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137|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那山那村】后洋山:花墅间那阵阵的松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7 09:48: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明万历二十九年的秋日,高明寺依然是往日的清幽,在清澈的月光下,传灯法师点上一枝清香,案头上的墨早已磨好,纸也平整的铺开。就在这样一个平常的月夜下,传灯法师开始了《天台山方外志》的撰写。

    在绘制天台山胜景图时,他将“花墅松声”绘进了天台山十六胜景图,这是他早已想好了的一笔。一棵棵的松树散落在山间,于石桥旁,于山石间,有几间瓦房隐约在树林之中。微风吹过,阵阵的松声似悦耳的琴声,回荡于山岗的绿荫之间,萦绕在雅致的庭园之中。流畅的线条,松散的构图,深远的意境,恰如归隐文人淡泊的心境。在图的右上方,传灯法师抄录了一首诗作为图解,“花墅山岗绕,长松覆绿荫,好风当时至,满径奏瑶琴。”诗是花墅的主人庞泮所作。传灯法师只所以对花墅松声情有独钟,不只是因为松声的自然悦耳,还有松声之外,庞泮那传奇的一生。

    四百年之前的秋日,花墅松声的美景就这样跃然于纸上,留在了历史的记忆之中,四百之后的今后,当我们走进花墅,寻访这旧时的美景时,却发现昔日的松声终已远去,当年的花园别墅也只是残墙断垣。好在有关主人庞泮的种种故事还在民间口口相传,奕奕生辉。

    庞泮,字原化,号石壁,成化二十年考取进士,官至河南布政使,以直言敢谏闻名,明弘治帝敕封“直声动天下”。后洋山村是明代名臣庞泮的故里,现属花市,当年的花墅现已谐声为花市,这自然也少了一份当年的诗意。历经官场二十余年的庞泮走在回家的路上时,一定是感慨万千,回家的路多的是落叶归根的情愫。那是弘治十八年的秋日(1505年),五十五岁的庞泮在经过后牌门村时,他放慢了脚步,那是他祖辈所生活的村庄,也是他的出生地。当年的万松堂已败落了,只有四周的松树还依然迎风而立,一阵微风吹过,松声又让他想起了童年的生活,艰辛而充实。就在此时,一个念头在脑中闪过,造一幢花园别墅,四周植万棵松树,这不就能重现当年万松堂的神韵了吗?到他所居住的后洋山还有几里的小路,之后的路就显得轻松而愉快了。“花墅山下万松庄,庄前庄后尽虬翠”的美景已在心中浮现。

    之后不久,后洋山的山坡下,就多了一幢瓦房,房为前后三进的三透民居,庭院并不豪华,却十分的温馨,这是能让疲惫的身心得以安顿的家,这也是历经仕途惊险之后,让人倍感温暖的家。虽然,人们称这幢宅院为花园别墅,但它还是少了几分华贵,多了一点朴实,少了几分灿烂辉煌,多了一点人间烟火。

    几年之后,庭院四周的松树也渐渐地成林,坐在书房中的庞泮看着雨滴挂在窗外的树枝上,那番自然的清新让他体会到了与官场生活截然不同的感受。当年那一篇篇的谏言,至今他还记得,那是他一生的**所喷发的直言,那行行的字间,渗透出的是一位清官耿直的襟怀。后人将他的十七篇谏垣汇编成《庞石壁谏垣稿》一书,乡贤齐召南在此书重刻本的序言中,怀着敬仰的心情写下了这样几句话,“以刚正敢言,久居谏职,一遇事无不尽,争是非不顾利害。”写下这几行字时,齐召南已远离官场,他是深知官场这潭水的深浅的。

    每一篇谏垣稿的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或迂回曲折,或跌宕起伏,其中的细节因时间的久远会渐渐模糊,但字行间所折射出的那份刚正却永远地清晰如初。留给后人的只有这短短十七篇谏垣稿,更多的谏垣已消失在历史的深处,不知这些谏垣稿在之后的岁月中,曾感动过多少的读者,也不知多少的读者,读后会产生拜谒庞泮故居的想法。

   《庞石壁谏垣稿》一书还收录了庞泮回到后洋山之后所写的几首诗稿,从中我们看到了庞泮另外的一面,这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秋日的午后,庞泮总是喜欢散步于树林间,阳光温柔地散落在地上的松针上,松针也漫漫地由绿而泛红,可爱的孙子总是跟在后面,拾几个松果,可用来玩耍,也可用作柴草。这种不受拘束,随心所欲的天伦之乐是每一位老人所向往的生活。“有亲戚聚欢,无离别作恶。”也是这位老人的知足之言。

    最能反映出庞泮回家后心境的是他所写的《归田乐》,“或看山楼头,或挂书牛角,或躬畚栽花,或课童编箔。”这种心境让人想起了陶渊明,从耕田中,体会百姓的日常之乐,从读书中,感受文人的闲情逸致。“棋子闲中敲,诗句兴来作,朗诵倚松荫,高韵振林薄。”这种淡雅的心境,是经历了人生起伏之后的回归,是闲看窗外云卷云舒的淡定。

    后洋山并不高,只是一个小山坡,山坡的前面是一片田野,村庄就建在后洋山的山坡上,村因山而得名,人们称这座村为后洋山。当年的后洋山是四门头八弄堂的格局,后来因数次的火灾,村庄的这种格局终于消失,村中的老人也只能指认出当年几条弄堂的所在。村中的那株老樟树还是非常的显眼,远远地就能看到茂盛的枝叶,树是古树了,村民们都相信这株樟树是庞泮回乡后,亲手种植的。

    那是阳春三月,庞泮在村口种下了这株樟树,五百年的阳光雨露,树依然屹立在村口,它目睹了村庄的兴起与衰败,有关村庄的所有记忆都刻在沧桑的年轮之中了。村民们也相信这株古樟是村庄的风水树,它保护着村民的日常生活。就是这株风水树,给予村庄以平安兴旺,给予村民风调雨顺。树的主干已分叉,从树的每一道纹路中,都能感受到时光的沧桑,从树的每一处虬结中,也能体会到岁月的坎坷。分叉的古树,形同坚强的老人挺立于大地之上,这一形象,又让人想起了庞泮,庞泮就以一株树的形象立于后人的记忆之中。

   树下的那条石子路将人们引到了庞泮故居旧址,房子已不是明代的旧物了,在旧址上重建的房子也是民国初年的瓦房,但新建的房子还保留了旧时的格局,三透的民居也是天台最高规格的建筑。在旧址上,村中的老人还能指出当年厅堂的所在位置,直声堂的匾额也只能留在了老人的记忆之中了,新建的建筑没能留住旧时的气韵,天台山胜景图中田园风光的诗意也难以寻觅。所幸的是在村庄的旁边,人们还能看到零散的松树,松树是天台土生土长的树木,多生长于野外与山间,松树只需少数的土壤,就能长得生机勃勃。任何恶劣的环境,都没能影响松树那种挺拔上向的意志,或许这就是庞泮当年独爱松树的原因。

   站着路边的松树旁,极目远望,树梢间隐约有一幢飞檐重叠的建筑,那是庞氏宗祠。宗祠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门楼,这座被称为五凤楼的门楼,飞檐高琢间,透出的是一股皇家之气。在这民间的乡野,又何来这皇家的气象?这座门楼似乎在述说着庞泮的另一个故事,因为与娘娘的一段恋情,使得他与京城娘娘的住处五凤楼有着难与割断的爱恋,于是,在他告老回乡时,也带回了五凤楼的图样,之后庞氏宗祠也就有了这样一座气势宏伟的五凤楼。五凤楼飘逸的飞檐述说的是传说中的那段缠绵,重叠的房檐也似乎在重复着传说的每一个细节。从五凤楼的故事中,后人看到了充满人间真情的庞泮。

    五凤楼前有一口池塘,清澈的池水倒映着如凤凰展翅的飞檐,门楼中间悬挂着一方双龙匾额,“直声动天下”五个字在波光粼粼间熠熠生辉。从前的岁月渐渐地远去,岁月的影子却落在了水面上,漪澜间,似乎荡漾着更多的故事,有关一夜庞的,有关抢高台的,也有关桥上街那座石牌坊的。

    庞泮的坟墓就在五凤楼不远处的田野间,在那儿,他还能看到池塘中五凤楼的倒影,也还能听到后洋山上阵阵的松声。墓是新修的,规模上也没有先前那样的排场,当年的石人石马也没有了影子,那块“奉天敕命”的石碑倒是被人们重新找回,放置在了五凤楼西边的董家殿内,好在新建的墓碑上还刻着旧时的那副对联:“都谏直声标史册,遗安深德启英贤。”用这副对联来概括庞泮的一生倒是恰到好处。

    从后洋山的故居到后牌门的万松堂,从庞氏宗祠的五凤楼到田野间的墓地,几乎就在同一轴线上前后排列。这一路的寻访,也就是对庞泮的寻思与缅怀,站在路旁那零散的松树下,耳边总有一阵松声飘过,于是,传灯法师笔下花墅松声的诗意又会悄然出现。


                                                                                                                          2010-3-6




四百年之前的秋日,花墅松声的美景就这样跃然于纸上,留在了历史的记忆之中。





庞泮就以一株树的形象立于后人的记忆之中。





花园别墅的美景已难以寻觅,故居的旧址还能让人想起过去的岁月。





五凤楼飘逸的飞檐述说的是传说中的那段缠绵。





每当松声从耳边飘过,传灯法师笔下花墅松声的诗意又会悄然出现。










[ 本帖最后由 闲云散人 于 2010-3-7 09:50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2 街币 +45 魅力 +2 收起 理由
abracadabra + 2 + 45 + 2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发表于 2010-3-7 10:55:54 | 只看该作者
宜读的文字。
板凳
发表于 2010-3-7 13:57:38 | 只看该作者
天台众“乡贤”的楷模,混沌尘世,坚守清宁和自在,自留芬芳。
地板
发表于 2010-3-7 20:04:15 |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0-3-7 23:43:34 | 只看该作者
庞泮 还有“三日代王”的美迹。
6#
发表于 2010-3-8 00:41:10 | 只看该作者
庞泮的传说是很多的,一夜庞的事是否和他有关呢
7#
发表于 2010-3-8 07:55:11 | 只看该作者
小時候也听老人讲过庞泮的故事。天台人的骄傲!
8#
发表于 2010-3-8 23:36:55 | 只看该作者
传灯绘天台胜景图引入庞泮花墅一段,最是自然,恰当,舒服,养眼。
9#
发表于 2010-3-9 17:21:27 | 只看该作者
松下读书,竹间赏月,都是怡然自得的大雅之事。
10#
发表于 2010-3-9 21:17:56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5-1-11 04:08 , Processed in 1.10230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