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486|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行走在天路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0-8 16:02: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陈邦杰 于 2010-10-8 16:04 编辑

    西藏归来,有一种情愫一直围绕着我,让我冥思苦想,一晃就过去一年,在这个秋高气爽,阳光灿烂的星期天,昨天的情景又一次浮现,我不得不把自己绑到案头前,拿起笔,抒写心中的感受……
      我是去年中秋入藏,我们天台有一个援藏干部在西藏那曲地区的一个县里当教育局长,县里组织去藏慰问,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
      我们在萧山机场乘飞机至青海西宁,看了青海青的中国内陆最大的咸水湖的青海湖,看了传说唐文成公主眼泪流淌而成的从东向西流的倒淌河,再乘火车入藏。
     我是初次入藏,团里共有十六人,尽管一路欢声朗朗,但心中却都有些隐忧,西藏海拔四、五千米以上,高原反映对于江浙人是一道生命的坎,总有同事朋友从西藏归来,谈藏色变,据说前面的一个旅游团,全团有近一半的人一进藏就与盐水、氧气为伍,天天去医院挂针、吸氧,根本无法游玩。事实上,我在青海就开始有些反应,我的反应是晚上很兴奋,一直睡不着觉。在青藏铁路线上,我的心里也是忐忑不安的,一边望窗外,一边领悟扑面而来的藏域地貌风情,火车上是供氧的,但百闻不如一见,火车却是明显的缺氧,速度象蚯蚓爬坡,明显的气力不足感觉,以至青海到西藏近几百公里的车程,却要开上25小时。
    我不知道西藏本来是什么模样,但九月的西藏是阳光灿烂的,老天作美,天蓝蓝,山苍苍,让我们在车窗望外,晴空万里,山天相连,不过在青藏线上我们见绿的时刻不多,即便有绿也是零零星星的,有的明显是人工植上去的,能见到树的更少,也大都是人工栽上去的,以至让我们产生这样一个念头,如果气候变化,能让青藏地区变成我们江浙,每寸土地都能种粮食,我们中国就是再多一倍的人口,也够吃。
    我一直以为唐古拉山是中华民族的源头,它是黄河、长江的发源地,应是高万丈,气势宏伟磅礴的大山,但当我们在唐古拉山站稍作停留时,才发现所有对事物的认知一定要亲临其景、亲临其中,才不会犯错,这就是唐古拉山?哪里有山?只是平平的矮坡,最多也只能算丘,绵延到天边,一问导游和藏民,这真是唐古拉山,原来唐古拉山是一座群山,是把我们的天台山放大了几百倍的山,整座山域有十几个浙东南那么大,我们从青海进藏一直是爬坡,爬到山顶,看到的当然只是山丘和平原,平原和山丘上都是堆满了常年不化厚厚的积雪……
    我们是在夜幕降临的时候到拉萨,开始了我们行走西藏的旅程。
经过一年多的沉淀,现在留在我心里的只是零零碎碎的,在西藏我游览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宫殿布达拉宫,参观了藏民族虔诚叩拜的终点的大昭寺,看到了藏着世界上最大的铜制强巴佛像的扎什伦布寺,也看了西藏三大圣湖之一的羊卓雍湖,看到了卡若拉冰川……
走在西藏,最让我感动的并不是西藏那风景绝色,而是西藏那人文的绝活,在西藏总让我是行走在天路的感觉……
    记得我们是在一个神奇的日子里走向布达拉宫。这个白色的宫殿,无论怎么看都充满着神奇,我们在宫殿的南广场,天空是艳阳高照,白色的岩石,不,是白色的宫殿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象一座冰山、一座城堡、一座长城,更像是一幅油画。我赞叹世界上竟有这么一个美仑美奂的建筑,我特地在广场上稍作停留,从各个方向,各个角度看布达拉宫,它都是那么错落有致,那么地耐看。布达拉宫看上去就象折叠起来的万里长城,一层一层的城墙和城堡,无论从那个方向看它,它的布局,它的结构,都是很美的,难怪它成为“世界遗产”。
    当我们从布达拉宫的东入口走近布达拉宫,要走进它时,天空却骤然下起了雨,不大也不小,给我们一个措手不及。游布达拉宫要预约的,难得的机会是不容我们放过,就是下铁我们也只能前往。
    因此,我们是冒雨进入布达拉宫,没有带雨具的我们有的脱下外套当雨具,有的站在入口的门廊下等雨晴,我则是和几个同伴一起冒雨跑步前往,顺着岩石铺成的斜坡,往上跑,有时则是一级一级台阶和一个又一个门廊,这样也别有一番景色。但我们都不敢跑快,毕竟高原缺氧,快跑耗氧大,有危险。好在这是晴天下雨,下了一会就停了,从而让我们顺利地走进了布达拉宫……
    现在让我描述布达拉宫肯定是我在布达拉宫里买的一本布达拉宫导游简介完全,简介是这样写的:布达拉宫座落在海拔3700的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中心的红山之上,因其建造的悠久历史,建筑所表现出来的民族审美特征,以及对研究藏民族社会历史、文化、宗教所具有的特殊价值,而成为举世闻名的名胜古迹。布达拉宫有1300多年的历史,占地面积4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主楼红宫高达115.703,具有宫殿、灵塔殿、大殿、佛殿、经堂、重要职能机构办公处、僧官学校、僧舍、庭院、回廊等诸多功能的巨型宫堡。宫内珍藏8座达赖喇嘛金质灵塔,5座精美绝伦的立体坛城以及瓷器、金银铜器、佛像、佛塔、唐卡、服饰等各类文物约7万余件,典籍6万余函卷(部),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瑰宝,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关注,被誉为“世界屋脊的明珠”。
    简介告诉的是文字的布达拉宫,我在布达拉宫见到则是实体的布达拉宫,我所见到的布达拉宫是一个视黄金如粪土的世界。布达拉宫到处是黄金,你走过一尊又一尊佛像,一个又一个殿堂,都是金碧辉煌的,一尊尊佛像都是用几百吨黄金浇铸而成的,最重的一座金质灵塔要上千吨。西藏是贫穷的,我们在西藏所看到的藏民几乎都还是衣衫褴褛,但布达拉宫却是富有的,这里有成千上万吨黄金,还有始终川流不息的人群。在布达拉宫,我们除了见到我们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外,还会见到很多地道的藏民,他们或是一人,或是一个老人和一个孩子,或是一群人,他们都穿着衣衫褴褛的藏服,头发肮脏蓬乱,脸上布满了尘土污垢,大概都是长途跋涉的缘故,它从形体上无法辨认其性别。据说藏民到布达拉宫有的是经过二、三年风餐露宿的长途跋涉,而且他们的走路不是简单的走路,是磕着头前行,走几步便趴伏在地,伸展开躯体,用前额触及土地,然后再抬起头来,默默地朝着朝圣的方向……有的甚至带上全家老小包括牛、羊牲畜等一起,一步一跪拜到布达拉宫……在布达拉宫每个宫殿外,总会见到依旧在磕着长头的藏民,有的就不断地做着机械的动作,趴下,双手和身体伏地磕拜,然后又重复抬头,又一次磕头……他们的目光平静、恬谈、充满了一种感恩和敬畏的神情,面容憔悴和疲惫,却不知疲倦,这就是信仰的力量?他们的举止,使我想起了生长于青藏高原的土豆,肉体深埋于土地,而朴实的花朵高高昂起,不断抬升生命的高度,使灵魂接近天穹……
    我不知道布达拉宫究竟藏有什么的魔力?使藏民们对它如此痴迷、膜拜、敬仰!是包括了整个西藏的财富中心?西藏有三分财富,三分之二就在布达拉宫。据说布达拉宫的建造是藏民们在吃不饱,穿不暖的情况下,宁愿饿死把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全部捐献而建造起来。我在西藏所见到布达拉宫不是一个政治中心的布达拉宫,而是一个宗教胜地的布达拉宫,随处可见的僧侣,大的,小的,年轻的,年老的,都光着光光的头,披着黄的、红的藏袍袈裟……
    对于达布拉宫,包括扎什伦布寺等西藏一座座历史悠久胜地,世俗的我,可能永远是无法接近它们的本相与真实。简介只是文字的记载,可能有假,但或许我见到的实物也只是一种形式的东西,它的内容究竟是什么,我却读不懂,或许永远也读不懂,因为我世俗的目光不可能穿越宗教的旷野,甚至就是身边顶礼膜拜藏民究竟是为了什么,我也了解不了。我只是跟着匆匆的游客,惊叹于它的雄伟,它的壮观,它的“金碧辉煌”,也只是记住了一些导游在不断介绍的名字,比如达赖喇麻和班禅,比如显宗和密宗,比如活佛和格西,比如唐卡、堆绣、酥油花和名目繁多的法会仪式。盘桓、逗留,逗留、盘桓,我所有的举止,都是在证明自己,面对又一个世界来临时的无知无明,我在那些幽深神秘的建筑间穿梭,我感到有一种深深的惶感与迷茫……我不断地问自己:来自佛宗道源天台山的我,信神灵?有信仰吗?虽然我也尾随人群简单重复地把一张一张纸币,敬献在已堆积如山硬币、纸币的佛像前,虽然我敬献时,也象前面的过客和信徒双手合十,跪拜,但这能否就是说我也已到达了宗教那纵深的精神领域了吗?已体味到那种寥廊、澄明和平静吗?虽然我也曾跟在人后,同他们一样从顺时针方向慢慢地转动那些巨大的经筒,当作是阅读经书千百遍,但随着那“轰隆轰隆”的声响,虽然我也在跟着藏民转动、抬头,再转动、再抬头,但我已经仰望到藏民那头顶上的蓝天、雪山和白云了吗?
    西藏之行深深地影响了我,西藏给我提供了另一个视角,叫我重新估计人生的一切,所以西藏归来,我一直想写篇文章,但又一直不敢下笔,我不是怕写不好,写不了,而是怕亵渎神灵。
    西藏的风景是美的,记得我们乘车去羊卓雍湖,盘转在山路上,那白云迎面而来,那种纯净,不,那种仙气让我有到了天上的感觉。下车后,在羊卓雍湖畔,我看天是多么蓝,多么地清纯,云又是多么地白,多么地飘忽不定,多么地诱人。羊卓雍湖藏语为“碧玉湖”,湖水如羊脂般清澈,湛蓝的湖水与远方的雪山连为一体。并且,湖水不停地在变颜色,一会儿蓝,一会儿白,你盯着它看,它一会儿浅蓝,一会儿又变成深蓝了,而又一会儿又变成热气腾腾的水蒸气的颜色了……。
    西藏的风景有一种说不出的神秘的美,然而更打动我的更是西藏文化的神秘的美。就在羊卓雍湖边,我见到许许多多的玛尼堆,还有很多人继续在那里垒。一问,导游告诉我,你们也去垒一个玛尼堆吧!会求什么得什么?求官得官,求富得富。我不敢怠慢,也赶紧上去用湖石垒了一个小小的石堆——这就是被藏民称为“玛尼堆”的石堆。藏人称玛尼堆是不动的经文。在西藏无论是湖边还是山间或者路旁,凡是遇见玛尼堆,藏人就会围绕它绕一圈或者朝玛尼堆放一块石头,这就等于诵了一遍经。西藏是大乘佛教,讲究苦修成佛。藏民都把自己当作是佛的孩子,相信心诚则灵,虔诚会感动天感动地感动神灵,所以他们不厌其烦做着我们认为是机械的朝拜和诵经的动作,他们是把每一次的朝拜和诵经当作是人生每一次  清零,让自己的灵魂清零再清零,让自己纯净再纯净,向佛祖靠近再靠近……,藏民他们相信雪山上有神灵,相信佛祖的眼睛每天在看着他们,他们的善与恶、虔诚与否与他今生今世、来来来世的幸福和荣华富贵直接联系的,积善会上天堂,行恶要下地狱,所以他们苦不觉得苦,累不觉得累,贫不觉得穷,他们物质上尽管不富有,但精神上富有,永远是快乐的。
    西藏高原缺氧,农作物鲜有收成,能种的只有青稞、麦子、土豆等耐寒作物。藏民靠的都是养牛、养羊为生。藏民家的牛粪代表家庭的富裕程度,那个家里如果在家门口堆满了干牛粪,这个家是是富裕的;但绝大多数藏民因为气候恶劣,先天不足,物质是贫乏的;但物质贫乏的藏民却是快乐的。我们在西藏见到藏民尽管衣服破烂,脸色也不好看,但他们的脸上却充满了和善和快乐。进藏家吃饭,藏歌是必不可少的,大人、小孩都会唱,你叫他唱,他就唱,叫他怎么唱就怎么唱,有时还不停歇地唱,小伙子、姑娘们唱的藏歌绝不会比韩红唱的《天路》差,在西藏听藏歌,那遥远、嘹亮的声音,好像远处传来的天赖之音……
    西藏之行给我震憾,让我读懂什么叫富贵、什么叫贫穷,让我发现我们原来所煞费苦心建立起来的秩序,有许多伪善的东西在内,包括怎么区别贫穷和富有,包括怎么使用钱,包括怎样穿衣、吃饭、睡觉、生活,包括与人相处那种种清规戒律和约定俗成,包括人与人之间那种种游戏规则,在天台、在浙江甚至在一定区域是对的,但它对于西藏,它们则什么都不是了……这也使我联想到这样一则故事。一天,一个富有的父亲带着小儿子去乡下旅行,想让他见识一下穷人是怎么生活的。在农场最穷的人家里他们呆了一天一夜。旅行结束后,父亲问儿子:“旅行怎么样?”“好极了!”“这回你知道穷人是怎么过日子了的了?”“是的!”“有何感想?”儿子回答:“我发现咱们家里只有一只狗,可是他们家里却有四条狗;咱家仅有一个水池通向花坛的中央,可他们竟有一条望不到边的小河;我们的花园里只有几盏灯,可他们却有满天的星星;还有,我们的院子只有前院那么一点儿,可他们的院子却有农场那么大!”儿子说完,父亲哑口无言。接着儿子又说道:“感谢父亲让我明白了我们有多么贫穷!”
    西藏之行,的确让我们明白了许多的道理,西藏给了我们很多意想不到东西。我们团在西藏一切都很顺利,甚至连一个队员大的“高原反应”都没有。是西藏的“神灵”一直在保佑着我们,还是因为我们“行走在天路上”?
(陈邦杰)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4 街币 +40 魅力 +2 收起 理由
abracadabra + 4 + 40 + 2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发表于 2010-10-8 16:19:37 | 只看该作者
虔诚的人们总是会得到神的眷顾!

扎西得勒!
板凳
发表于 2010-10-8 17:03:36 | 只看该作者
的确。西藏是个令人感动、震撼的地方,也是让人有深刻反思的地方。外地人到了西藏,那里的人和环境、人和信仰、世俗与宗教的关系都令人回味再三。再说,拉萨这样的城市,已经深受内地影响,不再是以前那样单纯了。
地板
发表于 2010-10-8 17:16:01 | 只看该作者
文成公主入藏,对于西藏历史确是一件里程碑式的伟大事件。
从此吐蕃王朝无论从宗教、文化、科技以及其他方面,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半蛮荒到文明的转变。

文成公主的崇佛直接影响了松赞干布,从此西藏迎来了佛教前弘期的辉煌篇章。
5#
发表于 2010-10-8 17:24:42 | 只看该作者
西藏,神秘之地。简单生活是种幸福,我们是没有福气享受这种幸福了。外在的东西耗费我们太多的时间、精力,希望我们的下一代能简单快乐的生活。但看起来可能性也不大。
6#
发表于 2010-10-8 17:27:56 | 只看该作者
内心无法安静,只能通过外在环境来约束,这是大多数人的可怜。

7#
发表于 2010-10-8 20:19:09 | 只看该作者
向往中
8#
发表于 2010-10-8 22:56:11 |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0-10-9 07:14:10 | 只看该作者
借慰问之名行旅游之实.这就是现在的政府... ...
10#
发表于 2010-10-9 08:33:10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5-5 17:21 , Processed in 1.08250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