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185|回复: 2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夏姓来历一二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7-1 19:0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span class="bt">&nbsp;<div class="box2"><span class="Tit">夏姓</span></div><table class="htb wr"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body><tr><td><div class="box2 p14">来源有三:<br/><br/>1、出自妫姓。相传帝尧时,鲧的妻子女志因梦里吃了薏苡而生禹,故帝尧便赐禹以妫为姓。后来,禹治理了水患,指导百姓兴修沟渠,发展农业,还领兵平定了三苗之乱,使人民得以安居乐业。为了表彰他的丰功伟绩,舜封他于夏(今河南登封县东),后来还把帝位传给了他。夏禹死后,其子启继位,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夏立国400多年,共传13代,16王。后因夏帝桀暴虐无道而被商汤推翻,夏王族便有以国为氏,称为夏氏。<br/><br/>2、出自妫姓。公元前11世纪周朝初年分封诸侯,夏禹的后裔东楼公受封于杞(今河南省杞县),为杞侯。至简公时,被楚国所灭。简公之弟佗(本妫姓)出奔鲁国,鲁悼公因其为夏禹的后裔,给予采地为侯,称为夏侯(复姓),其后裔以夏为姓,称夏氏。<br/><br/>3、出自妫姓,以王父字为氏。西周初年,武王追封帝舜之后妫满于陈,建立陈国,建都宛丘,以奉帝舜之宗祀。史称胡公满、陈胡公。春秋时,传至第16位君主陈宣公杵臼时,有庶子名子西,字子夏。其孙征舒以王父(祖父)之字为氏,称为夏征舒,其后遂有夏氏。<br/><br/>夏姓分布<br/><br/>夏氏因得姓很早,故随着时代的不断更替,散居尤为广泛。大致上,秦及秦代以前,夏姓主要在中原生息繁衍,并迁往陕西、山东、安徽、山西、河北等地。如夏征舒传至4世孙夏区夫仕陈(今属河南)为大夫,裔孙夏御寇仕齐(今山东东部)为大夫。秦始皇时尤御医夏无且(大致出自陕西夏氏)。秦汉之际,有代(今河北西北部、山西中部与北部等地)相夏说;安徽夏氏出自随王桀逃至南巢一部分夏王族的后裔。魏晋南北朝以前,夏姓还主要活跃于我国北方广大地区,特别是中原一带。夏姓南迁始于汉代,如西汉时有夏黄公,为鄞人(今浙江宁波市);东汉有夏方,为九江人(今属江西)。大举南迁则为魏晋之际,经过长期繁衍,使得夏姓的分布中心,移向了江南地区。唐宋以后,夏姓主要以江南广大地区为其繁衍地,广布于今安徽、浙江、湖南、湖北、江苏、福建、和广东、广西等省,特别是以浙江的分布最为集中,使得夏姓最终成为了我国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大姓。<br/><br/>郡望堂号<br/><br/>堂号:"平水堂":夏禹治水13年于外,三过家门而不入,水患终于被治平,舜把帝位让给了他。<br/><br/>夏姓也以"会稽"为堂号。<br/><br/>郡望:<br/><br/>会稽郡:秦始皇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于吴、越地置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市)。西汉时相当今江苏长江以南,茅山以东,浙江省大部分(仅天目山、淳安县以西小部分地区除外)及福建全省。此支夏氏,为西晋高士夏统之族所在。<br/><br/>谯 郡:东汉建安末年从沛郡分一部分设置谯郡,治所在谯县(今安徽省毫县)。<br/><br/>高阳郡:东汉桓帝置郡,治所在高阳(今河北高阳县东)。晋泰始初置高阳国,治所在博陆(今河北蠡县南)。北魏改为郡,移治高阳。<br/><br/>鲁 郡:西汉初改薛郡置鲁国,治所在鲁县(今山东曲阜)。<br/><br/>历史名人<br/><br/>夏 昶:明代著名画家。他不仅善绘画,而且善书能诗;其诗词清丽,书工正楷,其画擅长写竹石,当时推为第一,有传"仲昭一个竹,江南十锭金"。宋代以后,是夏姓在文学领域里最为光辉的时期。<br/><br/>夏 圭:南宋杰出的画家。早年工人物画,后以山水画著称。并与马远同时,号称"马夏"。画风洒脱,糅合李唐、范宽与米芾的画法,用秃笔带水作大斧劈皴,构图多作半边或一角之景,时称"夏半边"。<br/><br/>夏侯玄:三国时魏国大臣。精玄理,为玄学的创始人之一,被誉为"四聪之一"。<br/><br/>夏原吉:明朝大臣,为永乐、洪熙、宣德三朝户部尚书,主持财政27年,支应无误,在详定赋役,清仓场,广屯种,修水利等方面均有政绩。<br/><br/>夏 恭:东汉光武帝时备受人敬仰的学者。依据史籍记载夏恭是当时最负盛名的易学教授,曾经教授生徒达100余人,可谓桃李满天下。<br/><br/>夏无且:在荆轲谋刺秦王之时的侍医,由于"以药囊捉荆轲",而名登《史记》的"刺客传"。<br/><br/>夏 育:卫国名震遐迩的勇士,据说他力举千钧,能生拔牛尾。 </div></td></tr></tbody></table></span>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6-7-1 19:04:00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box2 p14">一、寻根溯祖&nbsp; &nbsp;<br/><br/>1、上古时已有吴姓。一是舜的后代有封在虞的,因"虞"与"吴"音相近,故舜后有吴姓。一是颛顼帝时有吴权,其后亦有吴氏。一是少康帝时有神箭手吴贺,其后有吴姓。&nbsp; &nbsp;<br/><br/>2、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是黄帝轩辕氏的直系后裔。商时,黄帝的12世孙古公亶父(周太王)建立了周部落。太王有三子,其中小儿子季历颇有才干,生子姬昌,姬昌出世时,有圣瑞出现,所以太王就属意姬昌接位。太王的大儿子太伯和二儿子仲雍知道了父王的意思是先传位给季历,再传位给姬昌,就决定自动让贤,便一起南下荆蛮(周人敌视楚国的称呼)。太伯和仲雍给当时比较落后的江南带去了中原先进的文化,被当地土著推举为君长,号称句吴。太伯死后,由仲雍继位。周武王(姬昌为文王,其子姬发为武王)灭商后,仲雍的3世孙周章为诸侯,国号改称吴,并追封太伯为吴伯。至仲雍的第19世孙寿梦称王,建都今江苏吴县。寿梦的第四子季札本该继承王位,但他避而不受,逃到延陵以耕田为生。此后吴王寿梦的后裔分为两支:一支在政治上发展,出现了吴王阖闾,吴王夫差等著名国君;另一支则是季札及其后裔独立发展,人丁繁衍众多,构成了当今吴姓的绝大部分。吴国被越国所灭后,其子孙便以国为氏,称吴氏。&nbsp; &nbsp;<br/><br/>二、迁徙分布&nbsp; &nbsp;<br/><br/>吴国灭亡后,夫差的太子吴鸿被流放到江西,夫差之后还繁衍于江浙、安徽、山东、河南境内的一些地方。隋唐时期,吴氏已广泛地分布于大江南北。唐高宗时有吴姓将佐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唐僖宗时,有吴姓将佐随王审知入闽,皆在福建安家落户。宋明以后,吴氏称雄于东南,其中季扎的53世孙吴宣是后蜀驸马,家族显赫一时。吴宣的5世孙吴吉甫是吴氏入粤始祖。&nbsp; &nbsp;<br/><br/>吴氏迁居台湾始于1291年,入台第一人是元朝礼部员外郎吴光斗,他奉命率6000人乘船"往使琉球"(即台湾)。明朝末年以后,福建、广东沿海吴氏有许多人前往澎湖、台北、高雄等地谋生创业。发展至今,其中最为显赫的一支是吴伯雄家族。吴伯雄现任台湾国民党中央常委、台北市市长等要职,其家族号称吴氏"全台第一家"。&nbsp;&nbsp;<br/><br/>吴氏迁居香港,大约始于元代。&nbsp; &nbsp;<br/><br/>吴氏向海外拓展,最早是到日本。吴人东渡日本在公元前450年左右,其中有一支演变成日本皇室。吴氏在东渡日本的同时,还有大批人南迁,进入今越南地区。其中季扎的50世孙吴权于939年称王,建立了越南历史上最早的独立王朝--吴朝。南越政权最后一任总统吴庭艳即吴权之后。现在越南有二百多姓,吴姓为第六大姓。东汉时有吴风进入朝鲜,发展至今,吴姓称为朝鲜143个姓氏中最常见的20大姓之一。明代以后,吴姓还有人移民南洋,迁至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新加坡以及泰国、缅甸等国,近代,又有人旅居欧美。&nbsp; &nbsp;<br/><br/>三、郡望堂号&nbsp; &nbsp;<br/><br/>【堂号】 "延陵堂":季扎是吴王寿梦的第四子,以贤德著称,寿梦想让他继承王位,他坚辞不受,寿梦只好把他封在延陵。他的三个哥哥先后为吴王,临死时要传位给他,他仍然不接受。因此他被后人奉为"至德第三人",又因其封邑在延陵,故时人称其为"延陵季子"。&nbsp; &nbsp;<br/><br/>【郡望】 延陵县:西晋时分曲阿县置县。 濮阳郡:晋代时改东郡置国,西晋末改为郡。此支吴氏,其开基始祖为广平侯吴汉的裔孙吴遵。 陈留郡:西汉时置郡。此支吴氏是季扎的后裔,为东汉吴恢之族所在。 长沙郡:秦时置郡。此支吴氏系季扎之后,其开基始祖为西汉长沙王吴芮。&nbsp; &nbsp;<br/><br/>四、历史名人&nbsp; &nbsp;<br/><br/>吴道子:唐代著名画家。被后人奉为"画圣"。其画线条遒劲雄放,变化丰富,一变古来沿袭的高古游丝描的细笔,发展了线描的艺术方法,故表现出来的物象富有运动感、节奏感,被人们称为"吴带当风"。&nbsp; &nbsp;<br/><br/>吴承恩:明朝小说家。著有《西游记》传世。&nbsp; &nbsp;<br/><br/>吴勉:贵州黎平侗族英雄 <br/><br/>吴 起:战国时著名军事家。卫国人。初为鲁将,继为魏将,后奔楚国,任令尹,主持变法,后被杀。&nbsp; &nbsp;<br/><br/>吴 广: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公元前209年与陈胜发动戍卒九百人起义,建立张楚政权。后为部将田臧假借陈胜命令杀害。&nbsp; &nbsp;<br/><br/>吴敬梓:清代人,以小说《儒林外史》而著称的杰出讽刺作家。&nbsp; &nbsp;<br/><br/>吴沃尧:清代著名小说家。著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nbsp; &nbsp;<br/><br/>吴昌硕:清代著名的篆刻家、书画家。工诗,善书法,尤精篆刻。&nbsp; &nbsp;<br/><br/>吴其濬:清代著名政治家、科学家。著有被誉为19世纪中国重要的植物学著作《植物名实图考长编》22卷和《植物名实图考》38卷。 </div>
板凳
发表于 2006-7-1 19:52:00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楼上的,有心了。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6-7-1 20:49:00 | 只看该作者
你贵姓,我告诉你来历
5#
发表于 2006-7-1 23:13:00 | 只看该作者
我也姓夏~
6#
发表于 2006-10-19 02:52:0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7#
发表于 2006-10-20 01:21:00 | 只看该作者
<p>夏姓原来还有这么多名人啊~</p>
8#
发表于 2006-10-20 04:15:00 | 只看该作者
<p>我姓谢。</p><p>不过已经找过来历了。记录在自己的博客上。甚至知道我们村出过一个谢皇后。</p>
9#
发表于 2006-10-20 05:31:00 | 只看该作者
<p><br/>3、出自妫姓,以王父字为氏。西周初年,武王追封帝舜之后妫满于陈,建立陈国,建都宛丘,以奉帝舜之宗祀。史称胡公满、陈胡公。春秋时,传至第16位君主陈宣公杵臼时,有庶子名子西,字子夏。其孙征舒以王父(祖父)之字为氏,称为夏征舒,其后遂有夏氏。<br/><br/>夏姓分布<br/></p><p>夏姓和我们陈姓是同个祖宗的,而且也是从我们陈姓里分出来的。</p><p>第一个姓陈的就是胡公满、陈胡公。同时他也是胡姓人的祖宗。</p>
10#
 楼主| 发表于 2007-6-27 18:58:32 | 只看该作者
这是来源之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11-11 06:55 , Processed in 1.07550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