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777|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那山那村】泳溪:一年只为这一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2-9 14:36: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的春日,当旅行家徐霞客开始他的游历时,走上的第一条山道就是宁海通往天台的那条古驿道。山路弯弯,走在金竹岭上的徐霞客沐浴着雨后清新的山风,透过翠绿的竹林,他一定是看到了山脚下的那条山溪,也一定是看到了山溪环抱中的那个小村庄。一缕炊烟就从村庄的那户人家中袅袅升起,在闻得炊烟的那一刻,他就记住了这个诗意的小山村。

      19年之后的崇祯五年,当徐霞客再次走过金竹岭时,他依然还记得当年的那缕炊烟,于是,他从容地走下山岭,走进了山村中的那户普通人家,喝上一碗山村的绿茶。茶树就在屋后的山坡上,水就取自村前的那条小溪。这茶的清香,这水的清澈,让旅途中的徐霞客感到了一丝轻松。这条山溪就叫做泳溪,这个山村也叫做泳溪,村以溪名。泳溪就这样让徐霞客久久不能忘怀。

       泳溪从天台的华顶山蜿蜒向南流淌着,流过了数个村庄之后,在泳溪村前转了个弯,向东一折,流向大海。就是这漫不经心的一折,让泳溪这座山村落在了溪水的环抱之中,于是乎,溪水环绕的山村就多一份水的灵性,村民们的生活也就多了一丝水的滋润。深藏于崇山峻岭之中的泳溪村,与外界少了一些接触,四周的一些村落与天台县城有着一定的距离,而东边的村庄与宁海县城也不是很近。如此一来,泳溪村处于四周村落的中心位置,也是通往天台县城与宁海县城的必经之地。

    过往的路人多了,泳溪也就热闹起来了。起初,人们在路的两旁摆摊,做起了小生意,有了做生意的人,也就有了人气,不知不觉间,路的两旁,有了客店,也有了饭店。村中的那条石子路竟渐渐地长了、宽了,慢慢地,泳溪也有了一条溪石铺就的街道了,如此偏僻的山村也有了一条象样的街道,于是,这座山村也被称作“泳溪街”。

    老街铺路的石子就取自溪滩,经溪水数百年的浸润,石子变得格外的光滑,当这些溪石被铺成各种图案时,它就赋予了新的寓意,在村民的草鞋下延续着它的生命。街两旁的那些柜台还在,老人们也还能叫出当年的店名,这是胡传赞的南货店,那是陈建宝的中药店,那又是胡贵朝的水作坊。这些旧时的店铺既成就了泳溪街当年的繁华,也成为了老人们今天的记忆。在街的深处,还有许多石板门头的民居,无论是大气精致的九如楼,还是风格新颖的下新屋,都无不暗示着山村耕读传世的家风。

       有街也就有集市,街似乎是为集市而准备的。一般的集市都是以旬为单位,每旬一次,而泳溪的集市却是独特的,它一年一市,市就设在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廿八。一年一市的习俗似乎是独一无二的,这就使泳溪的廿八市有着格外别致的风情,农历的十二月,村民都忙着过年。干了一年的农活,村民都为着新年的到来而忙里忙外。于是,泳溪就有了这样的一首民谣;“二十望望,廿一煎糖,廿二捣糕,廿三碎槽,廿四掸尘,廿五送长工,廿六洗麦磨,廿七磨豆腐,廿八落泳溪”。“落泳溪”指的就是到泳溪赶市,赶完市,办好年货,就回家过年了。

    泳溪的这条老街似乎就是因廿八市而生的。街并不长,二百米不到。老街为东西走向,从村西头的溪口一直通往村东头的山脚。就是这条短短的老街,村民将其分为三段,那就是上街头、中央街和下街头。最为热闹的自然是中央街,中央街老屋前的那个空坦,就是平日也是村民们聚在一起闲聊的地方。冬日,阳光温柔地撒落在老街上,那是农闲时节,与春节还有一些时间,在温暖阳光下的老人,露出格外安谧的眼神。坐在屋前空坦中的老人们,手中提着火笼,偶尔会聊上几句无关紧要的,那说话的语气也是慢吞吞的。老街上的老人生活在昨日的时光中,当脸上露出笑容时,那一定是当年赶集时的旧事又从眼前闪过。

    腊月廿八,是劳累一年之后,渴望着一家团团圆圆相聚在一起的时刻,远方的游子也归心似箭地回到梦中所思念的那个小村。母亲做一桌酒菜,为的就是三十夜一家人热闹中的那份亲情,也为了正月里亲戚们相互串门时的问候。一碗碗的菜就这样放在蒸笼里热着,从早到晚,厨房里总是冒着热气,这热气等待着每一个亲戚的到来,在吃粽的拉家常中,重温着一个家族的亲情。廿八泳溪街的赶集,是为一个家族每年团聚所作的准备。

    廿八,天还蒙蒙亮,金竹岭的古道上,就有一群群来自宁海方向的村民,结伴着,仨仨俩俩,走在了每年廿八都要走的这条山路上。年轻人扶着老年人,小孩子在大人的背上,挂着一脸的笑容。而此时的泳溪街也开始热闹起来了,并不宽畅的老街上,有来自宁海和象山的海货,那一条条的带鱼,那一只只的鳗鲞都是山里人平日所吃不到的。就是山货也比平日丰富得多,买上一扎笋干,与肉一起就烧成了一碗可口的菜,一小袋的蕃薯粉是为了在十四夜,做一碗的糊辣沸,而一刀的猪肉是非买不可的,春节的餐桌上没有肉,那就显得寒碜了。木炭、扫帚、畚斗和蓑衣看中了也得买上一些,锄头、草耙、火钳和锅铲有合适的,也顺手买下了。而孩子们多在货郎担前看得着迷,此时,耍杂的和卖大膏药摊前,总是围了不少的人,买与不买并不要紧,要的是这样热闹的气氛。

    廿八的泳溪街一年中难得有这样热闹的场面,街上摩肩接踵熙熙攘攘到处是嘈杂拥挤的人流,到处是讨价还价的声音,夹着各地的口音。“前客让后客,邻舍让叔伯”是流传于泳溪的一句俗语,作为泳溪的村民还要接待远村来赶集的亲戚。客人们赶集累了,就到村中的亲戚家坐一坐,吃上一碗鸡子茶,一碗面脑面。背着丰盛的年货,交流着购物的乐处。一年庄稼的收成,家里孩子老人的琐事,都在喝茶与吃点心间交谈着。临别之前,肯定是要约好正月的哪一天来你家或我家吃粽的,廿八泳溪的赶市似乎是正月亲戚间吃粽的前奏。

    当太阳偏西时,人们怀着来时的喜悦心情,走在了回家的路上,不同的只是篮中多了期待中的年货。此时的泳溪街又一次归于宁静,一年之中,泳溪街似乎只为十二月廿八这一天而存在。这一天,泳溪尽情地展示着它的繁华与热情,这一天,人们感受到了它真正的魅力。一年一次的市集已散,泳溪街又在期待着明年的廿八市,这一等又是三百六十五天。

    对于泳溪廿八市习俗的来源,村民们有着许多的猜想。有一传说,说的是当年永乐皇帝流落之时,途经泳溪,善良的村民用番薯毛芋款待他,之后,为了感谢热情的村民,这位皇帝下诏在泳溪立市。还有另一种传说,说的是一位风水先生看到泳溪溪流中奇险的十道弯时,就认定这十弯龙头的好风水,定有一年一市的市面。在民间,或许,还有更多的传说来叙说着这一习俗的由来。无任是皇帝的下诏说,还是十弯龙头的风水说,无不说明着这一习俗的来源不凡,也无不暗示着这一习俗必定源远流长。我们无需去寻求这些传说中的细节,传说的魅力恰好是它丰富的想象和飘逸的情节。听着老人绘声绘色地讲述这流传了数代人的故事,只会让这一习俗增添一抹传奇的色彩。

    当年的老街,用现代的目光来看,显得有点窄了。近年来,人们将市集改在了更为宽畅的马路边,路宽了,赶集人也就越多了,只是当年的那条老街,显得有一丝的失落感。在购物日趋方便的当下,有人也担心泳溪廿八市是否还会继续,其实,只要看到赶集时人们那一张张的笑脸,听到熟人那一声声的问候,我们就有理由相信,赶集不只是为了购买年货,那是村民们交往的方式,也是春节亲戚朋友相聚的一次彩排。如同当年溪水中的香鱼,每年的春天都会逆水而上,顺着冬日它们的母亲入海产卵的水路,寻到泳溪的这方水域,它们永不会迷路,也永不会失约。

    数百年间形成的习俗,已是村民们生活的一部分了,数十代人传承下来的风俗,也已成为了村民们自然的行为了。初春,当枝头上的那朵桃花含苞欲放时,人们就会想到廿八市又来到了,此时,真是瑞雪轻轻地飘落在青瓦上的时候,也是溪头的荠菜刚刚抽芽的季节。

                                                                   2009-2-4


落在溪水的环抱之中泳溪村。





这条老街似乎就是因泳溪廿八市而生的。




隐在老街深处的老宅。




人们走在了每年廿八都要走的金竹岭上。




数百年间形成的习俗,已是村民们生活的一部分了。







[ 本帖最后由 闲云散人 于 2009-2-9 14:39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2 街币 +40 魅力 +1 收起 理由
abracadabra + 2 + 40 + 1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发表于 2009-2-9 15:54:46 | 只看该作者
闲云今年去泳溪了啊,仔细看,好文
泳溪在闲云的文章里真是大放光辉,应该在金竹岭上立个石碑“徐霞客始游点”,哈
板凳
发表于 2009-2-9 16:42:36 | 只看该作者
怀念那二八市,读小学的时候,“落泳溪”逛泳溪街是我一年中最大的期待,可惜直到上初中才有幸逛泳溪街。初中毕业后,每年的腊月二八也就成了我们同学聚会的日子,我们不需要买年货,只为了见见同学。高中毕业后因为读书也因为举家来到宁波,离开天台至今,再也没有“落泳溪”了。也不知道如今的市日有没有当初的热闹场景
地板
发表于 2009-2-9 17:50:53 | 只看该作者
一次也冇去过,不晓得在哪里
5#
发表于 2009-2-9 18:22:39 | 只看该作者
看到这个,蛮像小时候在的过年,温暖啊
6#
发表于 2009-2-9 19:07:28 | 只看该作者
从来没去过泳溪,不知道在哪方向
7#
发表于 2009-2-9 20:40:01 | 只看该作者
“二十望望,廿一煎糖,廿二捣糕,廿三碎槽,廿四掸尘,廿五送长工,廿六洗麦磨,廿七磨豆腐,廿八落泳溪”。
这是我们小时候经常念的,不知道现在的孩子还几个会
8#
发表于 2009-2-9 21:31:31 | 只看该作者
泳溪那条老街,我从溪滩桥头从西到东来回走了好几遍。
可惜没有这份耐心和心情去领会闲云笔下的意境。
9#
发表于 2009-2-9 22:45:21 | 只看该作者
闲云老师的美文百读不厌。期待更多。。。
10#
发表于 2009-2-10 09:57:55 | 只看该作者

泳溪廿八市



[ 本帖最后由 天兔 于 2009-2-10 10:57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5-8 08:52 , Processed in 1.08390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