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624|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天台遗韵之四——大渔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6-12 14:35: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寂然 于 2011-6-12 16:35 编辑

大渔船
    “小小船儿撑过来海哟,客人上船请放心哟,老大把得牢哟,哎呀哎吱哟,哎哟哎哟真哎哟,乘风破浪闯四海呐哎嘿哟”
     2002年冬,白鹤镇三叉路口突然出现一条华丽的船,船长近5米,中间有两层的船阁,披红挂彩,船婆、船公身着古装戏服,一位拿着青龙刀,一位握着划桨,在二胡、锣鼓的伴奏下,边摇边唱,彩船在轻轻摇动,一曲唱完,绕一个圆场,……
    四方百姓赶来,围观的人使得路口很拥挤。年青人问,演啥个?年长的人答:大渔船,已经多年没见了。
    乐队边,一位身材修长的老人欣慰地看着,长舒了一口气,他就是挖掘、整理“大渔船”的功臣,名叫周启钧,是白鹤上西山村人,因为曾当过民办老师,人们都叫“周老师”。自打5岁那年看了“大渔船”,这种载歌载舞的表演就深深烙在脑海里。
    大渔船,在白鹤一带流传已久。船舞是中国汉族地区较为流行的民间舞,无论是波光涟漪的水乡,还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都有它的身影。它承载着的不仅是一个区域乡土歌舞,更是一方百姓对平安幸福的向往。
    在周启钧的奔波下,2000年成立了白鹤镇文化俱乐部,排练节目,走村表演,后又置了一套音响,办了舞狮子的行头,几经折腾,俱乐部却背上7000多元的账。这样下去怎么能行?
    老人们想到了“大渔船”,可是这么多年没演了,还能寻回来吗?一位妇女听了爽直地说:“大渔船,小时候看过,我来演给大家看看。”话音未落,她便操起扫帚在院子里舞了起来。周老师来到县文化馆,馆里干部告诉他,大渔船是白鹤最有特色的民间艺术之一,恢复回来很有意义。
    周老师从小就热爱文艺,会拉二胡。他凭着自己的音乐功底,开始整理、挖掘“大渔船”。凡是过去在白鹤镇演过船公、船婆的人,他几乎都去上门采访。他带上笔和本子,有时要带上录音机,看他们演,听他们唱,然后记谱、记词。
    要演“大渔船”,首先要制作一条大彩船,同样用竹为架,以布为饰,北方的旱船,只有1米多长,而“大渔船”要有4至5米长,船体积要大,又要好看,而且重量还要轻,适宜表演。周启钧和镇上被称之“小聪明”的范从清,还有在五金厂做钳工的陈义节,三人凑在院子,一边回忆,一起琢磨,做了拆,拆了做,……
    大渔船终于做好了,可谁来演呢?周启钧在俱乐部里选了两位模样俊好的妇女,她们也乐意接受。可是二人根本没有表演经验,怎么办?周启钧就逐字逐句教她俩唱,教表演动作。扮演船婆的名叫陈微冰,而扮演船公叫许香菜,二人一演就是8年,如今,俱乐部也培养了年轻的船公、船婆,可二人仍是兴致很高,有演出都会上。
    北方的旱船是一人表演,可进可退,左右摇摆,灵活自如,而“大渔船”看上去是船公、船婆两人表演,实际上是三个人,还有一位是藏匿在船舱的扛船者,他不仅载着全船的重量,使船公、船婆轻松自如表演,还要使船呈现在水中荡漾的轻盈之感,三人讲究配合,步调一致。一场演罢,扛船者从船舱出来,大汗淋漓,气喘吁吁。
    大渔船,通过船公、船婆对唱、合唱完成要表达的主题,唱词一般都是祈求平安、五谷丰登、乘风破浪、一帆风顺,顺心如意等美好愿望。一曲唱罢,大渔船开始跑圆场,船公、船婆说上几句风趣诙谐的对白,赢来一片笑声。
    如今“大渔船”的唱词、曲谱,都是周老师一手整理的,在这些曲谱中,有传统的《五更调》、《十二花名》、《劝五更》、《贺新年》、还有根据老调编的新词,如《万民奔小康》《幸福生活无限美》《白鹤建设气象新》。令他骄傲的是,台州市民间艺术团演出的大型歌舞“风从东海来”中,“大渔船”不仅参加了表演,还将他整理的《乘风破浪》曲子用男声合唱的形式,作为一个篇章的主题音乐。
    这几年,大渔船可谓是风光一时,参加过县文化旅游节民间艺术大会串、参加过市、县农民文化节的表演,去年,还参加浙江电视台的“流动大舞台”的录制…,   
    周老师还在忙着俱乐部的事,老伴唤他“倒贴头”。因为为了俱乐部的事,他贴了不少钱。可是最让他牵挂的还是“大渔船”。
    (“大渔船”被列为台州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2 街币 +40 魅力 +2 收起 理由
abracadabra + 2 + 40 + 2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6-12 14:36: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寂然 于 2011-6-12 14:43 编辑

回复 寂然 的帖子


2002年冬, “ 大渔船”在白鹤镇路口演出。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6-12 14:38: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寂然 于 2011-6-12 14:44 编辑

回复 寂然 的帖子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地板
发表于 2011-6-12 18:03:08 | 只看该作者
这个东西,我们叫洒船
5#
发表于 2011-6-13 07:34:15 |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1-6-13 12:21:49 |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1-6-13 12:53:18 | 只看该作者
好东西啊
8#
发表于 2011-6-14 10:29:35 | 只看该作者
这说明天台文化里北方因子还是蛮浓厚的。
9#
发表于 2011-6-14 13:06:43 | 只看该作者
这种耍船在小时候见过的,特别是正月十四闹花灯时
10#
发表于 2011-6-14 13:11:12 | 只看该作者
旱船,中原地区的民俗文化表现形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5-1-10 20:32 , Processed in 1.08938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