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433|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被遗忘的功臣—安德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3-30 15:00: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听说有位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功臣,已经八十多岁了,连党的组织关系到现在也没有落实,如今生活也很困难。说者凄婉,听者伤心。于是,我们决定实地采访一下,看看他到底是怎样一位功臣?生活境况到底如何?怎么连党的组织关系也得不到落实?怀着钦佩和疑虑,我们去采访这位功臣——平桥镇屯桥岭下安村的安德洲老人。

岭下安村坐落在石壁岭下,距天台城关45里。该村是天台安姓的起始村,全村姓安为主。村中有个代表安姓门第的标志性建筑——两脚门头,门头上悬挂着一块石城(今新昌)大学士潘晟题于明万历壬午年的“南阳胜地”的匾。老人就住在两脚门头内右手面的小天井里。  
老人今年83岁,精神矍铄,只是在说话时气喘吁吁,因为有哮喘病。老伴庞仙梅,今年77岁。他老俩口就住在两间古旧的老房子里,房里的东西已很陈旧。生活条件的确很艰辛,应该说很贫困,正是过去所谓的“水缸屋灶连眠床”。  

代 兄 当 兵  

安德洲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的家里,他三岁时母亲就离开了人世,一个哥哥大他两岁。他姐姐千辛万苦协助带大他。1940年,他家被抽到了壮丁。穷人家避壮丁也是避得了今日,逃不了明日的,跑得了和尚,走不了庙的。当时,他哥哥长年累月在外地剃头,年仅18岁的安德洲只好代替哥哥当了壮丁。  
他被带到浙江丽水松阳县,当上了白崇禧部队的一名新兵。后来部队驻防在江苏,和日本鬼子打过几次仗。1945年抗战胜利结束后,他所在的部队被蒋介石调到东北,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对峙。  
1947年初,安德洲在沈阳附近章河县的一次战斗中被解放军俘虏了。解放军首长告诉这些俘虏兵说:“你们如果想要回家的,可以发给你们路费回去。若愿意当解放军的,就留下来加入人民军队。”饱受壮丁之苦的他在俘虏期间目睹人民军队官兵平等,上下一致,团结友爱,毅然决定留下。就这样,安德洲从国民党兵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39军27师349团救护连的一名战士,从此,他得到新生,踏上新历程,开始新生活。  

屡 立 战 功  

人民军队里是个大熔炉,他在这个熔炉里接受到党的教育,明白了解放军是人民的军队,是为着解放全中国的劳苦大众的,是老百姓自己的军队。一旦觉悟提高了,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就会增添无穷的力量。  
自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后,他参加过大大小小数百次战斗,在解放战争血与火的洗礼中,经受了枪林弹雨的考验。他所在的第39军是第四野战军的主力部队。东北解放后,大军挥师入关,一路所向披靡。他随部队从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直到云南的交界。大体战斗的历程,他还依稀记得。如果要问起某次战斗的地点、时间、怎么打等等具体细节,老人已经回忆似乎已经模糊。因为,他经历的战斗实在是太多太多,而且日历已翻过了将近60本,那出生入死把生命死置之度外的炮火纷飞场景,已随岁月渐渐淡化。当我们采访他的具体事件之时,他才从被尘封的记忆库里挖出当年曾经有过的点点滴滴。  


然而,那七枚军功章依然闪烁着光辉,如果要老人分出哪一枚军功章是哪一次战斗中获得的已经很难很难了。这七枚军功章犹如七个从死亡线上生还的生命,仿佛向人们诉说着老人立下的显赫战功,展示出老人新生命的辉煌历程,向后代昭示出老人当年的壮丽青春。看到这些军功章、荣誉证书,仿佛看见这位老人曾经冒着稠密枪林弹雨跃过战壕坑道的英姿。  
老人立过许多军功,光大功就有三次。  

1948年9月,人民解放军包围了锦州。锦州是关内与关外的交通咽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毛泽东在辽沈战役之初就命令林彪迅速南下北宁线,包围锦州,切断东北与内地的联系以全歼东北之敌,解放整个东北。蒋介石亦派重兵把守锦州,因此,解放锦州的战斗打得异常激烈。  

老人回忆起解放锦州时神采飞扬。他说:“我们部队是从锦州南面向北进攻,当时担任救护连的班长,指导员就跟在我的身后。当时,敌人的火力很猛,重机枪封锁了桥面,把我们压得抬不起头。看来从桥上突破封锁线几乎不可能。我们把突破口选在一座桥下。可是狡猾的敌人也已经封锁了桥下,碉堡的枪眼正对着桥下的必经之路。这座桥有十余个桥墩,大概有150米长。如果能从第一个桥墩冲到第二个桥墩,那敌人的封锁线就被彻底冲破了。我知道敌人的机枪虽疯狂,但换子弹时有两分钟的间隙。我心中暗暗打定注意。敌人刚打完一梭子子弹,我抓住敌人换子弹的一刹那,当机立断手臂一挥,指挥战士,跃出壕沟,猛虎一般冲过敌人封锁线,为后续部队的进攻开辟了前进的道路。我们全班十几个战士没有一个伤亡。因指导员就在我身后,亲眼所见。他在战斗结束记功时,上报说我指挥得当,立一大功。”  



安德洲老人所在的排有三个班,一个机枪班,一个步枪班,一个弹药班。他身为连队救护班的班长,总是到最艰苦任务最繁重伤亡可能最大的机枪班里,因为这个班最需要救护。他非常能吃苦耐劳,也会帮助战友,在行军途中经常帮助力气较小的战士背重机枪。  

立功证明书上的功绩摘要里有这样的记载:“在战斗中自己不顾一切。敌人炮火猛烈,积极抢救伤员,爱护伤员。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把伤员盖上,烧水给伤员喝。”  
第39军27师司令部、政治部给他父亲发的喜报称赞他说:“贵子弟自参加我军以来,一贯努力为人民服务,深得全军嘉许。尤以最近在锦州战斗中奋勇抢救伤员,爱护伤员。”  
解放大军包围锦州后,蒋介石从东北其他地方调兵遣将增援,以救锦州,为入关打开通道。因此,不但攻打锦州的战斗异常激烈,在锦州外围阻击来援之敌的战斗同样激烈。如果不彻底击毁来援之敌,那么包围锦州的四野部队就会腹背受敌,后果不堪设想。  
在锦州杨家庄的阻击战中,他所在的连队和友邻的一个连队守在两个小山头,必须坚持阻击24小时,才算完成任务。连长在敌人激烈的炮火中受伤,他亲自冒着敌人猛烈的炮火,冲上去把连长抱到较隐秘的地方,为他救治。直到后续增援部队赶到,彻底打退敌人的进攻时,这两个137人的连队各剩下三名生还。  

老人回忆说:“我们连队只有我、连长、还有一个通讯员三人。友邻的连队也一直有三个活着。”说到这里,老人脸露兴悦之情。他很高兴地对我们说:“我就在战场上碰见了我们同村的安万水,你们说巧不巧啊!安万水是比我迟一年去当兵的,他也和我一样,当了解放军的。我知道有个同村的在同一个师部,但是以前从没有碰见过的,没想到在死亡劫难的边缘,却能够和村人安万水相遇。当时他只负点小伤,我却负伤多处。”  
老乡见老乡,真的是两眼泪汪汪!谁曾料想在战争岁月能有这样的巧合!当晚,老人和安万水随部队同行100多里。亲人相见,有多少知心的话儿,有无数辛酸的泪水,有太多太多难忘的经历,有数不清感人的战绩要相互倾吐。他们走了100多里路,说了100多里路的话,说了整整一个夜晚也没有说完。第二天一早到达部队驻地,一对村人好友又要分手,融入各自的部队。两人直到复员回家后才再次见面。  
1950年6月,部队从广西调防到河南,驻守在黄泛区。由于黄河经常泛滥,为了疏浚河道,加固堤坝,使百姓免受水患。上级命令三个军(39军、40军、41军)参加挖河治理黄河战斗。在三个月治河挖河中,他能以身作则,不怕苦不怕累,争干挖泥重活。他贫寒出身,体质好。挖泥快,挖的泥块多,他一个人挖泥,可供全班人抬。  
有一次,老人自己生病了,连队首长劝他休息,班里战士也都劝他。他说啥也不休息。连长把他锁在房里,他偷跑出来,到工地上参加挖泥战斗,坚持挖,不休息。而且他非常爱护公共财物。在每个月评比中,每次都得第一名。他所在的班被评为模范班。因此,在挖河战斗中,他又一次立了大功。  
老人到底立过几次功,他自己也说不清了。在林彪、罗荣桓、邓子恢、谭政、陶铸共同签发的立功证明书称“不论已领得奖章与否,均发给立功证明书重新登记(立有小功者则以军为单位立册进行登记)”,看来要了解老人立过多少功,必须要到第39军军部去查阅军史才能知道。因为老人保存的只是军级以上颁发的荣誉证书。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他所在的39军是首批赴朝鲜的部队。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家乡为祖国奔赴朝鲜。当时,他同样担任班长。他在朝鲜历时二年九个月,经历过许多战斗,如釜谷里一九0.八高地战斗,泗园洞战斗,还参加了著名的上甘岭战斗。  
1952年6月12日—16日,他所在的349团5连2排在朝鲜釜谷里一九0.八高地要阻击十倍于自己的美军。一九0.八高地似一个畚斗形,是美军撤退的唯一通道。敌人在十四辆坦克和52架次飞机掩护下,乘汽车疯狂地向我志愿军阵地发起猛烈的进攻。志愿军战士克服种种困难,坚持五昼夜坑道战。当时,我正在指挥战斗,见机枪手被敌人打伤了,想冲上去当机枪手。有个弹药兵,是个预备的机枪手,名叫萧志云,是湖南人,他大声叫喊:“让我来!”他动作异常迅猛,一跃而上,端起机枪猛烈扫射,打退敌人的进攻。  
在这次战斗中,我们打死敌人300多名,击毁重创敌人汽车数十辆。单萧志云一人就立了一个特等功,三个大功。后来,还推选萧志云上北京见毛主席。萧志云要重返朝鲜战场,毛主席还请他多休息一下,毛主席的儿女还亲切地叫他志愿军叔叔呢!老人说:“我们大家都非常的自豪。”  
因为他作战勇敢顽强,不怕牺牲,战绩显著,所以荣获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金日成荣誉奖章和证书。  

生 活 困 难  

1954年12月,他复员回到了久别多年的家乡,时年32岁。现在的妻子庞仙梅就是他复员后娶的。  
回到家乡,乡亲们见到十几年前被抽去当壮丁的他能返回家乡无比欣喜,问起他当兵的经历,他只是淡淡的回答,说起那些亲历的战斗,人们好象听故事一般,但他从不张扬自己立过大功。因此人们只知道他当兵归来,竟不知道他是位功臣。  

他一直默默无闻的耕耘在石壁岭下,脏活、重活、累活样样能干,几十年如一日。  
岭下安村民曾选他当大村长,他称自己没有文化推辞了。也曾选他当民兵队长,他也因为没有文化让给别人。只在大跃进年代,天台县砩石矿来村里招收工人,他积极报名参加,被招到矿里当了几年工人。后来因砩石矿倒闭了,他又回到家乡——岭下安村。从此,他再也没有离开过生他养他的土地。  
他没有以功臣自居,也不伸手向党和政府要求这个要求那个,从没给领导增添过什么麻烦。正如他老伴说的,只要我们生活能够解决,就不会向党和政府要求什么。他就这样,辛勤的劳作,一辈子默默无闻,人们只知道他是个复员军人。  
他虽然没有在村里担任过领导,但村里的公益事业,从没少了他。他的个性硬直,一身正气。我们在采访时,乡邻都说他大公无私。  
令人遗憾和伤心的是,由于他的党组织关系不知道遗失在哪个环节,或许是他复员时把组织关系带丢了,或许是他不知道要把组织关系交给哪个部门,或许组织上在寄发他的组织关系时,邮路上出错没有送达他手上,或许……他在1954年回家之初,曾参加过党的组织生活,可能是他自觉去参加吧!过不多久,就没有人通知他去参加组织生活了。从此,他就失去了参加党组合活动的资格。有关部门说他没有组织关系,因而不能确认他是党员。然而,他的立功证明书上却明明白白地写着:1949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如今,老人已经83岁高龄,他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哮喘病,政府近年给他每月275元的生活补助费,可是这点生活补助费对于一个年老多病的他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去年前年,因治病化了一万多元。在生活已经很困难的情况下,他才给民政部门写信,有关部门才派人去看望和慰问这位有功之臣。  

结束了采访,我们心中充满了崇敬,崇敬他不怕牺牲勇于献身,崇敬他艰苦奋斗无怨无悔,崇敬他全心全意为人民大公无私。心中也充满了遗憾。  
历史开了个小小的玩笑,象他这样1947年参加革命的有功之臣,理应享受离休待遇,可是,他却未能享受到他应该享受的福利待遇,理由是因为他没有工作。抛头颅洒热血,屡立战功,复员回家,没有安排工作,只有当农民,这已是历史的不公。因为当农民不算工作(如果农民不算工作,那中国的下岗人数为什么不包括农民呢),所以无法享受离休待遇。正如他老伴说的,他如果有文化,也不会到这个地步。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政治委员罗荣桓、邓子恢、谭政,政治部主任颁发的立功证书的简历上明明白白地写着:入伍时间是1947年12月;入党时间是1949年2月。可是他到现在竟连党的组织生活也无法参加。  

党似乎遗忘了自己亲手培养,并在枪林弹雨中成长起来的优秀分子,他连党员的资格也没有。  

祖国照理不应遗忘这样的功臣,因为他的足迹从东北到西南,又踏出国门到朝鲜去保家卫国。  

人民当然不会遗忘这样的功臣,因为他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过很多贡献。  

历史应该不能遗忘这样的功臣,因为他的军功章和立功证书依然闪烁着光芒。  

新生活更不应该遗忘这样的功臣,因为他已年老多病,没有经济实力和病魔抗争。
沙发
发表于 2007-3-30 16:01:32 | 只看该作者
打过鬼子, 后司街的活动可以去访问他滴, 整个活动内容都对上了
板凳
发表于 2007-3-30 22:03:11 | 只看该作者
严重支持!
地板
发表于 2007-4-1 12:11:32 | 只看该作者
楼上各位可以帮助向组织反映一下。按照规定每月至少有靠百块钱有当地政府补助的。
5#
发表于 2007-4-1 20:33:44 | 只看该作者
唉。。
可怜的老人呐
6#
发表于 2007-4-3 08:50:32 | 只看该作者

不应的遗忘

不应的遗忘,
7#
发表于 2007-4-6 00:05:36 | 只看该作者
严重支持给县委书记飚一个,要求解决这个问题。不能让功臣流血流泪。
8#
发表于 2007-4-6 11:18:22 | 只看该作者
:handshake 严重支持!
9#
发表于 2007-4-9 03:28:28 | 只看该作者
功臣未免拔高,不过是一扛枪的,还杀过几个同胞,当然了这同胞是被当作战利品的,用来染红功勋章的。不过,抗美援朝,还是应该肯定的。
10#
发表于 2007-4-9 08:22:26 | 只看该作者
哎!生活总有那么多的不平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5-1-15 06:32 , Processed in 1.08465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