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282|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两崖插天龙穿峡----宇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9-9 16:5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宇鹰(444675053) 08:50:01<br/><font size="5">两崖插天龙穿峡</font></p><p><font size="4">&nbsp;&nbsp;&nbsp; 龙穿峡位于天台县城北面约18公里的白鹤镇境内,峰险、谷幽、石怪、雾幻、瀑多、泉清,清幽自然风光引人入胜。<br/>&nbsp;&nbsp;&nbsp; 车到白鹤镇,拐进已硬化的机耕路曲折前行。一路上风光秀丽可人,路边秀溪水潺潺、两旁群山葱郁郁,雨后初晴,云雾缭绕,恍然如入仙境。不知不觉间已到达龙穿峡山门前,一看里程表,白鹤镇至此约7.5公里。<br/>龙川古韵<br/>&nbsp;&nbsp;&nbsp; 进山门,迎面见龙川桥。此桥横跨秀溪,长30 多米,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因修筑桐坑溪水库而建的公路桥,其旁原本竖立的比人还高的“龙川飞渡”四个红色大字,风采依旧,记录着龙穿峡近半个世纪来的历史沧桑。较以前不同的是,开发者在桥上建了长廊,变为廊桥,平添了几分历史文化的内涵。据说,在山门至廊桥间数十米的大道旁,将辟天台山文化长廊,使游客一进门就能感受到博大精深的天台山文化的熏陶,颇有创意。<br/>&nbsp;&nbsp;&nbsp; 过廊桥,踏上桐坑溪电站前的空坦,迎面一棵红梅怒放,暗香浮动,向游人传递着龙穿峡春天的到来。根据规划,坪上还将广植花草,辟为纪念山水旅行家徐霞客的景点,命名为“霞客坪”。徐霞客曾到过龙穿峡,他在游记中写道:“坑穷,一瀑破东崖下坠,其上乱石森立,无路可上。由西岭跻,绕出其北,回瞰瀑背,石门双插,内有龙潭在焉。”游记中还将天台山列为开篇之地,确实值得纪念。窃以为,不仅徐霞客,凡来过这里的历代名人都应在此占有一席之地,以展现龙川古韵。比如清代旅行家潘耒,曾“越奔流、厉石齿”来到龙穿峡。其《游天台山记》中不仅有“复逾岭观龙潭,峭壁百寻,雷轰刀划,悬瀑自其肩落,注于苍池,白昼风雨。仰望奇峰攒列,菡苕怒开。”的精彩描述,而且有“雨后湿云蒙蒙,落叶深二三寸,滑不受足。蜗旋而上、猿挂而下,穿虎穴、搜龙宫,穷幽极险。”的探险经历记录。还有清光绪年间进士、天台籍文人金文田不仅写了上千字的《游龙穿潭记》,将龙穿潭风光描绘得入木三分,而且有诗云:“裂崖藏瀑号龙穿,崖里雷砰不见泉。怪石麋蹲排岸际,浪花洒涌到潭边。玲珑泻下形堆雪,缥缈飞来势插天。酷暑一观犹未谂,归翻名记觉茫然。”假如能将他们的文章、诗词镌刻在石碑上竖于此,游客定能体味到古龙穿峡的风貌和前人游览的艰辛,从而产生踏着他们的足迹攀山逐水的欲望,获得无尽游趣。霞客坪后为桐坑溪一级电站,装机容量1500千瓦。电站后方群峰卓立,一挂飞瀑自80米高崖上跌宕而下,名曰“司马”,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止。龙穿峡景区依托桐坑溪水库,如何在旅游开发上达到两者的完美结合,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课题。<br/>&nbsp;&nbsp;&nbsp; 自霞客坪循着石阶而下,在溪中的“汀步”上与清冽溪水亲近,观群山倒影、鱼翔浅底,神清气爽、惬意万分。溪对面有亭翼然,古色古香,隐于苍翠林荫之中,称“子微亭”。瀑名“司马”,亭曰“子微”,缘于对唐代高道司马承祯的深切怀念。司马承祯(646-735),字子微,号白云子,他居住天台山40多年,奉唐睿宗旨意修建了规模宏大的桐柏宫,著有《天隐子》、《坐忘论》等道教经典,并引得李白等大批唐代诗人来游天台山,对于天台乃至中国道教的发展和“浙东唐诗之路”的形成,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br/>飞瀑流泉<br/>&nbsp;&nbsp;&nbsp; 自子微亭而下,再过“汀步”,便来到司马瀑下。此瀑即徐霞客游记中所描“破东崖下坠”者,色如霜雪、洁白无瑕;声似轰雷、震耳欲聋;其气势较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的庐山香炉峰瀑布绝对有过之而无不及。<br/>恋恋不舍告别司马瀑,沿着S 形的游步道拾级而上,须臾,又转到子微亭的后上方,真有曲径通幽的意境。这里的景致更加迷人,一挂五折飞瀑自天际沿山涧跳跃而下,气势恢宏;通天栈道傍着飞瀑蜿蜒而上,相映成趣。在此瀑布面前,天地山林顷刻间灵动起来,直感大龙湫、小龙湫、三折瀑、三叠泉等国内著名瀑布均相形见绌,古人云:“山无水而不活”,诚不我欺也!<br/>&nbsp;&nbsp;&nbsp; 沿着通天栈道拾级上行,气势恢宏的五折瀑逐渐向世人撩开神秘的面纱。最下面一折瀑布名“缭绫瀑”,恰似洁白绸缎迎风飞舞。其旁竖一木牌,上书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缭绫》诗摘句:“缭绫缭绫何所似,不似罗绡与纨绮,应似天台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诗中以天台山瀑布比喻缭绫,此处以缭绫命名瀑布,却也别有情趣。第二折瀑布名“紫阳瀑”,刚劲有力,直泻下弯月形水潭。瀑名“紫阳”,缘于对道教南宗祖师张伯端的深切怀念。张伯端(984-1082),字平叔、号紫阳,宋天台人。他以诗词81首成《悟真篇》,演说金丹之旨,可与修内丹之书《参同契》相互发明,晚年居桐柏宫,创道教南宗,桐柏宫因此成为道教南宗祖庭。第三折瀑布名“灵宝瀑”,瀑后有洞,仿佛《西游记》中的花果山水帘洞移到此处。瀑名“灵宝”,则是为了纪念在天台山开创道教灵宝派的葛玄。葛玄,三国时吴丹阳人,吴赤乌元年(238)曾在桐柏山炼丹,置降真台。传华顶有葛玄茶圃,桐柏有葛玄丹灶。潭畔岩壁上镌刻着“琴声三叠”四字,李白有诗云:“琴声三叠道初成。”飞瀑至此恰好已然三叠,瀑声如琴声,道家修炼氛围与眼前瀑布合而为一,可谓妙趣天成。瀑布旁有险山名叫玄山,陡峭山崖壁立如削,崖壁上布满的天然石纹,仿若一个个用蝌蚪文写就的汉字,构成一页奇妙的天书,令人不得不慨叹大自然造化的鬼斧神工。在此四顾,南面济公岩高悬云端、栩栩如生;西面天然石佛倚崖而立,惟妙惟肖;头上白鹤瀑如白鹤展翅翩翩而来,其上方紧连忽隐忽现的潇湘瀑,蕴含着“梦锁潇湘”的意境,给人以无限遐想;鸟瞰足下,绝壑深不见底,白云就在脚下飘飞,仿佛自己也成仙飞升了。<br/>幽谷胜景<br/>&nbsp;&nbsp;&nbsp; 通天栈道过灵宝瀑后即向右而去,通向“太白临风”景点。“太白临风”由两个平台组成。低一些的平台上有棵奇特的常青阔叶树,离地咫尺即分成粗细形状几乎相同的直立三杈,谓“三友树”,平台亦因之名“三友台”。高一些的平台因台上有巨石呈莲花状而名“青莲台”。台旁有一条小瀑布,注入名曰“醉池”的清冽水潭,然后从潭边豁口处溢出,形成气势壮观的司马瀑。这里就是徐霞客游记中所描述的“乱石森立,无路可上”的地方,现在我们已是“如履平地”了,真教人感慨万千。<br/>自青莲台穿过窄窄的岩峡,向小瀑布上游行去,蓦然间眼前忽然开朗,一方数千平方米、绿树掩映的山顶盆地出人意外地展现在眼前,仿佛来到桃花源,神清心静、俗念全消。清冽山涧躺卧在盆地中间,涧中有七块状如仙女沐浴的巨石,溪水似游龙、温柔地抚摸着“七仙女”,构成“游龙戏凤”美景。要不是山涧中没有三个清冽的深潭,还真怀疑自己来到了百丈坑上游的仙浴潭。涧边岩石光洁如洗,可坐可卧。对岸绿荫丛中,露出几间新建的小木屋,古色古香,乃供游客小憩的茶室。过“汀步”来到茶室,喝一口高山云雾茶,清香四溢、心旷神怡。真想在此小住几宵,过过这神仙般的日子。<br/>龙穿破壁<br/>&nbsp;&nbsp;&nbsp; 小憩之后,我们溯流而上,去探访那神奇的龙穿破壁。不一会,便见一高近百米、宽数十米的石壁横亘前方,一条宽五六米的大瀑布在山崖上直泻而下,如雷轰河坠,其磅礴气势较之司马瀑尤甚,真乃“龙腾绝壁鸣风雨,气吞吴越倾银河。” 堪称千古绝唱。 昔日潘耒笔下的“峭壁百寻,雷轰刀划,悬瀑自其肩落,注于苍池,白昼风雨”的壮丽景观能在此重现,令人倍感欣慰。瀑声阵阵,扣人心扉,诸瀑显而此瀑隐,其慷慨激昂的侠士风骨和不求人知的隐君子风度,更教人情不自禁地生出钦佩之情。瀑布右方的石壁上,“龙穿破壁”四个斗大红字赫然在目,笔力刚劲、龙飞凤舞,与飞瀑相映成趣。字上方崖壁岩石纹路纵横交错,构成队列整齐的兵马俑天然石刻浮雕壮观画面,令人叹为观止。<br/>&nbsp;&nbsp;&nbsp; 石壁下有潭,大可亩许,瀑布注入潭中,涌起成堆雪,壮观异常。潭水碧绿如翡翠、清澈见底,与古游记中描述的“沓然无底”迥异。居此仰望,奇峰如菡苕盛开,秀美如画,传当年司马承祯曾居此冶剑铸镜,生活清苦却怡然自得,故名之“镜剑台”。崖壁东面,石门双插,形成高近百米、长数十米、宽仅米许的峡谷,这就是著名的“一线天”,亦即当年龙穿破壁的所在。一线天底部隐小水潭,水色绿中透蓝,深不可测。潭畔有约200平方米的沙滩,色如黄金,在阳光下闪着金光。透过“一线天”望去,隐约可见到桐坑溪水库的双曲拱坝高耸天际。<br/>关于龙穿破壁的来由,有传说云:“唐代某年天台大旱,桐柏宫高道曹真人偕国清寺高僧裘活佛来潭求雨,真人下潭取龙,活佛戏之,以法禁之不令上。真人乃骑龙背穿岩而出,故名之。”此传说虽荒诞不经,却为龙穿峡平添神秘色彩。更发人深省的是,龙穿峡之名因此而流传千年直至如今,或许更因景区的开发而名播中外,这岂是古人所能料及?!<br/>&nbsp;&nbsp;&nbsp; 告别一线天,循着曲折蛇行的游步道爬上镜剑台。台上形态迥异的巨岩或立、或坐、或蹲卧,不胜枚举,尤其那“蛙跳石”与“仙人拍掌岩”堪称绝妙。蛙跳石有两块,其一在镜剑台峭壁顶端,纵身欲跳、活灵活现;其二在山涧对岸的峭壁上,仿若刚从镜剑台跳过山涧,正发出得意的鸣叫。仙人拍掌岩位于大坝旁的游步道转弯处,在石前拍拍掌,可引得山和谷应,空谷回声不绝,确乎神奇。<br/>&nbsp;&nbsp;&nbsp; 从镜剑台下来,便达水库大坝,水色澄清凝碧、四围风光无限的高峡平湖展现眼前。这大坝可说是景区内最“人工”也最有名的景点,它的名字叫“浆砌薄型双曲拱坝”,用粗粒花岗岩条石浆砌而成,属全国首例。大坝建于1969年,高48米,坝顶孤长94米、厚仅3.3米,坝底部最厚的地方也只有5米,这是在国内水利史上都不可多见的薄坝。当年建成后就被水利部授予“先进科技集体奖”,《人民日报》刊登了大幅照片,后来全国有24个省市的代表及德国、荷兰等外国贵宾前来参观过,早已中外驰名。<br/>&nbsp;&nbsp;&nbsp; 漫步在这身世不凡的大坝上,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小水电或多或少地破坏生态,历来与旅游业产生矛盾,现今龙穿峡开发者能尝试两者的珠联璧合,难能可贵。天台小水电众多,大多建在未曾开发的景区中,如桃源坑、柴岭坑,还有螺溪、遮山溪上游的引水渠等比比皆是,但愿今后在对这些景区的开发中,能借鉴龙穿峡的经验,使两者完美结合,从而开发出更多更美的新景区来,促使天台大旅游的格局早日形成和建设中等旅游城市的战略目标早日得以实现。&nbsp;&nbsp;&nbsp; </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9 9:07:47编辑过]

沙发
发表于 2006-9-9 17:02:00 | 只看该作者
<br/>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板凳
发表于 2006-9-9 17:07:00 | 只看该作者
<br/>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地板
发表于 2006-9-9 17:08:00 | 只看该作者
<br/>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5#
发表于 2006-9-9 17:09:00 | 只看该作者
<br/>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6#
发表于 2006-9-9 17:10:00 | 只看该作者
<br/>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7#
发表于 2006-9-9 17:12:00 | 只看该作者
<br/>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8#
发表于 2006-9-9 17:13:00 | 只看该作者
<br/>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9#
发表于 2006-9-9 17:14: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上照片为宇鹰前辈提供!
10#
 楼主| 发表于 2006-9-9 17:19:00 | 只看该作者
<p>谢谢。</p><p>合在一起,图文并茂!</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5-15 06:23 , Processed in 1.08399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