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7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师道何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5 23:24: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道州蒋正中 于 2016-5-8 10:18 编辑

师道何在?
      “师道不传也久矣”,韩愈在千年前发出这样的一句感叹。时至今日又如何呢?亦如是乎?现实是历史的放映;所谓的贵族土豪“耻学于师”,而一些教师成为“士大夫之族”;人们称之为“名师”、“特教”,我称他们为“师官”。道之无存,师之无存;师道被割裂,可知师道不复了。
      中国传统社会自古就有“尊师重道”、“师道尊严”的思想,人们自觉地认为“师道”本来是一个整体。师即道,道即师;道之所存,师之所存。师可以代表道的存在和尊严,道也可以为万物之师。那何为师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告诉我们是这样一群人。他们可以是圣人,如老庄、孔孟、佛陀等。韩愈也说:“无贵无贱,无长无少”,也可以是“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平凡人。他们传授智慧哲理或是一技之长。之所以他们为师,就是因为道在其中。那何为道呢?对于道,人们有很多理解。“天道”、“地道”、“人道”就是人们常说的。老子言:“道可道,非常道”的道。孔子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道。以及佛陀为人世宣说解脱“八苦”的众善法门的道。连同平民百姓的“世俗礼仪”之道。人们把传授道的这类人奉为道的化身,从而尊师重道。传授者极其维护师道尊严。甚至更看重道和德,“师德”、“武德”、“医德”……教学传授之时,都以德为先。圣贤已经作古千年了,可是我们每当读诵经典,仿佛他们在谆谆教诲,这大概就是师道融合的真谛吧。
中国时至今天,经历了“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一个世纪的革命,国家逐渐繁荣强盛。然而师道已非往日的师道了。已经退化成狭义的几条规则,所谓教师职业道德。师与道分道扬镳,没有道,何谈有尊严。
      我们的教师却把课后做成了官场。领导者领导我们的老师,领导我们老师的教学;而很多人就如韩愈所说“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我们还有一群“师官”,他们是既是领导,又是名师特教。他们社会上有名望,学校里有威望。被称为教学的顶尖,学术的权威。有职称,有官运,说的多做的少。拿着自己的“威信”来领导老师,教育学生。滥用职权以谋私。他们又成了强势的一群,有时候看上去不像老师,像是官吏;他们却又是老师。甚至有的已经是官场老手了。“海南校长案”,“某班主任案”等等。层出不穷。这样有辱师道的,不想多说。大家皆已尽知。有如此,可以说师道已经荡然无存了。有的天天鼓吹批判“师道尊严”,甚至把它视为封建社会师生关系的残余。要求教师遵守教师职业道德,组织学习这些条条框框。可他们做的比之这”封建残余”更甚。然毕竟不是天下乌鸦一般黑,而是桃李满天下。这也只是出现了一些而已。
      名言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里的“学”,我的理解是,我们教师的学识、知识、才能、教学技巧水平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所谓“吾生有涯,学海无涯。”“活到老,学到老。”教学业务上,他人的技巧可以学习,拿来己用。他人的经验可以借鉴。多实践多思考推敲;以人为师,以己为鉴。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通过继续的学习能接近“道” 。而这“道”并非要深奥难懂的哲理。而是如老子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一二三”的简单道理。为师者当传授,传道,授业,解惑;言传而身教。传授在现在就是教学,就是传授给学生科学知识。我认为这只是其一,教学更当重传道,教学更当重身教。传道是百年树人的重任,能塑造一代人的思想。所谓“灵魂工程师”就是所指。一百多年来,传统的思想和文化被革命,被视为封建糟粕清扫和打压。急于求成的西化,曲解或照搬外来文化;带给我们的只是外形的变化,西装革履。丢掉了我们自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很多人更是没有思想和信仰。现在我们失去太多了。我们本为“礼仪之邦”,“道德之乡”。千百年来,一代代传授。师者更是把传道作为最重要的职责之一。现今很多学校诵读国学经典,也只是有形无实。学生能背诵而不知其义,老师们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学生们多是学习其文,而无实践练习。只是一场虚空,收效甚微。我们不要以为教学只是在讲台上就能完成好,不停地宣讲教案,有水平高超的上课技巧。加上精炼的习题练习,填鸭式地把知识塞给学生。非也,这样只是机械的输出,学生们也多是记住了知识,知其表不知其理。所以缺乏创造力。言传固然重要,更是不可缺少。但应更重“身教”。身教当分两部分,学生自身学习和教师的课后影响;我更看中教师的熏陶。学生时代,有很强的模仿能力。特别是中低年级学生,他们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思想天真自由;容易被塑造。这样利于传道,利于德育。师者,也是模范,学习的榜样。当以正能量为师,负面为戒。从我们的课堂走向课后,关心学生课后的变化和玩耍,从只关心学生的成绩走向更关心学生的成长。熏陶教育非一日之功,不可急于求成。在此更加注意学生的习惯培养。好的习惯是慢养出来的,前人所说:“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就是如此。
      改革开放已走过三十多个年头,而社会的诸多问题也日渐暴露。新闻媒体经常报道“素质低下”,“无操守”等,这些词语甚至冲击到了我们教师队伍。社会和政府多要求教师要遵守职业道德,提高师德。甚至要求严厉法办。其实素质和道德岂是几条框框能完全约束的?教师之行当为世范,有这个责任,毋庸置疑。自古模范榜样的英雄人物也比比皆是,跨越各个阶层;有为官的,有大学问家,有平常的老百姓。我们最熟悉的像雷锋,他被誉为跨各个阶层的模范人物。那老师更是是榜样,而非反面教材。教师也是人,普通的人。教师的素质,应当也是人的素质;即是如何做人的素质。为何有“无操守”的老师呢?老师也是由学生而来的,而近几十年来的教育却缺少真正道德的教育。传统中国非常讲究“礼仪”,凡事都有礼的存在。被后世称为“礼教”,“繁文缛节”。然而“礼”并非全无是处。所谓“非礼勿视,非礼勿动,非礼勿听,非礼勿言……”中国的“礼仪”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确也存在着糟粕,但是也可以被我们借用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教师也学礼懂理,自然也起着“身教”,对学生也能熏陶。当然能“守操”,其行也优雅。行为世范。
      中国的传统哲学认为“一阴一阳,谓之道;无阴不生,无阳不长。”讲求阴阳和谐,辩证统一。师道亦是如此,本是圆融的整体。无师便无法传道,无道师无威严,师之无存。我们“师学文化”悠久,孔子为万世师表,但须德配。我们教师也应当道以配之,维护师之尊严。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世范。
      后记:吾于六年之前与天台始丰小学教师邱某相识于椒江,本是情投之和。可怜吾情商之低,沉溺于爱情之中,幻想付出吾之所有,当能白头。可世事变幻沧桑,邱某以教师编制返回天台,吾却无察觉其已留其后路,可悲可恨矣!吾追其来,离椒江之临海,又辞教职来天台,只图咫尺而近。椒江之临海,临海来天台又已三年矣。迄今岁六年有余,吾本已决心离开千里之家乡,买其房屋定居天台。万事具备,谈婚论嫁之时。邱某之母,本念佛之人,当知“姻缘天注定”,“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之理。然其母宁拆不作,实假念佛之心。邱某亲眷及友硬插其杆,小人之心,有违天理,因果自报之。某校长以其官威之势,拆散吾千里之姻缘,六年之感情。因果同报应!邱某操孔夫子之业,当应“正其身”,然缺其德。邱某教师已无道德之言,更无“仁义礼智信”可讲,出言威胁于吾。吾又何惧哉?吾今三十而立矣,青春前途毁于一半。吾本有情愿一处,其无情何系之?呜呼!吾于天台虽外地人,然天台非中国之地耶?吾虽普通百姓之家,但也曾读圣贤之道,知诚信。苍天不公,大地不平。宁吾中佛家口舌之业,但也曝其行哉!更希天理循环之昭彰,因果报应之不爽!
     仅作斯篇,聊记吾对教师之解。纪吾之失败,纪吾之伤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11-27 08:33 , Processed in 1.07128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