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始丰之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Make Money

[复制链接]
81#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1 23: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口趋势酝酿大萧条

孙 涤

  根据联合国第二十六届世界人口大会发布的信息,目前,全球有50%的国家出现生育率下降的现象,特别是欧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降至生育更替水平(2.1)以下。专家指出,这种在非战争情况下出现的生育率下降,在人类历史上还未曾有过,应引起重视。

  人口的增减趋势,是国家经济长期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法国哲学家孔德曾经说过,人口就是一个国家的命运。人在经济实体里,从家庭到社会,首先是“口”,然后是“手”,依托组织和制度,才进而成为“脑”。

  作为人口规模的一项重要指标,总和生育率(TFR)是衡量一个社会育龄妇女总的生育水平的平均值。人类社会维持稳定人口规模所需要的TFR是2.1。在生产力水平低下时,人“手”的生产仅能维持人“口”的生存,后者的增速总能轻易超过前者,任何丰年的结余很快就会被接下来急增的“口”吃光,而“口”的暴增终将被饥馑、瘟疫、战争、灾祸平衡掉。人类组织经济生产1万年以来,世界GDP的年增长率几乎为零,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750年才有转机。

  18世纪60年代,起源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引领着世界经济进入快速扩张的阶段。随着财富的积累和增加,一些富裕国家的富裕家庭子女数开始逐渐降低到社会平均水平以下。以英国为例,其总和生育率用了130年达到2,即从1800年的5减至1930年的2。当今其他发达国家也在百余年间完成了同样的过程。一般来说,总和生育率的下跌从人均收入1000美元至2000美元开始,在4000美元至1万美元的水平时接近2.1。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这一数值大体上会继续下行。目前,世界上已有70多个国家的“总和生育率”低于2.1(1970年仅有24国)。

  总和生育率的下降与死亡率的降低必然会带来人口的老龄化。联合国的一份人口报告预测,到2050年,全世界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将达到21%,首次超过年轻人的数目。老龄化将带来社会结构和运行方式的重大改变,特别是在经济领域,将对经济增长、储蓄、投资消费、劳动力市场、税收等产生冲击。因此,是否有足够的新生人口支撑经济的持续成长和良性循环,新增的劳动力能否承受迅速老龄化的社会带来的沉重负担等,是很多国家人口战略面临的挑战。

  人口发展战略不仅要关注人口自身的问题,还要关注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82#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1 23: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轻视高铁对社会变迁的影响将是一个历史错误!

武广高铁开通,中国进入“站时代”

南方都市报
    109米/秒,这就是中国高速铁路的新速度。今天,这一速度的缔造者,作为世界上一次性建成里程最长、标准最高、投资最大的高速铁路——— 武广高铁正式开通。武广高铁全线共设15个车站,途经11个地级市,将广州到武汉的铁路运输时间从过去的10小时缩短至前所未有的3小时,其每小时350公里的速度,也将成为中国城市空间距离的一个新标尺。

  可以预见,高速铁路全面改变中国的时代即将到来。根据《中国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未来中国铁路客运系统将由“四纵四横”铁路快速客运通道和三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组成。“四纵四横”包括“京沪高铁”、“京港高铁”、“京哈高铁”、沪汉蓉高铁等,到2012年,中国将建成客运专线42条,总里程1.3万公里,时速250公里的线路5000公里,时速350公里的线路8000公里。在跨城市群的高铁之外,城市群内部的交通网也将全面铺开,三大城际客运系统包括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这意味着大半个中国将处在高速铁路与城际轨道交通的覆盖范围内。轨道交通的速度提升,令以时间来衡量的城市空间距离将大幅度缩短;速度的提升,也令生活方式以及经济结构发生改变。

  亚当·斯密已经指出,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发达文明都诞生在大河流域或地中海沿岸,因为航路的发现,导致这些地区交通便利,加快了要素流动,提升了分工程度。这是区域发展最朴素的真理:要素自由流动是经济活动繁荣的基础。他所无法预计的是,数百年之后,人类经济活动的单位已从“港”变为“站”。

  国际城市群发展经验说明,高速轨道往往是经济高速发展、城市群逐步形成的必然要求,而城际高速轨道的落成,将极大地促进城市之间的要素流动,实现优势互补。当前,我国正处在高速城市化的前期,加强城市之间的联系、加速城市群的形成,将成为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重要任务。在这些方面,轨道交通的作用不可替代。早有区域经济研究者指出,中国幅员辽阔、内陆深广,但与美国等幅员辽阔的国家所不同的是,中国人均收入水平低,资源分布及工业布局不平衡,而且人口众多,汽车占有率难以普及,因此难以通过公路来实现城市间的人、货流通,进行高速铁路建设是最佳方案。而与空运、航运等其他运输方式相比,铁路运输不仅能耗最小,节约土地资源,而且具有廉价、高效的比较优势。

  事实上,早在武广线开通之前,沿线的“武广新城”早已蠢蠢欲动,武汉、长沙作为两湖省会自不待言,粤北的清远、韶关均将此线路开通视为珠三角北扩的机遇,而前一轮产业转移的重镇郴州,早已兴建15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准备迎接产业大军北上,这正符合轨道交通强化城市经济关联的规律:在未来的城市群布局中,过去的边缘地带,很可能转眼间成为要素集聚的中心。由于要素流动往往超出行政规划的想象力,经济中心在“站”点之J间转移的现象时常发生。例如,东京都城市群的商业中心就曾经历过在新宿、横滨、涉谷等站点转移的过程。可以预计的是,在城市群之间,省际行政区划概念将被淡化,而在城市群内部,区、镇等区划概念则不复存在。这就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无论是国民还是地方政府,都将迎接一个以“站”为经济单位的区域竞争时代。

  从宏观层面看,“站”时代将令以时间为标尺的城市空间结构发生革命性变化,体现为城市距离大幅缩短,城乡级差地租的差异也随之拉近。随着城市要素的流动,在高速铁路的沿途站点将形成卫星城市,在城际轨道的沿途站点则将形成城市副中心。多中心城市的格局将大幅度提升边缘城市和城郊地块的基础设施配套水平,从而使“城市中心土地匮乏”得到极大的缓解。而从中观层面看,地方政府的管治无疑将面临最大的挑战。由于人、财、物的流动已经无法遏制,各种经济要素的集聚也变得更为随机。因此,城市治理和制度优势,将成为经济要素择地而栖的先决条件。当然,最重要的是,从微观层面看,轨道网络的建成,意味着个人选择自由和发展机会的大大增加,在一个以“站”为单位的经济时代,个人倘若在某地遭遇发展阻力,必然的选择将会是“下一站”,用脚投票也从此变成用“轨道”投票。

  “站”时代来临的最大挑战在于,各地政府必须致力于将城市交通轨道的“硬件”优势,转化为地区治理和居民社会权利的“软件”优势。无疑,随着今日武广线第一声汽笛的响起,地区间制度竞争的号角也随之吹响。
83#
 楼主| 发表于 2010-1-1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祝各位2010投资顺利!

原帖由 ascom 于 2009-12-31 23:29 发表
冬天才出来,这一觉好长哪


谢谢还记得,阁下冒泡的速度够快啊。

秒杀,2010的第一帖!

祝各位2010投资顺利!
84#
 楼主| 发表于 2010-1-2 23:31:04 | 显示全部楼层

2010,贸易保护和升值压力扑面而来!

新华网华盛顿12月30日电(记者刘丽娜 刘洪)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30日作出终裁,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油井管征收10.36%至15.78%的反补贴税。中国商务部一直就美国对华油井管采取反补贴反倾销措施表示坚决反对。



    根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最新数据,2008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的油井管产品金额约达28亿美元。这是迄今美国对中国发起的最大案值的贸易制裁案。



Chinese New Year



PAUL KRUGMAN



It’s the season when pundits traditionally make predictions about the year ahead. Mine concerns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I predict that 2010 will be the year of China. And not in a good way.



China has become a major financial and trade power. But it doesn’t act like other big economies. Instead, it follows a mercantilist policy, keeping its trade surplus artificially high. And in today’s depressed world, that policy is, to put it bluntly, predatory.



Here’s how it works: Unlike the dollar, the euro or the yen, whose values fluctuate freely, China’s currency is pegged by official policy at about 6.8 yuan to the dollar. At this exchange rate, Chinese manufacturing has a large cost advantage over its rivals, leading to huge trade surpluses.



Under normal circumstances, the inflow of dollars from those surpluses would push up the value of China’s currency, unless it was offset by ** investors heading the other way. And ** investors are trying to get into China, not out of it. But China’s government restricts capital inflows, even as it buys up dollars and parks them abroad, adding to a $2 trillion-plus hoard of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This policy is good for China’s export-oriented state-industrial complex, not so good for Chinese consumers. But what about the rest of us?



In the past, China’s accumulation of foreign reserves, many of which were invested in American bonds, was arguably doing us a favor by keeping interest rates low — although what we did with those low interest rates was mainly to inflate a housing bubble. But right now the world is awash in cheap money, looking for someplace to go. Short-term interest rates are close to zero; long-term interest rates are higher, but only because investors expect the zero-rate policy to end some day. China’s bond purchases make little or no difference.



Meanwhile, that trade surplus drains much-needed demand away from a depressed world economy. My back-of-the-envelope calculations suggest that for the next couple of years Chinese mercantilism may end up reducing U.S. employment by around 1.4 million jobs.



The Chinese refuse to acknowledge the problem. Recently Wen Jiabao, the prime minister, dismissed foreign complaints: “On one hand, you are asking for the yuan to appreciate, and on the other hand, you are taking all kinds of protectionist measures.” Indeed: other countries are taking (modest) protectionist measures precisely because China refuses to let its currency rise. And more such measures are entirely appropriate.



Or are they? I usually hear two reasons for not confronting China over its policies. Neither holds water.



First, there’s the claim that we can’t confront the Chinese because they would wreak havoc with the U.S. economy by dumping their hoard of dollars. This is all wrong, and not just because in so doing the Chinese would inflict large losses on themselves. The larger point is that the same forces that make Chinese mercantilism so damaging right now also mean that China has little or no financial leverage.



Again, right now the world is awash in cheap money. So if China were to start selling dollars, there’s no reason to think it would significantly raise U.S. interest rates. It would probably weaken the dollar against other currencies — but that would be good, not bad, for U.S. competitiveness and employment. So if the Chinese do dump dollars, we should send them a thank-you note.



Second, there’s the claim that protectionism is always a bad thing, in any circumstances. If that’s what you believe, however, you learned Econ 101 from the wrong people — because when unemployment is high and the government can’t restore full employment, the usual rules don’t apply.



Let me quote from a classic paper by the late Paul Samuelson, who more or less created modern economics: “With employment less than full ... all the debunked mercantilistic arguments” — that is, claims that nations who subsidize their exports effectively steal jobs from other countries — “turn out to be valid.” He then went on argue that persistently misaligned exchange rates create “genuine problems for free-trade apologetics.” The best answer to these problems is getting exchange rates back to where they ought to be. But that’s exactly what China is refusing to let happen.



The bottom line is that Chinese mercantilism is a growing problem, and the victims of that mercantilism have little to lose from a trade confrontation. So I’d urge China’s government to reconsider its stubbornness. Otherwise, the very mild protectionism it’s currently complaining about will be the start of something much bigger.
85#
 楼主| 发表于 2010-1-2 23:32: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台独分子终于露出真面目

马英九就是美国人的孙子,配合的很及时!

凤凰卫视1月1日《台湾新闻》节目播出“郑浩:马英九元旦讲话隐性宣布台湾独立”以下为文字实录:

刘珊玲:马英九元旦祝词以两岸关系为主轴,坚持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维持“三不”,不统、不独、不武的两岸关系,推进两岸关系的发展。这是马英九第二次在元旦发表祝词。而第一次也就是2009年的1月1日,当时的马英九强调两岸交往需要捍卫主权和尊严,相关话题香港现场我们邀请到了时事评论员郑浩先生,为我们来进行点评和分析。郑先生,你好。

郑浩:你好,珊玲。
刘珊玲:相比较第一次的元旦祝词,您认为今年马英九的元旦祝词有哪些特点呢?

郑浩:马英九在今天2010年元旦这一天发表这样一个祝词,我注意到他里面的用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刚才你提到在2008年他的祝词当中,是用了维持现状,维持台湾主权这样一个现状。今天他这个祝词里面,就明确的提出“中华民国是主权独立的国家”这样的字眼,而且我们刚才从电视片段中也看到,他当着文武百官,以及台湾企业界大佬的面,在一个非常正式的场合,是在台湾的“总统府”里面发表这样的一种言论,无疑,我个人认为他是隐性的宣布台湾独立的一种举措、一种动作。

虽然他不是说“台湾现在就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正式的宣布,但他的字里行间,连他所用的语言里面已经透露出了这样一个非常、非常明确的信息。为了忠实的来看待他的原文,我们不妨用台湾《中央日报》网络报的报道,他的原话来看他当时是怎么说的,我们的新闻片段里面并没有录下他当时说的这番话,但是我给大家念一下。

他说“2008年执政以来,政府恢复两岸协商,始终坚持对等尊严立场,中华民国是主权独立国家。台湾也早已成为主权在民的民主社会,应当充满自信,台湾的未来当然是掌握在2300万人的手中”。非常明确,我不知道应该用什么样的一种解释,或者是其他人向我提问的时候,马英九是不是宣布台湾独立呢?我不知道用什么样的一种解释来回答不是,因为他已经是这样说了,而且他说的非常明确,而且这不是第一次说。

在12月31日他和台湾的媒体举行茶叙会的时候,也已经说了中华民国是主权独立的一个国家。因此,两次的这样一种宣誓,我们问我们自己马英九到底是不是一个台独分子?马英九他的隐性台独是不是已经浮在了表面上?这和两岸关系在2008年之后一直发展顺畅,一直朝着一个比较令大家都满意的方向发展的时候,马英九的这番话到底意味着什么?

我也注意到,在去年的最后一天,胡锦涛在2008年12月31日主席发表了一个讲话,当时那个讲话是纪念1979年人大有一个《告台湾同胞书》发表三十周年,那么胡锦涛主席当时有一个讲话,而且在那个讲话里面提出了两岸关系未来发展的六项建议。当时国台办主任王毅,他是有这样的一句话,这个也是根据新华社的报道来说的。他的原话是这样“一年来两岸关系的丰富实践,也让我们积累了友谊经验,使两岸双方更加认识到共同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是两岸双方建立政治互信,加强对话合作的重要基础。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是两岸双方实现良性互动,解决复杂问题的基本思路”。这是王毅主任的一个原话。

但是,就是时隔了一天,我们看到大陆方面这样一个阐述和马英九今天这样一种隐性的宣布台湾独立的这样一种方式是南辕北辙,未来两岸的政治基础,未来两岸互动发展的方向、政治基础显然是受到了一种冲击。未来两岸在互动的过程当中,究竟以一个什么样的共识来进一步推动发展,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疑问。也是摆在中共台办和国台办在2010年,新的一年里面如何来看待马英九,如何来研判两岸关系目前的现状非常严峻的课题。

我特别要指出的就是在过去,大家可能还记得每当陈水扁他要发表一个台独言论的时候,无论是中共台办还是国台办,都予以即时的、措词非常强烈的一个声音来回复,或者是来向两岸的民众阐述大陆方面的立场。但是自从去年元旦,马英九发表了那样一个讲话,而且在今天马英九又发表了这样一个讲话,中共台办、国台办究竟如何来回应,这个是我们两岸民众,特别是大陆民众急于想知道的。



我们究竟如何来看待马英九他越来越浮出台面这样一种台独的立场、台独的倾向。当然他在讲话里面,也用了很多两岸在经贸方面的正常发展,给予了很多肯定。但是这种藏在文章里面,藏在他的祝词里面隐性的,明确的来说“中华民国就是主权独立的国家”这样的字眼,我们大陆方面如何来正面的予以回应,这个是我期待的。我希望大陆方面应该予以回应,因为这个问题是不可避免的要作出反应的时候了。
86#
 楼主| 发表于 2010-1-2 23:33:1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这条消息,我为我的国家感到羞耻!

UT斯达康在华行贿被罚300万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称,位于加州的通信公司UT斯达康支付300万美元和解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民事诉讼和美国司法部的犯罪调查。UT斯达康12月31号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达成和解协议,同意用4年时间完成内部整顿,杜绝此类情形再次发生。

  UT斯达康生产和销售网络设备和手机,在中国的大多数业务通过其子公司UT斯达康中国公司完成。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在旧金山提出的诉讼中称,UT斯达康中国分公司在2002年至2007年之间支付了将近700万美元让其客户和中国政府拥有的电信公司的员工进行了225次海外旅游,平均每人花销5000美元以上。这些旅游据称是进行培训,但是,许多旅行的目的地是旅游景点。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还指控UT斯达康把10个美国的工作岗位提供给外国政府的雇员或者他们在中国和泰国的亲戚。其中至少雇佣了3个人并且在两年时间里向他们支付了工资,并办了绿卡,尽管他们没有为公司做任何工作。

  UT斯达康还支付400多万美元为中国政府客户在美国大学的学习和与UT斯达康业务无关的培训付账。UT斯达康还花了将近10万美元购买法国酒和花1.3万美元用于娱乐以便赢得与泰国政府控制的一家公司的合同。

  UT斯达康还向中国和蒙古的企业付钱,其中许多钱是用于贿赂的。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说,UT斯达康已经进行了内部调查并且采取了新的政策和培训计划以便更好地遵守美国的反贿赂法。  

  UT斯达康公司代表没有对这个消息发表评论。
87#
 楼主| 发表于 2010-1-7 14: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想起1937年

老早看到,终于一位博友翻译了:


克鲁格曼专栏文章:想起1937年
发表于2010年1月3日纽约时报

(译者按:对任何事物的任何主张,都可以一分为二地归纳为两个阵营:这样或不这样,那样或不那样。政治上的两党制,部分根源即在于此。还有,为大众做文章的诀窍之一,就是极而言之,才能达于动人视听的境界。克鲁格曼的这篇专栏文章,表明他是主张经济刺激政策缓退一派的,而且也能言之成理,但美国经济形势的今天与明天是否如他所言的那样不堪,恐怕另当别论。)

    将会有这样的经济新闻:最新就业报告显示就业两年首次增长,最新GDP报告说2009年末经济增长强劲。将会有不绝于耳的乐观评论,以及终止刺激政策、政府和联储不再支撑经济的呼吁,对此我们已经耳熟能详,未来势将更为响亮。
    但是,如果这些呼声得到响应,我们将重犯1937年的大错,彼时,联储和罗斯福行政当局认定大萧条已经过去,经济可以扔掉拐杖了。于是削减开支,收紧货币政策,于是,经济马上跌回深渊。
    这应该不会发生。联储主席本·伯南克和奥巴马总统顾问委员会主席克里斯蒂纳·拉默,两人都是大萧条学者。罗默女士已经明确警告,不能让1937年的事件重演。但是,不管怎样,那些牢记历史的人有时也会重复历史。
    我们读经济新闻,必得牢记在心的首要一条是,那些个“亮点”(blips)——即偶尔冒出来的全当不得真的漂亮数字——毫不稀奇,事实上,甚至在经济陷入漫长衰退时候,也会出现。例如,2002年初,最初的报告显示,经济增长速度的年率达到5.8%。然而,其后一年的失业率不断上升。
    1996年初,初步报告显示,日本经济以年率12%以上的速度增长,于是有人洋洋自得地宣称,“经济已经进入自我复苏的阶段”。实际上,那时日本正跋涉于失去的十年的中途。
    上述亮点,部分地是统计幻象,经常如此。不过更为要紧的是,它们通常是由“存贷反弹”促成的。经济衰退的时候,公司总是有大量未能售出的库存产品。为消化这些库存,它减少生产;而一旦过量的库存清理完毕,它转而提高产量,这反映到GDP上,就是一阵暴发性增长。不幸的是,由库存反弹所致的增长,是一次性的,除非需求的根源,如消费者支出和长期投资,重现生机。
    这样说来,经济状况的基本面仍然暗淡。
    在上一个10年中的幸福年份(如果存在的话),增长是由住房繁荣和消费支出的狂飚推动的。两者的归来并非现实。在这个国家,上一次住房繁荣留下的空置房随处可见,因而不可能再来一个住房繁荣;与住房繁荣之前相比,消费者穷了11万亿美元,他们不会重拾“现在购买永不储蓄”(buy-now-save-never)的老习惯。
    还有什么?兴旺的商业投资,眼下可能真有助于经济复苏。但是,很难看出这个兴旺从何而起。工业受到过剩产能的冲击,过剩的商用房供给使其租金大降。
    出口能站出来救市吗?曾有一时,美国贸易赤字的下降缓和了经济衰退。但是现在贸易赤字又复增长,部分是由于中国和其他贸易顺差国拒绝让自己的货币汇率调整。
    所以,最有可能的是,在最近的未来,你听到的任何经济好消息,都只是亮点而已,并不表明我们走上了持续复苏之路。但是政策制定者会不会错误理解这些消息,重犯1937年的错误?实际上,他们已经那么做了。
    奥巴马的财政刺激计划对GDP和就业岗位的影响力,预期在今年年中达于顶峰,然后就会淡出。这也太早了。为什么要在失业率仍然如此之高时撤销对经济的支持?国会在几个月前就应该制定法律,实施第二轮的刺激,那时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到,衰退比原先料想的更严重,时间也更长。但是他们毫无作为,而且,将要出现的虚幻的漂亮经济数据,很可能会灭掉采取行动的任何可能性。
    与此同时,关于联储动向的所有舆论,都集中于它所实施的支持经济诸般措施需要一个“退出战略”上面。这些措施之一,购买长期美国国债,已经终结。普遍预期其另一个计划,购买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也将在几个月内结束。这就是货币政策的收紧,不管联储是不是直接提升利率。而且,要求伯南克先生提高利率的压力也很大。
    联储能够为时不晚地意识到与衰退的斗争还没有结束吗?国会也能认识到这一点吗?如果不能,那么2010年将是始于奢望而终于悲伤的一年。
88#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21:49:3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这条消息,我为我的国家感到骄傲!

温家宝当着噢白马的面将G2扔到垃圾桶里,Obama访华失败后中美拳脚相加。国际资本市场火药味十足。这是马英九买导弹后的最新进展。



我国在境内进行了一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  
2010年01月11日 20:58:46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快讯:中国11日在境内进行了一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试验达到了预期目的。这一试验是防御性的,不针对任何国家。
89#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21:5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一诺千金 于 2010-1-11 11:26 发表
疯子的眼光重视全球视野哈


杯具,被出厂号了
90#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 13:31:52 | 显示全部楼层

China One-Year Yields Rise for First Time Since August

China One-Year Yields Rise for First Time Since August as Credit Tightens

BEIJING (MNI) - 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 made its tightening intentions clear on Tuesday morning with the largest single liquidity drain via bond repurchase agreements and a rise in the yield on one-year sterilization paper.

The central bank began draining CNY200 billion via 28-day repos after 0900 Beijing time (0100 GMT), while CNY20 billion in one-year paper was sold shortly after 1000 at a yield of 1.8434% versus the 1.7605% that it had remained at since August 11 last year.

The much-anticipated rise in the one-year yield followed the slight increase in the yield on three-month paper at auction last Thursday, to 1.3684% from the 1.3280% that it remained at since August 13 last year.

The rise in the one-year yield was signaled by an increase in the volume of paper being offered up for auction, with today's CNY20 billion sale comparing with the average CNY13.9 billion sold each week in November and December.

It marked the largest sale of one-year paper since the CNY21 billion offered on November 10 last year. The repo drain is almost comparable with a 50 basis point increase in the commercial bank deposit reserve requirement, which would remove around CNY300 billion in liquidity from the mark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5-11 22:36 , Processed in 1.08800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