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785|回复: 3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故地寻梦之一:溪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0 17:1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 align=left>
</P>
<P><FONT size=4></FONT>
<P align=center><FONT size=4></FONT>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4></FONT></P>
<P><FONT size=4></FONT>
<P><FONT size=4><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size=2> </FONT></FONT></FONT><FONT face=宋体 size=2>始丰溪从江南的这座小城南边流过,出广济门有一条小巷通往溪边,溪边住的人多了,渐渐地也就成了小村,因为在始丰溪的一则,这片住宅也就称为了“溪头”。最先居住在溪边的一定是那些以捕鱼为生的渔民,将几枝毛竹相扎,就成了竹排,鸬鹚是天生的捕鱼能手,溪头人就以鸬鹚为伴,世代在溪边生生不息,直到上个世纪末,他们还是以鸬鹚捕鱼。因临溪而居,时常受大水的侵入,所以溪头人以石板为墙,建造自己的居宅,直到现在,人们还能寻得这些石板墙建筑的房子。为了能防止洪水的侵入,他们将原先的一间路廊改为一座庙,命名为“涌禹庙”,取大禹治水之意,农历五月十三送大水饭的习俗也一直保存下来了,这一天溪头人家家户户都做馒头等糕点,送于城里的朋友与亲戚,一旦溪头做大水了,朋友与亲戚也必定挣着竹排,送大水饭于溪头人的家中。涌禹庙旁的古戏台还在,但鼓声早已远去,飘逸的水袖也只生存于老人的记忆之中了。</FONT>

</P>
<P><FONT face=宋体>      当始丰溪成为通往台州府的水上通道时,溪头也就成为了小城的一个码头,沿溪筑成石阶,供船只停埠,来往的船只不仅带来了货物的贸易,也成为了天台走往外地的通道。商人们从这儿登船将外面的洋货运入,也同时将天台的土产销往外地。学子们从这儿了搭船,背上书包,心中怀着一个梦想,去台州府求学。沿岸的那条大塘街也是商铺林立,人来人往。现在大概只有姜宝山、涌江堂、得月楼等不多的建筑还存在,但早已没有了往日的那种繁华与风采了。</FONT></P>
<P><FONT face=宋体></FONT>
<P><FONT face=宋体></FONT>
<P><FONT face=宋体></FONT>
<P><FONT face=宋体>       在广济桥建成之前,或许溪头一直都是木板桥。建于上世纪初的广济桥,成为了小城最具气派的水泥桥,广济桥为六孔的拱桥,从溪头这边往水南边数依次被叫为一墩二墩直至七墩,桥两面石刻的“广济桥”三字分别由王震和叶乃瀚所书。关于发生在上世纪初溪头的一切事情,对于生活上世纪70年代前后的孩子来说,只存于老人的口中,只有在夏日在桥头纳凉时,才从老人的记忆中走入小孩的心中。那时还是小孩的我也只知道这座桥叫溪头桥,好象从来就没听说过有人叫它广济桥。至于“广济桥”的石刻当时肯定在桥的石栏上,但从未注意过。直到现在当溪头桥倒塌了,只存二孔了,在记忆中寻求着当时在桥中间石栏上的那几个石刻时,才发现这一切都是那么的遥远了。</FONT></P>
<P><FONT face=宋体></FONT>
<P><FONT face=宋体></FONT>
<P><FONT face=宋体></FONT>
<P><FONT face=宋体>      倒塌前的溪头桥是城关通往水南方向的桥梁,桥的两头为斜坡,数十级的台阶供行人行走,中间则有两道坡道供手拉车通行,两道坡道的宽度刚好是一辆手拉车的宽度,盛产石料的水南村经溪头桥将石料运往城里,石板用来做墙或铺地,外则半圆的石板是灶间的灶面,内则有两个半圆的为二眼灶灶面,三个半圆的则是三眼灶灶面。但满载石板的手拉车要经过这两个斜坡对于拉车人来讲的确是一个难事,那时常在桥站在头看着手拉车通过溪头桥。手拉车通常都四五辆结伴拉石料的,车到溪头桥大家都停车,用麻绳系住车把,由车主拉车把握方向,几个同伴在前面一起用麻绳拉车,另几个同伴则是在后面推。就这样将每辆手拉车推上溪头桥,然后大伙坐在各自的车把上,点上一袋烟,休息一下,因为他们知道等会儿桥那端的下坡难度更大。下坡时还是由车主把持方向,其它同伴则是双手托着车把一步一步,慢慢地后退,此时车身必须放底,车尾是在坡道上响亮地滑过,一旦手拉车失控那就不可想象了,当车滑到斜坡的底部,同伴一律闪开,车主半悬在空中,将车身拉平,然后一路小跑,在数十米之外的戏台前才将车停下,这数十米的路程大概是拉车人最得意的时候了,这不仅是因为车已平稳地放下了桥,然后,他需回头帮同伴将车放下桥来。</FONT></P>
<P><FONT face=宋体></FONT>
<P><FONT face=宋体></FONT>
<P><FONT face=宋体></FONT>
<P><FONT face=宋体>      清晨,天还蒙蒙亮,水南村的村姑就担着豆腐担,悄悄地走过溪头桥,走进城里的大街小巷,于是,巷间就多了一声清脆的豆腐叫卖声,桌上也就多了一碗凉拌豆腐,或是天萝滚豆腐。豆腐担的一头是一只放豆腐的木架,另一头则是一只竹筐,筐内放着另一只豆腐,或是几张豆腐皮,有时也会有一碗豆腐锅巴。当豆腐担的叫卖声还在弄堂口叫的时间,大人就会叫小孩拿一只蓝边碗去切一块豆腐,有时秤好了,摊主会再放上一小块,叫做添秤头,但这一小块豆腐也往往会在半路就给小孩子给尝到肚子里去了,豆腐摊常常也可用黄豆来换豆腐的。当夕阳西下时,已卖完豆腐的村姑们也就谈笑着,走过溪头桥,渐渐地,笑声也就在大樟树那头远去了。</FONT></P>
<P><FONT face=宋体></FONT>
<P><FONT face=宋体></FONT>
<P><FONT face=宋体></FONT>
<P><FONT face=宋体>      溪头这一边,在70年代,溪岸上旧时码头的石板路还在,百来米的石板路沿溪一路铺开,溪水与路面也只有半腿的差距,石板路与上面旧时的大塘街则有数来米的石阶相连,但那时已没有了来往的船只了。那时溪边的那几株溪罗树还在,平日溪边是洗衣洗菜的溪头人,夏日水中也是溪头的那些小孩子们,世代临水而居的溪头人,已将这家门口的溪滩当作了家的延伸。当夕阳的余晖撒落在溪头桥时,溪水也就抹上了一层金黄色,溪边竹排上的鸬鹚也扑打着翅膀,黑色的羽毛闪着绿光,它们知道是捕鱼的时候了。鸬鹚的脖子长而粗,好象是一个鱼篓,可放几斤鱼,为防止鸬鹚偷吃,主人通常用细绳系住脖子的最下部分,防止鱼儿进肚,因为吃饱了的鸬鹚就不愿下水捕鱼了。渔夫用竹篙敲打着竹排,那是给鸬鹚发出捕鱼的信号,在一阵“嘎嘎嘎”的欢叫之后,顺着水波向前拍翅滑翔,接下来,它们一撅屁股,一个猛子扎进溪水深处,当它们探出水面时,口中已含着一条鱼了,或是色彩斑斓的七裟,或是生性勇猛的将军。水下的一阵战斗之后,鸬鹚的脖子也是鼓鼓的了,于是,它们在竹排边依次站开,等待着主人的奖赏。主人用手探进它们的嘴里,一卡,一扩,“啪”,一条条鱼儿就从它们的脖子中弹出,活蹦乱跳,落入鱼篓中,当打鱼结束之后,主人才会用一些小鱼来奖励鸬鹚。如此一幅渔舟唱晚的景色现在也已绝迹于溪头了。在80年代以后,电鱼,炸鱼等方式已让溪头无鱼可捕了,现在的溪头人只能带着他们的鸬鹚到始丰溪的上游去重现这幅景色了。</FONT></P>
<P><FONT face=宋体></FONT>
<P><FONT face=宋体></FONT>
<P><FONT face=宋体></FONT>
<P><FONT face=宋体>     城里许多的孩子都选择在南岸的桥墩下游泳,那儿水深,还能避开溪头这边的人群。那时的孩子们都叫游泳为“嬉嬉泳”,一般情况下,大人是不允许孩子们去嬉嬉泳的,每年都有孩子溺水而死。那些正午时光在溪头嬉嬉泳的孩子都是那些瞒着大人来游泳的人,但回家之后无任如何是骗不过大人的,大人只要用手指在手臂上一划,一条白的线条出现在手臂上,那一定是刚从溪头嬉嬉泳回来。溪头桥的五墩是一个冷水潭,水深而冷,一般情况下,我们这些小佬人是不敢去的,冷水中是极容易抽筋的,只有一些大人才敢在那儿游。六墩是孩子们的天下,上游刚好是一个激流转弯,于是,将这六墩冲出了一个深潭,水流平缓而暖和。太阳还火辣辣的挂在桥头的上方,六墩下就是一群群赤条条的孩子了,六墩下的水通常是一撩多深,我们都喜爱将水的深度以分为平胸深、一个人深和一撩深,所谓的一撩就是站着手伸直的深度。由于六墩下的水面只有十来米宽,所以在孩子们很难比游泳的速度,于是经常比赛着,看谁能在水下憋气时间长,这时一般需要一个中间人来做裁判的,如果能一口气就能从这头潜到六墩的另一头的那自然是同伴中的高手了。摸石头也是嬉嬉泳时常玩的一种游戏,先从岸上选择一块比较有特点的石头,因为岸上的石头与终日浸在水中的石头在色彩上有比较明显的差别,然后将这块石头亮相于同伴,用力抛向远去的深水之中,于是,孩子们就向着石头方向游去,到了靠近石头的地方了,一下扎猛下去,在水底寻找着那块石头,实在憋不住气了窜上来,换口气再潜下去,有时会有几个人同时发现这块石头,这时要看谁下手快了,得手之后立刻浮出水面,高兴地挥着石头,然后往远外一抛,再接着玩。</FONT></P>
<P><FONT face=宋体></FONT>
<P><FONT face=宋体></FONT>
<P><FONT face=宋体></FONT>
<P><FONT face=宋体>      现在的溪头桥已成为了一座真正的断桥了,走在桥上,通往前方的似乎只是儿时的记忆,大塘街也早就更名为溪岸西路了,新建的大坝已隔断了溪头与溪水的接触,但拉车人的身影还在眼前晃动。</FONT></P>
<P><FONT face=宋体></FONT>
<P><FONT face=宋体></FONT>
<P><FONT face=宋体></FONT>
<P><FONT face=宋体>                                           2005-12-15


</FONT>
<P><FONT face=宋体></FONT>
<P><FONT face=宋体>  [欢迎访问本人的blog:</FONT><a href="http://freecloud.tianyablog.com/" target="_blank" ><FONT face=宋体>freecloud.tianyablog.com</FONT></A><FONT face=宋体>]</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6 7:46:16编辑过]

沙发
发表于 2005-12-20 17:56:00 | 只看该作者
<P>好文章</P><P>赞一个先!</P>
板凳
发表于 2005-12-20 20:39:00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FONT size=3>桌上也就多了一碗凉拌豆腐,或是天萝滚豆腐。</FONT>
<P><FONT size=3>
<P></FONT>
<P>
<P><FONT size=3>                                           2005-12-15


<P></FONT>
<P>  [欢迎访问本人的blog:<a href="http://freecloud.tianyablog.com/" target="_blank" >freecloud.tianyablog.com</A>]</P>
</DIV>
<P>应该是"天萝丝"</P>
地板
发表于 2005-12-20 21:56:00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老虎</I>在2005-12-20 12:39:05的发言:</B>

<DIV class=quote><FONT size=3>桌上也就多了一碗凉拌豆腐,或是天萝滚豆腐。</FONT>
<P><FONT size=3>
<P></FONT>
<P>
<P><FONT size=3>                                           2005-12-15



<P></FONT>
<P>  [欢迎访问本人的blog:<a href="http://freecloud.tianyablog.com/" target="_blank" >freecloud.tianyablog.com</A>]</P></DIV>
<P>应该是"天萝丝"</P></DIV>
<P>天萝丝不是油条吗?</P>
5#
发表于 2005-12-20 21:58:00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我喜欢!应该是胡大师的文字!
6#
发表于 2005-12-20 22:04:00 | 只看该作者
小时候很喜欢去溪头看鸬鹚,奇怪为什么它们可以把鱼藏在嘴巴里。
7#
发表于 2005-12-20 23:35:00 | 只看该作者
<P>楼主能否写写水南豆腐啊?那个“豆腐切~~啡”响切整个天台街头,至今仍在耳边回绕。还有那个熟语:豆腐倒了架没倒,也很有意思。</P>
8#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1 00:20:00 | 只看该作者
<P><FONT color=#000000 size=2>to 一诺千斤:俺喜欢听表扬的话  :))</FONT></P><P><FONT color=#000000 size=2>to  老虎,且听风吟 :天萝也叫天萝丝,天萝丝也指油条。有点拗口。</FONT></P><P><FONT color=#000000 size=2>to 有钱的狗: 初来乍到,俺不知胡大师为何方大侠,请教了。</FONT></P><P><FONT color=#000000 size=2>又to 且听风吟:“豆腐切~~啡”非常亲切。</FONT></P><P><FONT size=2>    谢各位的捧场!!</FONT></P>
9#
发表于 2005-12-21 00:50:00 | 只看该作者
<P>看见了没</P><P>一对四!</P>
10#
发表于 2005-12-21 04:57:00 | 只看该作者
<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3>"摸石头"是我和老狗经常玩的,记得就是在六墩这一带,狗兄最拿手的姿势是狗刨,狗刨也是我最初学会的洗洗泳姿势.</FONT></P><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3>胆子大些的人会从老桥上跳下,一猛子扎下,引得喝彩声不断.</FONT></P><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3>“大人是不允许孩子们去嬉嬉泳的”,我们应付大人的方法是,出门前偷偷套上一件短裤,来到老桥南岸溪边时,找一隐蔽处脱下一件,拿石头压上,脱下鞋子,光着脚丫在滚烫的卵石滩上奔向始丰溪。</FONT></P><P><FONT face=仿宋_GB2312 size=3>回天台,每当听到从巷口悠悠传来“豆腐切<FONT face=宋体>~~</FONT>a伐”时,那种生活的真切自然每每让我动容。</FONT></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12-29 10:10 , Processed in 1.08210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