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528|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的高考经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3-4 22:39: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的高考经历


    要说我的高考经历,简直可用“不堪回首”这四个字来形容。其酸甜苦辣,未亲身经历者是无法体味的。假如剧作家或小说家经历此事,说不定能创作出跌宕起伏的戏剧或长篇小说来。

    我是67届高中毕业生,属于“老三届”中的一员。由于文化大革命,“老三届”的莘莘学子无一例外地失去了继续升学的机会,而对于我们这届学生来说,由于“文革”始于1966年夏,除失去继续升学的机会之外,还失去了学习高三的功课的机会。后者的失去,大大增加了我们这届学生十年后参加高考的难度。而前者的失去,对于我来说,却是让我不停顿地自学了十年中医,小有收获。

      1977年,一件天大的好事降临到我们“老三届”头上——高考恢复了,并且文件规定:要注意招收“三届生”。我当时因为在山区当民办教师,得到的消息比较迟,大概离高考还有两三个月的时间。在这短短的两三个月时间里,我除了上课时间进行正常的教学活动外,课余时间、夜里和星期六日就拼命地进行复习。说到“复习”,其实已学过的高一、高二功课基本上没去接触,而是在自学没学过的高三的功课,如数学中的解析几何、物理中的电学、化学中的有机化学等等。老天不负有心人,这根“硬骨头”总算在高考前夕让我啃完,不仅能背所有的公式、定义、定理,而且能解一定难度的题目。

      1977年的高考可说是我国高考史上非常特别的一次。各省市自行命题,自行组织考试,十年的高中毕业生集中一块参加考试,报考数与招生数的比例是1001,真可谓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我们浙江省分文理两科,文科考政治、语文、数学、史地,共四门,总分400分。理科考政治、语文、数学、理化,也是四门,总分400分。另外设置加试,如报考英语专业的加试英语,报考中医专业的加试中医基础知识等。加试成绩不计入总分,作为相关专业录取时参考。

    我报考的是理科,并加试中医基础知识,因为我曾自学过十年中医,所以填报的123志愿都是浙江中医学院。考试进行得非常顺利,自我感觉也很好;体检、政审也无一点軋扎。所以考过后,便喜滋滋地在任教的学校等待浙江中医学院的录取。当然,那时是没有去走后门活动活动这个概念的,何况,要去活动也没有路数。

    谁知录取时却遇到了飞来的横祸——我莫名其妙地落榜了。对此,许多相识的与不相识的朋友都不能理解,大家都为我感到惋惜,纷纷前来安慰我,叫我不要灰心,明年再考。时任教育局局长的赵德明先生还特地把我找去谈话,安慰我、勉励我,让我感动了好一阵子,因为我们是素昧平生的。从赵局长的口中,我才知道我考得还好,总分400分,我考了299分,全县第二(第一名是陈邦禄同学308分)。

    回家后心情沮丧极了,可说是欲哭无泪。如果考差了,可怨自己没考好,心甘;体检、政审不过关,可怨自己没投胎好,也有一种说法;而这种莫明其妙的落榜,实在心有不甘。于是,连夜含泪挥笔给省招生办写了一封信,询问我落榜的原因。第二天一早就去邮局用挂号信寄了出去。

    大约过了半个多月,省招生办回信了,信中说:“你的问题我们已搞清楚,马上就要进行扩大招生了,将在扩大招生中优先予以解决。”阅信后,心里是又喜又惊,喜的是有希望进大学学习了,惊的是“你的问题我们已搞清楚”这句话,我能有什么问题呢?百思不得其解。百般无奈,只得心里忐忑地在家等待“扩大招生”。

    三四天后,县招生办来电,说要进行扩大招生了,要我前去改志愿、办手续。到县招生办后,才知我们天台考生扩大招生的大专院校只有一所——浙江师范学院台州分校(即后来的台州师专,现在的台州学院)。为了圆自己的大学梦,尽管这不是自己喜欢的志愿,也只得无奈地填了志愿、办了手续,但心里仍然念念不忘钟情的中医和中医专业。在等待录取的日子里,一边认认真真地教书,一边专心致志地自学中医,对于是否能录取,却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只是在夜深人静时,“你的问题我们已搞清楚”这句话,时不时会跃上心头,搞得人夜不能寐。

    第二年正月到表兄家吃粽,碰到表兄在省教育厅工作的女婿,他对我说:“你啊,真是委屈到极点了。浙江中医学院已经录取了,省教育厅突然接到一个匿名电话,说有人为吴国新(曾任台州地区革委会常委,‘四人帮’粉碎后被捕)刻写呼吁书,所报的姓名与你的音近,所报的地址与你的一样,因涉及与‘四人帮’有关,就立即取消了你的录取资格。后来查清是吴国新要你村的王某某请陆某某刻写,结果没有刻写,陆某某去有关部门说清楚了,你才有大学读。”这正是晴天霹雳,一下子把我震呆了。却原来“你的问题我们已搞清楚”这句话的含意有这么复杂,这种张冠李戴的罪名是谁也意料不到的,真正是“莫须有”!但是否真有此事,我还是将信将疑。

    正月过后,全国研究生招生开始,报考没有学历的限制,只要年龄和身体条件符合就可报考。当时因为浙师院台州分校的录取通知书还没到,于是我不知天高地厚地报考了自己喜爱的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研究班,考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两科,规定的复习用书是《黄帝内经素问》、《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四本。自此以后的两三个月里,我又一次投入到复习迎考之中。可叹的是,当时天台报考这个专业的只我一个人,没有人可以一同复习。隔不多久,浙师院台州分校的录取通知书到了。我的录取通知书有点怪,先录取到中文系,划掉,改为物理系。要说其中的原因,又有一大篇话好说,暂且打住,不说了。通知书寄到后,母亲劝我不要复习,到台州分校去读读算了,但我仍不为所动,继续复习,做着自己的“中医梦”。

      19785月份,研究生考试开考,天台的考场就设在县教育局的会议室里,总共廿多人参加考试。说来也是凑巧,研究生考试开考之时,正是台州分校学生报到之日,时间发生了冲突。无奈,早早写信去台州分校请假,说明要参加研究生考试,迟三天去报到。心想,如果不批准,只得放弃考研。谁知台州分校的领导开明得很,很快复信同意我迟三天去报到,并说,如果研究生考上,将高高兴兴地欢送我上北京去读研,如果考不上,就安安心心地读师范,将来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读了这封信,仿佛给我吃了一颗定心丸,心里是好感动,好感动。所以,考研结束后,就立马去台州分校报到了。当时我儿子已经七岁,他提着我的小挎包,跑在头里,与我姐姐、妻子和亲朋好友一起送我到平镇车站上车。

    台州分校77级共有语文、数学、物理三个班计150人,但“三届生”仅7人,占总数的百分之五不到。为什么“三届生”的比例这么小,关键出在“注意招收”这四个字,原来这“注意招收”,划了两道不同的录取杠子,“三届生”最低录取分数线是260分,其他学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是160分,两者要相差整整100分,如果其他学生能考到260分,则清华、北大、复旦等名牌大学都能录取。因此,当年“三届生”只要能录取的,入学成绩比其他学生都要好,而我因为打了“轧顿”,入学成绩是台州分校最高的。当时,我的确有一番感慨,曾赋打油诗一首以自嘲、自勉:“锈迹斑斑昔时钢,十年碌碌苦彷徨,而今去锈无大用,愿化砖石砌民房。”

    到台州分校后,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热烈欢迎,年轻的同学亲切地叫我“老大哥”。学校领导也专门来看望我,勉励我要安心学习,不要退下来。但我有自知之明,自己年纪大了,记性肯定比不上小青年,所以后来班里开表决心大会时,同学们都表示决心说要好好学习,争取前几名;唯独我的表态是:“祝愿同学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有困难我尽力帮助,我自己也一定努力学习,但争取最后一名,希望同学们都能超过我。”不想这一表态,获得了长时间的热烈掌声,连来我们班旁听的校领导也跑上讲台与我握手,说:“你如果能得最后一名,你们班就有希望了!”自此以后,我们班同学特团结,学习风气特好,自觉性、上进心特强。毕业后有的考上研究生,有的成为特级教师,有的当上省、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当校长和教育局领导的有十多人,有一个同学还当上了副市长。尽管毕业时我没能争取到最后一名,但从毕业后的成绩看,我已经几近最后一名了。

    隔了几个月,北京中医学院来信了,并寄来我的考研成绩:中医理论71分,临床69分,平均成绩70分。信中说,报考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研究班的考生有上千人,他们仅录取3人,所以我未被录取。又说:“鉴于你的成绩,我们已推荐你去陕西中医学院参加复试,并把你的成绩转到陕西中医学院。你如愿意,请与陕西中医学院联系。”当时我也有点心动,但母亲坚决不同意,说:“陕西太远,家里负担太重,你又在读大学了……”因为我自1周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是母亲含辛茹苦把我拉扯大的,我不想违拗母亲。再说家里的负担也确实重,3个小孩,8岁、3岁、1岁,嗷嗷待哺,母亲年事已高,妻子小气薄力,我读师专,尚有助学金可解决我个人的学习、生活费用,但家里还是要借债过日子,去陕西则费用就更大了,于是一咬牙,没去陕西参加复试,粉碎了自己做了十几年的中医梦。后来一打听,当年浙江中医学院研究生的录取杠子是平均成绩55分,又让我后悔了好一阵子,悔不该没报考浙江中医学院。

    时间一晃到了1979年暑假。暑假里的某一天,因与“四人帮”牵连被捕的王某某出狱后来到我家,问我大学有得读否,我说已读了一年多了。他说:“这就好,这就好!否则我就罪无可赦了。”我感到很奇怪,我读不上大学,怎么他就罪无可赦了?后来他说,有人到牢监里去调查过他,说他曾叫我为吴国新刻呼吁书,他说这是没有的事……从而证实了表兄的女婿所言不谬。我的一生也就被这飞来的张冠李戴的“莫须有”横祸所改变了。

    毕业后我分配到屯中任教。毕业前夕,母亲曾告诫我说:“你现在当老师是铁板钉钉了的,你的田就种在学堂里,绝对不能误人子弟。”我也就安下心来,做当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的打算,安下心来用心读书。因为当时母亲病重,于是,我当着母亲的面,咬破食指,写下了“误人子弟,天诛地灭”的血书,一方面以慰母亲的心,一方面也作为自勉。三年后,母亲病逝。临终前一天,我请假在家照料母亲,谁知第二天一大早,母亲就把我叫到床前,说:“你田种在学堂里,不能误人子弟,昨天已脱了一天课,今天不能再脱了,你去学校把昨天脱下的课补上,姆妈不会死的。”于是我听话地去了学校。上午9点多钟,我正在教室里上课,朋友骑自行车追到屯中叫我,说我母亲病危,叫我赶快回家。等我回到家里,母亲已瞑目长逝了。我赶忙口对口做人工呼吸,但为时已晚,无济于事了。母亲患的是肺原性心脏病,起来小便时被痰憋死的,如果我当时在家,肯定是不会死的,这成为我的毕生憾事,每每一想起来,便会禁不住潸然泪下。

    现在我已经退休了,从当民办教师算起,从教已有整整40年。这4 0 年,我牢记母亲的教诲,兢兢业业教书,没有误人子弟,所教的学生毕业后碰到我都很亲。84年我在苍中任教,清明节前后的一个星期六,我挤上临海至平镇的班车回家,车上恰有24位在临海读书的屯中毕业生,他们一起起立让座,引得满车旅客齐声喝彩,我也激动得热泪盈眶。近十几年来,一些在北京、上海、广州、泉州、杭州、宁波工作或当老板的二十年前的学生,年年邀请我去他们那里旅游,但一直未能成行。前年,在昆山当老板的学生亲自开小车到我家门口,把我夫妻俩接到昆山去玩,到昆山后,在上海的学生得知消息,又偕同妻子驾小车到昆山,把我们接到上海……这些,也可告慰母亲的在天之灵了。但高考这段经历,实在是不堪回首,不是《天天天台》记者说要做这方面的专题,多次缠着要采访,恐怕是要永远闷着的了。

[ 本帖最后由 宇鹰 于 2008-3-4 22:47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2 街币 +50 魅力 +1 收起 理由
abracadabra + 2 + 50 + 1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发表于 2008-3-4 23:21:01 | 只看该作者
占个沙发慢慢品
板凳
发表于 2008-3-5 02:42:44 | 只看该作者
宇鹰老师的高考经历,真是跌宕起伏。
地板
发表于 2008-3-5 20:16:00 | 只看该作者
时代的产物.
偶倒觉得那个时代的人情味儿更浓些.
5#
发表于 2008-3-6 22:07:33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6#
发表于 2008-3-6 22:13:44 | 只看该作者
当年偶高考前
老头子还让偶跟楼主复习物理滴
虽然时间不长
也深怀感激
谢谢!


顺便说一句
楼主给偶做的题目也太难了哈
超了高考难度好几倍哈
7#
发表于 2008-3-7 09:00:12 | 只看该作者
天天天台上登过的呢,原来也是我们的街坊啊
8#
发表于 2008-3-7 10:20:56 | 只看该作者
不少“老三届”,最好的韶华在运动中过去,待到而立之年重新求学,特殊的历史阶段的奇特现象。我有长辈是“老三届”,及至“奔三”才上大学。比起他们,我们无疑是幸运的,没有摊上那个年代。
但现在人都很不满足,总埋怨这个愤懑那个,好象受到很大的不公似的。其实很多问题不在外界,而在自己。我也如此,自己不努力没有成绩,就总给自己找理由。
还有我们普遍少了责任感,能应付过去就可以。现在很少有人有严谨的职业素养,血书“误人子弟,天诛地灭”之类更是少之又少。职业只是我们生存的一种方式而已,提到道德的层次太累太严肃。
9#
发表于 2008-3-7 14:57:54 | 只看该作者
优秀人民教师的成长经历,赞。
10#
发表于 2008-3-7 16:22:40 | 只看该作者
肃然起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5-8 15:47 , Processed in 1.06784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