落寞。在北京城区的许多塔都是孤零零的立着,戒台寺,八大处的塔是单身只影的,香山的琉璃塔与碧云寺的金刚塔虽然有些呼应,但它们不能同时出现在我的视线里。碧云寺金刚塔是一个平台上五座小塔,有点像北京站的建筑,是很独特的。但是它们都在山脚下。总不那么显眼。而云居寺我看到了一些塔,与潭柘寺塔林的感觉差不多。但很残缺破败。 真正的塔,也不立在半山腰,要么是应该立在谷口,而是应该立在山顶上,或者开敞的有山脉凭依的谷口间。浙江天台山的两座佛塔是最美的,赤城山上的梁妃塔,就在山顶上,脚下是悬崖峭壁,一到天台境内,就立即看到她的倩影。赤城霞起建高标,万丈红光锁碧寥,美人不卷锦绣缎,仙翁洒下丹砂瓢,赤城霞与钱江潮、巫山云一起成为闻名天下的奇观,也算是自然赐予的宝贵遗产了,但是没有这白色的塔点上一笔,就逊色了许多,太阳一照,塔影放光,我觉得,那位在赤城山顶建造佛塔的人,是真正的山水园林美学大家。如果说,梁妃塔是倩柔女子的话,国清寺外的隋塔,则像一个武夫,他伫立在那里,风雨将他的衣衫吹去了,他就一直一丝不挂地站着,把内心的情感裸呈在人们的眼前,我不妨这样想象,赤城塔如少女,那么,隋塔也似乎是钟情的男子了,他们也许是相爱的,是什么力量将他分开?遥遥相望而不得亲密相聚?双塔遥应,演绎的一个充满悲情的故事啊,家乡的人有否想过,她们为什么天各一方呢?在云南,阿诗玛可以变成一块石头,而在天台,相爱的人为什么不能化成一对宝塔?它们的反抗是不是受到强权的镇压? 在民间传说中,塔总是与镇压有关的,《封神演义》中,哪吒不满父亲李靖的做法,就踩着风火轮提着火尖枪穷追猛打父亲,最后还是燃灯道人(燃灯佛)给了李靖一座玲珑宝塔,等儿子追到面前就劈头盖脑猛罩下去。哪吒被关在塔里破口大骂,李靖一拍塔身,塔内就燃起熊熊大火来,把儿子烧得惨叫不已,在强权的宝塔里面,哪吒虽然是莲花托身,也不得不忍气吞声。 在杭州西湖行走,我看到了类似的雷峰塔。白蛇与卖药的许仙相爱结婚,也不是大不了的丑事,但把道貌岸然的法海大师给惹翻了,法海大师不但把白娘子覆钵罩住了,而且在钵盂外面建造了一座宝塔,双保险了。有人说这故事是信奉道教的人编排佛教徒的杰作。法海镇压了白蛇,留下几句话来,说,西湖水干,江湖不起,雷峰塔倒,白蛇出世,尽管西湖没有干,钱塘江照样要涨潮,雷峰塔还是倒掉了,白蛇与许仙还是要成夫妻的,这应证了一句话,邪恶压不住正义,正义必胜。雷峰塔不是正义的,却被同样不正义的日本人火烧了,火光映红了西天的晚霞,也映红了一湖的水波,被烧得支离破碎的雷峰塔,依然矗立在风雨中,杭州人觉得这雷峰塔既然能镇住白蛇,塔砖肯定能避邪的,于是就纷纷去挖塔脚了,塔脚挖空了,塔就撑不住,轰然倒下了。有人说,终于革命了,正义伸张了。鲁迅先生开心地叫道,“活该。”谁是正义,谁是活该?南屏晚钟还在,雷峰塔却留下一个塔基,于是干脆把地宫也挖了,看看到底藏了什么宝贝。真相大白了,没有白蛇,宝贝倒是很多,其中还有佛经和舍利金塔。于是又开始了重建,呈现在人们眼前的,不再是晚霞下老衲一般的塔影,而是富丽堂皇的奶油小生。每当夕阳落下,红霞收敛的时刻,塔上的彩灯就会不停地闪烁,塔下的射灯将耀眼的光柱射向天幕,来回地扫描,似乎要替白蛇搜索法海这个坏和尚出口恶气似的。可是,和尚老早钻到西湖螃蟹的肚子里去了。只要在西湖边随便抓一只,或许就找到该死的秃头。你也不用搜索法海和尚了。 一般的舍利塔是不能进人的,里面的位置被佛和高僧的舍利所占据了。登塔是对佛的亵渎。不过雷峰塔是可以登的,登一次40元,看夕照落霞不错,俯瞰西湖,倒不见得怎么理想,要看西湖雷峰塔,还是到雷峰塔的北面的对岸,如果是一对恋人夫妻,最好以这座塔当背景拍摄照片,当作美好爱情的见证,也是不错的选择。塔影为山水增添好风景,为人间添色,可是从某个角度看去,新建的雷峰塔体型似乎大了一些,与整座山不怎么协调,一到夜晚,塔檐上灯火闪烁,塔下的射灯刺破夜幕。显得那么的浮华。幸好有少女一样的保俶塔照应着,同整个西湖的景色是和谐的。 在我的心目中,雷峰塔与六和塔类似,是密檐塔。雷峰塔是镇白蛇的,而六和塔是镇压钱塘江潮水的。潮水从海上涌来,到了这里,被佛塔一压,就成之字形折个方向前进了,杭州西湖保住了。在钱塘江对岸看六和塔,是看不大清楚的,塔影隐在树色里。它坐落在江边的山腰,只有在北岸才能看得较为清晰,江水是流动的,塔是宁静的。尤其是太阳落山的时光,塔影映在天边,倒也十分醒目。 为真正欣赏六和塔的塔影,我和孩子在下午三点多钟到了哪里,外面的光线还是很强,不过塔内的光线就暗了,我走进塔里,沿着木梯子盘旋而上,双脚踩在木楼板上,橐橐地响,空灵,宛如老钟。在一个转角处,阳光忽然透过塔门射了进来,明亮,透澈,宛如神谕。孩子走在这真纯的阳光里,阳光把她的剪影涂上了金边。孩子看着一本书,那是我在寺院里结缘的佛经。她一字一句地念着经文,常乐我净,波若波罗蜜,无邪的声音在塔内旋转,激发了许多回声。常乐我净,多平常的一句,如般若波罗蜜,醍醐灌顶。我看塔内孩子的身影,有着一种别样的圣洁。 我与女儿在六和塔。一边摄影,一片欢悦。拍摄阳光中的铁马和木窗,以及流淌的钱塘江水。现在不是涨潮的时刻,当我走下六和塔的时候,已经五点多了,太阳正照耀在塔身上,然后照在塔刹上。我左转三圈,一边顶礼,一边念祷,一边举起相机和眼睛,当太阳落下去的时候,天边飘过云絮一般的流云,逆光中的塔影更加显目。 我把流云设想成了江潮的背景了。只有这样的流云,才能与六和的塔影相互映衬。太阳落山的时候,我们和六和的塔影交融,一起常乐我净,一起摩诃般若波罗蜜,一起菩提萨婆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